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4270发布日期:2020-03-31 16:3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储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储物装置多采用固定式的硬体结构,不便于调整位置,移动或搬运困难,尤其在房车内,放置硬体结构储物柜占用空间大,且采用固定式不易房车内的空间调整优化,且储物装置仅用于储物,功能较为单一,对于房车的窗户需要单独的遮光窗帘或保温窗帘,缺少一种既能储物又能用于遮光或保温的便携式储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房车内传统吊柜重量较重且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包括伸展包体、第一包体侧壁和第二包体侧壁;伸展包体、第一包体侧壁和第二包体侧壁均为柔性材质,伸展包体为矩形片状结构,第一包体侧壁和第二包体侧壁分别固定在伸展包体的两个长度边缘上;第一包体侧壁外边缘不与伸展包体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第一链带,伸展包体设置有第一包体侧壁的长度边缘上不与第一包体侧壁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第一链带配合部,第一链带和第一链带配合部通过第一拉锁实现开合;第二包体侧壁外边缘不与伸展包体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第二链带,伸展包体设置有第二包体侧壁的长度边缘上不与第二包体侧壁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第二链带配合部,第二链带和第二链带配合部通过第二拉锁实现开合;伸展包体的一个宽度边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伸展包体的另一个宽度边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环。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环,多个第三连接环设置在伸展包体上位于伸展包体的两个宽度边缘之间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多个第三连接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和伸展包体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的宽度边缘相互平行;第一包体侧壁和第二包体侧壁均位于多个第三连接环所在直线以及伸展包体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的宽度边缘所在直线之间,第一包体侧壁具有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伸展包体宽度边缘的两个直边缘,第二包体侧壁具有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伸展包体宽度边缘的两个直边缘,第一包体侧壁的两个直边缘与第二包体侧壁的两个直边缘一一对应,第一包体侧壁的一个直边缘、第二包体侧壁的一个直边缘以及多个第三连接环所在直线三者共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魔术贴子端、第一魔术贴母端、第二魔术贴子端和第二魔术贴母端;第一魔术贴子端和第二魔术贴子端均设置在伸展包体上,第一魔术贴母端设置在第一包体侧壁上,第一魔术贴子端和第一魔术贴母端配合粘结,第二魔术贴母端设置在第二包体侧壁上,第二魔术贴子端和第二魔术贴母端配合粘结。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第四连接环,多个第四连接环设置在多个第三连接环所在直线以及伸展包体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环的宽度边缘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链带的长度和第一链带配合部的长度相同,第二链带的长度和第二链带配合部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背带,每个背带的两端均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伸展包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链带延伸至伸展包体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的宽度边缘上,第一链带配合部延伸至伸展包体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环的宽度边缘上;第二链带延伸至伸展包体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的宽度边缘上,第二链带配合部延伸至伸展包体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环的宽度边缘上。

进一步地,伸展包体的一个宽度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子母扣子端,伸展包体的另一个宽度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子母扣母端,伸展包体的两个宽度边缘通过多个子母扣子端和多个子母扣母端一一对应的插接配合实现开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遮光层和保温层,伸展包体的一个侧平面上依次设置有遮光层和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既能作为挂接在房车等房屋空间墙壁上的挂橱使用,还可以拉开拉链展开作为遮光或保温窗帘使用,还可以从墙上拆卸下来作为背包使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软体的柔性材质制成,减轻了整个储物装置的重量,减小了挂接时墙体的负重,当在房车内使用时,减轻了车身的重量;

3、本实用新型便于拆卸,方便装填物品,可将箱包拆卸下来带走,装好货物后再运回直接挂接在墙壁上合适的位置上;

4、当在交通工具中使用时,减少了携带旅行包的数量,节约了车内空间;

5、本实用新型易于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极大的节省了收纳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展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3为图2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2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挂接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挂接时部分包体展开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挂接时遮挡窗户状态图。

图8为图7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的作为背包使用状态图。

图中:1、伸展包体,2、第二包体侧壁,3、第一包体侧壁,4、第一链带,5、第一链带配合部,6、第二链带,7、第二链带配合部,8、第一拉锁,9、第二拉锁,10、第一连接环,11、第一魔术贴子端,12、第一魔术贴母端,13、第二魔术贴子端,14、第二魔术贴母端,15、第三连接环,16、第二连接环,17、第四连接环,18、墙体,19、窗口,20、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包括伸展包体1、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伸展包体1、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均为柔性材质,例如,采用皮革、橡胶、软塑料、纤维织物等软体轻体的柔性材质面料制成,伸展包体1为矩形片状结构,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分别固定在伸展包体1的两个长度边缘上,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分别可绕其与伸展包体1的连接处翻转,例如,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设置为如图1所示的外边缘为u字形结构;第一包体侧壁3外边缘不与伸展包体1连接的部分通过缝合连接设置有第一链带4,伸展包体1设置有第一包体侧壁3的长度边缘上不与第一包体侧壁3连接的部分通过缝合连接设置有第一链带配合部5,第一链带4和第一链带配合部5均为拉链中相互锁合的链带,第一链带4和第一链带配合部5通过第一拉锁8实现开合;第二包体侧壁2外边缘不与伸展包体1连接的部分通过缝合连接设置有第二链带6,伸展包体1设置有第二包体侧壁2的长度边缘上不与第二包体侧壁2连接的部分通过缝合连接设置有第二链带配合部7,第二链带6和第二链带配合部7均为拉链中相互锁合的链带,第二链带6和第二链带配合部7通过第二拉锁9实现开合;伸展包体1的一个宽度边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10,伸展包体1的另一个宽度边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环16,优选的,第一连接环10和第二连接环16采用背包上常用的d字形连接环,第一连接环10和第二连接环16缝合在伸展包体1上,第一连接环10和第二连接环16用于在墙体18上悬挂或固定的连接点。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为:通过第一拉锁8和第二拉锁9将伸展包体1的两个长度边缘分别对应的拉合在第一包体侧壁3上以及第二包体侧壁2上,从而实现了储物装置能够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储物空间,如图5所示,通过第一连接环10将其挂接在墙体18的竖直侧壁上,如图6至图7的展开过程所示,将伸展包体1上的链带和第一包体侧壁3以及第二包体侧壁2上的链带分开时,伸展包体1展开呈片状的结构,通过第一连接环10和第二连接环16挂接在墙体18上,用于遮挡墙体18上的窗口19或洞口,从而作为遮光或保温窗帘使用。

本实施例达到的技术效果为:既能作为挂接在房车等房屋空间墙壁上的挂橱或吊柜使用,还可以拉开拉链展开作为遮光或保温窗帘使用,还可以从墙上拆卸下来作为背包使用;采用软体的柔性材质制成,减轻了整个储物装置的重量,减小了挂接时墙体18的负重,实现可轻松取下、调整位置、移动以及搬运,当在房车内使用时,减轻了车身的重量;便于拆卸,方便装填物品,可将箱包拆卸下来带走,装好货物后再运回直接挂接在墙壁上合适的位置上;当在交通工具中使用时,减少了携带旅行包的数量,节约了车内空间;易于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极大的节省了收纳空间。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如图2和图4所示,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环15,例如第三连接环15采用背包上常用的d字形连接环,多个第三连接环15通过缝合连接设置在伸展包体1上位于伸展包体1的两个宽度边缘之间的位置上;多个第三连接环15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和伸展包体1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10的宽度边缘相互平行,如图5所示,第三连接环15用于伸展包体1拉合在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上形成包体时将包体的下边缘固定在墙体18的竖直侧壁上;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均位于多个第三连接环15所在直线以及伸展包体1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10的宽度边缘所在直线之间,第一包体侧壁3具有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伸展包体1宽度边缘的两个直边缘,第二包体侧壁2具有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伸展包体1宽度边缘的两个直边缘,第一包体侧壁3的两个直边缘与第二包体侧壁2的两个直边缘一一对应,第一包体侧壁3的一个直边缘、第二包体侧壁2的一个直边缘以及多个第三连接环15所在直线三者共线;如图6所示,还包括多个第四连接环17,例如第四连接环17采用背包上常用的d字形连接环,多个第四连接环17通过缝合连接设置在多个第三连接环15所在直线以及伸展包体1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环16的宽度边缘之间,第四连接环17用于伸展包体1拉合在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上形成包体时将包体的上侧面挂接固定在墙体18的顶面上;第一链带4的长度和第一链带配合部5的长度相同,第二链带6的长度和第二链带配合部7的长度相同,实现了包体能够形成密闭的储物空间。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三连接环15,配合第一连接环10,增强了作为吊挂储物装置时挂接在墙体18上的稳定性,避免了装置从墙体18上的掉落,通过设置第四连接环17,实现了将伸展包体1卷曲成为包体侧壁面时将其固定在墙体18的顶面上,增强了对储物装置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包括实施例2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还包括第一魔术贴子端11、第一魔术贴母端12、第二魔术贴子端13和第二魔术贴母端14;第一魔术贴子端11和第二魔术贴子端13均通过缝合连接设置在伸展包体1上,第一魔术贴母端12通过缝合连接设置在第一包体侧壁3上,第一魔术贴子端11和第一魔术贴母端12配合粘结,第二魔术贴母端14通过缝合连接设置在第二包体侧壁2上,第二魔术贴子端13和第二魔术贴母端14配合粘结。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如图8所示,通过设置魔术贴,实现了储物装置展开时将第一包体侧壁3和第二包体侧壁2粘贴固定在伸展包体1上,具有良好的整体平面度,适用于作为窗帘使用。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包括实施例3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还包括至少一个背带20,每个背带20的两端均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伸展包体1上,在背带20的两端分别缝合有弹簧钩或者螺丝保险扣,例如,设置两个背带20,当作为背包使用时,将一个背带20的两端一一对应的挂接在其中两个第一连接环10上,将另一个背带20的两端一一对应的挂接在其中两个第三连接环15中,或者将每个背带20的一端挂接在一个第一连接环10上,将每个背带20的另一端挂接在第三连接环15上,此外,背带20以任意形式挂接或者通过纽扣连接等方式与伸展包体1接触人体背部的表面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链带4延伸至伸展包体1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10的宽度边缘上,第一链带配合部5延伸至伸展包体1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环16的宽度边缘上;第二链带6延伸至伸展包体1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环10的宽度边缘上,第二链带配合部7延伸至伸展包体1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环16的宽度边缘上,此时,通第一拉锁8和第二拉锁9实现了伸展包体1两个宽度边缘的拉合封闭,此外,将多个储物装置采取单元组合方式,每个单元可作为单人背包,便于搬运,可拆下后背走。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背带20,实现了本实施例作为背包使用,便于人们外出携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软体吊挂储物装置,包括实施例4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伸展包体1的一个宽度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子母扣子端,伸展包体1的另一个宽度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子母扣母端,伸展包体1的两个宽度边缘通过多个子母扣子端和多个子母扣母端一一对应的插接配合实现开合;还包括遮光层和保温层,伸展包体1的一个侧平面上依次设置有遮光层和保温层,其中遮光层为反光布或者遮光布材质,保温层为缝合在伸展包体1上的海绵以及其他备保温特性的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子母扣,实现了伸展包体1卷曲时其两个宽度边缘的加强连接,避免了因容纳物品过多导致的储物装置的开裂,减少了储物装置内物品的外漏现象;通过设置遮光层,实现了对窗口19的遮光,通过设置保温层,实现了遮挡窗口19时兼具保温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