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1888发布日期:2020-10-17 02:0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干式救援防护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



背景技术:

在国家专利号cn201420253284.0中提到一种消防水域救援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所述防护服主体由防水透气型复合面料制成,其上开口处和缝合处的内侧都设置有密封结构,由此构成防水透气的防护服,保持穿着者身体始终处于干燥状态,采用创新的干式设计,使消防员在整个水域救援工作中,身体始终保持干燥状态,大大提高了水中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是防护服本身的浮力并不大,在进行施救时要拖拽重物和求救人员,容易导致两者都溺水,导致防护服的安全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密封拉链、防护装置、护心外壳、橡胶层、护心内壳、电加热片、真空蓄热棉片、隔热层、密封凸缘、自动控制模块、腰部束缚带、自锁挂钩、耐磨加厚层、第二安全气囊装置、第一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壳、挂环、密封板、橡胶卡圈、倒角、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控制器、充气装置、电源模块、处理器、防水式对讲机、呼救模块、水深压力传感器、gps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防水式按钮,所述密封拉链设置在防护服本体前端面,所述防护服本体左右胸口分别设有防水式对讲机和防护装置,所述防护服本体右胸口与防水式对讲机连接处的下方设有水深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装置设置在防护服本体的背部,两组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装置分别设置在左右两组衣袖的后侧,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装置与第二安全气囊装置内部结构相同,所述防护装置内腔设有自动自动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呼救模块、水深压力传感器、gps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防水式按钮,所述处理器与呼救模块、水深压力传感器、gps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安全气囊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导线处通过分线连接有防水式按钮,所述防水式按钮设置在防护装置前端面,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前侧内壁设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后端面通过安全气囊控制器连接有安全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通过胶水粘接在防护服本体上的护心外壳,所述护心外壳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有橡胶层和护心内壳,所述护心内壳内腔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电加热片、真空蓄热棉片、隔热层和自动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护心内壳内腔顶部,所述电加热片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环向内壁后侧活动套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环向外壁固定套设有橡胶卡圈,所述安装壳环向内壁后侧由前至后依次设有与橡胶卡圈相配合的卡槽和倒角,所述安全气囊位于密封板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护心外壳与防护服本体连接处的外侧固定设有密封凸缘,所述密封凸缘的厚度由外至内递增。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服本体腰部设有腰部束缚带,所述腰部束缚带左右两侧外壁和防护服本体背部均通过钢丝绳连接有自锁挂钩,所述安装壳前端面四角均通过钢丝绳连接有挂环,四组所述挂环扣在防护服本体背部设置的自锁挂钩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服本体衣袖与上衣连接处、裤腿与上衣的连接处、臀部均设有耐磨加厚层。

进一步地,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下水前,首先打开密封板对安装壳内腔的充气装置进行加压充气,然后将安全气囊通过安全气囊控制器安装在充气装置的出气口,然后插入密封板使得橡胶卡圈卡在卡槽内将安装壳密封,再对防水式对讲机进行调试后将防水式对讲机固定在防护服本体的右胸口,可在水下通过防水式对讲机与岸上指挥部联系,再通过密封拉链的开合穿戴防护服本体即可;

s2:在使用者救人或拖拽重物时,腰部悬挂的自锁挂钩可安装安全绳,用来连接重物或被救人员,然后按压防水式按钮,此时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防水式按钮的通断信号启动安全气囊控制器,使得充气装置内腔的气体进入安全气囊,快速将安全气囊充满,此时密封板被推出安装壳,安全气囊充满空气可提高防护服本体的浮力,从而提高安全性;

s3:水深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使用者位于水下的位置,在使用者下沉过深(突发情况,如溺水或携带重物过深导致导致使用者下沉)时,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启动安全气囊控制器快速对安全气囊进行充气,可根据下沉深度选择是否打开第一安全气囊装置内腔的安全气囊,保证使用者的安全,起到防溺水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者救人或拖拽重物时,腰部悬挂的自锁挂钩可安装安全绳,用来连接重物或被救人员,然后按压防水式按钮,此时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防水式按钮的通断信号启动安全气囊控制器,使得充气装置内腔的气体进入安全气囊,快速将安全气囊充满,安全气囊全部打开任然无法组装使用者继续下沉时(水深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持续上升),处理器启动呼救模块进行求救,提高施救的安全性;

2、护心外壳、护心内壳起到护心作用,相当于铠甲的护心镜,在水下环境复杂时,暗礁或存在大型漂流物的水域,对穿戴者的心脏位置进行防护,使用者穿戴防护服本体下水后电源模块为电加热片供电进行加热,真空蓄热棉片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左胸口即心脏位置始终保持合适的温度,提高使用者在水下的舒适度、延长在水下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安全气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模块系统框图。

图中:1、防护服本体;2、密封拉链;3、防护装置;31、护心外壳;32、橡胶层;33、护心内壳;34、电加热片;35、真空蓄热棉片;36、隔热层;37、密封凸缘;38、自动控制模块;4、腰部束缚带;5、自锁挂钩;6、耐磨加厚层;7、第二安全气囊装置;8、第一安全气囊装置;81、安装壳;82、挂环;83、密封板;84、橡胶卡圈;85、倒角;86、安全气囊;87、安全气囊控制器;88、充气装置;9、电源模块;10、处理器;11、防水式对讲机;12、呼救模块;13、水深压力传感器;14、gps定位模块;15、无线通信模块;16、防水式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请参阅图1-5,包括防护服本体1、密封拉链2、防护装置3、护心外壳31、橡胶层32、护心内壳33、电加热片34、真空蓄热棉片35、隔热层36、密封凸缘37、自动控制模块38、腰部束缚带4、自锁挂钩5、耐磨加厚层6、第二安全气囊装置7、第一安全气囊装置8、安装壳81、挂环82、密封板83、橡胶卡圈84、倒角85、安全气囊86、安全气囊控制器87、充气装置88、电源模块9、处理器10、防水式对讲机11、呼救模块12、水深压力传感器13、gps定位模块14、无线通信模块15和防水式按钮16,密封拉链2设置在防护服本体1前端面,防护服本体1左右胸口分别设有防水式对讲机11和防护装置3,防护服本体1右胸口与防水式对讲机11连接处的下方设有水深压力传感器13,第一安全气囊装置8设置在防护服本体1的背部,两组第二安全气囊装置7分别设置在左右两组衣袖的后侧,水深压力传感器13是高精度水深测量的理想选择,水深测量分辨率高达2mm,起到实时监测使用者下沉深度的作用;

请参阅图1-5,第一安全气囊装置8与第二安全气囊装置7内部结构相同,三组安全气囊86选择性打开(水深压力传感器13监测使用者的下沉深度,依次打开第一安全气囊装置8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7),保证防护服本体1的浮力足以维持使用者的安全,防护装置3内腔设有自动自动控制模块38和电源模块9,自动控制模块38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9电性连接,自动控制模块38包括处理器10、呼救模块12、水深压力传感器13、gps定位模块14、无线通信模块15和防水式按钮16,处理器10与呼救模块12、水深压力传感器13、gps定位模块14、无线通信模块15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无线通信模块15与安全气囊控制器87电性连接,处理器10与无线通信模块15连接的导线处通过分线连接有防水式按钮16,防水式按钮16设置在防护装置3前端面,第一安全气囊装置8包括安装壳81,安装壳81前侧内壁设有充气装置88,充气装置88后端面通过安全气囊控制器87连接有安全气囊86,安全气囊控制器87自带电池供电,相当于电磁阀门,gps定位模块14实时监测防护服本体1的位置,避免丢失,便于对使用者进行定位施救;

请参阅图4,防护装置3包括通过胶水粘接在防护服本体1上的护心外壳31,护心外壳31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有橡胶层32和护心内壳33,护心外壳31、护心内壳33起到护心作用,相当于铠甲的护心镜,在水下环境复杂时,暗礁或存在大型漂流物的水域,对穿戴者的心脏位置进行防护,护心内壳33内腔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电加热片34、真空蓄热棉片35、隔热层36和自动控制模块38,对心脏位置的衣服进行加热,真空蓄热棉片35起到保温作用,维持稳定,保持穿戴者心脏处的体温,提高了防护服本体1穿戴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电源模块9设置在护心内壳33内腔顶部,电加热片34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9连接,隔热层36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避免热量传递到电源模块9和自动控制模块38上;

请参阅图3,安装壳81环向内壁后侧活动套设有密封板83,密封板83环向外壁固定套设有橡胶卡圈84,安装壳81环向内壁后侧由前至后依次设有与橡胶卡圈84相配合的卡槽和倒角85,安全气囊86位于密封板83前侧,密封板83卡在安装壳81内腔,在受到安全气囊86的挤压后会被顶出,起到保护安全气囊86的作用,避免水下杂物刮破安全气囊86;

请参阅图4,护心外壳31与防护服本体1连接处的外侧固定设有密封凸缘37,密封凸缘37的厚度由外至内递增,密封凸缘37的设置便于通过塑料焊接设备或胶水将护心外壳31安装在防护服本体1上,护心外壳31和护心内壳33均处于轻质的pe材料制成,质量轻且浮力较好;

请参阅图1-3,防护服本体1腰部设有腰部束缚带4,腰部束缚带4的设置使得防护服本体1紧贴使用者,提高穿戴的舒适性,腰部束缚带4左右两侧外壁和防护服本体1背部均通过钢丝绳连接有自锁挂钩5,便于悬挂救援的辅助设备(安全绳、浮力衣等),安装壳81前端面四角均通过钢丝绳连接有挂环82,四组挂环82扣在防护服本体1背部设置的自锁挂钩5上,第二安全气囊装置7与第一安全气囊装置8通过相同的方式安装在防护服本体1上,便于取下进行检修;

请参阅图1-2,防护服本体1衣袖与上衣连接处、裤腿与上衣的连接处、臀部均设有耐磨加厚层6,提高防护服本体1的使用寿命。

一种新型水域干式救援防护服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下水前,首先打开密封板83对安装壳81内腔的充气装置88进行加压充气,然后将安全气囊86通过安全气囊控制器87安装在充气装置88的出气口,然后插入密封板83使得橡胶卡圈84卡在卡槽内将安装壳81密封,此过程是避免充气装置88内腔的空气久置后压力不足,因此都是在使用前进行充气,充气口可延伸至安装壳81外壁,属于现有的技术,因此附图中未进行详细的描述,再对防水式对讲机11进行调试后将防水式对讲机11固定在防护服本体1的右胸口,防水式对讲机11可通过魔术贴固定,也可放置在口袋内,可在水下通过防水式对讲机11与岸上指挥部联系,再通过密封拉链2的开合穿戴防护服本体1即可;

s2:使用者穿戴防护服本体1下水后电源模块9为电加热片34供电进行加热,使得左胸口即心脏位置始终保持合适的温度,提高使用者在水下的舒适度、延长在水下的工作时间,在使用者救人或拖拽重物时,腰部悬挂的自锁挂钩5可安装安全绳,用来连接重物或被救人员,然后按压防水式按钮16,此时无线通信模块15接收到防水式按钮16的通断信号启动安全气囊控制器87,使得充气装置88内腔的气体进入安全气囊86,快速将安全气囊86充满,此时密封板83被推出安装壳81,安全气囊86充满空气可提高防护服本体1的浮力,从而提高安全性,安全气囊86全部打开任然无法组装使用者继续下沉时(水深压力传感器13检测的压力持续上升),处理器10启动呼救模块12进行求救;

s3:水深压力传感器13实时监测使用者位于水下的位置,在使用者下沉过深突发情况,如溺水或携带重物过深导致导致使用者下沉时,处理器1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5启动安全气囊控制器87快速对安全气囊86进行充气,可根据下沉深度选择是否打开第二安全气囊装置7内腔的安全气囊86,保证使用者的安全,起到防溺水的作用,gps定位模块14定位防护服本体1的位置,避免防护服本体1丢失,且水流冲走使用者可通过gps定位模块14进行定位,便于施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