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0957发布日期:2021-01-05 17:4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



背景技术:

医院是人员密集地,当发生火灾、地震等重大事故需要紧急转移时,神志清楚,行动自如,有自理能力的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都可以自行撤离,而部分病患是无法自行转移的,其中最需要保护,最脆弱的当属新生儿。新生婴儿不具备任何自我保护和逃生能力,需要人员帮助转移,若要使新生儿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则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有效、快速、安全的转移;如何保障新生婴儿转移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紧急情况下,通常都是使用楼梯逃生,但楼梯不能使用婴儿推车;只单纯依靠医护人员双手抱新生儿转移,每个医护人员只能怀抱一到两名新生儿,通过来回折返的方式进行转移,转移速度缓慢、效率低;而且在紧急情况下由于紧张或慌乱有可能存在怀抱的新生儿滑脱和坠落的风险因素。而且医院医护人员有限,如遇夜间值班时,医护人员则更少,有时候可能只有两三个医护人员照顾十几个或几十个新生儿,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根本没有办法带着所有的新生儿转移,必将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

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该转运服具体包括背心裙褂式衣体1、设置于衣体1正面的多个上端为开口的置婴袋2和所述衣体1正面腰部处左右设置的固定带3;其中,所述衣体1正面的下边沿缝制有一块裙状防护毯4,所述防护毯4由下向上折回置婴袋2的上边沿,用松紧带41连同置婴袋2固定于腰部;所述置婴袋2的开口沿竖直方向35~45度倾斜朝上,下端为窄口的倒棱台行;置婴袋2的内壁设有靠垫21,内底部设有柔性垫层;内部下侧面设有用于支撑臀部和防止身体滑落的卡台22;置婴袋2的三分之一处靠近衣体1的一面设置颈托23和充气凹槽24。

进一步的,所述置婴袋2的开口为松紧口。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置婴袋2的上边沿斜向下方的方向设置一条魔术贴式固定带25,以防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碰撞,造成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置婴袋2开口材质为网格状透气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置婴袋2至少有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衣体1和防护毯4由可过滤烟雾的防火毯的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衣体1背面和防护毯4翻折后的正面均贴有荧光反光条5,以达到在转移新生儿时,其他人能第一时间发现转运人,以及时寻求帮助和协同转移并起到警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3可以是卡扣固定带,方便任何体型的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服相比于单人怀抱新生儿转移,速度快、效率高,并能全方位的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且制作成本较低,穿戴简单易操作;一次至少携带四名新生儿转移,可充分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用于拿急救或其他防护物或再怀抱1至2名新生儿;转运服的材质为可过滤烟雾的防火毯的材质,可以降低火灾转运过程中对新生儿的二次损伤,同时也增加了转移过程中的牢固性,降低了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滑脱和坠落的风险;荧光反光条的使用,以达到在转移新生儿时,其他人能第一时间发现转运人,以便及时寻求帮助和协同转移并起到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运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运服的部分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运服置婴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衣体;2、置婴袋;21、靠垫;22、卡台;23、颈托;24、充气凹槽;25、魔术贴式固定带;3、固定带;4、防护毯;41、松紧带;5、荧光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附图1、3所示,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该转运服具体包括背心裙褂式衣体1、设置于衣体1正面的多个上端为松紧开口的置婴袋2和所述衣体1正面腰部处左右设置的卡扣固定带3;其中,衣体1正面的下边沿缝制有一块裙状防护毯4,防护毯4由下向上折回置婴袋2的上边沿,用松紧带41连同置婴袋2固定于腰部;置婴袋2有四个,置婴袋2的开口材质为网格状透气材质,且沿竖直方向35~45度倾斜朝上,下端为窄口的倒棱台行;置婴袋2的内壁设有靠垫21,内底部设有柔性垫层;内部下侧面设有用于支撑臀部和防止身体滑落的卡台22;置婴袋2的三分之一处靠近衣体1的一面设置颈托23和充气凹槽24。其中,每个置婴袋2的上边沿斜向下方的方向设置一条魔术贴式固定带25,以防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碰撞,造成伤害;衣体1和防护毯4由可过滤烟雾的防火毯的材质制成;且衣体1背面和防护毯4翻折后的正面均贴有荧光反光条5,以达到在转移新生儿时,其他人能第一时间发现转运人,以及时寻求帮助和协同转移并起到警示作用。

实施例2

如附图2、3所示,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该转运服具体包括背心裙褂式衣体1、设置于衣体1正面的多个上端为松紧开口的置婴袋2和所述衣体1正面腰部处左右设置的卡扣固定带3;其中,衣体1正面的下边沿缝制有一块裙状防护毯4,防护毯4由下向上折回置婴袋2的上边沿,用松紧带41连同置婴袋2固定于腰部;置婴袋2有五个,置婴袋2的开口材质为网格状透气材质,且沿竖直方向35~45度倾斜朝上,下端为窄口的倒棱台行;置婴袋2的内壁设有靠垫21,内底部设有柔性垫层;内部下侧面设有用于支撑臀部和防止身体滑落的卡台22;置婴袋2的三分之一处靠近衣体1的一面设置颈托23和充气凹槽24。其中,每个置婴袋2的上边沿斜向下方的方向设置一条魔术贴式固定带25,以防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碰撞,造成伤害;衣体1和防护毯4由可过滤烟雾的防火毯的材质制成;衣体1背面和防护毯4翻折后的正面均贴有荧光反光条5,以达到在转移新生儿时,其他人能第一时间发现转运人,以及时寻求帮助和协同转移并起到警示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该转运服具体包括背心裙褂式衣体(1)、设置于衣体(1)正面的多个上端为开口的置婴袋(2)和所述衣体(1)正面腰部处左右设置的卡扣固定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正面的下边沿缝制有一块裙状防护毯(4),所述防护毯(4)由下向上折回置婴袋(2)的上边沿,用松紧带(41)连同置婴袋(2)固定于腰部;所述置婴袋(2)的开口沿竖直方向35~45度倾斜朝上,下端为窄口的倒棱台行;置婴袋(2)的内壁设有靠垫(21),内底部设有柔性垫层;内部下侧面设有用于支撑臀部和防止身体滑落的卡台(22);置婴袋(2)的三分之一处靠近衣体(1)的一面设置颈托(23)和充气凹槽(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婴袋(2)的开口为松紧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置婴袋(2)的上边沿斜向下方的方向设置一条魔术贴式固定带(2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婴袋(2)开口材质为网格状透气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婴袋(2)至少有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衣体(1)和防护毯(4)由可过滤烟雾的防火毯的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背面和防护毯(4)翻折后的正面均贴有荧光反光条(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3)可以是卡扣固定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紧急转运服。该转运服包括背心裙褂式衣体、设置于衣体正面的多个上端为开口的置婴袋和所述衣体正面腰部处左右设置的卡扣固定带;衣体正面的下边沿缝制有一块宽度与衣体正面宽度相同的防护毯。该转运服转移速度快、效率高,并能全方位的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且制作成本较低,穿戴简单易操作;一次至少携带四名新生儿转移,可充分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用于拿急救或其他防护物或再怀抱1至2名新生儿;转运服的材质为可过滤烟雾的防火毯的材质,降低了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滑脱和坠落的风险;荧光反光条能使其他人能第一时间发现转运人,以便及时寻求帮助和协同转移并起到警示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惠;赵菊芳;王娟;陈连梅;王正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11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