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1055发布日期:2020-01-14 23:1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袜。



背景技术:

袜子是一种穿在脚上的服饰用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起到保护脚和美化脚的作用。袜子虽然小,但是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脚部的舒适感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由于人体脚部汗腺的分布十分丰富,在大量行走和运动时会使得足部出汗,而足部包裹在袜子内,袜子外还包覆有鞋子,导致足部不易透气而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真菌。足部长时间处于大量细菌和真菌中,容易患上脚气、脚部瘙痒等症状,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现有技术中的抗菌袜一般采用排斥原理将纳米银浸入到袜子中,银离子能够杀死袜子内的真菌和细菌,但由于纳米银是附着在袜子上,随着袜子的使用,袜子纤维表面被破坏之后,纳米银随之逐渐剥落,从而导致袜子的抗菌效果降低。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袜,通过将聚酯铜纤维和锦纶进行混纺来生产袜子,以提高袜子的耐用性,同时保证袜子杀菌除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菌袜,包括袜身以及分别设置于袜身两端的袜头和袜筒,所述袜身包括袜背、袜底和袜跟,所述袜底包括与脚底接触的吸汗层和设置于吸汗层外侧的除菌层,所述除菌层由聚酯铜纤维和锦纶混纺编织而成,所述袜背采用弹性面料制成,所述袜头和袜筒采用袜底相同的布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人体足部出汗情况的不同,对袜子进行设计,提高袜子的耐用性和抗菌性;在运动过程中,脚底出汗量大于脚背,通过在袜底设置吸汗层对流出的汗液进行吸收,从而保证脚底的干爽,减少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产生;除菌层采用聚酯铜纤维和锦纶编织而成,锦纶的耐磨性和强度高,从而保证袜底的强度,利用聚酯铜纤维的抗菌、除菌、抑菌的效果对产生的细菌和真菌进行消除,同时聚酯铜纤维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够对汗液进行吸收,进一步保证脚底的干爽;由于聚酯铜纤维与锦纶混纺保证聚酯铜纤维在袜子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抗菌效果;袜背采用弹性面料制成,在袜背的作用下,使得袜子穿着在脚上时,袜底能够更好地贴合在脚底,从而增强抗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袜底背离袜跟一端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固定设置于除菌层背离透气层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大多数人的脚部都有足弓,从而使得脚底呈弧状,在行走运动过程中,足弓部位与鞋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磨损程度较小,而脚底前端和脚跟受力较大,因此在脚底前端设置耐磨层,通过设置耐磨层提高袜子耐用性的同时,对除菌层进行保护,避免除菌层磨损而影响除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袜跟包括抗菌层和防滑层,所述抗菌层为采用竹纤维和涤纶编织而成,所述防滑层为硅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跟部位的出汗程度虽然没有脚底出汗多,但是在行走运动过程中,脚跟部位受力较大,通过设置竹纤维不仅能够抗菌除臭,同时还能吸湿透气,保证脚跟部位的干燥,通过设置竹纤维与涤纶编织,增强袜跟的弹性,保证在穿着时能够产生的做够形变方便穿着;通过设置硅胶垫,利用硅胶垫与鞋子之间的摩擦力,阻碍在行走过程中,袜子发生滑动,同时由于硅胶垫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行过程中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袜头内部设有除菌带,所述除菌带的一端与袜头一侧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除菌带的端部与袜头底部连接;所述除菌带与袜头形成大拇指洞,所述除菌带的另一端与袜头另一侧的边缘固定连接与袜头形成四指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脚指头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得脚指头与脚底之间形成间隙,导致脚指头与袜子不能很好的贴合,通过设置除菌带,在除菌带的作用下,使得脚指头能够更好的与袜头和除菌带接触,从而保证脚指头部位的杀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袜头背离袜身一端固定设有加厚布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袜头处设置加厚布垫,增强袜头的强度,提高袜子的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袜筒背离袜身的一端开设有踩口,所述踩口与袜跟位于同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袜筒设置踩口,当所穿着的鞋子磨脚或不想袜子过高露出时,通过对折袜筒并使脚后跟通过踩口踩住袜筒,从而使得袜筒的高度降低,且使得脚踝处的袜子厚度增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袜筒中部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绕袜筒全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中部设置弹性层,当袜筒对折时,弹性层能够保证袜子不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袜筒顶部背离踩口一侧设有弧形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袜筒顶部设置弧形缺口,避免袜筒对折时,袜筒顶部面料堆积在脚背上,从而影响正常穿着鞋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对袜子各部位根据人体足部分别进行设计,从而提高袜子整体的使用效果,根据脚底容易出汗的情况,在袜底设置吸汗层和除菌层,对汗液进行吸收的同时,利用聚酯铜纤维进行抗菌杀菌;通过在袜底前端设置耐磨层,不仅能够提高袜子的耐用性,还能够对除菌层进保护,避免除菌层磨损;通过设置袜头,使得在除菌带的作用下,脚指头与能够更好的与袜头和除菌带接触,从而保证脚指头部位的杀菌效果;通过设置袜筒,使得袜筒能够根据使用情况进行翻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袜子翻折后的形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袜底的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袜跟的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袜子的整体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袜头的内部结构。

图中,1、袜身;11、袜背;12、袜底;121、吸汗层;122、除菌层;123、耐磨层;13、袜跟;131、抗菌层;132、防滑层;2、袜头;21、加厚布垫;22、除菌带;23、大拇指洞;24、四指套;3、袜筒;31、踩口;32、弹性层;33、弧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菌袜,包括袜身1以及分别设置于袜身1两端的袜头2和袜筒3,其中袜身1包括袜背11、袜底12和袜跟13。由于在运动过程中,脚底容易出汗,因此袜底12包括与脚底接触的吸汗层121和设置于吸汗层121外侧的除菌层122,吸汗层121由麻纤维和丙纶编织而成,对流出的汗液进行吸收,从而保证脚底的干爽,减少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产生,除菌层122对产生的细菌进行消除。

参照图1和图2,为保证除菌层122在使用中的除菌效果,除菌层122由聚酯铜纤维和锦纶混纺编织而成,从而提高聚酯铜纤维在除菌层122上的牢固性。为保证袜子整体的透气抗菌效果,袜头2和袜筒3采用与袜底12相同的面料制成。

参照图2和图4,由于足弓的存在使得脚底呈弧状,在行走运动过程中,足弓部位与鞋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其磨损程度较小,而脚底前端和脚跟受力较大,因此袜底12背离袜跟13一端设有耐磨层123,耐磨层123固定设置于除菌层122背离透气层一侧,在提高袜子耐用性的同时,对除菌层122进行保护,避免除菌层122磨损而影响除菌效果。

参照图4,为保证袜子穿着在脚上时,袜底12能够更好地贴合在脚底,袜背11采用弹性面料制成,弹性面料采用氨纶和竹纤维编织而成,保证袜背11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的同时,提高袜背11的透气性,从而增强抗菌效果。

参照图3和图4,由于在行走运动过程中,脚跟部位受力较大,而脚跟部位的出汗量较少,因此袜跟13包括抗菌层131和防滑层132,抗菌层131为采用竹纤维和涤纶编织而成,竹纤维不仅能够抗菌除臭,同时还能吸湿透气,保证脚跟部位的干燥,通过设置竹纤维与涤纶编织,增强袜跟13的弹性,保证在穿着时能够产生的做够形变方便穿着。防滑层132为硅胶垫,利用防滑层132与鞋子之间的摩擦力,阻碍在行走过程中,袜子发生滑动,同时由于防滑层132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

参照图4和图5,在使用过程中,袜头2背离袜身1一端的端部容易受力被脚指头戳破,为保证袜头2的强度,袜头2背离袜身1一端固定设有加厚布垫21,增强袜头2的强度,从而提高袜子的耐用性。由于脚指头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得脚指头与脚底之间形成间隙,导致脚指头与袜头2不能很好的贴合,袜头2内部设有除菌带22,除菌带22由聚酯铜纤维与涤纶编织而成,使得除菌带22具有抗菌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

参照图5,除菌带22的一端与袜头2一侧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且除菌带22的端部与袜头2底部连接,除菌带22与袜头2形成大拇指洞23,除菌带22的另一端与袜头2另一侧的边缘固定连接与袜头2形成四指套24。在穿着的时候,除菌带22受力拉伸后贴合在脚指头下端面,使得脚指头能够更好的与袜头2和除菌带22接触,从而保证脚指头部位的杀菌效果。

参照图4,袜筒3背离袜身1的一端开设有踩口31,踩口31与袜跟13位于同侧,当所穿着的鞋子磨脚或不想袜子过高露出时,通过翻折袜筒3并使脚后跟通过踩口31踩住袜筒3,从而使得袜筒3的高度降低,且使得脚踝处的袜子厚度增大。为保证袜筒3对折时,袜子不易脱落,袜筒3中部设有弹性层32,弹性层32绕袜筒3全周设置。弹性层32绕袜筒3全周设置,当袜筒3翻折时,避免袜筒3顶部面料堆积在脚背上,从而影响正常穿着鞋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