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跑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865发布日期:2019-05-24 20:5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跑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跑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跑鞋。



背景技术:

拥有一双舒适的跑鞋,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件装备,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跑鞋,不论鞋子怎么变,穿着舒服和提供足够的保护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跑步者来说。在跑步时,脚底面和地面的直接冲击对脚和脚踝损伤很大,长时间的跑步脚容易产生酸痛感,严重点的还会产生足底筋膜炎,因此一双穿着跑步舒适的鞋子对运动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鞋子的鞋底结构是在大底和中底之间设置由弹性物质形成的一层或数层弹性层,该构造可于使用者穿着鞋子时,提供使用者脚底缓冲减震保护作用,让使用者于行走时,可减低脚底面与地面间的直接冲击,但是,多层弹性层的结构设计,会造成鞋底重量大,会降低鞋底穿着时的舒适性,增加运动负担,尤其不利于运动过程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跑鞋,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鞋底上安装弹簧和海绵垫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震跑鞋,包括鞋底、鞋帮和鞋垫,鞋底上面设底板,底板上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海绵垫,海绵垫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海绵垫连接鞋垫,鞋垫四周设有滑块,鞋底上设有滑槽,滑块和滑槽相对应,鞋帮在入脚口处设有海绵条,海绵条粘贴在鞋帮入脚口四周,鞋帮放脚趾一端设有海绵球,海绵球与鞋帮粘贴连接。

优选的,海绵垫为强记忆海绵垫,可以在鞋底离开地面是立刻恢复原状。

优选的,鞋底后部的弹簧比鞋底前部的弹簧弹力大。

优选的,底板与鞋底接触的一侧设有防滑钉,保证底板和鞋底的稳定性。优选的,鞋底的底部设有鞋钉,鞋钉外侧设圆筒,圆筒连接鞋底,圆筒为软质橡胶,跑步时,脚施加压力,鞋底沾到地面时,圆筒弹性收缩,鞋钉凸出扒住地面,防滑的同时缓冲压力,减少跑步震动对脚的伤害。

优选的,鞋帮为棉质耐磨材料,保护脚不受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鞋底的上面安装底板,底板上面安装弹簧,弹簧通过支撑板连接海绵垫,海绵垫上面连接鞋垫,鞋垫与鞋底通过滑槽连接,鞋帮入口处的海绵条在鞋垫压缩的过程中防止脚裸磨伤。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和海绵垫减震,降低了脚底面和地面的直接冲击力,保护了脚和脚踝,同时只使用弹簧和海绵垫减轻了鞋底的重量,海绵垫也增加了穿着时的舒适度,减轻了运动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1、鞋底;2、底板;3、弹簧;4、支撑板;5、海绵垫;6、鞋垫;7、海绵条;8、鞋帮;9、海绵球;10、鞋钉;11、圆筒;12、防滑钉;13、滑槽;1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减震跑鞋,包括鞋底1、鞋帮8和鞋垫6,鞋底1上面设底板2,底板2上连接弹簧3的一端,弹簧3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海绵垫5,海绵垫5和支撑板4固定连接,海绵垫5连接鞋垫6,鞋垫6四周设有滑块14,鞋底1上设有滑槽13,滑块14和滑槽13相对应,鞋帮8在入脚口处设有海绵条7,海绵条7粘贴在鞋帮8入脚口四周,鞋帮8放脚趾一端设有海绵球9,海绵球9与鞋帮8粘贴连接。

本实施例中,海绵垫5为强记忆海绵垫,可以在鞋底离开地面是立刻恢复原状,脚踩在海绵垫5上时,会压缩海绵垫5,当抬起脚时能够立刻恢复,使得下次沾着地面时,又可以出现同样的弹性,保证了运动过程中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鞋底1后部的弹簧3比鞋底1前部的弹簧3弹力大,在进行跑步时,脚后跟为承受点,所以脚后跟的力大于脚前部,脚后跟使用大弹力的弹簧,在进行跑步时,防止长时间用力过猛使得弹簧3损坏,同时脚前部受力小使用弹力小的弹簧,不容易损坏,而且还可以保证穿着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底板2与鞋底1接触的一侧设有防滑钉12,保证底板和鞋底的稳定性,在进行跑步时,会产生摩擦力,底板2和鞋底1之间会产生摩擦力,底板2上的防滑钉12与鞋底1作用,防止底板产生滑动,影响运动时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鞋底1的底部设有鞋钉10,鞋钉10外侧设圆筒11,圆筒11连接鞋底1,圆筒11为软质橡胶,跑步时,脚施加压力,鞋底沾到地面时,圆筒11弹性收缩,鞋钉10凸出扒住地面,防滑的同时缓冲压力,减少跑步震动对脚的伤害。

本实施例中,鞋帮8为棉质耐磨材料,在运动时,脚和鞋面会产生直接接触摩擦,棉质材料可起到保护脚的作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