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2440发布日期:2020-12-25 08:0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



背景技术:

现有医疗中存在卧床患者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手段是通过用软枕垫在容易出现容易产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或购买市面上的关节护具,然而市面上的关节护具大多是针对保护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不易受伤等功能进行设计的,对于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并不实用。膝关节作为易产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急需一种针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防护护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包括主减压垫、膝关节环形垫、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和辅助减压带,所述主减压垫上设有所述膝关节环形垫,所述膝关节环形垫两侧对称设有多组所述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所述主减压垫上设有多个固定通孔,所述辅助减压带穿过所述固定通孔与所述主减压垫相连接。

所述膝关节环形垫设置在所述主减压垫的中央位置,所述膝关节环形垫包括缓冲垫体和定型内芯,所述缓冲垫体内设有所述定型内芯。

所述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为横截面是半圆形的柱状凸起。

所述辅助减压带两端均设有魔术贴。

所述主减压垫包括减压层和接触层,所述减压层设置在所述接触层内部。

所述减压层上均匀设有第一透气孔。

所述第一透气孔直径为1-2mm。

所述辅助减压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缓冲条和减压带接触层,所述第一带体上通过均匀设置的所述缓冲条与所述第二带体相连接,所述减压带接触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外部。

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表面上均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直径为2-3mm。

所述缓冲条为截面是半圆形的缓冲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针对膝关节进行设计,主要保护髌骨和两侧的肌腱韧带,结构通气舒适便于使用,通过主减压垫和辅助减压带相配合可以适合多种体型的人群泛用性好,且便于拆卸清洗进行消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图;

图3是主减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辅助减压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缓冲垫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减压垫,2为膝关节环形垫,3为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4为辅助减压带,5为固定通孔,6为定型内芯,7为缓冲垫体,8为魔术贴,9为减压层,10为接触层,11为第一带体,12为第二带体,13为缓冲条,14为减压带接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包括主减压垫1、膝关节环形垫2、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3和辅助减压带4,主减压垫1上设有膝关节环形垫2,膝关节环形垫2两侧对称设有多组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3,主减压垫1上设有多个固定通孔5,辅助减压带4穿过固定通孔5与主减压垫1相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主减压垫1与使用者膝盖部分贴合,将膝关节环形垫2贴合在髌骨四周起到保护髌骨的作用,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3对称设置在膝关节环形垫2两侧起到保护膝关节两侧肌群和韧带的作用,辅助减压带4通过固定通孔5与主减压垫1相连接,通过缠绕在患者身体上进行固定与辅助减压的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辅助减压带4的长度,如有主减压垫1不易覆盖的位置,可通过缠绕辅助减压带4进行减压。

膝关节环形垫2设置在主减压垫1的中央位置,膝关节环形垫2包括缓冲垫体7和定型内芯6,缓冲垫体7内设有定型内芯6。

定型内芯6采用软胶材质,柔软的同时不易发生形状上的巨大形变,可以保持髌骨周围的均匀受力。不会因挤压整体变形,影响均匀受力,造成减压能力下降。

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3为横截面是半圆形的柱状凸起。截面半圆形的柱状凸起在接触中可以保证空气流通,且半圆形的截面受力均匀减压型好。

辅助减压带4两端均设有魔术贴8。魔术贴8造价低廉且效果好,损坏也便于更换。

主减压垫1包括减压层9和接触层10,减压层9设置在接触层10内部。

减压层9采用软胶等柔软材质制作起到减压效果,接触层10用于与患者接触,便于拆卸消毒。

减压层9上均匀设有第一透气孔。

第一透气孔直径为1-2mm。

增设透气孔有助于使接触面透气舒适,直径为1-2mm在不降低减压效果的同时最大化增强通透性。

辅助减压带4包括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缓冲条13和减压带接触层14,第一带体11上通过均匀设置的缓冲条13与第二带体12相连接,减压带接触层14设置在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外部。

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表面上均匀设有第二透气孔,第二透气孔直径为2-3mm。

缓冲条13为截面是半圆形的缓冲条。

通过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和缓冲条13进行共同减压,且通透性好。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减压垫、膝关节环形垫、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和辅助减压带,所述主减压垫上设有所述膝关节环形垫,所述膝关节环形垫两侧对称设有多组所述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所述主减压垫上设有多个固定通孔,所述辅助减压带穿过所述固定通孔与所述主减压垫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环形垫设置在所述主减压垫的中央位置,所述膝关节环形垫包括缓冲垫体和定型内芯,所述缓冲垫体内设有所述定型内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为横截面是半圆形的柱状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减压带两端均设有魔术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压垫包括减压层和接触层,所述减压层设置在所述接触层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层上均匀设有第一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孔直径为1-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减压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缓冲条和减压带接触层,所述第一带体上通过均匀设置的所述缓冲条与所述第二带体相连接,所述减压带接触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表面上均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直径为2-3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条为截面是半圆形的缓冲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关节防压力性损伤护具,包括主减压垫、膝关节环形垫、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和辅助减压带,主减压垫上设有膝关节环形垫,膝关节环形垫两侧对称设有多组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主减压垫上设有多个固定通孔,辅助减压带穿过固定通孔与主减压垫相连接,膝关节环形垫设置在主减压垫的中央位置,膝关节环形垫包括缓冲垫体和定型内芯,缓冲垫体内设有定型内芯。膝关节侧部缓冲凸起为截面半圆形的柱状凸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针对膝关节进行设计,主要保护髌骨和两侧的肌腱韧带,结构通气舒适便于使用,通过主减压垫和辅助减压带相配合可以适合多种体型的人群泛用性好,且便于拆卸清洗进行消毒。

技术研发人员:蒋敏兰;王春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长征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