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4162发布日期:2019-08-27 21:3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李箱多采用对开或侧开的方式,其中,对开的方式通过将行李箱的一部分旋转180°打开行李箱拿取物品,此种开合方式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将行李箱打开,并且,由于需要将行李箱的一半进行旋转,需要通过封闭拉链或弹性带固定衣物,从而避免衣物在翻转过程中掉落;侧开的方式虽然打开时占用面积较小,但是但是纵深比较深,取放物品时要先将上层物品取出才能拿到最下层物品,拿取物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行李箱多采用对开或侧开的方式导致行李箱打开拿取衣物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包括:箱体、翻转盖、翻转升降装置、第一容纳盒、第二容纳盒以及旋转拉杆装置;

所述箱体上端开口,箱体一侧设置有多个行走轮;

所述翻转盖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开口位置,所述翻转盖转动时能够开启或闭合所述箱体的开口;

所述第一容纳盒、第二容纳盒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盖上,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垂直于翻转盖转轴且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之和小于所述箱体上端开口在垂直于翻转盖转轴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翻转升降装置分别与所述箱体、翻转盖、第一容纳盒以及第二容纳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盖转动并维持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开口向上;

所述旋转拉杆装置转动连接于箱体背离行走轮一端侧壁上;

所述箱锁设置于箱体背离翻转盖转轴一端,用于锁定翻转盖。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升降装置包括一层翻转升降机构、连接滑轨、连接滑块以及多层结构连接杆;

所述一层翻转升降机构包括水平滑轨、水平滑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驱动杆和驱动件;所述水平滑轨沿垂直于翻转盖转轴的箱体侧壁水平设置,所述水平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水平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且第一支撑杆两端、第二支撑杆两端均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纳盒侧壁、水平滑块,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撑杆靠近翻转盖转轴一侧,所述驱动杆一端与第一容纳盒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中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一端与第一容纳盒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杆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滑轨固定设置于翻转盖上且垂直于翻转盖转轴,所述连接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滑轨,连接滑块长度方向沿连接滑轨长度方向;

所述第一容纳盒上部分和第二容纳盒上部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滑块,所述第一容纳盒与所述连接滑块转接位置位于第二容纳盒与所述连接滑块转接位置靠近翻转盖的转轴一侧,连接滑块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容纳盒垂直于翻转盖转轴且沿水平方向的宽度;

所述多层结构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滑块的长度方向,多层结构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盖盖合时,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弹簧或气压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升降装置沿所述翻转盖转轴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在翻转盖转轴长度方向上的两侧。

进一步地,旋转拉杆装置包括伸缩拉杆、旋转限位组件、伸缩限位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伸缩拉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外壁,所述旋转限位组件用于限制伸缩拉杆的旋转,所述伸缩限位组件用于限制伸缩拉杆伸缩,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开闭旋转限位组件和伸缩限位组件的限制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插销、第一楔形块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分别开设在箱体上,所述伸缩拉杆的外部套管上开设有第一插孔,第一限位插销滑动连接在第一插孔位置,第一插销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中心线方向,第一楔形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插销背离第一插孔一端,第一限位插销、第一楔形块和第一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伸缩拉杆的外部套管内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弹性支撑在第一楔形块背离第一限位插销一端与伸缩拉杆的外部套管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限位组件包括第三限位孔、第四限位孔、第二限位插销、第二楔形块和第二复位弹簧,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分别开设在伸缩拉杆的内部套管和外部套管上,第二限位插销、第二楔形块和第二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伸缩拉杆的内部套管内,第二限位插销滑动连接在第三限位孔位置,第二限位插销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中心线方向,第二限位插销能够同时插入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内,第二楔形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插销背离第三限位孔一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弹性支撑在第二楔形块背离第二限位插销一端与伸缩拉杆的内部套管内壁之间,所述四限位孔沿伸缩拉杆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限位插销分别设置在伸缩拉杆的外部套管靠近两端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插头、连接杆和按压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插头连接,另一端与按压杆固定连接,所述插头和连接杆滑动连接于伸缩拉杆的内部套管内且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限位插销和第二限位插销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楔形块靠近插头一侧为沿第一限位插销滑动方向由靠近第一限位插销一端至远离第一限位插销一端逐渐向靠近插头一侧倾斜的斜面,插头靠近第一限位插销一端端面平行于第一楔形块靠近插头一侧侧面,插头上开设有避让槽,第二楔形块位于避让槽内,第二楔形块背离第一楔形块一侧侧面为沿第二限位插销滑动方向由靠近第二限位插销一端至远离第二限位插销一端逐渐向背离第一楔形块一侧倾斜的斜面,所述避让槽背离第一楔形块一侧侧壁平行于第二楔形块背离第一楔形块一侧侧面,所述按压杆垂直于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拉杆平行设置有两个,两个伸缩拉杆内分别设置有旋转限位组件、伸缩限位组件、插头和连接杆,两个伸缩拉杆背离其转轴一端通过一手握杆连接,所述手握杆背离伸缩拉杆一侧开设有按压孔,所述按压杆位于手握杆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杆,按压杆背离连接杆一侧设置有按压凸起,所述按压凸起滑动连接于按压孔内。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处于未打开状态时,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将箱体内部分为三个区域,可分别用于放置衣物,翻转升降装置能够驱动翻转盖旋转至竖直,从而打开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此时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分别跟随翻转盖向上移动并始终保持竖直,此时,使用者可分别通过箱体、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拿取或放置衣物,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小,且拿取衣物方便。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的打开和闭合均可通过翻转盖的翻转直接完成,较为方便快捷,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盖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突出表现旋转拉杆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突出表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行走轮;12、凹槽;2、翻转盖;3、箱锁;41、一层翻转升降机构;411、水平滑轨;412、水平滑块;413、第一支撑杆;414、第二支撑杆;415、驱动杆;416、驱动件;42、连接滑轨;43、连接滑块;44、多层结构连接杆;5、第一容纳盒;6、第二容纳盒;71、伸缩拉杆;721、第一限位孔;722、第二限位孔;723、第一限位插销;724、第一楔形块;725、第一复位弹簧;731、第三限位孔;732、第四限位孔;733、第二限位插销;734、第二楔形块;735、第二复位弹簧;741、插头;7411、避让槽;742、连接杆;743、按压杆;7432、按压凸起;744、手握杆;7441、按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结合图1至图6,包括:箱体1、翻转盖2、箱锁3、翻转升降装置、第一容纳盒5、第二容纳盒6以及旋转拉杆装置。

箱体1为长方形盒状结构,其上侧开口,翻转盖2转动连接在箱体1开口一侧,翻转盖2的转轴沿箱体1开口位置的一条侧边设置,通过旋转翻转盖2能够开启和闭合箱体1的上侧开口,箱锁3能够锁定翻转盖2,从而避免翻转盖2打开,箱锁3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箱锁3结构相同,其具体形式及结构在本发明中不做具体限定。箱体1一侧设置有多个行走轮11,用于支撑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整体进行行走,行走轮11可以采用万向轮、刹车轮等。

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形状、大小均相同,均为上侧开口的盒体结构,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的长度均小于箱体1的宽度,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的宽度不大于箱体1长度的一半,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的厚度为箱体1厚度的一半,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箱体1的宽度方向,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的宽度方向沿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的长度方向。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设置于翻转盖2上,当翻转盖2转动时,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能够跟随翻转盖2一同移动,当翻转盖2盖合在箱体1开口位置时,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沿箱体1长度方向排列,且位于箱体1上部分。

翻转升降装置为翻转盖2旋转打开的驱动装置,当箱锁3打开解除对翻转盖2的限制时,翻转升降装置能够自动支撑翻转盖2旋转至竖直位置。

翻转升降装置包括一层翻转升降机构41、连接滑轨42、连接滑块43以及多层结构连接杆44;其中,一层翻转升降机构41包括水平滑轨411、水平滑块412、第一支撑杆413、第二支撑杆414、驱动杆415和驱动件416,水平滑轨411沿垂直于翻转盖2转轴的箱体1侧壁水平设置,当翻转盖2盖合箱体1开口时,水平滑轨411位于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的下侧,水平滑块412滑动连接在水平滑轨411上,第一支撑杆413和第二支撑杆414长度相同,且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杆413两端、第二支撑杆414两端均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纳盒5侧壁、水平滑块412,第一容纳盒5侧壁、第一支撑杆413、第二支撑杆414以及水平滑块412共同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杆机构,当水平滑块412沿水平滑轨411滑动时,能够实现第一容纳盒5的升降。

翻转盖2盖合时,第二支撑杆414位于第一支撑杆413上侧,从而避免第一支撑杆413和第二支撑杆414未旋转至水平时第一支撑杆413和第二支撑杆414相互干涉,有利于使水平滑块412的行程最大化。

驱动杆415一端与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413转动连接,驱动件416一端与驱动杆41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驱动件416可以采用弹簧或气动弹簧等,当驱动件416伸长时带动驱动杆415旋转,驱动杆415带动第一支撑杆413旋转,促使水平滑块412做靠近翻转盖2的转轴水平移动,此时可实现第一容纳盒5的上升功能。

连接滑轨42沿翻转盖2的侧壁设置,其长度方向垂直于翻转盖2的转轴,连接滑块43滑动连接于连接滑轨42,连接滑块43采用沿连接滑轨42长度方向的长条形,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的上部分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滑块43,第一容纳盒5与连接滑块43转接位置位于第二容纳盒6与连接滑块43转接位置靠近翻转盖2的转轴一侧,连接滑块43长度不小于第一容纳盒5垂直于翻转盖2转轴且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多层结构连接杆4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连接滑块43的长度方向,多层结构连接杆44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转动连接。连接滑块43、多层结构连接杆44、第一容纳盒5以及第二容纳盒6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杆机构。

当翻转盖2旋转时连接滑块43在连接滑轨42上滑动,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在保持开口向上的前提下随连接滑块43移动,当翻转盖2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移动至最低位置,第二容纳盒6位于第一容纳盒5远离翻转盖2转轴一侧,此时,驱动件416达到最大挤压状态;当去除外界对翻转盖2的作用后驱动件416驱动翻转盖2旋转至竖直位置,此时,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移动至最高位置,第二容纳盒6位于第一容纳盒5上侧。为避免出现自锁现象,使用时可人为将翻转盖2向上轻微抬起,使驱动件416能够顺利将翻转盖2向上抬起。连接滑轨42上可设置限位块,避免翻转盖2过度翻转。

相对于通过气压弹簧等驱动设备直接推动水平滑块412移动,驱动件416及驱动杆415的联动具有行程短的优点,驱动件416通过较小的行程能够实现水平滑块412较长的水平位移,并且,不需要通过电力驱动,避免电力不足需要充电或更换电池等困扰。

翻转升降装置沿翻转盖2转轴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6在翻转盖2转轴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通过设置两组翻转升降装置可提高升降稳定性。

旋转拉杆装置转动连接于箱体1背离行走轮11一端侧壁上,箱体1上与旋转拉杆装置转动连接一端设置凹槽12,从而便于将旋转拉杆装置旋转收起,避免旋转拉杆装置凸出箱体1表面。

旋转拉杆装置包括伸缩拉杆71、旋转限位组件、伸缩限位组件和控制组件,其中,伸缩拉杆71为伸缩杆结构,旋转拉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箱体1侧壁,具体的旋转拉杆一端通过设置于旋转拉杆装置所在凹槽12内且平行于凹槽12所在的箱体1侧壁的转轴与箱体1转动连接。

旋转限位组件用于限制伸缩拉杆71的旋转,旋转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孔721、第二限位孔722、第一限位插销723、第一楔形块724和第一复位弹簧725,第一限位孔721和第二限位孔722分别开设在箱体1上,第一限位孔721中心线与伸缩拉杆71转轴轴线所构成平面和第二限位孔722中心线与伸缩拉杆71转轴轴线所构成平面相互垂直,第一限位插销723滑动连接于伸缩拉杆71的外部套管,伸缩拉杆71的外部套管上开设有第一插孔,第一限位插销723滑动连接在第一插孔位置,第一插销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限位孔721和第二限位孔722中心线方向,当第一插孔与第一限位孔721或第二限位孔722对齐时,第一限位插销723可插入第一限位孔721或第二限位孔722内限制伸缩拉杆71的旋转,第一插孔与第一限位孔721对齐至第一插孔与第二限位孔722对齐伸缩拉杆71旋转90°,当第一插孔与第一插孔对齐时伸缩拉杆71位于箱体1凹槽12内,当第一插孔与第二限位孔722对齐时,伸缩拉杆71垂直于箱体1侧壁。

第一楔形块724第一楔形块72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插销723背离第一插孔一端,第一复位弹簧725弹性支撑在第一楔形块724背离第一限位插销723一端与伸缩拉杆71的外部套管内壁之间,第一复位弹簧725能够对第一限位插销723进行弹性支撑,使第一插孔与第一限位孔721或第二限位孔722对齐时,第一限位插销723自动插入第一限位孔721或第二限位孔722内。

伸缩限位组件包括第三限位孔731、第四限位孔732、第二限位插销733、第二楔形块734和第二复位弹簧735,第三限位孔731和第四限位孔732分别开设在伸缩拉杆71的内部套管和外部套管上,第二限位插销733、第二楔形块734和第二复位弹簧735设置于伸缩拉杆71的内部套管内,第二限位插销733滑动连接在第三限位孔731位置,第二限位插销733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三限位孔731和第四限位孔732中心线方向,第二限位插销733能够同时插入第三限位孔731和第四限位孔732内,四限位孔732沿伸缩拉杆71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限位插销733分别设置在伸缩拉杆71的内部套管靠近两端的位置。当第二限位插销733同时插入第三限位孔731和靠近伸缩拉杆71转轴的第四限位孔732内时,伸缩拉杆71处于最短状态,此时第二限位插销733可限制伸缩拉杆71的伸缩功能,使伸缩拉杆71无法伸长,当第二限位插销733同时插入第三限位孔731和远离伸缩拉杆71转轴的第四限位孔732内时,伸缩拉杆71处于最长状态,此时第二限位插销733可限制伸缩拉杆71的伸缩功能,使伸缩拉杆71无法缩短。

第二楔形块734固定设置在第二限位插销733背离第三限位孔731一端,第二复位弹簧735弹性支撑在第二楔形块734背离第二限位插销733一端与伸缩拉杆71的外部套管内壁之间。第二复位弹簧735能够在第三限位孔731和第四限位孔732对齐时弹性支撑第二楔形块734,从而使第二限位插销733同时插入第三限位孔731和第四限位孔732内。

控制组件用于开闭旋转限位组件和伸缩限位组件的限制作用,具体的,控制组件包括插头741、连接杆742和按压杆743,连接杆742一端与插头741连接,另一端与按压杆743固定连接,插头741和连接杆742滑动连接于伸缩拉杆71的内部套管内且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限位插销723和第二限位插销733的滑动方向,第一楔形块724靠近插头741一侧为沿第一限位插销723滑动方向由靠近第一限位插销723一端至远离第一限位插销723一端逐渐向靠近插头741一侧倾斜的斜面,插头741靠近第一限位插销723一端端面平行于第一楔形块724靠近插头741一侧侧面,插头741上开设有避让槽7411,第二楔形块734位于避让槽7411内,第二楔形块734背离第一楔形块724一侧侧面为沿第二限位插销733滑动方向由靠近第二限位插销733一端至远离第二限位插销733一端逐渐向背离第一楔形块724一侧倾斜的斜面,所述避让槽7411背离第一楔形块724一侧侧壁平行于第二楔形块734背离第一楔形块724一侧侧面,当插头741向靠近伸缩拉杆71转轴一侧滑动时能够挤压第一楔形块724和第二楔形块734,从而使第一限位插销723脱离第一限位孔721或第二限位孔722以及使第二限位插销733脱离第四限位孔732,从而恢复伸缩拉杆71的旋转和伸长功能。

按压杆743垂直于连接杆742,通过按压杆743推动连接杆742可实现插头741向靠近伸缩拉杆71转轴一侧滑动,当去除对按压杆743的压力后,第一复位弹簧725和第二复位弹簧735的作用下第一楔形块724和第二楔形块734可将插头741推回原位,进而,按压杆743恢复原位置。

优选的,伸缩拉杆71平行设置有两个,两个伸缩拉杆71内分别设置有旋转限位组件、伸缩限位组件、插头741和连接杆742,两个伸缩拉杆71背离其转轴一端通过一手握杆744连接,使用人员可通过手握杆744拉动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手握杆744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拉杆71的内部套管固定连接,手握杆744背离伸缩拉杆71一侧开设有按压孔7441,所述按压杆743位于手握杆744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杆742,按压杆743背离连接杆742一侧设置有按压凸起7432,按压凸起7432滑动连接于按压孔7441内,通过推动按压凸起7432可同时控制两个伸缩拉杆71内旋转限位组件和伸缩限位组件,从而实现两个伸缩拉杆71的同时伸长或旋转。通过设置两个伸缩拉杆71可使使用人员通过旋转拉杆装置拉动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移动时更稳定。

由于旋转拉杆装置设置在箱体1背离行走轮11一侧,相对于原有的拉杆具有占用空间小,减小拉杆对箱体1内部空间占用的优点,并且,当旋转拉杆装置发生损坏时也便于进行更换。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自动多层立体旅行箱,具有箱内空间利用率高、打开翻转盖2时占地面积小、方便拿取底部衣物等优点,并且造价成本较低,损坏后便于进行维修,有利于节约使用成本。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