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足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鞋垫套。
背景技术:
消费者在购买鞋子后,一般需要再购买与之配套的鞋垫嵌入鞋子内,目的在于保障鞋内通风透气,干燥凉爽的环境,穿着起来脚部舒适;另外鞋子内部尤其是鞋垫脏污需要处理时,可以只清洗或者更换鞋垫。但现有鞋垫多为棉布、竹草、皮革等材质,而且通常厚度较大,在清洗时存在诸多的不便,尤其是具有特殊功能的鞋垫,如保健鞋垫等,一般都无法清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很多人选择在鞋垫的外部套设一件鞋垫套,如此可以避免经常对鞋垫进行清洗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CN201806030U公开了一种鞋垫套,如图1所示,该鞋垫套包括鞋垫套本体1,鞋垫套本体1分为上幅层3和下幅层2,上幅层3和下幅层2互相缝合,在下幅层2上设置有开口4,鞋垫可从开口4处装入到鞋垫套中。
上述鞋垫套虽然可以解决经常对鞋垫进行清洗的问题,但由于鞋垫套通常较薄,与鞋底接触时非常容易滑动,尤其是在行走或跑步时,对穿着的舒适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鞋垫套,以在解决鞋垫清洗问题的同时,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鞋垫套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滑鞋垫套,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和底面之间形成有容置鞋垫的空腔,其中,底面上设置有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将底面分隔成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和紧固元件,第一固定元件位于鞋垫套的前端,第二固定元件位于鞋垫套的后端,紧固元件连接在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之间,鞋垫可通过镂空结构放置在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容置腔室中。
进一步,顶面为整体平面式结构。
进一步,镂空结构对称设置在底面的两侧边位置处,以使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位于底面的两端位置处,紧固元件位于底面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镂空结构为矩形结构,以使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和紧固元件呈工字型结构。
进一步,紧固元件与第一固定元件和/或第二固定元件的连接处设置有平滑的弧形过渡结构。
进一步,紧固元件上设置有带状镂空,带状镂空沿紧固元件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以将紧固元件分割成相互平行的两条连接带。
进一步,紧固元件上设置有两个三角形镂空,两个三角形镂空使紧固带形成“X”形带状结构。
进一步,鞋垫上与底面上的镂空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滑组件,鞋垫上的防滑组件可透过底面上的镂空结构与鞋子内侧的底面相接触。
进一步,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和紧固元件的边缘部位的硬度大于其余部位的硬度,紧固元件为弹性元件。
进一步,底面上设置有孔洞,放置在容置腔室中的鞋垫可通过孔洞增加与鞋底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鞋垫套的底面上设置镂空结构,使鞋垫的下表面透过镂空结构与鞋子内侧的底面相接触,增加鞋垫与鞋子底面的摩擦力,防止鞋垫在鞋垫套内滑动,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鞋垫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一实施例的顶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一实施例的底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二实施例的底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三实施例的底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四实施例的底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五实施例的底面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六实施例的底面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七实施例的底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2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防滑鞋垫套包括顶面10和底面20,顶面10和底面20的大小和形状均与鞋垫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顶面10和底面20的边缘通过缝合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容置鞋垫30的空腔,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顶面10和底面20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顶面10为完整的平面状结构,用于与脚部进行接触,可以采用棉质吸汗布料制成;底面20上设置有镂空结构24,镂空结构24可使底面20形成包含有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和紧固带22三个部分的片状结构,底面20用于与鞋底进行接触,鞋垫30可从镂空结构24处放置到顶面10和底面20之间的容置空腔中,且鞋垫30的下表面透过镂空结构24与鞋子内部的底面相接触,以提高鞋垫30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鞋垫30滑动;而且镂空结构24的设置还能够减少制作鞋垫套所需的布料,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如图3所示,底面20上的镂空结构24为两块近似于矩形的结构,对称设置在底面20的左右两侧边位置,使底面20形成包含有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和紧固带22三个部分的片状结构。具体来说,基于镂空结构24形成的片状结构为:第一固定带21位于鞋垫套的前端,第二固定带23位于鞋垫套的后端,紧固带22连接在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3之间。
进一步,第一固定带21沿鞋垫套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与顶面10前端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带21与顶面10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固定带23也沿鞋垫套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与顶面10后端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23与顶面10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由此,将鞋垫30的前端插入至第一容置腔中,鞋垫30的后端插入至第二容置腔中,从而使鞋垫30与鞋垫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为了保证鞋垫30和鞋垫套在长度方向上位置的相对固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都仅具有一个开口,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开口相对,鞋垫30两端分别插入至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由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来限制鞋垫30相对于鞋垫套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同时,由于第一固定带21与顶面10前端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23与顶面10后端的边缘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呈现类似口袋的形状,鞋垫30两端分别插入至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后,可以同时实现限制鞋垫相对于鞋垫套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紧固带22为带状结构,沿鞋垫套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位于顶面10底部的中间位置,一端与第一固定带2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带23相连。紧固带22与顶面10之间形成有容置间隙,该容置间隙与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相连通,以形成完整的鞋垫容置空间,鞋垫30可放置在该鞋垫容置空间中。
优选的是,紧固带22具有弹性,当鞋垫30放置在上述鞋垫容置空间中后,紧固带22呈拉伸状态,以将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3相互拉近,防止在穿脱过程中鞋垫30的两端从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脱离。
此外,紧固带22的宽度应小于鞋垫套的宽度,将紧固带22设置在鞋垫套的中间位置处,可方便将鞋垫30放置在上述鞋垫容置空间中,同时也可以节省成本和降低穿着的不适感。应注意的是,紧固带2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如两条、三条或更多条等,并不局限于图11中所示的一条,但基于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和成本考虑,优选设置有一条。
优选地,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和紧固带22采用柔软的亲肤材料制成,以尽量避免穿着时的异物感。但软质材料通常存在边缘容易卷曲的问题,尤其是当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和紧固带22的宽度较窄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和紧固带22的边缘部位的硬度优选大于其余部位的硬度。例如,第一固定带21上对应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的位置处、第二固定带23上对应于第二容置腔的开口的位置处的硬度大于其余部分的硬度。此外,由于紧固带22的宽度较窄,可以直接将紧固带22整体的硬度提升,以缓解容易卷曲的问题。
进一步,鞋垫30上与底面20上的镂空结构24相对应的位置处可设置有防滑组件(图中未示),鞋垫30上的防滑组件可透过底面20上的镂空结构24与鞋子内侧的底面相接触,以进一步增大鞋垫30与鞋底的摩擦力,提高鞋垫30的稳定性。应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滑组件可采用防滑胶条、点胶颗粒等常用防滑材料及结构来实现。
如图5至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该两个实施例中,紧固带22与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的连接处采用平滑的弧形过渡结构进行连接。与第一实施例中呈直角的过渡结构相比,弧形过渡结构不仅更加美观,且增大了紧固带22与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连接处的连接宽度和过渡面积,提高了连接强度以及布料的抗拉伸度,使底面20整体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3上开设有多个小孔25,多个小孔25均匀排布。由此,鞋垫30放置在顶面10和底面20之间,小孔25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鞋垫30的透气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大鞋垫30与鞋底的摩擦力,提高鞋垫30的稳定性。当然,小孔25并不局限于圆形的孔状结构,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孔状结构或镂空花纹,本申请中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8至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两个实施例中,不仅底面20的左右两侧设有镂空结构24,同时,在紧固带22的中部位置也设有镂空结构24。其中,位于两侧的镂空结构24为两块近似于矩形的长条镂空结构,对称设置在底面20的左右两侧侧边;位于紧固带22中部的镂空结构24为长条的带状镂空,沿紧固带22的延伸方向设置,将紧固带22分割成相互平行的两条连接带。此外,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的区别也在于: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3上开设有多个小孔25,多个小孔25均匀排布。
如图10至图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两个实施例中,不仅底面20的左右两侧设有镂空结构24,同时在紧固带22的中部位置也设有镂空结构24,而且位于紧固带22中部的镂空结构2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镂空。由此,两个三角形镂空与底面20左右两侧的镂空,使紧固带22形成交叉状的“X”形带状结构。此外,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的区别也在于: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3上开设有多个小孔25,多个小孔25均匀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垫套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鞋垫套的底面上设置镂空结构,使鞋垫的下表面透过镂空结构与鞋子内侧的底面相接触,增加鞋垫与鞋子底面的摩擦力,防止鞋垫在鞋垫套内滑动,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