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观整洁的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6609发布日期:2019-04-29 11:48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观整洁的背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领域,尤其是一种外观整洁的背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包一般包括包体和两条背带,而背带则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第一带体的一端与包体的顶部连接,第二带体的一端与包体的下部连接,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缝纫连接。为实现背带长度的调整,第二带体上一般会设置梯扣。由于第一带体的一端搭接在第二带体的一端上,最后二者通过缝纫连接,因此在第一带体的下端会出现明显缝纫区域,缝纫区域内有缝线形成的图案,该连接方式直接影响背带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观整洁的背带,提升背带的整体外观美感,同时也可以简化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观整洁的背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梯扣,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与梯扣连接,所述梯扣上延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设有收纳槽,所述梯扣的连接部设在所述收纳槽内,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带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梯扣不但具有调整背带长度的功能,而且还有将第一带体图第二带体连接的功能,简化了背带的结构;由于梯扣的一部分插入第一带体的收纳槽内形成连接,该种隐藏式的连接方式提升了背带的整体外观美感,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另外,收纳槽可以作为定位基准,连接部插入收纳槽后即表示其位置已经确定,可以直接进行连接,而传统搭接缝纫方式,则需要人工将带体进行位置固定后再进行缝纫。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铆钉和挡板,所述铆钉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设在第一带体的正面,杆部穿过第一带体和连接部后,与设在第一带体背面的挡板连接,挡板与铆钉的头部形成夹持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与螺栓配合的螺母,螺栓穿过第一带体和连接部后,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栓的头部与螺母形成夹持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条以上打枣线,所述打枣线设在连接孔对应的区域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带体的一侧设有开口部,开口部内设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与固定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梯扣不但具有调整背带长度的功能,而且还有将第一带体图第二带体连接的功能,简化了背带的结构;由于梯扣的一部分插入第一带体的收纳槽内形成连接,该种隐藏式的连接方式提升了背带的整体外观美感,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另外,收纳槽可以作为定位基准,连接部插入收纳槽后即表示其位置已经确定,可以直接进行连接,而传统搭接缝纫方式,则需要人工将带体进行位置固定后再进行缝纫。

附图说明

图1为背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铆钉连接的背带示意图。

图3为螺栓连接的背带示意图。

图4为打枣连接的背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外观整洁的背带,包括第一带体1、第二带体2和梯扣5;第一带体1的一端与包体的顶部连接,第二带体2的一端与包体的下部连接,第二带体2的另一端与梯扣5连接。所述梯扣5上延伸设有连接部6,所述连接部6上设有连接孔7。所述第一带体1的另一端设有收纳槽11,收纳槽11的深度大致与连接部6的长度相同,所述连接部6设于所述收纳槽11内,连接部6通过连接件3与第一带体1连接。

所述第一带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穿孔,连接部6插入收纳槽后,第一穿孔位置与连接孔7位置对应。

如图2、3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铆钉31和挡板32,所述铆钉31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设在第一带体1的正面,杆部穿过第一带体1和连接部6后,与设在第一带体1背面的挡板32连接,挡板32与铆钉31的头部形成夹持结构,牢牢的将第一带体1与连接部6连接;该铆钉31结构可以通过冲压设备自动完成。连接时,收纳槽11可以作为定位基准,连接部6插入收纳槽11后即表示其位置已经确定,可以直接进行铆接处理。

所述第一带体1的一侧设有开口部,开口部内设有滑轨和与滑轨滑动配合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与固定带4连接,固定带4的一端伸入所述开口部内,另一端则伸出。该种固定带4的连接方式使背带的表面更整洁。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一种外观整洁的背带,包括第一带体1、第二带体2和梯扣5;第一带体1的一端与包体的顶部连接,第二带体2的一端与包体的下部连接,第二带体2的另一端与梯扣5连接。所述梯扣5上延伸设有连接部6,所述连接部6上设有连接孔7。所述第一带体1的另一端设有收纳槽11,收纳槽11的深度大致与连接部6的长度相同,所述连接部6设于所述收纳槽11内,连接部6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带体1连接。

所述第一带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穿孔,连接部6插入收纳槽后,第一穿孔位置与连接孔7位置对应。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33和与螺栓33配合的螺母34,螺栓33穿过第一带体1和连接部6后,与螺母34螺纹连接,螺栓33的头部与螺母34形成夹持机构,牢牢的将第一带体1与连接部6连接。连接时,收纳槽11可以作为定位基准,第三带体5插入收纳槽11后即表示其位置已经确定,可以直接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带体1的一侧设有开口部,开口部内设有滑轨和与滑轨滑动配合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与固定带4连接,固定带4的一端伸入所述开口部内,另一端则伸出。该种固定带4的连接方式使背带的表面更整洁。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一种外观整洁的背带,包括第一带体1、第二带体2和梯扣5;第一带体1的一端与包体的顶部连接,第二带体2的一端与包体的下部连接,第二带体2的另一端与梯扣5连接。所述梯扣5上延伸设有连接部6,所述连接部6上设有连接孔7。所述第一带体1的另一端设有收纳槽11,收纳槽11的深度大致与连接部6的长度相同,所述连接部6设于所述收纳槽11内,连接部6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带体1连接。

所述第一带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穿孔,连接部6插入收纳槽后,第一穿孔位置与连接孔7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条以上打枣线35,所述打枣线设在连接孔7对应的区域内;连接时,收纳槽11可以作为定位基准,连接部6插入收纳槽11后即表示其位置已经确定,可以直接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带体1的一侧设有开口部,开口部内设有滑轨和与滑轨滑动配合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与固定带连接,固定带4的一端伸入所述开口部内,另一端则伸出。该种固定带4的连接方式使背带的表面更整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