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09569发布日期:2019-10-08 22:5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鞋领域,特别是一种塑胶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人珠海晟骅鞋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申报了一项发明专利zl200820043725.9,其公开了一种双色双物性的发泡塑料鞋,包括一发泡塑料第一鞋体及一与第一鞋体颜色、物性皆不同的发泡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第二鞋体,其中采用不同物性的发泡塑料同时一体注塑成型之发泡塑料鞋,其外观美感、耐用且加工简便,无须喷漆、涂漆、贴合或放置等工序所带来掉漆、脱胶等现象,满足当今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需求。

其第一鞋体和第二鞋体通过注塑成型得到。

上述方案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由于第一鞋体和第二鞋体的物性不同,特别是现在的消费者需要鞋底耐磨有弹性,要求鞋面柔软,所以材质不同,在注塑过程中往往不能可靠的通过热压的方式进行稳定连接。

而为了实现可靠连接,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胶水进行粘结。

胶水具有一定的环境危害性且容易老化。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使用胶水的情况下实现鞋底和鞋面的稳定、可靠、长久的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鞋,该塑料鞋能通过固定胶条和鞋面热压紧密的连接组成一体化结构,将鞋底夹持住,有效的解决了鞋面和鞋底不能可靠连接的问题。其无需使用胶水,通过注塑设备即可实现生产,对生产人员的健康、对环境均有突出的贡献。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塑胶鞋的制备方法。

进一步的改进,由于固定胶条在最后一道工序中注塑射出,所以通过在鞋底和固定胶条之间设置硬质固定件,其能够防止固定胶条溢出到鞋底,造成溢色的问题出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塑胶鞋,包括鞋底、鞋面,还包括固定胶条,所述鞋底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有多个贯穿第一固定槽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胶条的部分和鞋面的部分穿过固定孔通过热压的方法进行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有与第一固定槽形状匹配的带凹槽的硬质固定件;所述硬质固定件上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孔洞;所述固定胶条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胶条的部分和鞋面的部分穿过固定孔、孔洞通过热压的方法进行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设置在鞋底下表面的边缘。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为沿鞋底的下表面的边缘布置的环状槽、沿鞋底的下表面的前掌布置的半环状槽或多个条状槽。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当所述第一固定槽为条状槽时,所述鞋底的前掌的下表面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一固定槽。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鞋底的下表面的四周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槽。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鞋底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固定槽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槽,所述鞋面的底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固定槽内。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固定胶条上设有第一连接齿,所述鞋面的下部设有第二连接齿,所述第一连接齿和第二连接齿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齿和第二连接齿的连接位置位于固定孔内。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的鞋底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的鞋底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凸点。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固定胶条和鞋面为软质聚合物所制成的固定胶条和鞋面。

在上述的塑胶鞋中,所述固定胶条和鞋面采用相同材质制作得到。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塑胶鞋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预先制作鞋底、鞋面,然后通过注塑的方式将固定胶条鞋面进行热压连接。

本发明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通过热压的方式将固定胶条、鞋面通过热压的方式固定连接,其组成一体化结构,将鞋底夹持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鞋底和鞋面的材料可以选择为截然不同的聚合物材料,满足了鞋底和鞋面不同的材质要求。

2、鞋底和鞋面可以稳定连接,由于固定胶条、鞋面是通过热压方式连接的,连接稳定可靠,且第一固定槽是沿鞋底的底面边缘延伸的,其受力面积大,不用担心鞋面和鞋底分离。

3、本塑胶鞋无需胶水粘结,对操作人员、环境环保。

4、硬质固定件可以防止固定胶条溢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硬质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硬质固定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鞋底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鞋底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鞋面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鞋面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固定胶条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固定胶条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鞋底的仰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鞋底的仰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鞋底的仰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鞋底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参考图1-11,一种塑胶鞋,包括鞋底1、鞋面2,还包括固定胶条3,所述鞋底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固定槽4,所述第一固定槽4内设有贯穿第一固定槽4的固定孔5,所述第一固定槽4内设有与第一固定槽4形状匹配的带凹槽7的硬质固定件6,所述硬质固定件6上设有与固定孔5对应的孔洞8,所述固定胶条3设置在所述凹槽7内;所述固定胶条3和鞋面2通过热压的方式穿过孔洞8和固定孔5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硬质固定件6在本实施例中,并不是必须的,即使没有硬质固定件,通过固定胶条3和鞋面2也可以夹持鞋底。其存在的缺陷在于:固定胶条3和鞋底1之间容易卡入石子,在射胶过程中,固定胶条3会溢色到鞋底的下表面。

在实际应用中,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通过鞋底1模具成型鞋底1;

步骤2:成型鞋面2和硬质固定件6;

步骤3,将硬质固定件6安装到鞋底1的第一固定槽4内,将鞋面2和鞋底1贴合在一起以使鞋底1的底部正对固定孔5;

步骤4:通过注塑机向鞋底1的硬质固定件6内射出胶料,胶料进入到固定孔5内并与鞋面2热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硬质固定件6可选择的材料有很多,基本上大部分的硬质塑料均可用于本方案,比如硬质聚氯乙烯、聚苯硫醚、酚醛塑料、硬质聚氨酯塑料、环氧塑料等。

在本实施例中,鞋面2和固定胶条3优选软质塑料,如软质聚氨酯塑料、聚乙烯、tpe等,任何适于制造软鞋面2的软质塑料均可作为本实施例的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鞋底1一般选择为发泡鞋底,如橡胶发泡鞋底、聚氨酯发泡鞋底,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选择其他任何鞋底,如橡胶鞋底等。

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胶条3和鞋面2通过热压的方式形成一体结构,行走时鞋面2受到的力会传递到固定胶条3,固定胶条3将力传递给鞋面2。

在硬质固定件6存在的条件下,硬质固定件6还可以将鞋面受到的力通过固定胶条3均匀传导到硬质固定件6,再由硬质固定件6均匀传导到鞋底,使整个鞋底受力均匀。

整个结构无需胶水即可连接,其连接稳定性好。

一般来说,一个第一固定槽4中的固定孔5的数量越多越好,当然优选为2个以上,更优选为4个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4为沿鞋底1的下表面的边缘布置的环状槽,采用环状槽,鞋面2的力会传递到鞋底1的前掌和后跟,其固定稳定性尤佳。

优选地,所述鞋底1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固定槽4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槽9,所述鞋面2的底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固定槽9内,所述固定胶条3上设有第一连接齿10,所述鞋面2的下部设有第二连接齿11,所述第一连接齿10和第二连接齿11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齿10和第二连接齿11的连接位置位于固定孔5内。

即在生产过程中,鞋面2预先制作得到,鞋面2底部预成型第二连接齿11,固定胶条3以及第一连接齿10在步骤4中射出成型得到。

优选地,所述的鞋底1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12,所述的鞋底1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凸点13。

实施例2

参考图12,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4不再是环状槽,而是位于鞋底1的前掌的下表面的边缘的半环状槽。

对应的硬质固定件的形状也是半环状,对应的固定胶条也是半环状。

这种设置的好处在于,鞋面无需延伸到鞋后跟的位置,鞋面只覆盖前掌或只位于前掌的位置。

一般来说,这种结构为拖鞋。

但是,作为本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参考图13第一固定槽4不仅仅为位于鞋底1的前掌的下表面的边缘的半环状槽,第一固定槽4还包括位于鞋底1的后跟的下表面的边缘的半环状槽。实际上这是实施例1的另外一种变形,通过这种形式得到的塑胶鞋的鞋面2的前掌和鞋面2的后跟是分离的。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4既不是环状槽,也不是半环状槽,第一固定槽4为多个,分布在鞋底1的下表面的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分为两种可选的实现方式:

参考图14,一种是针对拖鞋或女鞋的,这种情况下,在鞋底1的前掌的底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或两个第一固定槽4,比如拖鞋特别是女士拖鞋,其鞋面2就只有几根系带,所以在鞋底1的前掌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固定槽4即可,如果是男士拖鞋,则建议在鞋底1的前掌的底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槽4。

参考图15另外一种是对于普通鞋面,其和鞋底1的前掌和后跟都要连接,这种情况下,第一固定槽4应当为多个,沿鞋底1的底面的边缘布置。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