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及应用该壳体的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3270发布日期:2020-12-25 08:0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及应用该壳体的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环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及应用该壳体的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智能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和心率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智能手环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两端的表带和卡接在在壳体内的表头,壳体一般是由硬性材质做成。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智能手环掉落到地上时,表头会与壳体同时承受与地面碰撞产生的冲击,从而使得表头受到损伤或表头内部的元器件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具有保护表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包括外壳和用于放置表头且由柔性材质做成的内壳,所述内壳位于外壳内,所述内壳的两端固定有定位凸块,所述外壳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的形状相匹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智能手环掉落在地上时,外壳受到冲击力自身消解一部分后传递给内壳,内壳消解部分反作用后再把其余的冲击力传递给表头,由于内壳是柔性材质做成,在受到力时产生形变,消解了大部分的冲击力,对表头起到了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壳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固定在底板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包围形成放置表头的空间,所述侧板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侧部缓冲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表头的侧部起到了加强保护的作用,侧部缓冲凸块能够集中的消解位于表头侧部的冲击力,使表头的侧部受到更好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底部缓冲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表头的底部起到了加强保护的作用,底部缓冲凸块能够集中的消解位于表头底部的冲击力,使表头的底部受到更好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放置口,所述放置口的内壁上固定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与表头内电池正负极的导电金属片,所述导电金属片位于放置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表头进行充电时,将内壳从外壳上取下来,然后再连接外部电源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的底部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符合人体工学,使佩戴者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露出孔,所述导电金属片通过露出孔露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表头电量耗尽时,直接将智能手环从佩戴者的手腕上摘下来,直接进行充电即可,省去了将内壳从外壳上取下来的麻烦,方便佩戴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表头上的用于测量心率的传感器露出的显露口,所述显露口通过露出孔露出,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第一缓冲凸块,所述第一缓冲凸块上开设有与显露口对应的显露贴合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表头起到了加强保护的作用,第一缓冲凸块能够集中的消散位于传感器处的冲击力,使传感器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传感器受到震动造成损伤,导致测量心率功能无法实现或者失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底板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第一缓冲凸环,所述第一缓冲凸环与放置口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表头起到了加强保护的作用,第一缓冲凸环能够集中的消散位于电池处的冲击力,使电池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电池受到震动造成损伤,导致电池无法充电或存电能力降低,影响智能手环的使用。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上述的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位于壳体内用于实现智能手环功能的表头和连接在壳体两端的表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智能手环掉落到地上时,外壳受到冲击力自身消解一部分后传递给内壳,内壳消解部分冲击力后再把其余的冲击力传递给表头,由于内壳是柔性材质做成,在受到冲击时消解了大部分的冲击力,对表头起到了保护作用,使智能手环的耐摔性增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表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壳体上,所述连接件包括子连接件和母连接件,所述子连接件包括设置在表带上的连接块,所述母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外壳两端的连接底板、设置在在外壳上的连接端板以及与连接端板和连接底板连接的连接侧板,所述连接端板位于连接底板的两侧,所述连接侧板位于连接底板远离外壳的一侧,所述连接底板、连接侧板、连接端板以及外壳包围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嵌设在连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带可以从外壳上拆下来,当外壳被摔坏时,可以将外壳从表带和内壳上分离出来,然后更换新的外壳,减小了智能手环的更换成本,并且佩戴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与该壳体相适配的不同类型或颜色的表带,增加了智能手环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智能手环受到冲击力时,外壳消解部分冲击力后再将剩余冲击力传递给内壳,内壳消解部分受到的冲击力后再传递给表头,增加了力的传递过程,使冲击力逐渐衰减,从而减小了表头受到的伤害,对表头起到了保护作用;

2.应用了该壳体的智能手环的抗摔性更强;

3.外壳损坏后,可将外壳从表带和内壳上分离出来,然后只需要更换新的外壳即可,减小了智能手环的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外壳;3、内壳;31、端板;32、底板;33、侧板;4、表头;5、表带;61、定位凸块;62、底部缓冲凸块;63、导电金属片;64、第一缓冲凸环;65、第一缓冲凸块;66、侧部缓冲凸块;71、定位凹槽;72、放置口;73、显露口;74、显露大口;75、显露小口;76、露出孔;77、显露贴合大口;78、显露贴合小口;79、显露贴合口;81、子连接件;82、限位块;83、连接螺栓;84、连接块;91、母连接件;92、连接底板;93、连接端板;94、连接侧板;95、连接槽;96、第一凹槽;97、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在智能手环摔落时,能消解大部分地面的冲击力,加强了对表头的保护。

参照图1,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包括外壳2和位于外壳2内的内壳3。

参照图1和图2,外壳2的底部呈弧形,以便使佩戴者在佩戴时更加舒适,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露出孔76,内壳3嵌设在露出孔76内。

参照图2和图3,内壳3由橡胶制成,拥有较大的弹性。内壳3包括底板32、固定在底板32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33以及固定在底板32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31,相邻的侧板33与端板31之间固定连接,底板32、侧板33和端板31包围形成放置表头的空间。

参照图1,端板31上固定有截面呈三角形的定位凸块61,外壳2的两端开设有与定位凸块61的形状相匹配的定位凹槽71,定位凸块61嵌设在定位凹槽71内,通过两者的配合使内壳3固定在外壳2上。

参照图3,底板32的一端固定有底部缓冲凸块62,底部缓冲凸块62能够集中的消解表头底部受到的冲击力。底板32的另一端开设有放置口72,放置口72的内壁上固定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与表头内电池正负极的导电金属片63,导电金属片63位于放置口72内。底板32上固定有与表头抵触的第一缓冲凸环64,第一缓冲凸环64与放置口72同轴设置,以便能够集中的消散位于电池处的冲击力,以减小对电池造成的损伤。

底板32上开设有供表头上的用于测量心率的传感器露出的显露口73,显露口73包括显露大口74和显露小口75,显露大口74位于显露小口75的两侧,底板32上固定有与表头抵触的第一缓冲凸块65,第一缓冲凸块65上开设有显露贴合口79,显露贴合口79包括与显露大口74对应的显露贴合大口77和与显露小口75对应的显露贴合小口78,以便能够集中的消散位于传感器处的冲击力,减小对于传感器的损伤。

侧板33上固定有侧部缓冲凸块66,侧部缓冲凸块66固定连接在侧板33的两端,以便对表头的侧部进行更好的保护。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由橡胶做成的内壳3通过定位凸块61固定在外壳2上,将表头放置在内壳3内,当手环掉落在地上时,外壳2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外壳2承受一部分冲击力后,将其余冲击力传递给内壳3,内壳3在受力时产生较大形变,吸收了大部分的冲击力,然后将剩余的冲击力传递给底部缓冲凸块62、侧部缓冲凸块66、第一缓冲凸环64和第一缓冲凸块65,四者吸收剩余的冲击力后,在将余下的冲击力传递给表头,此时的冲击力与刚开始时的冲击力相比,减小了很大一部分,对表头的伤害也降低了很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环,具有较强的抗摔性。参照图4,智能手环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且用于实现智能手环功能的表头4和连接在壳体1两端的表带5,表带5由硅胶做成,以便使佩戴者在佩戴时更加舒适。表头4包括表壳、固定在表壳上的电路板、与电路板连接且卡接在表壳上的显示屏,与电路板连接的用于对佩戴者进行振动提示的振动器和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池,电路板上焊接有使智能手环实现电子功能的基础的电子元器件、运动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

参照图2和图5,表带5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上,连接件包括子连接件81和母连接件91。

参照图5和图6,子连接件81包括固定在表带5上的限位块82、与限位块82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83以及与连接螺栓83螺纹连接的连接块84。

参照图2和图5,母连接件91包括固定在外壳2两端的连接底板92、固定在外壳2上的连接端板93以及与连接底板92和连接端板93固定连接的连接侧板94,连接端板93位于连接底板92的两侧,连接侧板94位于连接底板92远离外壳2的一侧,连接底板92、连接侧板94以及连接端板93一体化设置,连接底板92、连接侧板94、连接端板93以及外壳2包围形成连接槽95。连接块84嵌设在连接槽95内,限位块82与连接侧板94抵触。连接侧板94上开设有第一凹槽96,第一凹槽96的槽底开设有弧形槽97,连接螺栓83与弧形槽97的槽壁抵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应用了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的智能手环的耐摔性得到很大提高,延长了智能手环的寿命。表带5与壳体1可拆卸的设计在减小了壳体1受损的智能手环的更换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佩戴者对表带5选择的多样性。当需要更换表带5时,将位于连接槽95内的连接块84从连接槽95中取出,使表带5与壳体1分离,然后将新的表带5上的连接块84嵌入到连接槽95内。由于表带5是由硅胶做成,易于形变,在佩戴时由于运动可能会使表带5发生一定形变,使连接块84与限位块82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使限位块82不能与连接侧板94抵触,导致表带5与壳体1之间的牢固性变弱,在此产品中,由于连接螺栓83将连接块84与限位块82连接起来,即使表带5形变,两者的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牢固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