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牙链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5758发布日期:2019-07-24 08:4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拉链牙链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拉链的拉链牙链带。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拉链牙链带,公知有如下拉链牙链带,该拉链牙链带具备一对带和沿着一对带的相对的侧缘分别安装的多个链牙,链牙具有位于带的上表面侧的第1部分和位于带的下表面侧且具有啮合头部的第2部分,在第1部分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槽,第1部分被该槽左右分割(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第103564993号说明书

不过,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拉链牙链带中,槽的底部到达带,因此,虽然链牙的左右方向宽度看起来为窄幅,但第1部分的分割开的部分与第2部分独立地结合,因此,第1部分相对于第2部分的结合强度低,链牙有时会从带脱落。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有槽的底部未到达带的实施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0、图11),但在该情况下,在第1部分的左右的分割部分之间看不到带,因此,链牙的左右方向宽度看起来并非窄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状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链牙的左右方向宽度看起来为窄幅的同时提高链牙的强度的拉链牙链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的结构达成。

(1)一种拉链牙链带,其具备一对带和沿着所述一对带的相对的侧缘分别安装的多个链牙,该拉链牙链带的特征在于,所述链牙具有配置于所述带的上表面侧的上半部和配置于所述带的下表面侧的下半部,所述链牙以夹着所述带的状态安装,所述下半部具有安装于所述带的基部、与对方侧的所述链牙啮合的头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基部与所述头部之间的颈部,所述上半部具有在带长度方向上被分割的第1分割部和第2分割部、以及将所述第1分割部和所述第2分割部连结的至少1个加强部,所述第1分割部和所述第2分割部分别配置成在俯视链牙时覆盖所述下半部的所述颈部、且使所述头部露出,所述带在所述第1分割部与所述第2分割部之间露出。

(2)根据(1)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牙链带配置成,在链牙啮合时,一个所述带的所述链牙的所述第1分割部与另一个所述带的所述链牙的所述第2分割部相邻,并沿着带宽度方向排列成一直线状。

(3)根据(1)或(2)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个加强部形成为截面圆弧状。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个加强部具有:第1加强部,其将所述第1分割部的一端部和所述第2分割部的一端部连结;和第2加强部,其将所述第1分割部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2分割部的另一端部连结。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分割部和所述第2分割部以沿着带长度方向等间隔地排列的方式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上半部具有在带长度方向上被分割的第1分割部和第2分割部、以及将第1分割部和第2分割部连结的至少1个加强部,带在第1分割部与第2分割部之间露出,因此,能够在使链牙的左右方向宽度看起来为窄幅的同时提高链牙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对采用了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的一实施方式的拉链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啮合状态的链牙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啮合状态的链牙的放大仰视图。

图4是链牙的俯视图。

图5是链牙的仰视图。

图6是链牙的主视图。

图7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拉链牙链带

20:带

21:芯部

30:链牙

40:上半部

41:第1分割部

42:第2分割部

43:第1加强部

44:第2加强部

45:开口部

46:层差部

50:下半部

51:基部

52:头部

53:颈部

H1:第1加强部的高度

H2:第2加强部的高度

H3:上半部的高度

SF: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采用了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的一实施方式的拉链。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关于拉链,上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近前侧,下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里侧,前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上侧,后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下侧,左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左侧,右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右侧。另外,关于链牙,上侧设为相对于图4的纸面而言的近前侧,下侧设为相对于图4的纸面而言的里侧,前侧设为相对于图4的纸面而言的上侧,后侧设为相对于图4的纸面而言的下侧,左侧设为相对于图4的纸面而言的左侧,右侧设为相对于图4的纸面而言的右侧。而且,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

首先,对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10的拉链SF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拉链SF具备:左右一对的带20;多个链牙30,其沿着左右的带20的相对的侧缘分别安装;拉头11,其使左右的链牙30啮合/分离;上止部12,其分别安装于左右的带20的侧缘的上端部;以及打开部件13,其安装于左右的带20的侧缘的下端部。并且,拉链牙链带10由左右的带20和分别安装于左右的带20的链牙30构成。此外,打开部件13也可以是下止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带20是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带状体,沿着其一侧缘设置有芯部21。如图7所示,芯部2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形成得比带20的其他部分大。并且,沿着该带20的芯部21安装有多个链牙30。

如图2~图7所示,链牙30具有配置于带20的上表面侧的上半部40和配置于带20的下表面侧的下半部50,以夹着带20(芯部21)的状态安装。上半部40和下半部50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地形成。另外,链牙30是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

如图5所示,下半部50具有:基部51,其安装于带20;头部52,其从基部51朝向对方侧的带20延伸,与对方侧的链牙30啮合;以及颈部53,其形成于基部51与头部52之间,宽度比头部52的宽度窄。

如图4、图6、以及图7所示,上半部40具有:在带长度方向(链牙的左右方向)上被分割的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将第1分割部41的前端部和第2分割部42的前端部连结的第1加强部43;以及将第1分割部41的后端部和第2分割部42的后端部连结的第2加强部44。第1分割部41在上半部40设于带长度方向的前侧(图2的上侧),第2分割部42在上半部40设于带长度方向的后侧(图2的下侧)。第1加强部43设置为将第1分割部41的前端部和第2分割部42的前端部连结、并且也与下半部50的颈部53连结。第2加强部44将第1分割部41的后端部和第2分割部42的后端部连结,并且设置于带20上。

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分别配置成在俯视链牙时覆盖下半部50的颈部53、且使所述头部52露出。并且,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的比该带20的芯部21靠前侧的部分与下半部50的上表面结合。

另外,在上半部40,通过第1分割部41、第2分割部42、第1加强部43、以及第2加强部44而形成有上方开口的开口部45,带20的芯部21在该开口部45中露出。也就是说,带20在第1分割部41与第2分割部42之间露出。

另外,在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以面对下半部50的颈部53内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层差部46。在链牙啮合状态下,链牙30的头部52的上表面与对方侧的链牙30的层差部46(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的前端部的下表面)相对。另外,在使链牙啮合状态的拉链牙链带10弯曲成向上表面侧凸起的状态之际,对方侧的链牙30的头部52的一部分进入层差部46,因此,能够在维持链牙30的卡合的同时提高拉链牙链带10的柔软性。

第1加强部43和第2加强部44沿着带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形成。另外,第1加强部43形成为截面矩形形状,第2加强部44形成为截面圆弧状。另外,也可以将第1加强部43和第2加强部44这两者形成为截面圆弧状,也可以仅将第1加强部43形成为截面圆弧状。通过将加强部形成为截面圆弧状,加强部不会醒目,能够使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醒目。此外,第1加强部43和第2加强部44的截面形状没有限定,能够选择任意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使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醒目的同时保持链牙30的强度,第1加强部43的高度H1和第2加强部44的高度H2被设定成上半部40的高度H3的50%以下,优选被设定成例如25%~50%(参照图7)。此外,各高度H1~H3是从上半部40与下半部50的边界位置到各自的上表面的高度。另外,第1加强部43和第2加强部44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能够在第1加强部43和第2加强部44不与带20的芯部21重叠的范围内自由地设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各链牙30配置成,在链牙啮合时,一个带20的链牙30的第1分割部41与另一个带20的链牙30的第2分割部42相邻,并沿着带宽度方向排列成一直线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沿着带长度方向等间隔地排列的方式设定第1分割部41与第2分割部42之间的间隔和各链牙30间的间隔。

在如此构成的拉链牙链带10中,链牙30的上半部40被分割成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因此,能够使一个链牙30看起来呈窄幅的两个链牙,能够使链牙30的左右方向宽度看起来为窄幅。

另外,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由第1加强部43和第2加强部44连结,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一体化,因此,能够提高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相对于下半部50的结合强度,能够提高链牙30的强度。

另外,一个带20的链牙30的第1分割部41与另一个带20的链牙30的第2分割部42相邻,并沿着带宽度方向排列成一直线状,且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沿着带长度方向等间隔地排列,因此,在包括第2加强部44在内地一并观察啮合状态的左右的链牙30时,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看起来以锯齿状相连。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10,上半部40具有将第1分割部41的前端部和第2分割部42的前端部连结的第1加强部43、以及将第1分割部41的后端部和第2分割部42的后端部连结的第2加强部44,带20在第1分割部41与第2分割部42之间露出,因此,能够在使链牙30的左右方向宽度看起来为窄幅的同时提高链牙30的强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10,配置成,在链牙啮合时,一个带20的链牙30的第1分割部41与另一个带20的链牙30的第2分割部42相邻,并沿着带宽度方向排列成一直线状,因此,能够提高拉链SF的美观。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10,第2加强部44形成为截面圆弧状,因此,第2加强部44不会醒目,能够使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醒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10,第1加强部43的高度H1和第2加强部44的高度H2被设定成上半部40的高度H3的50%以下,因此,能够在使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醒目的同时保持链牙30的强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10,在包括第2加强部44在内地一并观察啮合状态的左右的链牙30时,第1分割部41和第2分割部42看起来以锯齿状相连,因此,能够提高拉链SF的美观。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方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1加强部和第2加强部这两个加强部,但并不限定于此,加强部也可以是第1加强部和第2加强部中的某一个。

此外,本申请基于2018年5月10日提出申请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专利申请(1-2018-01982),其内容作为参照而被援用于本申请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