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便携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3314发布日期:2020-10-09 18:1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便携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遮阳伞,特别是涉及一种户外使用的多功能便携遮阳伞。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遮阳伞收纳后体积大,分量重,不方便携带,并且功能单一。

是故,如何提供一种收纳后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且一物多能的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已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遮阳伞,收纳后尺寸小、分量轻,并且兼有遮阳伞、雨伞、帐篷、登山杖等多种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其特征是,包括:加长管,直柄伞,以及地桩,所述加长管的内径大于等于直柄伞伞面收纳后的外径;所述直柄伞手柄导柱外径与加长管上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并设有轴向定位止口;所述地桩上部的地桩导柱外径与加长管下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使用时,将加长管下部套在地桩导柱上,然后将直柄伞手柄导柱插入加长管上部,撑开直柄伞就可做遮阳伞;收纳时,将地桩插入体缩入或倒置插入加长管下部,再将直柄伞倒置插入加长管内即可。

所述加长管横截面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多边形或开口多边形,当所述加长管为多边形时,加长管的内径是指多边形内接圆的直径,所加长管的外径是指多边形外接圆的直径;当所述手柄导柱、地桩导柱同为多边形时,所述手柄导柱、地桩导柱的外径是指其多边形内接圆的直径;所述轴向定位止口包括但不限于手柄导柱上端的阳止口、加长管上部的阴止口和/或锥面导柱与锥面管口的轴向定位,手柄导柱上端阳止口外径大于加长管上端内径,加长管上部阴止口内径小于手柄导柱下端外径,鉴于在加长管上部设置阴止口会导致加长管壁厚增大,从而增加其重量和成本,不做推荐;优选的是加长管为圆形且全段内外径均匀一致,具有易加工、成本低、重量轻、强度好等优点;优选的是手柄导柱上端设有外径大于加长管内径的手柄挡环;优选的是地桩上部为地桩导柱,必要时在地桩导柱下端配置地桩挡环。

所述加长管上部衔接段是指加长管上部与直柄伞手柄导柱相互插入的衔接段,所述手柄导柱是指直柄伞伞柄或伞柄外套插入加长管上部且外径与加长管内径间隙配合的衔接段;所述加长管下部衔接段是指加长管下部与地桩上部相互插入的衔接段,所述地桩导柱是指地桩上部和/或地桩滑套插入加长管下部且外径与加长管内径间隙配合的衔接段,所述地桩导套是指地桩上部套在加长管下部且内径与加长管外径间隙配合的衔接段,相较于地桩导柱插入加长管内壁,地桩导套则套在加长管外壁,两者具有相似的桩基功效,不过地桩导套比地桩导柱重量大、成本高,收纳尺寸也较大,并非优选解决方案。

本文使用的术语“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上下方位是指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处于使用状态时各部件的方位,收纳时各部件躺卧或倒置,均不改变其上下相对关系,比如将直柄伞伞尖朝下倒置收纳时,本文仍称伞尖为上部、手柄为下部,又比如将地桩倒置收纳时,本文仍称地桩导柱为上端,插入体为下端;前后方位是指遮阳布不对称布局时,靠近遮阳伞一端为前方,远离遮阳伞一端为后方。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导柱上端有手柄挡环,所述手柄挡环外径大于加长管上端内径,所述手柄挡环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多边形等结构,当所述手柄挡环不是圆形时,所述手柄挡环的外径是指其外接圆直径;鉴于手柄导柱一般较粗,不便直接手握,可将手柄导柱中段直径减小到适合手握粗细(即“所述手柄导柱中段外径小于手柄导柱外径”),仅保留伞柄上段和下段外径与加长管内径间隙配合,利于手握所述导柱中段的同时(此时手柄导柱与直柄伞伞柄一体),又不减短手柄导柱与加长管(起导套作用)的有效衔接长度,保证其衔接稳定性;或者在常规直柄伞伞柄的外面套一个可拆卸(包括轴向拆卸和径向拆卸)的手柄导柱,即所述直柄伞伞柄内置于手柄导柱中,方便手握的同时保证衔接。

鉴于手柄握持直径远大于直柄伞伞杆直径,导致伞柄壁厚过大,一则增加重量和成本,二来不利于注塑成型。因此,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导柱中段设有环形槽,以便减轻产品重量、提升注塑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且更加轻便。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桩导柱下端设有地桩挡环,所述地桩挡环外径大于等于地桩导柱外径,所述地桩为空心管桩,其内径大于等于所述直柄伞伞面收纳后上部所对应段的外径。所述地桩挡环用于定位地桩与加长管轴向相对位置,当地桩挡环外径等于地桩导柱外径时,挡环消失,此时加长管下端的地面起挡环作用;优选的是所述地桩为空心管桩结构,不仅重量轻,缩入或倒置插入加长管下部衔接段,上述空心管桩内腔可以容纳直柄伞上部,进一步减短收纳长度。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心管桩下端设有锯齿,当遇到硬质地面或草地时,普通管桩包括带尖劈的管桩均难以插入地面,下端带有锯齿的管桩则能够通过旋转而轻易地划开硬质地面以及切断草根,无需借助工具,徒手操作就能快速轻松地插入地面。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心管桩外圈配置有一个滑套,所述空心管桩上部外圈为地桩导柱,导柱下面的插入体外径小于导柱并与所述滑套内径间隙配合,滑套外径等于导柱外径,所述滑套与空心管桩上部的导柱一起构成可变轴向长度的浮动地桩导柱,所述地桩挡环设于滑套下端,所述挡环下面还设有可打开的底盖。优选的是所述底盖与挡环柔性连接,所述柔性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绳带连接和注塑薄片连接;所述滑套相当于可浮动的地桩导柱的下端,当在草地或硬地使用时地桩插入深度减少,省时省力,滑套下浮;当在沙地或松软土地使用时,地桩插入深度加大,稳定牢靠,滑套上浮;收纳时将管桩缩入加长管再盖上底盖就行了。

鉴于本申请所述的遮阳伞是将普通双人伞加高而成的,虽然高度够了并且具备锚固功能,但是遮阳面积却不尽人意,因此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功能便携遮阳伞还包括:遮阳布,所述遮阳布顶端设有锚定环,所述锚定环内径大于等于伞尖杆外径,遮阳布周边设有多条锚定绳。借助顶端锚定环将遮阳布顶端锚定在遮阳伞尖部,同时借助锚定绳和地钉将遮阳布周边锚定在地面,增加遮阳面积的同时增加遮阳伞的锚固稳定性。所述遮阳布可以是任意形状,比如三角形、矩形、圆形或多边形,不同形状的遮阳布遮阳效果不同,但是只要遮阳布超出直柄伞伞面就有利于增大遮阳面积,以改善直柄伞遮阳面积不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增加本申请的多功能特性,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软垫,所述软垫位于遮阳布下方的地面上,所述遮阳布前面或中部设有下垂的门帘,所述软垫前边与所述门帘下边连接,所述软垫的其余三个边分别与所述遮阳布的两个侧边以及后边连接。这样一来,无需传统的帐篷支撑骨架,借助遮阳伞的支撑以及已有遮阳布的遮盖,仅添加一个软垫就可以增加一顶帐篷功能,门帘则可以封闭帐篷,改善隐私,方便用户多种需求。优选的是采用梯形遮阳布,两个斜边做侧边,长边在前,短边在后,靠近长边设有锚定孔,套在伞尖上,四个角分别配置锚定绳和地钉,拉紧锚定绳就可以形成一个前高后低的较大遮阳区域,此时两个侧边和后边距地面等高,再在遮阳布中部设置门帘,门帘的下边也与遮阳布后边距地面等高,再配以软垫就可以在后部形成一个封闭帐篷,既遮阳又隔潮、防风。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伞尖杆上还设有耐磨防滑的橡胶护套,此时前述遮阳布顶端锚定环内径大于等于橡胶护套外径;单独在直柄伞手柄上配置腕带,就可以将所述直柄伞当登山杖使用。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功能便携遮阳伞还包括:小桌板,方便用户搁置水杯等轻巧物品;所述小桌板包括多个平行窄板,至少一块窄板设有直径大于手柄导柱外径且小于手柄挡环外径的孔,鉴于桌板二维尺寸较大,不方便携带,可以将所述小桌板分割成多个平行窄板,每个窄板之间采用正反u形槽扣合,内侧窄板槽口朝上,外侧窄板槽口朝下,这样组合的小桌板有足够的面积,分拆后又能大幅度减少一维尺寸,方便携带。

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包括加长管、直柄伞、空心管桩和增幅遮阳布等,将空心管桩插入沙滩或土地里,加长管下端套接在空心管桩上部的地桩导柱上,再将直柄伞手柄导柱插接在加长管上端即可快速构成遮阳伞,辅以增幅遮阳布后不仅增大遮阳面积,还可以借助锚定绳加固所述遮阳伞并能充当帐篷使用,收纳时,将空心管桩缩入加长管下部,再将直柄伞倒置插入加长管内,收纳后的尺寸与直柄伞本身相差无几,总重量仅为2~3倍伞重,方便轻松携带,如遇雨雪天气,所述直柄伞还可以单独手持使用,配置腕带和伞尖胶套的直柄伞还可以当做登山杖使用。既无需超大笨重的普通遮阳伞伞面,也无需普通帐篷的支撑骨架,徒手安装、省时省力,利于户外运动者轻装上阵,同时满足户外运动者多种功能需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一物多能,节约资源,方便收纳,轻巧便携。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加长管上部局部放大图。

图3显示为图1加长管下部局部放大图。

图4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二实施例中加长管上部局部放大图。

图5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三实施例中加长管上部局部放大图。

图6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四实施例中加长管下部局部放大图。

图7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五实施例中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显示为图7的俯视图。

图9显示为图7加长管上部局部放大图。

图10显示为图9小桌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显示为图7加长管下部局部放大图。

图12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做登山杖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五实施例中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中,1.加长管,2.直柄伞,3.空心管桩,4.遮阳布,5.小桌板;

21.手柄导柱,22.手柄挡环,23.伞面,24.伞尖杆,25.橡胶护套,26.腕带;

31.地桩导柱,32.地桩挡环,33.插入体,34.锯齿,35.滑套,36.底盖,37.导套;

41.锚定环,42.锚定绳,43.地钉,44.软垫;45.门帘;

51.中间窄板,52.两边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披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包括加长管1、直柄伞2、空心管桩3和增幅遮阳布4等,所述加长管1的内径大于等于直柄伞2的伞面23收纳后的外径,以便收纳时将直柄伞2倒置插入加长管1内;所述空心管桩3上部的地桩导柱31外径与加长管下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空心管桩3下部的插入体33插入地下,加长管1下部套接在地桩导柱31外面至地桩挡环32位置;所述直柄伞2下端的手柄导柱21外径与加长管上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手柄导柱21上端设有手柄挡环22,所述手柄挡环22外径大于加长管1上端内径,用于轴向定位,将手柄导柱21插入加长管1上部至手柄挡环22位置,就构成一把小号遮阳伞;所述遮阳布4顶端设有锚定环41,所述锚定环41内径大于等于伞尖杆24外径,遮阳布4周边设有多条锚定绳42,将遮阳布4顶端的锚定环41套在伞尖杆24并蒙在伞布23上,然后用多个地钉43将遮阳布下边各边角上的锚定绳42固定在地面,即可加大遮阳面积,同时增加所述遮阳伞的锚固稳定性,调整遮阳布4的尺寸和形状,还可构成帐篷。

图2显示为图1加长管上部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所述手柄导柱21外径与加长管1上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并设有轴向定位止口,所述定位止口即为手柄挡环22,手柄挡环22外径大于加长管1上端直径。

图3显示为图1加长管下部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空心管桩3上部的地桩导柱31外径与加长管1下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空心管桩3下部的插入体33插入地下,加长管1下部套接在地桩导柱31外面至地桩挡环32处。

图4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二实施例中加长管上部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所述手柄导柱21外径与加长管1上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并设有轴向定位止口;所述定位止口为加长管阴止口,手柄导柱21下端外径大于加长管阴止口内径。

图5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三实施例中加长管上部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鉴于所述直柄伞2的手柄导柱21外径过粗不便手握,将直柄伞2的伞柄与手柄导柱21分体设计,直柄伞2的伞柄内置于手柄导柱21中,手柄导柱21上端设有手柄挡环22,用于轴向定位,单独手持使用直柄伞2时不带手柄导柱21。

图6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四实施例中加长管下部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空心管桩3上部的地桩导套37内径与加长管下部衔接段外径间隙配合,空心管桩3下部的插入体33插入地下,加长管1下部插接在地桩导套37里面至地桩挡环32处。

请参阅图7,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第五实施例中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包括加长管1、直柄伞2、空心管桩3和增幅遮阳布4等,所述加长管1的内径大于等于直柄伞2的伞面23收纳后的外径,以便收纳时将直柄伞2倒置插入加长管1内;所述空心管桩3外圈配置有一个滑套35,所述空心管桩3上部的地桩导柱31外径与加长管1下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地桩导柱31下面的插入体33外径小于地桩导柱31并与所述滑套35内径间隙配合,滑套35外径等于地桩导柱31外径,滑套35与空心管桩3上部的地桩导柱31一起构成可变轴向长度的浮动地桩导柱,所述滑套35下端设有地桩挡环32,所述挡环32下面还设有可打开的底盖36,用于收纳空心管桩;所述插入体33下端设有锯齿34,借助锯齿34的旋切功能,无需任何工具,徒手操作就能快速轻松地将插入体33插入地下,然后将加长管1下部套接在地桩导柱31以及滑套35上面至地桩挡环32位置;所述直柄伞2下端的手柄导柱21外径与加长管1上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手柄导柱21上端设有手柄挡环22,所述手柄挡环22外径大于加长管1上端内径,将手柄导柱21穿过小桌板5的中心孔插入加长管1上部至手柄挡环22位置;梯形遮阳布4顶端靠前边设有锚定环41,所述锚定环41内径大于等于伞尖杆橡胶护套25外径,梯形遮阳布4的四个角均设有锚定绳42,将遮阳布4顶端的锚定环41套在伞尖杆橡胶护套25上并蒙在伞布23上,然后用多个地钉43将遮阳布4各边角上的锚定绳42固定在地面,既可加大遮阳面积,又能增加所述遮阳伞的锚固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遮阳布4下面还设有软垫44和门帘45,所述软垫44前边与门帘45下边连接,所述软垫44侧边和后边分别与遮阳布4的两个侧边以及后边连接形成一个封闭帐篷。

图8显示为图7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遮阳伞,所述梯形遮阳布4顶端靠前边设有锚定环41,所述锚定环41内径大于等于伞尖杆橡胶护套25外径,梯形遮阳布4的四个角均设有锚定绳42,将遮阳布4顶端的锚定环41套在伞尖杆橡胶护套25上并蒙在伞布23上,然后用多个地钉43将遮阳布4各边角上的锚定绳42固定在地面,既可加大遮阳面积,又能增加所述遮阳伞的锚固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遮阳布4下面还设有软垫44和门帘45,所述软垫44和门帘45均位于空心管桩3后面,避免与空心管桩3干涉,所述软垫44前边与门帘45下边连接,所述软垫44侧边和后边分别与遮阳布4的两个侧边以及后边连接形成一个封闭帐篷。

图9显示为图7加长管上部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所述直柄伞2的手柄导柱21外径与加长管1上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并设有轴向定位止口;所述定位止口为手柄挡环22,手柄挡环22外径大于加长管1上端直径,将手柄导柱21穿过小桌板5的中心孔插入加长管1上部至手柄挡环22位置;鉴于手柄导柱21较粗,不便手握,本实施例将手柄导柱21中段直径减小到适合手握粗细,仅保留手柄导柱21上段和下段外径与加长管1内径间隙配合,利于手握所述导柱中段,又不减短手柄导柱21与加长管1(起导套作用)的有效衔接长度,保证其衔接稳定性。此外,鉴于手柄握持直径远大于直柄伞2伞杆直径,导致手柄壁厚过大,一则增加重量和成本,二来不利于注塑成型,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导柱21中段设有环形槽,类似的还在手柄下端设有纵向槽,从而使得手柄壁厚均匀,同时减轻产品重量、提升注塑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且使产品更加轻便。

图10显示为图9小桌板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鉴于小桌板5二维尺寸较大,不方便携带,可以将所述小桌板5分割成多个平行窄板,其中中间一个窄板51设有直径大于手柄导柱21外径且小于手柄挡环22外径的孔,借助直柄伞手柄固定在加长管1上端,每个窄板之间采用正反u形槽扣合,内侧窄板51槽口朝上,外侧窄板52槽口朝下,这样组合的小桌板有足够的面积,分拆后又能大幅度减少一维尺寸,方便携带。

图11显示为图7加长管下部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所述空心管桩3外圈配置有一个滑套35,所述空心管桩3上部的地桩导柱31外径与加长管1下部衔接段内径间隙配合,地桩导柱31下面的插入体33外径小于地桩导柱31并与所述滑套35内径间隙配合,滑套35外径等于地桩导柱31外径,滑套35与空心管桩3上部的地桩导柱31一起构成可变轴向长度的浮动地桩导柱,所述滑套35下端设有地桩挡环32,所述挡环32下面还设有可打开的底盖36,所述底盖36与滑套35一体注塑而成,彼此之间有塑料柔性薄片连接;所述插入体33下端设有锯齿34,借助锯齿34的旋切功能,无需任何工具,徒手操作就能快速轻松地将插入体33插入地下,然后将加长管1下部套接在地桩导柱31以及滑套35上面至地桩挡环32位置;带盖滑套35相当于可浮动的地桩导柱31的下端,当在草地或硬地使用时插入体33无需插入太深,省时省力,此时滑套35下浮;当在沙地或松软土地使用时,插入体33插入深度加大,利于稳定牢靠,此时滑套35上浮;收纳时将空心管桩3缩入加长管1下部再盖上底盖36就行了。

图12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直做登山杖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伞尖杆24上还设有耐磨防滑的橡胶护套25,再将腕带26系在手柄挡环22上,就可以将所述直柄伞2当登山杖使用。

图13显示为本申请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在五实施例中收纳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收纳时直接将带锯齿34的地桩插入体33缩入加长管1的下部,并盖上底盖36;所述加长管1的内径大于等于直柄伞2的伞面23收纳后的最大外径,同时空心管桩3的内径大于对应位置的直柄伞2上部伞面23收纳后的外径,将收纳后的直柄伞2倒置插入加长管1以及空心管桩3内,收纳后的多功能便携遮阳伞的尺寸与直柄伞本身相差无几,总重量仅为2~3倍伞重,轻巧便携,方便收纳,较佳的是在手柄挡环和地桩挡环上穿背带,便于携带;遮阳布4、小桌板5和地钉43等另行收纳后单独携带,也可以捆绑在加长管外面。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便携遮阳伞,包括加长管、直柄伞、空心管桩和遮阳布等,将空心管桩插入沙滩或土地里,加长管下端套接在空心管桩上部的地桩导柱上,再将直柄伞手柄导柱插接在加长管上端即可快速构成遮阳伞,辅以遮阳布后不仅增大遮阳面积,还可以借助锚定绳加固所述遮阳伞并能充当帐篷使用,收纳时,将空心管桩缩入加长管下部,再将直柄伞倒置插入加长管内,收纳后的尺寸与直柄伞本身相差无几,总重量仅为2~3倍伞重,方便轻松携带,如遇雨雪天气,所述直柄伞还可以单独手持使用,配置腕带和伞尖防滑胶套的直柄伞还可以当做登山杖使用。既无需超大笨重的普通遮阳伞伞面,也无需普通帐篷的支撑骨架,徒手安装、省时省力,一物多能,节约资源,方便收纳,轻巧便携,既利于户外运动者轻装上阵,同时又能满足户外运动者多种功能需求。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