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感染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3186发布日期:2020-08-05 00:5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医用防感染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防护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用防感染口罩。



背景技术:

医用防感染口罩,是以预防某些呼吸道传染性微生物传播、保护身体健康为目的的呼吸防护用品,尤其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在流行时期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医用防感染口罩通常由口罩面体、固定于口罩面体上端的鼻夹以及用于固定口罩面体的固定带构成,这种结构的医用防感染口罩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期的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足更为显著。具体而言:

其一,现有的医用防感染口罩可有效切断病原体的空气传播渠道,但很多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不仅仅局限于空气传播,往往还包括接触传播,显然现有的医用防感染口罩对于病原体的接触传播是“无能为力”的;更为重要的是,医用防感染口罩使用过程中会将空气中的病原体吸附其中,使用者摘下口罩的过程中很容易与病原体产生接触,即医用防感染口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接触传播的几率;虽然摘下口罩后,通过对手部进行彻底清洗或消毒处理等防护手段可减少感染风险,但很多时候并不具备实施上述防护手段的条件;

其二为,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期,用后的医用防感染口罩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病原体,理论上应以医疗废弃物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不具备上述处理条件时,则应进行必要消毒后再丢弃,以防二次污染;但对于普通人员而言,往往受自身素质、防疫意识、思想觉悟或处理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会直接将用过的医用防感染口罩当作普通垃圾进行丢弃,医用防感染口罩中的病原体会滋生并通过其他途径继续传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在疫情较为严重时,医用防感染口罩的消耗数量巨大,未经处理而直接丢弃的医用防感染口罩会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疫情的防控。

其三为,医用防感染口罩达到使用寿命后,将不再具有预期的防护效果,从而不再具有重复使用价值,但现有的医用防感染口罩通常不具备操作简易的销毁机构,将其销毁较为麻烦且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接触感染,因此很多用后的医用防感染口罩是以完好形态丢弃的,存在重复使用的风险;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大流行时,医用防感染口罩作为重要防疫物质之一是较为短缺的,在利益驱使下,不法分子对废弃医用防感染口罩回收处理再次销售的案例并不鲜见,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极为恶劣,这种情况也给疫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其四为,目前医用防感染口罩通常为耳戴式,即口罩面体两侧连接有耳带,耳带通常为较细的弹性绳,医用防感染口罩佩戴过程中耳带对耳部的压迫作用较大,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如长时间佩戴口罩,耳带会对耳部的血液循环造成阻碍,甚至引发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快捷,佩戴舒适安全,防护周全,能够有效降低病原体感染几率,可防止回收重复使用,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期使用能够对疫情的防控产生显著积极效果的医用防感染口罩。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防感染口罩,其包括由多层面料复合而成的口罩面体,所述的口罩面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用于套挂在使用者两耳部的耳带,所述的口罩面体上安设有用于提高其上端与使用者鼻梁部贴合严密性的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耳带结构一致,均包括一高弹力储液细管,所述的高弹力储液细管的一端封闭并经弹性绳a与口罩面体连接,高弹力储液细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管腔相通的排液头,所述的排液头配备有密封组合的封盖,所述的封盖经弹性绳b与口罩面体连接;所述的两高弹力储液细管中均注充有消毒液而弹性变形呈膨胀状态。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口罩面体为三层复合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无纺布层、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以及卫生纱布层。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两高弹力储液细管中的消毒液类型不同,一种为免洗手消毒液,另一种为用于对物品进行消毒的消毒液。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两高弹力储液细管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排液头与封盖采用螺纹配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排液头与封盖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排液头与封盖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封盖上设有一圆柱形的连接部,所述的弹性绳b呈中空管状,弹性绳b一端套置在连接部上,弹性绳b外套置有增加弹性绳b与连接部连接稳定性的抱箍a。

本发明与以往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医用防感染口罩和以往医用防感染口罩的佩戴方式相同,佩戴舒适方便,具备传统的口鼻防护功能,能够有效切断病原体的空气传播渠道;除此之外,本医用防感染口罩通过结构巧妙、简单易行、携带方便、使用快捷的方式配备有消毒液;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高弹力储液细管中存储的消毒液对手部、面部等暴露部位进行高效快捷的消毒,避免病原体通过接触传播的方式进行感染,尤其摘下口罩后可利用消毒液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该消毒方式的实施不再受其他客观条件所限制,大大的提升了本医用防感染口罩的综合防护效果;当医用防感染口罩使用完后,在丢弃前可将口罩面体进行折叠并将高弹力储液细管中的消毒液喷洒在口罩面体上,由此达到对口罩面体进行消毒的效果,上述弃前操作实施容易,方便快捷,不会给使用者带来过多的操作负担,因而这种弃前处理方式容易被使用者所接纳并普及成为一种习惯,由此可减少甚至避免医用防感染口罩直接丢弃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由于高弹力储液细管将消毒液排出后恢复至收缩状,无法轻易恢复至初始状态,由此可避免被再次回收利用;由于两耳带中的高弹力储液细管注充消毒液而呈膨胀状态,使得外径得到了一定的增大,减缓了医用防感染口罩佩戴过程中高弹力储液细管对耳部的压迫,减少佩戴过程中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与健康危害。综上所述,本医用防感染口罩使用方便快捷,佩戴舒适,防护更加周全,可减少废弃医用防感染口罩造成的二次污染,并可防止重复使用,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效果优良,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期使用,综合效果更为突出,有利于疫情的整体防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医用防感染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弹力储液细管中存储有消毒液时耳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弹力储液细管中的消毒液排出后耳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耳带与口罩面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封盖中的夹紧瓣将弹性绳b夹紧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封盖中的夹紧瓣未将弹性绳b夹紧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耳带,101、弹性绳a,102、卡箍,103、高弹力储液细管,104、排液头,105、弹性绳b,106、封盖,107、抱箍a,108、中空端,109、抱箍b,110、组合部,111、引出孔,112、滑槽,113、滑销,114、夹紧瓣,115、引入孔,116、游动环,117、锥形孔,2、连接件,201、插接芯,202、固定盘,3、口罩面体,301、卫生纱布层,302、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303、无纺布层,4、鼻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防感染口罩,其包括由多层面料复合而成的口罩面体3,所述的口罩面体3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耳带1,所述的两耳带1用于套挂在使用者的两耳部,以将口罩面体3固定于患者面部;所述的口罩面体3上安设有鼻夹4,所述的鼻夹4为可塑性金属条,其用于提高口罩面体3上端与使用者鼻梁部贴合的严密性;所述的两耳带1结构一致,均包括一个高弹力储液细管103;所述的高弹力储液细管103的一端封闭,且该端经弹性绳a101与口罩面体3间接连接,所述的高弹力储液细管1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头104,所述的排液头104与对应高弹力储液细管103的管腔相通;所述的排液头104上配备有能够密封组合的封盖106,所述的封盖106经弹性绳b105与口罩面体3间接连接;所述的两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均注充有消毒液而弹性变形呈膨胀状态,由于高弹力储液细管103具有收缩之趋势而使得其内部的消毒液具有一定的正压,当将封盖106从排液头104上取下后,高弹力储液细管103能够利用其弹性势能驱使内部的消毒液经排液头104排出,高弹力储液细管103随着消毒液的排出而达到收缩状态时恢复至细管状。

参看图1所示,在对本发明进行实施时,应对两高弹力储液细管103的弹性、尺寸、消毒液注充量等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试,同时应优先采用小内径与厚壁设计,以保证在以下若干方面获得较好的综合效果:一方面,应尽量保证高弹力储液细管103的尺寸、重量及弹性不会给使用者的佩戴带来不适,另一方面,应尽量保证两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具有足够的消毒液,以满足预期的消毒效果,还有一方面,应尽量保证两高弹力储液细管103恢复收缩状态后,两者内部残留的消毒液较少,以提高消毒液的利用率进和减少资源浪费。

本发明公开的医用防感染口罩和以往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式相同,佩戴舒适方便,具备传统的口鼻防护功能,能够有效切断病原体的空气传播渠道;除此之外,本医用防感染口罩通过结构巧妙、简单易行、携带方便、使用快捷的方式配备有消毒液。

参看图1-3所示,本医用防感染口罩在使用时,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将一排液头104上的封盖106打开,此后对应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的消毒液将在高弹力储液细管103的弹性势能驱使下经排液头104自动喷出,借此消毒液可对手部、面部等身体暴露部位进行高效快捷的消毒,避免病原体通过接触传播的方式进行感染,尤其摘下口罩后可利用消毒液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该消毒方式的实施不再受其他客观条件所限制,大大的提升了本医用防感染口罩的综合防护效果。

参看图1-3所示,当本医用防感染口罩使用完后,在丢弃前可将口罩面体3进行折叠,然后将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的消毒液喷洒在口罩面体3上,由此达到对口罩面体3进行消毒的效果,上述弃前操作实施容易,方便快捷,不会给使用者带来过多的操作负担,因而这种弃前处理方式容易被使用者所接纳并普及成为一种习惯,由此可减少甚至避免医用防感染口罩直接丢弃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

参看图3所示,本医用防感染口罩使用完后,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的消毒液被排出使用,使得高弹力储液细管103恢复收缩状,此状态下的医用防感染口罩无法轻易的恢复至初始状态,由此可避免被再次回收利用。

参看图1、2所示,在本医用防感染口罩中,高弹力储液细管103注充消毒液而呈膨胀状态,此技术手段具有多重技术效果,其一,使得医用防感染口罩佩戴过程中,两高弹力储液细管103具有较大的外径,佩戴过程中与使用者的耳部接触面积较大且较接触均衡,减缓了医用防感染口罩佩戴过程中耳带1对耳部造成的压迫,避免佩戴过程中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与健康危害;另一方面,使得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的消毒液具备一定的正压,使用时可由高弹力储液细管103自身的弹性势能驱使而排出,使得消毒液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医用防感染口罩使用方便快捷,防护更加周全,可减少废弃医用防感染口罩造成的二次污染,并可防止重复使用,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效果优良,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期使用,综合效果更为突出,有利于疫情的整体防控。

一般而言,医用防护口罩经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后,其防护性能会大大降低,一般不再适合佩戴使用,但在呼吸道传染病大流行时,医用防护口罩作为重要防疫物质之一是较为短缺的,甚至会出现“一罩难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消毒液对口罩面体3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次使用,显然会比将口鼻直接暴露在外界要更加安全;本医用防感染口罩在实际应用中,在必要时刻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的消毒液对口罩面体3进行快捷的消毒,而后继续佩戴,以解不时之需。

参看图4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口罩面体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复合结构进行实施,以根据实际应用要求采用不同的面料、不同的层数制作成不同的防护等级;比如,口罩面体3可采用三层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无纺布层303、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302以及卫生纱布层301。

在对本发明进行实施时,两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可存储不同类型的消毒液,其中一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为免洗手消毒液,借此消毒液能够对使用者手部、面部等身体暴露部位进行更为安全有效的消毒;而另一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中的消毒液为用于对物品进行消毒的消毒液,由此可更加针对性的对口罩面体3进行消毒,提高消毒效果。

参看图1、3所示,在对本发明进行实施时,所述的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优先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的排液头104与封盖106优先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的排液头104与封盖106优先采用螺纹配合,由此保证本医用防感染口罩在正常佩戴过程中,耳带1的受力不会驱使封盖106与排液头104分离,但人为通过旋拧的方式可较为轻松的将封盖106取下,以利用排液头104取用消毒液;同时,为了便于使用者将封盖106从排液头104上取下,所述的排液头104与封盖106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参看图2、3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封盖106经弹性绳b105与口罩面体3间接连接,封盖106与弹性绳b105优先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的封盖106上设有一圆柱形的连接部,所述的弹性绳b105呈中空管状,弹性绳b105一端套置在连接部上,弹性绳b105外套置有用于增加弹性绳b105与连接部连接稳定性的抱箍a107。

参看图1-3所示,在对本发明进行实施时,所述的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与弹性绳a101的优选实施结构为,两者采用一根连续的弹性胶管经卡箍102分隔为两段而形成,所述的卡箍102将弹性胶管扎紧而使得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与弹性绳a101两者的内腔不通;基于上述设计,既可保证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与弹性绳a101的连接端较为严密,又可保证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与弹性绳a101的连接较为稳定和牢固,同时该结构容易实施,使得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与弹性绳a101更加容易制作;此外,所述的弹性绳b105与高弹力储液细管103优先采用同一种弹性胶管,由此可减少本医用防感染口罩生产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原材料种类。

参看图1、4所示,在本发明公开的医用防感染口罩中,耳带1的两端与口罩面体3固定连接,优选的连接方式为:

所述的耳带1两端各经过一连接件2与口罩面体3固定连接,耳带1的两端均为中空端108,所述的连接件2由一体的固定盘202与插接芯201构成,耳带1两端的中空端108分别与一插接芯201插接组合,中空端108外部套置有用于增加中空端108与插接芯201连接稳定性的抱箍b109;所述的固定盘202呈盘状,其黏合在口罩面体3的前侧;基于耳带1与口罩面体3的上述连接结构,一方面,保证了耳带1与口罩面体3的连接较为牢固,佩戴过程中口罩面体3受力均衡,更有利于与使用者面部紧密贴合,另一方面,有利于耳带1与口罩面体3采用分别预制的方式进行加工,最终通过黏合的方式完成组装,快捷高效,更利于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工业生产。

一般而言,口罩在佩戴过程中耳带1的松紧度应保持适宜,过松会影响口罩面体3的固定效果,过紧则会给佩戴者带来不适;目前防护口罩的耳带1大都不具备松紧调节机构,只能通过打结的方式对耳带1的有效长度进行简单调节,操作较为麻烦,且难以准确的达到预期的松紧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对于封盖106和弹性绳b105的配合方式具有进一步的改进,具体结构为:

参看图5、6所示,所述的封盖106上设有用于与排液头104进行密封组合的组合部110;封盖106中开设有一锥形孔117和一位于锥形孔117一侧的滑槽112;所述的锥形孔117较尖的一端与引入孔115相通,另一端则与引出孔111相通;所述的锥形孔117内固定有一游动环116,游动环116上固定有两个向引入孔115所在方向延伸且可弹性摆动的夹紧瓣114,所述的游动环116一侧固定有滑销113,所述的滑销113与滑槽112滑动配合且滑销113经滑槽112延伸至封盖106外部;所述的弹性绳b105欲与封盖106相连的一端,经引入孔115进入封盖106内,而后在两夹紧瓣114之间延伸并穿过游动环116,最终经引出孔111延伸至封盖106外部;推动滑销113使游动环116向引入孔115方向移动,两夹紧瓣114随着锥形孔117内径的渐缩将被迫向中间靠拢,最终能够将弹性绳b105夹紧;推动滑销113使游动环116向引出孔111方向移动,两夹紧瓣114随着锥形孔117内径的渐增将逐渐恢复张开状态,最终不再对弹性绳b105进行夹持;

参看图5、6所示,基于封盖106和弹性绳b105所采用的上述结构,向弹性绳b105的引出方向推动滑销113,使夹紧瓣114不再对弹性绳b105进行夹持后,即可调节弹性绳b105与封盖106的相对位置,即通过调节耳带1有效长度的方式来调节佩戴时耳带1的松紧度;待调节完成后,向弹性绳b105的引入方向推动滑销113,夹紧瓣114将夹紧弹性绳b105,由此保证弹性绳b105无法与封盖106相对移动,即耳带1将保持固定的有效长度;

基于上述结构,使得耳带1的松紧度调节方便快捷,精准稳定;同时,由于本医用防感染口罩佩戴过程中,呈拉伸状态的弹性绳b105会对夹紧瓣114施以一定的牵引力,夹紧瓣114在该牵引力作用下将进一步的提高对弹性绳b105的夹持作用,即弹性绳b105的受力越大,夹紧瓣114对弹性绳b105的夹持效果就越显著,由此可防止弹性绳b105从夹紧瓣114中滑动,以此提高本医用防感染口罩佩戴过程中弹性绳b105与封盖106的配合稳定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上述改进结构中,将基于锥形孔117、引入孔115、引出孔111、游动环116及夹紧瓣114等关联部件构成的松紧度调节机构集成在封盖106中,是对封盖106这一部件已有结构的合理拓展利用,提高了部件利用率,减少了实现松紧度调节功能所需的成本投入,且不会显著增加封盖106的体积,使得本医用防感染口罩中的耳带1结构仍保持紧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