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式手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283发布日期:2019-08-09 20:5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按式手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首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式手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镯结构为闭环形,没有开口,需要依靠蛮力或者润滑才能戴上或取下,穿戴困难。亟需一种可以开口并可以关闭锁定的手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按式手镯,设有开口,且可以保障开口关闭牢固,不会意外松开,避免手镯掉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按式手镯,包括镯体,所述镯体设有开口,所述镯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组件、所述镯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接组件;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锁臂,所述锁臂与所述镯体转动连接,所述锁臂设有按动部以及卡钩部;所述第二卡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卡扣部;其中,当所述锁臂相对于所述镯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扣部钩挂锁定;当所述锁臂相对于所述镯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扣部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两个所述锁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锁臂之间设有回弹件;或者,所述锁臂与所述镯体之间设有回弹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设有定位凸,所述回弹件具有套孔,所述回弹件通过所述套孔套设于所述定位凸外;或者,所述锁臂设有定位孔,所述回弹件伸入所述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的内侧设有退让凹,所述回弹件容纳于所述退让凹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为S型,从S型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所述S型的第一端与所述镯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凹部构成所述退让凹,所述第二凹部构成所述卡钩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锁臂交叉构成8字型,两个所述卡钩部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动部位于所述锁臂转动的轴线和所述卡钩部之间,两个所述锁臂交叉、交叉处位于所述卡钩部与所述锁臂转动的轴线之间,两个所述卡钩部相对;或者,所述锁臂转动的轴线位于所述按动部和所述卡钩部之间,两个所述卡钩部相对;或者,所述卡钩部位于所述锁臂转动的轴线与所述按动部之间,两个所述卡钩部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接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卡扣部;两个所述锁臂的所述卡钩部相对,两个所述卡扣部相背,所述第二卡接组件伸入两个所述卡钩部之间;或者,两个所述锁臂的所述卡钩部相背,两个所述卡扣部相对,所述第一卡接组件伸入两个所述卡扣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设有肋板,两个所述锁臂的肋板层叠,所述肋板的内侧设有容置槽,所述回弹件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两个所述肋板将所述回弹件夹在中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置槽包括圈部和臂部,所述回弹件包括螺线圈、以及分别与所述螺线圈两端连接的两个弹臂,所述螺线圈容置于所述圈部,所述弹臂容置于所述臂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与所述镯体通过转轴与轴孔配合的方式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锁臂安装于同一转轴,所述回弹件包括螺线圈、以及分别与所述螺线圈两端连接的两个弹臂,所述螺线圈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其中一所述弹臂抵靠所述镯体、另一所述弹臂抵靠所述镯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与所述镯体之间设有回弹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设有定位凸,所述回弹件具有套孔,所述回弹件通过所述套孔套设于所述定位凸外;或者,所述锁臂设有定位孔,所述回弹件伸入所述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的内侧设有退让凹,所述回弹件容纳于所述退让凹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为S型,从S型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所述S型的第一端与所述镯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凹部构成所述退让凹,所述第二凹部构成所述卡钩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臂与所述镯体当中其中一个设有轴孔、另一个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入所述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镯体设有容纳槽,所述镯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与所述按动部对应,所述锁臂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镯体包括第一半镯与第二半镯,所述第一半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半镯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镯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第一卡接组件,所述第二半镯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第二卡接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镯体还包括半镯轴,所述第一半镯和所述第二半镯均设有半镯孔,所述半镯轴伸入所述半镯孔内。

本发明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1、按式手镯包括镯体,镯体设有开口,镯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组件、镯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接组件;镯体有开口,可以改变镯体的直径,便于佩戴或卸下手镯,镯体可以有弹性也可以没有弹性。

第一卡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锁臂,锁臂与镯体转动连接,锁臂设有按动部以及卡钩部;第二卡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卡扣部;

其中,当锁臂相对于镯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卡钩部与卡扣部钩挂锁定;当锁臂相对于镯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卡钩部与卡扣部解锁。

打开镯体开口时,佩戴上手镯,关闭镯体开口,使当锁臂相对于镯体转动至第一位置(使锁臂转动至第一位置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操作按动部转动锁臂、或者回弹件的回弹),将第一卡接组件与第二卡接组件钩挂锁定;当需要卸下手镯时,按压按动部(按动按动部的方向不限制,只要能够转动锁臂即可,包括但不限于:正对镯体按动、沿着镯体外表面按动),使锁臂相对于镯体转动至第二位置,卡钩部与卡扣部解锁,此时可以打开镯体的开口,将手镯卸下。

由于锁臂与镯体转动连接,卡钩部与卡扣部钩挂卡接,钩挂的方式可以承受很大的拉力,使得镯体开口不能打开,可以防止戴上手镯后掉落。转动锁臂,使卡钩部从卡扣部的侧面脱钩,轻松就可以解锁,操作方便。

锁臂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

卡钩部与卡扣部的形状不限,只要能够钩挂锁定即可,卡扣部也可以制成钩状。

2、第一卡接组件包括两个锁臂。采用多个锁臂的的方式形成多个钩挂点,可以获得更稳固的锁定,避免手镯意外打开。

其中两个锁臂的结构可以一模一样、可以镜像、也可以不一样,本说明书所述的锁臂的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组合应用在锁臂上。

两个锁臂转动的轴线可以同轴、也可以不同轴。

3、两个锁臂之间设有回弹件;或者,锁臂与镯体之间设有回弹件。

利用回弹件的弹力,使锁臂在被按动后可以回弹,包括但不限于回弹至第一位置。

4、锁臂设有定位凸,回弹件具有套孔,回弹件通过套孔套设于定位凸外,可以是,两个锁臂都设有定位凸,回弹件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锁臂,也可以是回弹件一端安装于锁臂的定位凸、另一端安装于镯体;

或者,锁臂设有定位孔,回弹件伸入定位孔内,可以是,两个锁臂都设有定位孔,回弹件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锁臂,也可以是回弹件一端安装于锁臂的定位孔、另一端安装于镯体。

通过定位凸或者定位孔,限定回弹件的位置,保证第一卡接组件的锁定-解锁操作流畅。

当回弹件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锁臂,则可以将回弹件和锁臂组装在一起后再安装于镯体上,利于组装生产。

5、锁臂的内侧设有退让凹,回弹件容纳于退让凹内。

退让凹的设置使得第一卡接组件空间利用率更高,特别是对于纤细的手镯,更利于安装。

锁臂朝向另一锁臂的一侧为锁臂的内侧、另一侧为锁臂的外侧。

退让凹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锁臂上开槽、开孔、开缺口,锁臂自身弯折。

6、锁臂为S型,从S型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 S型的第一端与镯体转动连接,第一凹部构成退让凹,第二凹部构成卡钩部。S 型的锁臂空间利用率高,即提供了安装回弹件的空间,又提供了卡钩部,生产也简单。

7、两个锁臂交叉构成8字型,两个卡钩部相对。回弹件安装于两个锁臂之间(这个空间也是锁臂的退让凹的空间),还提供了两个卡钩部,从而获得稳定的锁定关系,空间利用率非常高。

8、按动部位于锁臂转动的轴线和卡钩部之间,两个锁臂交叉、交叉处位于卡钩部与锁臂转动的轴线之间,两个卡钩部相对;

或者,锁臂转动的轴线位于按动部和卡钩部之间,两个卡钩部相对;

或者,卡钩部位于锁臂转动的轴线与按动部之间,两个卡钩部相对。

回弹件的回弹方向是使两个卡钩部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方向。

优选的,卡钩部相对,当第一卡接组件收纳在容纳槽中,第二卡接组件外露的卡扣部就相对较小,容易伸进容纳槽的卡口、并对准卡钩部锁定。

9、第二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卡扣部;两个锁臂的卡钩部相对,两个卡扣部相背,第二卡接组件伸入两个卡钩部之间;或者,两个锁臂的卡钩部相背,两个卡扣部相对,第一卡接组件伸入两个卡扣部之间。两个卡钩部和两个卡扣部提供两个稳定的锁定点,一方面巩固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的锁定关系,另一方面,两个锁臂受力平衡,不易卡顿,易于操作。

10、锁臂设有肋板,两个锁臂的肋板层叠,肋板的内侧设有容置槽,回弹件嵌设于容置槽内,两个肋板将回弹件夹在中间。

两个锁臂通过肋板的容置槽将回弹件扣盖于两个锁臂之间。生产时便于组装,组装好以后再安装于镯体。

11、容置槽包括圈部和臂部,螺线圈容置于圈部,弹臂容置于臂部。容置槽的形状与回弹件的形状相符,一方面为回弹件提供着力点,另一方方面利于稳定回弹件的位置进行组装。

12、锁臂与镯体通过转轴与轴孔配合的方式转动连接,两个锁臂安装于同一转轴,回弹件包括螺线圈、以及分别与螺线圈两端连接的两个弹臂,螺线圈套设于转轴外,其中一弹臂抵靠一个锁臂、另一弹臂抵靠另一个锁臂。

同轴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螺线圈套设于转轴外,包括直接套装于转轴外,也包括螺线圈与转轴之间还设有其他结构,例如轴套。

13、当只有一个锁臂时也能完成所有功能。此时可以锁臂与第一半镯之间设有回弹件或不设,只要卡钩部可以钩挂卡扣部即可,卡扣部也可以制成钩状。

14、锁臂与镯体当中其中一个设有轴孔、另一个设有转轴,转轴伸入轴孔。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转轴与镯体是一体的、或转轴与锁臂是一体的、或转轴相对于镯体以及锁臂均是独立的、或转轴固定于镯体、或转轴固定于锁臂。

15、镯体设有容纳槽,镯体的侧壁设有与容纳槽连通的操作窗口,操作窗口与按动部对应,锁臂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槽内。第一卡接组件安装于镯体内,不影响手镯外观,且镯体保护第一卡接组件不熟外界干扰,避免意外解锁。通过操作窗口可以操作按动部,按动部可以伸出操作窗口外、也可以不伸出。

16、镯体包括第一半镯与第二半镯,第一半镯的第一端与第二半镯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半镯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卡接组件,第二半镯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接组件。转动第一半镯、第二半镯可以将镯体打开或关闭,将镯体氛围第一半镯和第二半镯的方式可以扩大镯体的开口。

17、镯体还包括半镯轴,第一半镯和第二半镯均设有半镯孔,半镯轴伸入半镯孔内,使第一半镯和第二半镯转动连接。通过半镯轴与半镯孔的配合方式保证第一半镯和第二半镯转动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手镯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开口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半镯局部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卡接组件与第二卡接组件状态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卡接组件与第二卡接组件状态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锁臂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卡接组件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卡接组件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第一卡接组件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第一卡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锁臂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第一卡接组件的正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第一卡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锁臂的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第一卡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第一卡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中第一卡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中第一卡接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半镯,101、容纳槽,102、操作窗口,103、容纳槽的开口,104、通孔,110、110a、110b、锁臂,1101a、1101b、轴孔,111、第一凹部,112、第二凹部,120、120a、120b、卡钩部,130a、130b、定位凸,140、转轴,150、 150a、150b、按动部,160a、160b、退让凹,170a、170b、容置槽,171、圈部, 172、臂部;

200、第二半镯,210、210a、210b、卡扣部,220、半镯孔;

300、半镯轴;

400、开口;

500、回弹件,510、螺线圈,511、套孔,520、弹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

如图1所示,按式手镯包括镯体,镯体包括第一半镯100、第二半镯200、半镯轴300,镯体还包括第一半镯100和第二半镯200均设有半镯孔220,半镯轴300伸入半镯孔220内,使第一半镯100和第二半镯200转动连接。第一半镯100的第一端与第二半镯20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半镯100的第二端设有与第二半镯200的第二端之间为镯体的开口400。转动第一半镯100、第二半镯200可以将镯体打开或关闭,可以改变镯体的直径,便于佩戴或卸下手镯,将镯体氛围第一半镯100和第二半镯200的方式可以扩大镯体的开口400。通过半镯轴300与半镯孔220的配合方式保证第一半镯100和第二半镯200转动顺畅。

如图2、5-7所示,第一卡接组件包括两个锁臂110a、110b。两个锁臂110a、 110b的结构一样,便于生产加工。锁臂110a、110b与第一半镯100通过转轴140 与轴孔1101a、1101b配合的方式转动连接,锁臂110a设有轴孔1101a(锁臂110b 与1101b相同,未示出1101b),可参照图8所示轴孔1101a、1101b,第一半镯 100设有通孔104,转轴140插入轴孔1101a、1101b和通孔104内使锁臂110a、 110b与第一半镯100转动连接,两个锁臂110a、110b安装于同一转轴140。

锁臂110a、110b设有按动部150a、150b以及卡钩部120a、120b,锁臂110a、 110b转动的轴线(或者转轴140)位于按动部150a、150b和卡钩部120a、120b 之间,两个卡钩部120a、120b相对。

第二卡接组件包括两个相背的卡扣部210a、210b,卡钩部120a、120b和卡扣部210a、210b可以卡接配合。

两个锁臂110a、110b之间设有回弹件500;回弹件500与按动部150a、150b 设于转轴140的同一侧,类似晾衣夹。转轴140的另一侧是两个相对的卡钩部 120a、120b。正对镯体按动按动部150a、150b,则两个卡钩部120a、120b之间的距离增大,转动可以使锁臂110a、110b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利用回弹件500的弹力,使锁臂110a、110b在被按动后可以回弹至第一位置。

其中,两个锁臂110a、110b分别设有定位凸130a、130b,回弹件500两端具有套孔511,回弹件500通过套孔511套设于定位凸130a、130b外,回弹件 500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锁臂110a、110b。锁臂110a、110b的内侧设有退让凹160a、160b,回弹件500设于退让凹160a、160b内,提高空间利用率。

如图3、4所示,第一半镯100设有容纳槽101,第一半镯100的侧壁设有与容纳槽101连通的操作窗口102,操作窗口102与按动部150a、150b对应,锁臂110a、110b容纳于容纳槽101内,不影响手镯外观,且第一半镯100的侧壁保护第一卡接组件不熟外界干扰,避免意外解锁。通过操作窗口102可以操作按动部150a、150b,按动部150a、150b可以伸出操作窗口102外、也可以不伸出。如此,两个卡钩部120a、120b相对、两个卡扣部210a、210b相背,第一卡接组件设于第一半镯100的容纳槽101中,第二卡接组件外露的卡扣部210a、 210b就相对较小,容易伸进容纳槽101的开口103、并对准卡钩部120a、120b 进行锁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半镯100设有通孔104,将两个锁臂110a、110b 放入容纳槽101后,通过通孔104从外向内插入转轴140,再将外表面打磨平整,方便组装,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半镯100设有盲孔。

佩戴手镯时,从图5所示位置开始,将第一卡接组件与第二卡接组件靠近,使两个卡扣部210a、210b从两个卡钩部120a、120b之间伸入,直至到达图6 所示位置卡钩部120a、120b和卡扣部210a、210b挂钩锁定。第二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卡扣部210a、210b,两个卡扣部210a、210b相背。锁臂110a、110b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6所示,第二卡接组件伸入两个卡钩部120a、120b之间;两个卡钩部120a、120b和两个卡扣部210a、210b提供两个稳定的锁定点,一方面巩固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的锁定关系,另一方面,两个锁臂110a、110b 受力平衡,不易卡顿,易于操作。

需要取下手镯时,正对第一半镯100按下按动部150a、150b,两个锁臂110a、 110b旋转,使两个卡钩部120a、120b之间的距离增大,卡钩部120a、120b与卡扣部210a、210b解锁,使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远离,进而打开镯体开口400,可以取下手镯。

由于锁臂110a、110b的结构设计,使得生产组装时,可以现将两个锁臂110a、 110b、回弹件500、以及转轴140组装好后再安装至第一半镯100,生产方便、效率高。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实施例二如图8、9所示。

回弹件500包括螺线圈510、以及分别与螺线圈510两端连接的两个弹臂 520,螺线圈510套设于转轴140外,其中一弹臂520抵靠一个锁臂110a、110b、另一弹臂520抵靠另一个锁臂110a、110b,弹臂520与按动部150a、150b位于转轴140的同一侧。

同轴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螺线圈510套设于转轴140外,包括直接套装于转轴140外,也包括螺线圈510与转轴140之间还设有其他结构,例如轴套。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实施例三如图10-12所示。

按动部150a、150b位于转轴140和卡钩部120a、120b之间,两个锁臂110a、 110b交叉、交叉处位于卡钩部120a、120b与转轴140之间,两个卡钩部120a、 120b相对。

回弹件500包括螺线圈510、以及分别与螺线圈510两端连接的两个弹臂 520,螺线圈510套设于转轴140外,其中一弹臂520抵靠一个锁臂110a、110b、另一弹臂520抵靠另一个锁臂110a、110b,弹臂520、按动部150a、150b、卡钩部120a、120b均位于转轴140的同一侧。

锁臂110a、110b设有肋板,两个锁臂110a、110b的肋板层叠,肋板的内侧设有容置槽170a、170b,回弹件500嵌设于容置槽170a、170b内,两个肋板将回弹件500夹在中间。两个锁臂110a、110b通过肋板的容置槽170a、170b将回弹件500扣盖于两个锁臂110a、110b之间。生产时便于组装,组装好以后再安装于镯体。

容置槽170a、170b包括圈部171和臂部173,螺线圈510容置于圈部171,弹臂520容置于臂部173。容置槽170a、170b的形状与回弹件500的形状相符,一方面为回弹件500提供着力点,另一方方面利于稳定回弹件500的位置进行组装。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实施例四如图13-15所示。

锁臂110a、110b为S型,从S型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凹部111、第二凹部112,第一凹部111与第二凹部112的凹陷方向相反,S型的第一端与第一半镯100转动连接,S型的第一端设有轴孔1101a与转轴140连接,第一凹部111构成退让凹160a,第二凹部112构成卡钩部120a。锁臂110a的内侧设有定位凸130a,定位凸130a容纳在退让凹160a(即第一凹部111)中,定位凸130a 位于退让凹160a的底部(两个锁臂结构相同,不再赘述)。S型的锁臂110a、110b 空间利用率高,既提供了安装回弹件500的空间,又提供了卡钩部120a、120b,生产也简单。

两个锁臂110a、110b交叉构成8字型,两个卡钩部120a、120b相对。回弹件500安装于两个锁臂110a、110b之间(两个锁臂110a、110b之间的第一凹部构成的空间也是锁臂110a、110b的退让凹160a、160b的空间),还提供了两个卡钩部120a、120b,从而获得稳定的锁定关系,空间利用率非常高。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6所示,只设有一个锁臂110,卡扣部210挂扣在卡钩部120上即可锁定。此时可以锁臂110与第一半镯100之间设有回弹件500或不设,只要卡钩部120可以钩挂卡扣部210即可,卡扣部210也可以制成钩状。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7所示,卡钩部120a、120b位于锁臂110a、110b转动的轴线与按动部150a、150b之间,两个卡钩部120a、120b相对。不限于本实施例,也可以是两个卡钩部120a、120b相背。

实施例八

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8所示,按动部150a、150b位于锁臂110a、110b的转轴140与卡钩部120a、120b之间,两个卡钩部120a、120b相背。

两个卡扣部210a、210b相对,锁臂110a、110b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卡接组件伸入两个卡扣部210a、210b之间。

实施例九

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9所示,锁臂110a、110b的转轴140位于卡钩部120a、120b与按动部150a、150b之间,两个锁臂110a、110b在转轴140处交叉,类似剪刀状,两个卡钩部120a、120b相背,两个卡扣部210a、210b相对,锁臂110a、110b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卡接组件伸入两个卡扣部210a、210b之间。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说明说全文记载的技术特征可以按任意组合方式加入任一实施例中,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