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木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3114发布日期:2019-10-28 21:48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木鞋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尤其是一种软木鞋垫。



背景技术:

软木具有不透水的特点,经常被用于制造成瓶塞、地板等。同时,软木具有弹性细胞结构,从而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而且软木细胞不含淀粉,能够减少细菌滋生。因此,软木制成的鞋垫具有弹性好,不易滋生细菌的优点,但是,也具有透气性较差的缺点,特别是前脚掌区域积易出汗,容易积湿,降低穿着的舒适性。为了克服软木鞋垫透气性差的缺点,发明人设计了一款底面带有沟槽纹路的软木鞋垫,参见中国专利“一种软木鞋垫(公告号CN207269967)”。目前,鞋垫一般被制造成不同的尺码进行销售,鞋垫的通用性差,按照不同尺码进行销售容易产生库存积压或断码现象:销量高的尺码容易被卖断码,销量低的尺码则容易出现库存积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裁式软木鞋垫,解决现有技术中软木鞋垫的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能够提高前脚掌区域透气性的同时,提高鞋垫的通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软木鞋垫,包括由软木制成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下表面的前脚掌区域沿鞋垫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条前端弧形沟槽,每条所述前端弧形沟槽的两端部延伸至基底层前脚掌区域的两侧边缘、且中部朝向脚尖方向弯曲。

优选的,相邻前端弧形沟槽的间隔为0.5码,即5mm。

优选的,基底层下表面的足弓区域设有若干足弓沟槽。

优选的,所述足弓沟槽为环形沟槽,并且从外向内间隔设置在基底层下表面的足弓区域,足弓沟槽的尺寸从外向内依次减小。

优选的,基底层下表面的足后跟区域沿鞋垫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条后端弧形沟槽,每条所述后端弧形沟槽的两端部延伸至基底层足后跟区域的两侧边缘、且中部朝向足后跟方向弯曲;所述后端弧形沟槽之间的间距小于前端弧形沟槽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从脚尖至脚后跟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基底层复合有柔性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柔性材料层为多层材料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减震层与面料层;所述减震层采用聚氨酯材料、透气PU泡棉、人造软骨泡沫或乳胶制成,所述面料层采用皮革、布料或毛制物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减震层由与前脚掌区域对应的前减震垫以及与跟骨对应的后减震垫组成;前减震垫与后减震垫之间间隔,间隔区域设有带若干透气孔的透气垫,使得基底层与面料层之间与足弓对应的区域形成透气层。

优选的,所述前端弧形沟槽在基底层上镂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基底层上的前端弧形沟槽不仅能提高前脚掌区域的透气性:将软木鞋垫装入鞋内后,基底层下表面不会与鞋底完全贴合,前端弧形沟槽与鞋底之间形成透气通道,当脚底发热时,热气能够向透气通道中散发,从而加快了散热,进而减少脚底出汗引起的潮湿,提高舒适性。

2、前端弧形沟槽间隔设置,能够沿着不同的前端弧形沟槽进行裁剪,从而裁剪出不同尺寸的鞋垫;并且,前端弧形沟槽两端部延伸至基底层前脚掌区域的两侧边缘、中部朝向脚尖方向弯曲,这与鞋垫前端曲线形状类似,裁剪后仍然能够适应鞋子前端形状。此外,可以设计前端弧形沟槽的两端部贯通于基底层前脚掌区域的两侧边缘,更便于进行裁剪导向,利于保护裁剪前端弧形沟槽的曲线形状。

3、基底层的厚度从脚尖至脚后跟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前脚掌区域的鞋垫较薄,便于安装鞋垫后,为前脚掌区域留出更大的高度空间,减少挤脚感。

4、柔性材料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减震层与面料层,减震层提高减震效果,面料层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匹配。

5、前端弧形沟槽镂空后,能够增大沟槽与鞋底之间形成透气通道,加快散热速度,并且使得基底层能够透气,使得湿气能够排出。

6、由于减震层在对应足弓部位处形成透气层,热气透过面料层直接散发到透气层中,从而进一步加快散热速度。减震层在对应脚底主要的受力部位设置减震垫,使得行走更加舒适,并且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减震层在对应脚底主要的受力部位设置减震垫,使得行走更加舒适,并且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软木鞋垫基底层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软木鞋垫中减震层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软木鞋垫,包括由软木制成的基底层1,所述基底层1下表面的前脚掌区域沿鞋垫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条前端弧形沟槽,每条所述前端弧形沟槽的两端部延伸至基底层前脚掌区域的两侧边缘、且中部朝向脚尖方向弯曲。并且作为优选的设计方式,前端弧形沟槽的两端部可贯通于基底层1前脚掌区域的两侧边缘。

基底层1上的前端弧形沟槽不仅能提高前脚掌区域的透气性:将软木鞋垫装入鞋内后,基底层1底面不会与鞋底完全贴合,前端弧形沟槽与鞋底之间形成透气通道,当脚底发热时,热气能够向透气通道中散发,从而加快了散热,进而减少脚底出汗引起的潮湿,提高舒适性。

前端弧形沟槽间隔设置,能够沿着不同的前端弧形沟槽进行裁剪,从而裁剪出不同尺寸的鞋垫;并且,前端弧形沟槽两端部延伸至基底层1前脚掌区域的两侧边缘、中部朝向脚尖方向弯曲,这与鞋垫前端曲线形状类似,裁剪后仍然能够适应鞋子前端形状。此外,可以设计前端弧形沟槽的两端部贯通于基底层前脚掌区域的两侧边缘,更便于进行裁剪导向,利于保护裁剪前端弧形沟槽的曲线形状。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前端弧形沟槽的间隔为0.5码,即5mm。这样,裁剪后的尺寸更加精确,而且与1码的间隔相比,能够组合出更多的尺码。例如,鞋垫最大尺寸设计为45码,需要裁剪到40.5码,那么沿着从脚尖到脚跟方向数的第9条前端弧形沟槽裁剪,并能得到需要的尺寸。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基底层1底面的足弓区域设有若干足弓沟槽;所述足弓沟槽为环形沟槽,并且从外向内间隔设置在基底层1底面的足弓区域,足弓沟槽的尺寸从外向内依次减小。环形沟槽不仅能提高基底层1的透气性,并且能同时提高纵横两个方向的防滑性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 基底层1下表面的足后跟区域沿鞋垫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条后端弧形沟槽,每条所述后端弧形沟槽的两端部延伸至基底层足后跟区域的两侧边缘、且中部朝向足后跟方向弯曲;所述后端弧形沟槽之间的间距小于前端弧形沟槽之间的间距;例如,可设计后端弧形沟槽之间的间距小于5mm。后端弧形沟槽能够配合前端弧形沟槽对鞋垫进行修剪,由于后端弧形沟槽之间的间距小于前端弧形沟槽之间的间距,配合修剪可以更细微的调整鞋垫长度尺寸,使得裁剪后的尺寸更适合实际需求,穿着更加舒适。同样,后端弧形沟槽的两端部也可设计为贯通于基底层后跟区域的两侧边缘,更便于进行裁剪导向,也更有利于保护裁剪后端弧形沟槽的曲线形状。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层1的厚度从脚尖至脚后跟方向逐渐增大。基底层1的厚度从脚尖至脚后跟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前脚掌区域的鞋垫较薄,便于安装鞋垫后,为前脚掌区域留出更大的高度空间,减少挤脚感。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层上表面复合有柔性材料层;所述柔性材料层为多层材料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减震层与面料层;所述减震层采用聚氨酯材料、透气PU泡棉、人造软骨泡沫或乳胶制成,所述面料层采用皮革、布料或毛制物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减震层与面料层,减震层提高减震效果,面料层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匹配。

如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层由与前脚掌区域对应的前减震垫21以及与跟骨对应的后减震垫22组成;前减震垫21与后减震垫22之间间隔,间隔区域设有带若干透气孔的透气垫23,使得基底层1与面料层之间与足弓对应的区域形成透气层。由于减震层在对应足弓部位处形成透气层,热气透过面料层直接散发到透气层中,从而进一步加快散热速度。减震层在对应脚底主要的受力部位设置减震垫,使得行走更加舒适,并且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减震层在对应脚底主要的受力部位设置减震垫,使得行走更加舒适,并且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弧形沟槽在基底层1上镂空。前端弧形沟槽镂空后,能够增大沟槽与鞋底之间形成透气通道,加快散热速度,并且使得基底层1能够透气,使得湿气能够排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