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药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308发布日期:2019-09-13 22:1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药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箱,具体说是一种家用药箱。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药箱结构比较简单,一般为带盖的箱体结构,所有的药物混合放在一起,这样不利于药物的存放及拿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药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药物适合密封避光储存,有的则需要透风,还有的药物,如益生菌类需要低温4-10摄氏度储存,而传统的药箱已经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用药箱。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家用药箱,包括长方体形的箱体和箱体顶部开口覆盖的箱盖,箱体底部通过竖直的隔热板将箱体内底部分为冷藏区和通风区,其中冷藏区内放置有长方体形的不锈钢冷藏盒,不锈钢冷藏盒底部覆盖有隔热垫,隔热垫贯穿有上表面与不锈钢冷藏盒紧贴的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满足通电后制冷面紧贴冷藏盒,散热面即发热面则为下表面,半导体制冷片下表面则支撑有多条铜柱,使半导体制冷片下方区域形成散热通道,隔热板下方内的导流腔内支撑有向散热通道吹气的散热扇,每条铜柱上表面与半导体制冷片下表面之间涂有导热硅胶,导热硅胶提高铜柱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传递效率,半导体制冷片下表面发出的热量可以有效的传到每条铜柱,流经散热通道的空气一方面带走半导体制冷片下表面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带走传递到每条铜柱的热量,这样散热效果更好,铜柱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能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效率,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面则将冷藏盒温度降低,从而使冷藏盒内部温度较低,用于储存需要低温储存的药物;散热扇吹风散热的同时可以将新鲜的空气吸入到通风区内,为需要通风存放的药物提供良好的储存环境;

散热扇的进气端覆盖有挡网,通风区顶部一侧开口进气口,散热通道出气端以及进气口内覆盖有过滤网,半导体制冷片与散热扇并联或串联形成闭合电路,并设置控制半导体制冷片与散热扇的开关,冷藏盒、通风区上方均支撑有独立的放置盒,且每个放置盒底部分别设置有向下的凸起块,通过凸起块起到密封每个放置盒的作用,更好的分开储存不同种类的药物,各凸起块分别封堵住冷藏盒和通风区的开口,箱盖同样覆盖在每个放置盒上,箱盖的上表面固定有提手,箱盖的两侧还设置有与箱体顶部外侧壁活动连接的箱扣,箱扣为目前的常用的一种锁扣结构,分为两部分,如纳汇公司生产的型号为6405B的箱包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既有密闭区域、通风区域以及冷藏区域,可以更好的将家庭药物分类储存,散热扇不仅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散热,而且可以将新鲜的空气吸入到通风区内,提高了散热扇的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家用药箱,包括长方体形的箱体1和箱体1顶部开口覆盖的箱盖2,箱体1底部通过竖直的隔热板3将箱体1内底部分为冷藏区和通风区4,其中冷藏区内放置有长方体形的不锈钢冷藏盒5,不锈钢冷藏盒5底部覆盖有隔热垫6,隔热垫6贯穿有上表面与不锈钢冷藏盒5紧贴的半导体制冷片7,半导体制冷片7下表面则支撑有多条铜柱8,使半导体制冷片7下方区域形成散热通道9,隔热板3下方内的导流腔10内支撑有向散热通道9吹气的散热扇11,散热扇11的进气端覆盖有挡网12,通风区4顶部一侧开口进气口13,散热通道9出气端以及进气口13内覆盖有过滤网14,半导体制冷片7与散热扇11并联形成闭合电路,并设置控制半导体制冷片7与散热扇11的开关,目前常用的低功率半导体制冷片7电压在12V左右,散热扇11也可以选用12V供电,因此,最简单的12V电源电路即可满足要求,实现半导体制冷片7与散热扇11的单独通电断电,为了更好的制冷及透气,半导体制冷片7与散热扇11最好同时工作,冷藏盒5、通风区4上方均支撑有独立的放置盒15,且每个放置盒15底部分别设置有向下的凸起块16,各凸起块16分别封堵住冷藏盒5和通风区4的开口,箱盖2同样覆盖在每个放置盒15上,箱盖2的上表面固定有提手17,箱盖2的两侧还设置有与箱体1顶部外侧壁活动连接的箱扣18。

为了更好的保护箱体1底部,箱体1的底部支撑有多个橡胶垫块19。

为了在携带时,也能使用一段时间或者是间隔制冷低温保藏,隔热板3内嵌有为半导体制冷片7和散热扇11供电的锂电池20,锂电池20可通过外部的电源线经充电器充电,在家使用时可以取出锂电池20,充电器只为半导体制冷片7和散热扇11供电。

为了便于拿取每个放置盒15,每个放置盒15的顶部两侧开口内还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曲并延伸的内沿21,内沿21部位截面呈n字形,内沿21便于手抓住。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