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3737发布日期:2020-09-01 17:0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电热饭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厨用加热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热饭盒。



背景技术:

电热饭盒以其能够简单的实现蒸、煮、热等多种功能,且体积小、便于携带而受到上班族的喜爱。电热饭盒一般至少包括有用于产生蒸汽的底座组件,以及扣合于底座组件上方以形成密闭蒸汽加热空间的上盖,蒸汽加热空间内配置有用于放置饭盒的隔层。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放置需要,隔层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层至多层。

现有的电热饭盒中,隔层一般为注塑成型件,以节约加工成本。但在加工隔层时,由于隔层的中部需要设置容蒸汽穿过的透孔,因此,隔层的结构不可避免的存在中部厚、边缘薄的问题。而由于隔层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因此,成型后的隔层上存在明显的缩水痕。同时,隔层边缘较薄,在其配合相邻隔层或上盖时,隔层边缘难以对相邻隔层或上盖提供可靠的支撑,且自身结构也容易变形。

有鉴于此,电热饭盒的结构需要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隔层注塑成型时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热饭盒,该电热饭盒的隔层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减少了隔层由于各个部位壁厚不均匀而导致的缩水痕。

一种电热饭盒,包括底座和上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的隔层,所述隔层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架和隔板,所述隔板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支架的上端内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蒸汽孔。

上述电热饭盒中,由于隔层设置为分体设置的两部分:支架和隔板,两者在分体成型后再嵌装形成隔层,因此,避免了隔层一体注塑成型而导致的零件壁厚不均匀,减少了注塑中由于壁厚不均匀而导致的缩水痕。同时,由于隔板嵌入支架中,隔板能够对支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也避免了薄壁的支架在使用中变形或者支撑力不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支架的上端内部。

如此设置,隔板能够从支架上拆下来单独进行清洗,避免了隔层零件由于结构复杂而存在难以清洁的死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贯通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支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隔板的支撑台阶。

如此设置,隔层中支架与隔板可拆卸连接,将支架贯通设置,用户可以单独在底座与上盖之间放置支架,而将隔板拆除,如此,支架可以起到加高电热饭盒内部空间的作用,电热饭盒的底座内可以放置高度较高的饭盒;同时当需要形成隔层时,隔板可以支撑于支架内侧壁的支撑台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阶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宽所述支撑台阶的托块。

如此设置,托块加宽支撑台阶的局部宽度,使得隔板在支架内被更加可靠的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阶的宽度设置为1mm至2mm,及/或,所述托块的宽度设置为1mm至2mm。

如此设置,支撑台阶和托块的宽度过小,难以对隔板起到可靠的支撑作用,当隔板上放置的物体较重时隔板容易受压下滑;支撑台阶和托块的宽度过大,在单独使用支架时,托块或支撑台阶又会与底座上放置的厚度大的饭盒发生干涉,同时在注塑形成支架时还会使支架由于局部厚度不均匀而存在注塑缺陷,因此,当宽度选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支架在满足可靠支撑隔板的同时,其本身加工方便,也便利于其单独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当所述隔板嵌入所述支架时,所述加强筋的外侧面贴合至所述支架的内侧壁。

如此设置,隔板外侧壁上设置加强筋,可以避免隔板注塑成型时发生翘曲变形,同时使隔板具有一定的强度。隔板通过加强筋的外侧面贴合支架的内侧壁,可以使隔板对支架起到稳固的支撑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板上设置有环绕所述隔板一周的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外侧面能够贴合至所述支架的内侧壁。

如此设置,环形筋的设置不仅增加了隔板的强度,同时,环形筋的外侧面与支架的内侧壁接触并对其产生支撑作用,进一步避免了支架发生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筋的下端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设置为使得所述环形筋自上而下逐渐变窄,所述支架上对应位置处的侧壁自上而下向所述支架环绕区域中央倾斜设置。

如此设置,环形筋下端设置的倾斜面,以及支架上对应的倾斜部分,可以形成自动定心的结构,当向支架内放置隔板时,受倾斜面的导向作用,隔板能够沿支架上倾斜设置的面滑动至与支撑台阶抵触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上端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条导向筋,以使得相邻所述隔层或所述上盖的下端能够沿所述导向筋延伸方向滑动。

如此设置,在配合其他相邻隔层或上盖时,导向筋能够对相邻隔层或上盖的滑动过程进行导向,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隔板嵌入所述支架时,所述隔板的上端露出所述支架,所述隔板与所述支架的上端之间形成有插接槽,露出所述支架的部分所述导向筋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以使得相邻所述隔层或所述上盖的下端能够逐渐滑入所述插接槽。

如此设置,导向筋逐渐加宽,可以引导相邻隔层或上盖的下端滑入插接槽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热饭盒的爆炸图,其显示的为爆炸图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电热饭盒的剖面视图;

图3为图1中电热饭盒爆炸图的立体视图;

图4为隔层中隔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2中结构的a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结构的b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结构的c部放大图;

图8为图4中结构的d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隔层;20、支架;200、卡槽;201、支撑台阶;202、托块;203、插接槽;21、隔板;210、加强筋;211、环形筋;212、导向筋;212a、倾斜段;212b、竖直段;213、蒸汽孔;214、卡凸;215、倾斜面;3、上盖;30、插入端;4、安装座;5、扣位;6、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热饭盒,包括底座1、上盖3,以及设置于底座1与上盖3之间的隔层2,依据需要,隔层2不限于图示的一层,而可以在底座1与上盖3之间设置多层隔层2,相邻的隔层2之间、隔层2与底座1以及隔层2与上盖3之间均通过锁扣结构锁合,以使电热饭盒各个位置密封并锁定。

具体地,锁扣结构可以包括可枢转的锁扣6,用于枢转安装所述锁扣6的安装座4,以及用于卡固并锁合所述锁扣6的扣位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座4,安装座4上可枢转地安装有锁扣6,隔层2的侧壁上设置有扣位5,锁扣6能够转动至卡入扣位5,如此实现上盖3与隔层2的锁合。

如图1和图3中所示,隔层2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架20和隔板21,在装配状态下,隔板21至少部分地嵌入支架20的上端内部,隔板21上设置有蒸汽孔213,如此,底座1内产生的蒸汽可以穿过蒸汽孔213,以对隔板21上的饭盒或食材进行加热。

隔板21与支架20分体设置,是指在加工时,单独加工隔板21和支架20,分别加工后两者进行嵌装,形成隔层2的整体结构。这样,隔板21与支架20均采用注塑成型工艺时,隔板21和支架20自身的结构均不复杂,可以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使注塑件具有较为均匀的壁厚,从而减少零件注塑时可能产生的缩水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21可拆卸地嵌装于支架20内,如此,使用者可以随时将隔层2拆分为两个零件进行单独清洗,相比于将两者固定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有利于避免隔层2存在难以清理的死角。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中所示,沿底座1至上盖3的方向,即图2中所示方位的竖直方向,支架20贯通设置,其结构类似于一个筒状结构,这样,拆去隔层2中的隔板21,而单独将支架20连接于底座1和上盖3之间时,支架20的贯通结构使得底座1与上盖3之间的高度空间增加,当底座1内放置有高度较高的饭盒时,电热饭盒内原有的底座1与隔板21之间的空间,以及隔板21与上盖3之间的空间,均难以满足饭盒的放置要求,此时可以单独使用支架20来加高底座1与上盖3之间的高度空间,从而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使得电热饭盒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参考图2、图3、图6及图7中所示,支架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隔板21的支撑台阶2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21的底部支撑于该支撑台阶201上,这样,在向支架20内嵌装隔板21时,当隔板21向下滑动至底部抵靠支撑台阶201,即完成了隔层2的安装,由于支撑台阶201的支撑作用,隔板21无法继续向下滑动而被支撑于该位置,饭盒等物品可以放置于隔板21上。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20的壁厚在大致高度中央的位置突变,并且,靠近底座1的部分具有较大的壁厚,而靠近上盖3的部分具有较小壁厚,在壁厚突变的位置,形成所述支撑台阶201。为了兼顾对隔板21的支撑可靠性,以及支架20自身的壁厚均匀性,支撑台阶201的宽度设置为1mm至2mm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台阶201也可以设置为连续分布于支架20内侧壁上的一周的筋位结构,或者,支撑台阶201也可以分为多段并间隔设置于支架20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支架支撑台阶20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加宽支撑台阶201的托块202,托块202自支撑台阶201开始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托块202的水平宽度设置为1mm至2mm之间,以避免影响拆除隔板21的使用方式。可以理解地,托块202与支撑台阶201的作用均是支撑隔板21,以对其进行稳定可靠的支撑,因此,支架20上也可以仅设置托块202,或者,分段间隔设置于支架20内侧壁上的支撑台阶201作用也可以相当于托块202(沿水平方向加宽即可)。

如图4和图8中所示,隔板21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210,全部加强筋210沿隔板21嵌入支架20的方向布置,当隔板21嵌入支架20时,加强筋210的外侧面贴合至支架20的内侧壁上,从而使得隔板21能够通过该加强筋210对支架20产生支撑作用。

隔板21上还可以设置有环绕隔板21一周的环形筋211,并且,该环形筋211的外侧面也贴合至支架20的内侧壁,以进一步支撑支架20,减少薄壁设置的支架20的变形。

如图8中所示,环形筋211上形成有缺口,以使环形筋211在该缺口所在处断开,该缺口内设置有卡凸214,支架20的内侧壁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卡槽200,在隔板21嵌装时,当隔板21滑动至下端抵压支撑台阶201时,卡凸214与卡槽200卡合,从而进一步稳固隔板21与支架20的嵌装关系。

参考图2和图5中所示,环形筋211的下端面具有倾斜面215,该倾斜面215设置为使得环形筋211自上而下逐渐变窄,支架20上对应位置设置有同向倾斜的斜面,即,支架20上对应于倾斜面215设置处也设置有一斜面,该斜面的倾斜方向为:沿上盖3至底座1的方向,斜面逐渐向支架20环绕的区域中央倾斜,如此,该斜面围合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区域。如此,在向下嵌装隔板21时,倾斜面215与支架20上的斜面配合,支架20上的斜面沿其倾斜方向引导隔板21向下滑动的过程,避免隔板21倾斜卡入支架20内。

继续参考图5中所示,当隔板21嵌入支架20并形成隔层2后,隔板21上环形筋211下端的倾斜面215基本贴合支架20对应位置的斜面,环形筋211上端面近似为平面,隔板21的上端与支架20的上端之间形成有插接槽203,环形筋211的上端平面作为该插接槽203的槽底壁。

进一步地,上盖3的下端边缘具有插入端30,该插入端30能够插入所述插接槽203内,在插接到位时,上盖3下端的阶梯面抵靠支架20的上端面(即图5所示的方式),或者插入端30的端面抵触插接槽203的槽底壁,从而实现上盖3与隔层2的密封插接。

隔板21上端的外表面上还间隔设置有多条导向筋212,该导向筋212用于引导上盖3与隔层2的插接过程。具体地,导向筋212包括靠近端部的倾斜段212a,以及延伸至环形筋211的竖直段212b,其中:分布于隔板21露出支架20的部分上的导向筋212为倾斜段212a,其沿图示方位自上而下之间外扩,以使这段导向筋212自上而下逐渐加宽。如此,在上盖3插接时,导向筋212的倾斜段212a首先伸入上盖3的内侧,并引导上盖3逐渐向下滑动,至插入端30伸入插接槽203的正确位置。可以理解的,竖直段212b也并不严格限制为几何意义上的竖直设置,仅仅是指导向筋212的这一段倾斜角度较小或者基本不倾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