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服上衣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8390发布日期:2019-04-30 18:01阅读:1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服上衣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西服上衣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核心内容,且衣排在第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

西服通常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一个首选,一直是男性服装王国的宠儿,“西装革履”常用来形容文质彬彬的绅士俊男。西服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

目前,公告号为cn10897798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抗皱耐磨型西服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西服面料并进行前处理;

b、将前处理后的西服面料进行染色处理;

c、将染色处理后的面料加入织布机中加工成坯布;

d、将坯布进入柔软剂中水浴加热处理;

e、之后将处理后的坯布进行清洗、烘干;

f、最后将烘干后的坯布制成西服。

上述技术方案对西服面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以此提高了面料的悬垂性和抗皱性,从而防止西服出现褶皱现象。但此类面料处理工艺过于复杂,虽然提高了面料的抗皱性,但西服的抗皱效果还取决于缝制时的技术,对于缝线处因缝制时产生的摩擦力而出现的褶皱,上述方案无法解决,西服的重要部位容易产生变形和褶皱,影响到西服整体的美观性。为此,亟需一种西服上衣制作工艺,缝线精准,不易产生褶皱,从而防止缝线部位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西服上衣制作工艺,缝线精准,不易产生褶皱,从而防止缝线部位变形。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西服上衣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面料处理:将面料置于工作台上并用刷子将面料上的断线、灰尘清理干净,再将面料整平后自然放松36-60h;

(2)裁剪成型:将面料铺平后用扎针定位,依据样板匀速裁剪;

(3)缝制衣身:将西服躯干部分对应面料缝好,缝制时,边缝边烫;

(4)肩缝:在前领口、驳头、翻驳位和开叉位均按净线印粘1cm直丝嵌条,所述直丝嵌条上穿设有奇数根颜色鲜明的标记线,所述标记线之间相互平行,后领口粘衬1cm子母嵌条;

(5)开兜:在西服左右两衣身上开设相同形状大小的兜口,兜口两边各留3cm,用暗线大针码封兜,兜两头打枣固定;

(6)缝接袖子:将开叉好的袖子抚平后缝接在衣身上;

(7)绱垫肩:按袖型订垫肩,左右垫肩均出0.8cm,缝垫肩起针处留1cm松量,用回针方法缝制;

(8)合里布:左袖留袖洞,左侧缝下摆过面加0.3cm宽牙子,然后走贡针,贡针针距0.15cm出0.3cm进,结尾留线手针收尾,再挂上里布时,缝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料处理消除了面料表面的杂物,确保了整洁度;缝制过程中,缝线处由于走线的拉力产生褶皱,嵌条加入后走线会作用在嵌条上,本方案采用的直丝嵌条和子母嵌条起到定型防皱的功能,从而防止缝线部位变形,增强了西服的挺括性和立体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4)中,所述直丝嵌条上穿设有若干颜色鲜明的标记线,所述标记线之间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直丝嵌条上设置标记线,利用标记线分割直丝嵌条的宽度,便于操作人员把握缝制位置,以此提高缝制的精准度,进一步减小产生褶皱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记线包括夜光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夜光纤维作为标记线,以此便于工作环境较暗的情况下进行缝制,提高了直丝嵌条的实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4)中,所述子母嵌条包括透明的带体,所述带体一边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穿设有绳带,所述绳带由多条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纱线缠绕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子母嵌条设置成带体和绳带的组合,利用多色的绳带增加子母嵌条的多样性,提高西服的美观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体优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所述带体另一边均匀开设有多道细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制成带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的弹性优于塑料,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油耐水性能,延长了子母嵌条的使用寿命;细缝的设置便于子母嵌条适用于弯曲的缝制处,从而加强子母嵌条与西服的贴合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4)中,粘衬时,压衬机的温度设定为120-135摄氏度之间,压衬机的压力设定为3-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衬机的温度设置为120-135摄氏度,压力设定为3-3.6,以此达到熔化嵌条表面热熔胶的目的,实现压衬;而温度和压力的上限则避免高温和高压破坏面料的性能和延伸,从而达到保护面料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6)中,缝接袖子的缝线包括由氨纶纤维与锦纶纤维捻合而成的弹性线,缝型优选包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捻合制成弹性线,锦纶纤维密度小、弹性良好且耐磨,而氨纶纤维具有优于锦纶纤维的弹性,使得弹性线的整体弹性优于普通锦纶纤维,而缝线的弹性使得缝线具有拉伸度,包缝后的牢固度得以确保,从而确保袖子与衣身的连接处牢固耐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步骤(9)全面整烫:

a.将西服反面朝上放平,将下摆止口对齐,熨烫左挂面;

b.将西服里子铺平,以此熨烫左前片、左侧缝、背缝、背部、右侧缝和右前片,再熨烫右挂面;

c.将领脚立起,虚烫领里;

d.在反面将驳头止口放平,虚烫一次,翻转驳头后在串口线与驳头交叉处用熨斗轻压,虚烫一次;

e.将袋盖熨平,再将前片正面放平,盖水布、喷水、熨烫平整;

f.翻转袖子至衣里,熨烫袖山,再以后袖为标准,将面、里铺平,对小袖进行熨烫,然后翻转熨大袖面;

g.将后袖笼放在铁凳上熨平后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西服全面整烫,以此消除西服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和褶皱,确保西服成品的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9)中,熨烫温度为100-120摄氏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熨烫温度设置为100-120摄氏度,以此避免高温将西服内的嵌条等粘衬破坏,同时也避免了面料受损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在缝制时采用的直丝嵌条和子母嵌条起到定型防皱的功能,从而防止缝线部位变形,增强了西服的挺括性和立体感。;

2.本方案在直丝嵌条上设置标记线,利用标记线分割直丝嵌条的宽度,便于操作人员把握缝制位置,以此提高缝制的精准度,进一步减小产生褶皱的可能;

3.本方案将压衬机的温度设置为120-135摄氏度,压力设定为3-3.6,以此达到熔化嵌条表面热熔胶的目的,实现压衬;而温度和压力的上限则避免高温和高压破坏面料的性能和延伸,从而达到保护面料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直丝嵌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子母嵌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丝嵌条;11、标记线;2、子母嵌条;21、带体;22、贯穿孔;23、绳带;24、细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西服上衣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面料处理:将面料置于工作台上并用刷子将面料上的断线、灰尘清理干净,再将面料整平后自然放松36-60h。

(2)裁剪成型:将面料铺平后用扎针定位,依据样板匀速裁剪。

(3)缝制衣身:将西服躯干部分对应面料缝好,缝制时,边缝边烫。

(4)肩缝:在前领口、驳头、翻驳位和开叉位均按净线印粘1cm直丝嵌条1(见图1),后领口粘衬1cm子母嵌条2(见图2)。粘衬时,压衬机的温度设定为120-135摄氏度之间,压衬机的压力设定为3-3.6kg/cm^2,以此达到熔化嵌条表面热熔胶的目的,实现压衬;而温度和压力的上限则避免高温和高压破坏面料的性能和延伸,从而达到保护面料的目的。

如图1所示,直丝嵌条1上穿设有若干颜色鲜明的标记线11,标记线11沿直丝嵌条1长度方向延伸,且标记线11之间相互平行。标记线11的颜色与直丝嵌条1的颜色对比鲜明,以此便于操作人员把握缝制位置,提高缝制的精准度。

如图2所示,子母嵌条2包括透明的带体21,带体21呈长条形,本实施例中,带体21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制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的弹性优于塑料,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油耐水性能,且带体21一边边缘开设有贯穿孔22,贯穿孔22延伸方向与带体21长度方向一致。贯穿孔22内穿设有绳带23,绳带23由多条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纱线缠绕而成。绳带23的设置增加了子母嵌条2的立体感,且绳带23上各种颜色纱线的搭配丰富了西服的个性化空间。带体21未开设有贯穿孔22的一边上均匀开设有多道细缝24,细缝24长度为带体21宽度的三分之一,细缝24的设置便于子母嵌条2沿后领口弯曲延伸,加强子母嵌条2与西服的贴合度,提高缝制的精确度。

(5)开兜:在西服左右两衣身上开设相同形状大小的兜口,兜口两边各留3cm,用暗线大针码封兜,兜两头打枣固定。

(6)缝接袖子:将开叉好的袖子抚平后缝接在衣身上,缝接袖子的缝线采用由氨纶纤维与锦纶纤维捻合而成的弹性线,锦纶纤维密度小、弹性良好且耐磨,而氨纶纤维具有优于锦纶纤维的弹性,使得弹性线的整体弹性优于普通锦纶纤维,缝线的弹性使得缝线具有良好的拉伸度,有利于缝线处的牢固度;缝型采用包缝,包缝的缝型连接强度优于平缝,从而确保袖子与衣身的连接处牢固耐磨。

(7)绱垫肩:按袖型订垫肩,左右垫肩均出0.8cm,缝垫肩起针处留1cm松量,用回针方法缝制。

(8)合里布:左袖留袖洞,左侧缝下摆过面加0.3cm宽牙子,然后走贡针,贡针针距0.15cm出0.3cm进,结尾留线手针收尾,再挂上里布时,缝合。

(9)全面整烫:

a.将西服反面朝上放平,将下摆止口对齐,熨烫左挂面,熨烫温度为100-120摄氏度;

b.将西服里子铺平,以此熨烫左前片、左侧缝、背缝、背部、右侧缝和右前片,再熨烫右挂面,熨烫温度为100-120摄氏度;

c.将领脚立起,虚烫领里;

d.在反面将驳头止口放平,虚烫一次,翻转驳头后在串口线与驳头交叉处用熨斗轻压,虚烫一次;

e.将袋盖熨平,再将前片正面放平,盖水布、喷水、熨烫平整;

f.翻转袖子至衣里,熨烫袖山,再以后袖为标准,将面、里铺平,对小袖进行熨烫,然后翻转熨大袖面,熨烫温度为100-120摄氏度;

g.将后袖笼放在铁凳上熨平后背,熨烫温度为100-120摄氏度。

西服在缝制过程中,缝线处由于走线的拉力而产生褶皱,本方案采用的直丝嵌条1和子母嵌条2使得走线的拉力作用在嵌条上,避免了褶皱的产生,起到定型防皱的功能,从而防止缝线部位变形,增强了西服的挺括性和立体感。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西服上衣制作工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的标记线11采用夜光纤维。夜光纤维由棉纤维浸染荧光液制成,具有光照后发光的功能,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能提供良好的辨析度,以此便于操作人员控制缝制位置,提高缝制的精确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