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8162发布日期:2019-11-12 21:3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制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



背景技术:

门襟是指衣服或裤子、裙子朝前正中的开襟或开缝、开叉部位。通常门襟是要装拉链、纽扣、拷钮、暗合扣、搭扣,魔术贴等等可以帮助开合辅料的。

现有大部分门襟制作采用的方式是在裁床上进行裁剪好所需的门襟形状,然后再进行门襟的一些制作(如加衬、包衬机、双针机缝制、熨烫),最后进行钉扣或锁眼、绣花等一些制作,则完成门襟制作。但该种方式的大多工序都是各自采用相关设备进行操作,门襟需要在各相关设备之间运输,或人工运输,或通过运输设备运输,其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门襟制作效率,现有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全自动门襟缝制机,公开号为CN105525445A的中国专利,该门襟缝制机包括机架、粘衬机、拷边机、绷缝机、裁切机和操控装置;所述操控装置控制粘衬机、拷边机、绷缝机和裁切机的运行;所述粘衬机、拷边机、绷缝机和裁切机依次固定在机架上表面的工作台上;所述面料和衬布对合后进入粘衬机,而后进入拷边机进行拷边,再进入绷缝机进行压线,最后进入裁切机裁切成形。虽然该方案将粘衬、拷边、缝制及裁切的工序进行整合,使其这几个工序能够进行流水线化自动加工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实现这些工序功能的设备全部是统一安装在同一机架上从而导致适用性较差,只能实现粘衬、拷边、缝制及裁切这一系列的工序自动化加工,如果门襟需要熨烫,或者需要绣花等操作,则需要增加额外设备,且增加的额外设备与现有的全自动门襟缝制机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甚至无法与现有全自动门襟缝制机兼容而需要重新开发一套对应的全自动门襟缝制机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相互独立且依次排列设置的进料机构、缝纫机、熨烫机、特种机、裁切装置和收纳机构,所述进料机构用于将制作门襟的布料输送给缝纫机,所述缝纫机用于将上述布料折叠、缝制后输送给上述熨烫机,所述熨烫机用于将经折叠、缝制后的布料进行熨烫并输送给上述特种机,所述特种机用于将上述熨烫后的布料进行开设钮孔或缝制钉扣和/或绣花和/或加固线迹并输送给上述裁切装置,所述裁切装置用于将经过上述特种机加工后的布料进行裁切成门襟,所述收纳机构用于收纳上述门襟,所述控制器控制上述缝纫机、熨烫机、特种机和裁切装置工作与否。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进料机构和缝纫机之间设有第一送料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熨烫机和特种机之间设有第二送料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特种机和裁切装置之间设有第三送料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第一送料结构包括支架、传感器和可转动安装在支架上的多个滚轮轴,所述多个滚轮轴沿布料行进方向依次平行排布,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支架上且位于上述多个滚轮轴中其中两相邻滚轮轴之间的正下方且当布料在两相邻滚轮轴之间下垂并接近上述传感器时,所述传感器会发暂停指令给上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上述暂停指令后控制整个流水线装置暂停工作,第二送料结构和第三送料结构各自结构均与第一送料结构的结构相同。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放料滚轮。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缝纫机为带拉筒的单针机缝纫机或双针机缝纫机,所述拉筒用于对布料进行折叠。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熨烫机与上述缝纫机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熨烫机上设有传送带。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特种机包括锁眼机或钉扣机和/或绣花机和/或套结机,所述锁眼机用于开设钮孔,所述钉扣机用于缝制钉扣,所述绣花机用于绣花,所述套结机用于加固线迹。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中,所述的裁切装置包括单层裁床和设置在单层裁床上的视觉拍摄装置,所述视觉拍摄装置用于对经过上述特种机加工后的布料形状进行拍摄形成图像信息,所述单层裁床根据上述图像信息对经过上述特种机加工后的布料裁剪出所需门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可对一定宽度、无限长度的布料进行全自动化门襟制作,从而提高效率,智能化程度高;

2、由于进料机构、缝纫机、熨烫机、特种机、裁切装置各机构为相互独立设置,从而可根据不同门襟的实际制作需要增减或者变换相应机构,从而大大提高该流水线的适用范围,而无需不同门襟的制作准备不同类型的流水线,以降低设备成本。

3、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实时监测整个流水线布料送料和移料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当出现过快或过慢时可自动暂停整条流水线的工作以提高该流水线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料滚轮;2、滚轮轴;3、传感器;4、缝纫机;5、熨烫机;51、传送带;6、特种机;7、裁切装置;8、收纳机构;9、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相互独立且依次排列设置的进料机构、缝纫机4、熨烫机5、特种机6、裁切装置7和收纳机构8,控制器控制缝纫机4、熨烫机5、特种机6和裁切装置7工作与否。进料机构和缝纫机4之间设有第一送料结构,熨烫机5和特种机6之间设有第二送料结构,特种机6和裁切装置7之间设有第三送料结构。

其中,第一送料结构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传感器3和可转动安装在支架上的多个滚轮轴2,多个滚轮轴2沿布料9行进方向依次平行排布,传感器3安装在支架上且位于多个滚轮轴2中其中两相邻滚轮轴2之间的正下方且当布料9在两相邻滚轮轴2之间下垂并接近上述传感器3时,传感器3会发暂停指令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暂停指令后控制整个流水线装置暂停工作。整个流水线的布料9送料和移料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位于布料9在两相邻滚轮轴2之间下垂,当送料和移料速度过快或过慢到达一定阈值时,相应地其布料9会下垂到接近传感器3并被传感器3监测到,从而让控制器控制整个流水线暂停工作。因为整个流水线的布料9送料和移料过快或过慢到一定阈值时会导致整个流水线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传感器3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以提高整个流水线工作的高效安全稳定。具体的,传感器3为接近开关或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第二送料结构和第三送料结构各自结构均与第一送料结构的结构相同。

进料机构包括放料滚轮1,放料滚轮1为一从动轮,不设单独驱动机构,根据前端的放置布料9的卷盘机构来拖动,其放料滚轮1可增加适当阻力,避免转动过快导致布料9折叠。工作时,放料滚轮1转动从而将布料9牵引进该流水线上并通过第一送料结构上的多根滚轮轴2输送到缝纫机4上。

缝纫机4为带拉筒的单针机缝纫机或双针机缝纫机,拉筒用于对布料9进行折叠;根据门襟的具体类型,在布料9折叠后,可以选择单针机缝纫机,或者是双针机缝纫机对其布料9进行缝制。熨烫机5与缝纫机4之间具有间隙且熨烫机5上设有传送带51。经过缝制后的布料9跨过上述间隙后由传送带51牵引进入熨烫机5进行熨烫,且熨烫后通过第二送料结构上的多根滚轮轴2输送到特种机6。熨烫机5与缝纫机4之间的间隙可有效避免熨烫机5与缝纫机4速度不统一而导致的拉扯动作影响布料9的输送。

特种机6包括锁眼机或钉扣机和/或绣花机和/或套结机,锁眼机用于开设钮孔,钉扣机用于缝制钉扣,绣花机用于绣花,套结机用于加固线迹。特种机6可以只包含锁眼机、钉扣机、绣花机、套结机中的1个,也可以包含其中2个或3个。比如,当加工的门襟上只有钮孔时,特种机6可以只有锁眼机;当加工的门襟上有钮孔还有花纹时,则配备锁眼机和绣花机,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增减或调整。在特种机6后端还可加装移料结构,移料结构在特种机6加工后将布料9通过第三送料结构上的多根滚轮轴2输送给裁切装置7。

裁切装置7包括单层裁床和设置在单层裁床上的视觉拍摄装置,视觉拍摄装置用于对经过上述特种机6加工后的布料9形状进行拍摄形成图像信息,单层裁床根据上述图像信息对经过上述特种机6加工后的布料9裁剪出所需门襟。视觉拍摄装置为现有技术,比如相机拍摄设备,图片成像设备等等,不再详细阐述。裁切装置7裁剪好所需的门襟后由收纳机构8收集摆放整齐。

本流水线可实现无人化全自动化的门襟全工序生产制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其可对一定宽度、无限长度的布料9进行全自动化门襟制作,智能化程度高。同时,其缝纫机4、熨烫机5、特种机6和裁切装置7各自在物理空间上是独立设置的,因此可以根据门襟的类型不同,可以增减相关设备,比如有些门襟不需要熨烫的,可以方便将熨烫机5从该流水线上撤离出来从而适用该类型门襟的加工;比如有些门襟需要进行拷边处理,则可以在流水线的合适位置增加拷边机,非常方便。也可以根据需要方便调整不同类型的设备,比如缝纫机4原先是单针机的,但现在门襟需要双针机加工,则单针机缝纫机从流水线上撤出,更换上双针机缝纫机即可,而无需再重新制造一个整体的带双针机缝纫机的流水线;比如,特种机6原来是锁眼机,对门襟开钮孔,但接下来要加工的门襟是要缝制钉扣的,只需将特种机6由锁眼机更换为钉扣机即可。综上,本流水线可根据门襟类型的不同增减或调整相应的设备,而无需制造符合要求的整体流水线,以降低设备制造成本,本流水线适用范围更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