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轮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4515发布日期:2019-05-22 02:24阅读:19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轮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箱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轮子结构。



背景技术:

在箱包行业中,行李箱的轮子大都是轴向设置于行李箱底部的四个对角上,通过轮子移动行李箱十分的灵便,但伴随着箱包行业的日益发展,行李箱的置物能力也日渐提高,往往就容易出现行李箱两侧重量不平衡,从而导致行李箱向一侧倾倒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行李箱底盘更加稳定不易倾倒的行李箱轮子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李箱轮子结构,其主要包括轮子以及与行李箱底部配合连接的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向一侧延伸设置有延伸段,所述轮子轴向设置于延伸段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行李箱轮子结构与行李箱组合安装后,轮子便通过轮架对应分布于行李箱底部,由于轮架的延伸段为向外延伸,轮子轴向设置于延伸段底部,如此以轮子分布所形成的行李箱底盘,其触地面积大于行李箱本身的底部面积,从而使得行李箱底盘更加稳定不易向一侧倾倒。

优选的,所述轮子与延伸段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轮子发生磨损等问题,能够方便更换。

优选的,所述轮子为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能够使得行李箱移动更为灵活。

优选的,所述延伸段与轮架为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轮架向一侧延伸设置延伸段,在增加底盘面积的同时,行李箱的重量便也分担到了延伸段上,延伸段与轮架一体成型增加了结构强度,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了延伸段因行李箱重力影响而损坏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延伸段长度为3~1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段能够具有最合适的长度,不会因过短而达不到增加稳定性的效果,也不会因过长而导致容易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升了行李箱底盘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行李箱在置物后不易因内部放置物品的重量分配不平衡而向一侧倾斜翻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架;101、柱状连接头;2、延伸段;201、连接孔;3、万向轮;4、螺栓;5、柱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行李箱轮子结构,其主要包括轮子和轮架1,所述轮架1为弧形结构,能够与行李箱底部四个对角相配合连接;所述轮架1向一侧延伸设置有延伸段2,该延伸段2所延伸的方向为轮架1与行李箱配合连接状态下,向行李箱底部的外侧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轮子轴向设置于延伸段2的底部,如此组合安装时四个轮架1相互对称的安装于行李箱底部的四个对角上,其延伸段2向外延伸,在延伸段2底部设置了轮子,这四个轮子由于对应延伸段2,其安装后所分布形成的底盘触地面积便大于行李箱底部面积,这样即便行李箱内部放置的物品重量分配不均匀,行李箱也不会轻易向一侧倾斜翻倒,提升了行李箱底盘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上表面,即其与行李箱底部相交一侧设置有4个柱状连接头101,在行李箱底部与轮架1配合连接处设置有与柱状连接头101相对应的凹陷,如此轮架1安装时柱状连接头101能够配合插入到凹陷中实现榫接,从而进一步提升轮架1与行李箱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状连接头101为中空结构,其中空部分与轮架1下表面贯通,且能够与螺丝配合,如此当柱状连接头101与行李箱底部的凹陷配合榫接时,螺丝可从柱状连接头101的中空部分拧入与行李箱底部实现配合拧紧,从而有效的实现连接固定;同时,由于轮架1是通过螺丝拧紧与行李箱底部实现固定,当轮架1损坏时,能够拆卸进行更换,如此相较于传统的铆钉连接维修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纹路状的凸起结构,行李箱底部与轮架1配合连接处设置有与该纹路状凸起结构相配合的凹槽,如此当轮架1安装时纹路状凸起结构能够插入到与之对应的凹槽中实现榫接,从而进一步提升轮架1与行李箱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与延伸段2为一体成型,由于轮架1向一侧延伸设置延伸段2,延伸段2在水平方向上增加行李箱底盘面积的同时,也被承担到了一部分的重量,而轮架1和延伸段2一体成型则有效的提升了两者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降低了延伸段2因承担重量的影响而损坏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子为万向轮3,通过安装万向轮行李箱能够移动的更为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子轴向安装于延伸段2的底部,所述延伸段2竖直方向上从其顶部贯穿开设有连接孔201,螺栓4能够通过该连接孔201与轮子配合实现固定;由于延伸段2为轮架1向外侧延伸的结构,其整体未被行李箱底部覆盖,故而其上表面裸露在外,又因为轮子与该延伸段2为通过螺栓4配合实现固定,因此在螺栓4的配合下轮子与所述延伸段2能够有效的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达到在轮子损坏等情况下方便更换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2为轮架1向外侧水平方向延伸的结构,其长度为8c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子与延伸段2连接处的上表面设置有4根柱状体5,该柱状体5成矩阵排列,延伸段2底部设置有与该柱状体5相配合的凹陷结构,当轮子安装至延伸段2底部时,所述柱状体5能够插入到对应的凹陷结构中实现榫接,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轮子与延伸段2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有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为弧形结构,其能够与行李箱底部四周的边缘配合连接,如此组合安装时六个轮架1能够呈矩形分布,环绕行李箱底部边缘进行配合安装,并在其向外侧延伸的延伸段2和轮子的配合下实现提升行李箱底盘稳定性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的上表面共设置有5个柱状连接头1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子为双排飞机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2为轮架1向外侧水平方向延伸的结构,其长度为3c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有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为弧形结构,其能够与行李箱底部四周的边缘配合连接,如此组合安装时八个轮架1能够呈矩形分布,环绕行李箱底部边缘进行配合安装,并在其向外侧延伸的延伸段2和轮子的配合下达到提升行李箱底盘稳定性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的上表面工设置有3个柱状连接头1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2为轮架1向外侧水平方向延伸的结构,其长度为15c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有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为轮架1向外侧水平方向延伸的结构,其长度为12c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有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为轮架1向外侧水平方向延伸的结构,其长度为5cm。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