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溯溪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8362发布日期:2019-11-12 21:3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溯溪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特别涉及一种在有水环境使用的溯溪鞋。



背景技术:

溯溪鞋需经常出水和入水,如鞋子不合适,容易导致脚长时间被湿鞋束缚,非常不舒适,这就要求溯溪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快速风干的特性。现有的溯溪鞋一般底部开有圆柱形通孔方便泥沙随着水流排出,但圆柱形通孔容易使得泥沙进入鞋体,影响穿着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快速风干的特性的溯溪鞋。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溯溪鞋,包含鞋底及鞋面。

所述鞋底的上表面接触足部,设有中底衬;鞋底的下表面采用耐磨EVA,直接接触地面,不设置橡胶片。

进一步地,鞋底的下表面与竹篮的经纬编织结构类似。

进一步地,相邻经线间设置横向排水槽。

进一步地,经线、纬线交接的位置设椭圆形孔状结构增加抓地力。

进一步地,其中椭圆形孔有10个打通至鞋底上表面形成排水通孔,前掌分布4个排水通孔,中腰分布6个排水通孔。

进一步地,排水通孔结构为两个漏斗状相连接,漏斗口分别位于鞋底下表面和上表面。

进一步地,鞋底下表面和上表面的漏斗口呈井字型排列。

进一步地,鞋底上表面的漏斗口以排水槽相连接。

所述鞋面的前掌及两侧具有多个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是:鞋底不设置橡胶片,大大减轻鞋子整体重量,更适宜涉水环境使用。鞋底的下表面与竹篮的经纬编织结构类似,经线、纬线交接的位置设椭圆形孔状结构增加抓地力,使得鞋子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漏斗结构的排水通孔容易排水不易进水,可有效阻挡泥沙流入鞋内,同时风从鞋底下表面外漏斗口经过内漏斗颈,即风经外大孔吹向内小口具有制冷的效果,达到快速风干对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下表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上表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通孔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鞋面;2-鞋面通孔;3-鞋底;31-鞋底下表面;32-鞋底上表面;4-鞋底下表面排水槽;5-鞋底上表面排水槽;6-椭圆形孔状结构;7-排水通孔;8-漏斗口;9-漏斗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溯溪鞋,包含鞋底3及鞋面1,鞋面1采用针织一体工艺制作,鞋面1的前掌及两侧具有多个通孔2,鞋面通孔2具有良好排水透气功能。

如图2所示,鞋底下表面31采用耐磨EVA,直接接触地面,不设置橡胶片,大大减轻鞋子重量。鞋底下表面31与竹篮的经纬编织结构类似,相邻经线间设置横向排水槽4。经线、纬线交接的位置设椭圆形孔状结构6增加抓地力,使得鞋底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椭圆形孔有十个打通至鞋底上表面形成排水通孔7,前掌分布四个排水通孔7,中腰分布六个排水通孔7。

如图4所示,排水通孔7为两个漏斗状相连接,漏斗口8分别位于鞋底下表面31和上表面32,空气从鞋底下表面31外漏斗口8经过内漏斗颈9,即经外大孔吹向内小口具有制冷的效果,达到快速风干的目的。

如图2、3所示,鞋底下表面31和上表面32的漏斗口8分别以鞋底下表面排水槽4和鞋底上表面排水槽相连,呈井字型排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例如改变排水通孔7的数量等,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