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0466发布日期:2019-07-24 08:5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更涉及一种便携服。



背景技术:

人们在追求衣物美观的同时也在追求衣物的功能性,在一些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中,或者一些户外运动者在运动过后体温上升需要散热时,穿戴者一般会把衣物脱下,衣物在脱掉穿戴者在固定的运动场所时选择放置在一边,但是在场地为户外场地、公共场地或者一些比较不方便收纳放置衣服的地方,比较容易弄脏外套,市面上存在一些便携式衣服,其通过在衣服在缝制收纳口袋,来折叠收纳衣物,如申请号为201020122685.4公开的名称为一种带有收纳袋的服装的实用新型,其包括服装本体,服装本体上设有一收纳袋,收纳袋边沿形成拉链结构;收纳袋设置在衣服的背面,形成一口袋状袋体,袋体边沿形成拉链结构,但是以上结构由于收纳袋结构较为累赘,其收纳口袋在衣服展开穿戴时不具有功能用途,在应用到薄款衣物上时,其减低了服装的轻便性和透气性,并且其收纳袋收口处采用拉链结构,在衣物打包收纳后其收口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服,能够打包收纳成背包状,其背包能够作为一个收纳包,使得衣物多功能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服,包括衣服本体,衣服本体包括前襟和后襟,该前襟和后襟相互缝合,前襟或者后襟设置有连接布片,连接布片与前襟或者后襟形成一收纳袋,该收纳袋用于收纳衣服本体,连接布片在对应衣服本体下摆的下边沿处与前襟或者后襟形成一开口,连接布片其他边沿与衣服本体缝合连接,连接布片和前襟或者连接布片和后襟在开口处边沿设置有抽绳,抽绳两端分别固定在收纳袋内侧面远离开口一端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抽绳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片,该连接片缝制在收纳袋的底面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片呈三角状,该三角状的连接片一侧边缝合在连接布片和前襟或者后襟的上边沿缝合部的侧边,该连接片缝合侧边对应的顶角连接抽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布片和前襟或者后襟的上边沿缝合部形成收纳袋的袋底,连接布片和前襟或者连接布片和后襟在对应袋底位置缝制有底衬布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布片或者与其形成收纳袋的前襟设置有第一网洞;或连接布片或者与其形成收纳袋的衣服本体后襟设置有第一网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布片设置在衣服本体前襟外侧面或者内侧面,或者连接布片设置在衣服本体后襟的外侧面或者内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布片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衣服本体的宽度,连接布片侧边边沿缝制在前襟和后襟缝合线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布片与后襟形成收纳袋,后襟在未与连接布片的覆盖缝合部位设置有第二网洞,后襟在肩部缝制有挡布,该挡布用于遮挡后襟在未与连接布片的覆盖缝合部位设置的第二网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衣服本体上缝制连接布片,其连接布片与衣服本体的前襟或者后襟组成一收纳袋,使得衣物整体用料相对减小,保证衣物的轻便性和透气性,方便佩戴者在行走或者其他运动时携带打包后的衣物,进而解放双手进行其他动作,同时能够在徒步或者其他运动时更容易保持平衡,将收纳袋的开口朝下设置在衣服本体的下边沿,并在开口处设置有抽绳,抽绳的另一端固定收纳袋的背向开口的另一端,其抽绳一方面在衣服收纳后能够进行收口,另一方面抽绳在收口后作为收纳状态下收纳袋的背带,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在衣物展开穿时抽绳伸开,不容易悬挂漏出衣服本体下边沿,使得衣服本体整体看上去更加简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纳成背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前襟;2、后襟;3、连接布片;4、开口;5、抽绳;6、连接片;7、底衬布片;8、第一网洞;9、挡布;10、第二网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便携服,包括衣服本体,衣服本体包括前襟1和后襟2,该前襟1和后襟2在相互缝合,前襟1或者后襟2设置有连接布片3,其连接布片3可以设置在前襟1或者后襟2的内侧面或者外侧面,连接布片3与前襟1或者后襟2形成一收纳袋,在衣服为帽衫时,连接布片3 与前襟1或者后襟2缝合形成一收纳袋,在衣服为开衫时,连接布片3与后襟2 缝合形成一收纳袋,该收纳袋用于收纳衣服本体,连接布片3的下边沿与前襟1 或者后襟2的下边沿对齐,连接布片3的连接布片3在对应衣服本体下摆的下边沿处与前襟1或者后襟2形成一开口4,连接布片3其他边沿与衣服本体缝合连接,连接布片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连接布片3和前襟1或者连接布片3和后襟2在开口4处边沿设置有抽绳5,抽绳5两端分别固定在收纳袋内侧面远离开口4一端的两侧,其收纳袋的内侧面设定为连接布片3与前襟1或者后襟2的夹层内部,其连接布片3可以设置在前襟1或者后襟2的内侧面或者外侧面,在需要收纳时将收纳袋的内侧面翻出,将衣服本体收纳在收纳袋内,通过抽紧抽绳5来收紧开口4,两端抽绳5抽出的部位作为收纳袋的背带,衣服变形成一可容纳其他物件的收纳背包,使得衣物的功能多用,方便携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抽绳5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片6,该连接片6缝制在收纳袋的底面两侧,以增加抽绳5两端与衣服本体的连接面积,增加抽绳5与衣服本体的连接强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片6呈三角状,该三角状的连接片6 一侧边缝合在连接布片3和前襟1或者后襟2的上边沿缝合部的侧边,该连接片6缝合侧边对应的顶角连接抽绳5,由于衣物在收纳形成背包时,在背戴使用状态下,抽绳5与背带连接处呈倾斜状夹角状,将连接片6设置为三角形,以分散连接片6的受力。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布片3和前襟1或者后襟2的上边沿缝合部形成收纳袋的袋底,连接布片3和前襟1或者连接布片3和后襟2在对应袋底位置缝制有底衬布片7,加固收纳袋袋底的承压强度,在收纳袋内盛放物体时,能够更加牢固。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布片3与前襟1缝合连接时,连接布片3设置第一网洞8或者前襟1设置有第一网洞8,在连接布片3与后襟2缝合连接时,连接布片3设置第一网洞8或者后襟2设置有第一网洞8,前襟1或者后襟2设置第一网洞8的位置为与连接布片3的覆盖重叠处,通过设置第一网洞8,使得衣服在穿戴时透气性更佳。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布片3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衣服本体的宽度,连接布片3侧边边沿缝制在前襟1和后襟2缝合线处,以争取收纳袋最大的容纳空间。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布片3与后襟2形成收纳袋,后襟2 在未与连接布片3的覆盖缝合部位设置有第一网洞8,后襟2在肩部缝制有挡布 9,该挡布9用于遮挡后襟2在未与连接布片3的覆盖缝合部位设置的第二网洞 10,由于后襟2与连接布片3叠放缝制,其降低了衣物的透气性,后襟2未与连接布片3缝合重叠的部分为单层结构,通过在此处设置第二网洞10,以增加透气性,通过设置挡布9来起到遮挡效果,内部的衣物不容易透出,其挡布9 上端缝合在衣物肩部,下端与衣物部缝合,形成一透气通道。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