一种多功能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3653发布日期:2019-01-15 22:3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鞋底。



背景技术:

防滑鞋属于安全鞋类的一种,其特殊性在于它的防滑性能超强,特别适用于湿滑的环境下使用。

当前市场上防滑鞋需求量巨大,但市面上防滑鞋品质也参差不齐,世面上最常见的防滑鞋多通过鞋纹设计增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防滑的目的,但是这种防滑鞋在冬天却几乎失去了其防滑作用,因为在雨雪纷飞的冬季,路面上堆积的冰雪等会堵塞防滑鞋纹,这样的情况使得许多人们即使穿了防滑鞋也不能够放心的从冰雪路面上走过,大大限制了冬天人们的活动。

又由于近几十年来橡胶、PU、EVA、TPR等绝缘胶类大量充斥着整个鞋行业,使得人体产生的静电不能及时疏散出去,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鞋底,该多功能鞋底能够有效防止在冰雪路面上打滑,并能够增加鞋底的透气性,达到防滑、散发鞋内湿气和释放静电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鞋底,包括:鞋底和多个防滑针片组;

多个防滑针片组沿鞋底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布;

每个防滑针片组包括多个插设于鞋底的防滑针片;

多个防滑针片沿鞋底的左右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防滑针片均沿鞋底的左右方向延伸;

防滑针片包括针端面;针端面设于防滑针片下,与地面接触,用于提供抓地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针片包括抬肩支撑;所述抬肩支撑设于所述防滑针片上;

所述抬肩支撑嵌入所述鞋底,用于增大所述防滑针片与所述鞋底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抬肩支撑包括:上凸起结构和平面结构;

所述上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防滑针片上,且所述上凸起结构插入所述鞋底;

所述平面结构设置在所述防滑针片与所述上凸起结构之间,并且所述平面结构插设于所述鞋底,用来增大所述防滑针片与所述鞋底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内设有多个通道;

多个所述通道沿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所述通道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贯穿所述鞋底。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内部沿前后方向依次交替重复设有向上凸起和向下凸起;

相邻的所述向上凸起和所述向下凸起为一组,每组所述向上凸起和所述向下凸起之间形成上气道;

所述向下凸起下端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设有下气道;所述下气道与外界连通;

所述上气道和所述下气道构成所述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上气道包括:第一上分支和第二上分支;

所述第一上分支和所述第二上分支均沿所述鞋底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鞋底,所述第一上分支和所述第二上分支均与所述鞋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分支和所述下气道联通构成S形;所述第二上分支与所述下气道连通构成反S形。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包括:凸台;

所述凸台设于所述鞋底下,用于增加鞋底的防滑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和所述针端面与地面接触一侧在同一水平面上,当所述针端面与地面接触时,所述凸台同时与地面接触,所述针端面与所述凸台受到作用力后通过所述针端面与所述凸台之间不同的收缩比例使所述针端面插入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包括:防水透气膜;

所述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鞋底上,并与所述向上凸起和所述向下凸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包括:金属点:所述金属点固设于所述鞋底上,并且所述金属点与所述防滑针片相连,使鞋内积攒的静电释放的大地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包括:鞋底和多个防滑针片组;多个所述防滑针片组插设于所述鞋底,并沿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防滑针片组包括多个防滑针片;多个所述防滑针片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所述防滑针片均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防滑针片包括多个针端面;所述针端面设于所述防滑针片下,与地面接触,用于提供抓地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通过设置多个防滑针片组来提高鞋底的防滑性,使使用者在冰雪路面上不容易打滑,并可达到散发鞋内湿气及静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沿鞋底前后方向的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针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的左视图及抬肩支撑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的左视图及抬肩支撑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整块钢片压制形成防滑针片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鞋底;2-防滑针片组;21-防滑针片;211-针端面;212-抬肩支撑;2121-上凸起结构;2122-平面结构;11-通道;111-向上凸起;112- 向下凸起;113-上气道;114-下气道;1131-第一上分支;1132-第二上分支;12-凸台;13-防水透气膜;14-金属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市面上的防滑鞋通常采用鞋纹来增加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以达到防滑的目的,但在雨雪纷飞的冬季,路面上堆积的冰雪等会堵塞防滑鞋纹,这样的情况使得许多人们即使穿了防滑鞋也不能够放心的从冰雪路面上走过,大大限制了冬天人们的活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鞋底,通过设置多个防滑针片组使针片组以微量深度刺穿冰面表层,增大鞋底对地面的抓力,使使用者不容易摔倒,达到防滑的目的,并同时能够散发鞋内潮湿的脚气,释放人体积攒的静电。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底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鞋底,包括:鞋底1和多个防滑针片组2;多个防滑针片组2插设于鞋底1,并沿鞋底1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布;当防滑针片组2与地面接触时,防滑针片组2将以微量的深度刺入地面(冰面),为使用者提供支撑力。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个防滑针片组2,克服了现有防滑鞋经常出现防滑失效的现象,并减少冰雪地面对一个防滑针片组2的损伤;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针片组2在鞋底1沿鞋底1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布,更加有序,极大的增加了鞋底1与地面的摩擦力,多个防滑针片组2使鞋底 1的防滑性能更加出众。

作为优选,鞋底1采用胶质,胶质鞋底1能够更好的包裹防滑针片组2,并且能够在防滑针片组2与地面接触时提供弹性,便于防滑针片组2插入冰面或抽离地面,并且胶体材质经济耐用。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沿鞋底前后方向的结构视图。如图2所示,每个防滑针片组2包括多个防滑针片 21;多个防滑针片21沿鞋底1的左右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防滑针片2均沿鞋底1的左右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每个防滑针片组2中包含两列防滑针片21,两列防滑针片21沿鞋底1的前后方向排列,沿鞋底1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列防滑针片21中间留有空间,相邻的两个防滑针片组2中无需留有空间,使相邻两个防滑针片组2中相邻两列分属不同防滑针片组2的防滑针片21交错排列,相邻两个防滑针片组2中使得防滑针片21交错设置,能够更大程度的实现每个防滑针片21 刺穿冰面表层,达到更好的防滑效果。防滑针片组2可为任意数量,但优选沿鞋底1前后方向均匀排布防滑针片组2,均匀设置的防滑针片组2可提高整体平衡性。

具体的说,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针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防滑针片21包括多个针端面211;针端面 211设于防滑针片21下,与地面接触,用于提供抓地作用,具体的说,针端面211为耙状,耙状能够更好的提供抓地作用,并且,防滑针片21中的针端面211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为水平,水平的针端面211 比尖锐的针尖能够使用的更加长久,安全系数更高,并且,既能够实现防滑的作用又不致使针端面211过于插入冰面造成行走不便。

作为优选,防滑针片21使用高硬度高耐磨钢材,将防滑针片21 预埋进鞋底内部,能够使防滑针片21更好的刺穿冰面并且减少防滑针片21的损耗。

如图2和图3所示,防滑针片21包括抬肩支撑212;抬肩支撑 212设于防滑针片21上;抬肩支撑212嵌入鞋底1,用于增大防滑针片21与鞋底1的接触面积。并且抬肩支撑212还包括:上凸起结构 2121和平面结构2122;上凸起结构2121设置于防滑针片21上,且上凸起结构2121插入鞋底1。上凸起结构2121使防滑针片21能够更牢固的安装在鞋底1中;平面结构2122设置在防滑针片21与上凸起结构2121之间,并且平面结构2122插设于鞋底1,用来增大防滑针片21与鞋底1的接触面积。

每个防滑针片21优选有一个抬肩支撑212;优选有一个上凸起结构2121,对应的优选有一个平面结构2122。

并且请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的左视图及抬肩支撑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的左视图及抬肩支撑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抬肩支撑212可为多种形状,图4中相邻两组的防滑针片21交叉排布,增强了防滑针片21的稳定性,并加强了防滑功效。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整块钢片压制形成防滑针片示意图;

如图6所示,作为优选,防滑针片21为一整块钢片压制铸模而成,在一整块钢片中沿如图4所示的防滑针片21的形状进行切割,具体的说,每两个防滑针片21的针端面211交叉排布,沿中间耙状线段进行切割之后便可形成两个防滑针片21,并且,切割出的防滑针片21上含有抬肩支撑212,每两个交叉排布的防滑针片21之间即为抬肩支撑212上的上凸起结构2121,上凸起结构2121沿向着针端面211与地面接触一侧切割一条短线,即形成防滑针片21抬肩结构 212中的平面结构2122,切割之后,将交叉排布的防滑针片21折叠,两个防滑针片21上凸起结构2121相连,两个上凸起结构2121之间可以折叠成M形或W形,或其他形状,用来增大防滑针片21与鞋底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防滑针片21更加牢固的固定在鞋底1上。

实际操作中,将防滑针片21折叠后,优选通过胶体黏连或模具注射成型的方式将防滑针片21与鞋底1连接,使防滑针片21上的抬肩支撑212与鞋底1形成一体,胶体黏连的方式使鞋底1的运动更好的带动防滑针片21的运动,并且胶体使用方便,经济耐用。

接下来对多功能鞋底的通道11进行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鞋底通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鞋底1内设有多个通道11,多个通道11沿鞋底1 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通道11沿鞋底1的左右方向贯穿鞋底 1。通道11将鞋内部与鞋外部连接,形成空气能够流通的气道,使得在行走过程中人体产生的潮湿的脚气能够及时散发出去。通过设置多个通道11进一步扩大透气性能,通道11沿鞋底1的前后方向均匀排布能够均匀分散人体重量对鞋底的作用力。

作为优选,通道11使用胶体制作,胶体制作的通道11不仅经济耐用,还能增强通道11的弹性,在人行走过程中,通道11具有一定的弹性将更好的促进空气的循环,加速鞋内空气流通。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鞋底内部沿前后方向依次交替重复设有向上凸起111和向下凸起112,需要说明的是,向上凸起111和向下凸起112的形状任意。相邻的向上凸起111和向下凸起112为一组,每组向上凸起111和向下凸起112之间形成上气道113,向下凸起112 下端沿鞋底1的左右方向设有下气道114,并且下气道114与外界连通,由此通过与鞋内部相通的上气道113和与鞋外部相通的下气道 114,鞋内潮湿的脚气被疏散到外界,上气道113和下气道114构成通道11。

进一步的,上气道113包括:第一上分支1131和第二上分支1132;第一上分支1131和第二上分支1132均沿鞋底1厚度方向贯穿鞋底1,第一上分支1131和第二上分支1132均与鞋内部连通。上气道113的第一上分支1131和第二上分支1132分别设置在向下凸起112的两侧,每组向上凸起111和向下凸起112中含有两个与鞋内部相连的上分支,增大了鞋内部透气的面积。

作为优选,第一上分支1131和下气道114连通构成S形,第二上分支1132与下气道114连通构成反S形。该结构能够减少异物自鞋底1进入鞋内部的可能性,当异物通过下气道114进入通道11之后,通过S形及反S形的设计使得异物在通道11中多次撞击之后,有一部分的异物将再次通过下气道114退出通道11。

请参照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8所示,鞋底1进一步包括:凸台12;凸台12设于鞋底1下,用于防滑。

具体的说,凸台12和针端面211与地面接触一侧在同一水平面上。当针端面211触地时,凸台12同时触地提供支撑以及增大鞋底 1与地面的摩擦力。优选的是,凸台12由胶体制成。

并且进一步的,凸台12设置在上述每个防滑针片组2两列防滑针片21之间,也可以说两个凸台12中间设置一组防滑针片组2,凸台12包围防滑针片组2,该方案不仅能够增大鞋底的摩擦力,而且通过针端面211上的耙状设计使得冰雪等异物不容易卡在两个凸台 12之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防滑鞋常出现的防滑鞋纹失效的问题。

实际行走中,因为防滑针端面211与凸台12平齐,凸台12和针端面211与地面接触一侧在同一水平面上,鞋底1接触地面时鞋底1 胶体凸台12支撑鞋底面,进一步的增加压力时,胶体进一步的向上压缩,防滑针片21可整体相对保持不变形,而防滑针端面211受到的压力增大,通过针端面211与凸台12之间不同的收缩比例使针端面211插入地面(冰面),从而对冰面进行微量的破坏刺入冰面(如溜冰层、水膜层等),达到防滑的效果。

并且进一步的,凸台12优选如图所示的形状,凸台12四角上的缺块使相邻的防滑针片21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在鞋底1触地弹性形变时使相邻的防滑针片21不致碰撞损坏并提供一定的抓地作用。

鞋底1还包括:防水透气膜13,防水透气膜13设置在鞋底1上,具体的说是设置在向上凸起111和向下凸起112上,能够起到防水透气拒油的作用。

鞋底还包括:金属点14;如图7所示,金属点14固设于鞋底1 上,并且金属点14与防滑针片21相连,鞋内潮湿的脚气携带静电接触到金属点14,由金属点14将静电导入防滑针片21,进一步将静电导入大地中,使鞋内积攒的静电释放的大地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鞋底,能够为多种类型的鞋。如:皮鞋、球鞋、运动鞋、凉鞋、冬季休闲鞋、军用鞋等,能够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提供有效的帮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