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分隔式香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3292发布日期:2020-12-25 08:0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物分隔式香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香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分隔式香囊。



背景技术:

香囊又名花囊、香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传统香囊是以彩色丝绸或棉布为主体,绣制各种花鸟鱼虫富贵图案,做成囊状中空结构,其内填充各种香料和中草药成分而成。传统香囊佩戴于腰间腋下或身后,亦可挂在房间和车幔处,不仅起到装饰效果,还有一定治疗功效,即衣冠疗法或香佩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方法之一。根据填充中草药成分的不同,可起到提神醒脑、宁神安眠、预防感冒鼻炎等效果。

传统香囊内部无分隔,内置香料或中药往往都是混合装入,缺乏明显中药成分标识,大多数购买者不能辨别、区分里面的组成。

因香囊配方组成,均依据具体用途以及使用人群而定,类似于中药方剂组成。尤其在儿童、孕妇、体质敏感者群体内,其组成成分需严格要求,误用或不适当使用可能为使用者带来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分隔式香囊,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物分隔式香囊,由内而外依次包括以下独立结构:袋芯及香囊袋,其中:

所述香囊袋为中空腔体结构,且所述香囊袋内部空腔处可放置若干袋芯;

所述袋芯前端设置有透明插槽及标号,且所述不同袋芯所对应的标号各不相同;

所述袋芯后端设置有透明观察窗,且所透明观察窗中部位置设置有刻度线;

所述袋芯顶部设置有开口,且所述袋芯顶部对应开口处活动设置有盖体;

所述盖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袋芯进行翻开和闭合,且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闭合装置;

所述袋芯为中空腔体结构,且所述袋芯内部可填充设置香料或中药。

优选的,所述香囊袋为布质结构,且所述香囊袋顶端设置有袋口,所述袋口上设置有绳孔,且所述绳孔内穿设有系绳,所述系绳的两端设置有绳结,所述香囊袋上开设有若干可使香气透出的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盖体在闭合状态下可对开口进行覆盖,且所述盖体在翻开状态下可使开口敞开。

优选的,所述闭合装置包括设置于袋芯的强力磁体,且所述强力磁体与开口下沿形状相匹配,所述闭合装置还包括嵌设于盖体后端面的磁性物质,且所述磁性物质与强力磁体形状及位置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若干袋芯具有不同的颜色,且所述袋芯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

优选的,所述袋芯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布料制成,且所述袋芯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矩形。

优选的,所述袋芯上设置有连接件,且若干所述袋芯可通过连接件组合形成若干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药物分隔式香囊:

1、通过香囊内部分隔式袋芯的设置,使香囊内部香料或中药成分一目了然,可让使用者更加放心,极大程度增加使用安全性。

2、通过分隔式袋芯的设置,使香囊内部的香料或中药相互分隔,可方便的对香囊内的香料或中药成分进行替换,可以达到节约环保的作用。

3、通过袋芯上连接件的设置,使袋芯可通过连接件组合形成若干形状,通过调整拼接的袋芯的数量,进而可以适应不同香囊的大小要求,使得组合后的袋芯可适用不同大小的香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袋芯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袋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袋芯另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袋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香囊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芯,2-香囊袋;

11-连接件,12-透明插槽,13-标号,14-透明观察窗,15-刻度线,16-开口,17-盖体,18-闭合装置;

21-袋口,22-绳孔,23-系绳,24-绳结,25-透气孔;

181-强力磁体,182-磁性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中所示的一种药物分隔式香囊,由内而外依次包括以下独立结构:袋芯1及香囊袋2,其中:

所述香囊袋2为中空腔体结构,且所述香囊袋2内部空腔处可放置若干袋芯1,所述袋芯1为中空腔体结构,且所述袋芯1内部可填充设置香料或中药。

香囊内部填充的香料或中药在使用中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导致释放浓度降低,当低于一定阈值时,香囊即失去增香或治疗保健作用,但此时香囊的香囊袋2大多还完好无损,如果此时将整个香囊丢弃,不仅增加用户使用成本,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这时便可以对袋芯1或袋芯1内的香料或中药进行更换,达到节约环保的作用。

所述袋芯1前端设置有透明插槽12及标号13,且所述不同袋芯1所对应的标号13各不相同,并且通过在袋芯1前端设置有透明插槽12,这样可以在透明插槽12内部设置防水便签或者荧光便签,当在袋芯1内部添加香料或中药时,可以在便签上添加香料或中药磨床,这样可以对袋芯1内的香料或中药进行快速清晰的辨别、区分。

所述袋芯1后端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4,透明观察窗14可快速观察袋芯1内的香料或中药,所透明观察窗14中部位置设置有刻度线15,刻度线15可准确确定袋芯1内添加的香料或中药数量。

所述袋芯1顶部设置有开口16,且所述袋芯1顶部对应开口16处活动设置有盖体17,所述盖体17能够相对于所述袋芯1进行翻开和闭合,盖体17可方便对袋芯1打开及关闭,方便向袋芯1内添加香料或中药。

所述盖体17上设置有闭合装置18,闭合装置18可防止袋芯1内的香料或中药漏出。

具体的,所述香囊袋2为布质结构,且所述香囊袋2顶端设置有袋口21,所述袋口21上设置有绳孔22,且所述绳孔22内穿设有系绳23,可用手抓住系绳23向两侧拉,使香囊袋2紧闭。

所述系绳23的两端设置有绳结24,绳结24可防止系绳23从绳孔22脱离。

所述香囊袋2上开设有若干可使香气透出的透气孔25,可使香囊袋2的透气性更佳,能保证最大限度散发香味保证功效。

具体的,所述盖体17在闭合状态下可对开口16进行覆盖,且所述盖体17在翻开状态下可使开口16敞开。

具体的,所述闭合装置18包括设置于袋芯1的强力磁体181,且所述强力磁体181与开口16下沿形状相匹配,所述闭合装置18还包括嵌设于盖体17后端面的磁性物质182,且所述磁性物质182与强力磁体181形状及位置相匹配,通过强力磁体181与磁性物质182的相互吸引,可已使盖体17对开口16覆盖更加紧密,可在方便向袋芯1内添加香料或中药的同时防止袋芯1内的香料或中药漏出。

具体的,所述袋芯1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布料制成,高分子防水透气布料可以使袋芯的透气性更好,使人容易闻到香囊味道的同时具有防水的效果。

所述袋芯1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矩形,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具体的,所述若干袋芯1具有不同的颜色,方便识别,且所述袋芯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系绳23设置为2条,且系绳23分布在香囊袋2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袋芯1的数量根据香料及中药的配方选择;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袋芯1形状设置为圆形,圆形结构的袋芯1结构圆滑,方便设置于香囊袋2中;

本实用新型根据香料及中药的配方组成,将香料及中药按照配方组成通过袋芯1上设置的开口16分别装入不同颜色及标号的袋芯1中,可根据袋芯1后端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4及刻度线15准确确定袋芯1内添加的香料或中药数量,然后将分装好的袋芯1通过盖体对袋芯1关闭,安装好以后,把袋芯1通过袋口21放入香囊袋2中,然后用手抓住系绳23向两侧拉,使香囊袋2袋口21紧闭。

当香囊在长使用后,袋芯1内部填充的香料或中药在使用中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导致释放浓度降低,这时则需要对袋芯1内填充的香料或中药进行更换,这时只需要拉开袋口21,将对袋芯1或袋芯1内的香料或中药进行更换,使囊袋2可以反复使用,使可达到节约环保的作用。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系绳23设置为2条,且系绳23分布在香囊袋2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袋芯1的数量根据香料及中药的配方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袋芯1上设置有连接件11,且连接件11采用魔术贴,使不同袋芯1可通过其上设置的连接件11组合成斗柜式样,可根据需要选择磁石作为连接件11;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袋芯1形状设置为正方形,正方形结构的袋芯1结构方便组合;

本实用新型根据香料及中药的配方组成,将香料及中药按照配方组成通过袋芯1上设置的开口16分别装入不同颜色及标号的袋芯1中,可根据袋芯1后端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4及刻度线15准确确定袋芯1内添加的香料或中药数量,然后将分装好的袋芯1通过盖体对袋芯1关闭,然后将袋芯1通过袋芯1上设置的连接件11组合成斗柜式样,当袋芯1组合好以后,把袋芯1通过袋口21放入香囊袋2中,然后用手抓住系绳23向两侧拉,使香囊袋2袋口21紧闭。

当香囊在长使用后,袋芯1内部填充的香料或中药在使用中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导致释放浓度降低,这时则需要对袋芯1内填充的香料或中药进行更换,这时只需要拉开袋口21,将组合好的袋芯1整体拿出,并将需要更换的袋芯1单独拆卸,对拆卸的袋芯1或袋芯1内的香料或中药进行更换,使囊袋2可以反复使用,使可达到节约环保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