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石网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2579发布日期:2020-10-13 07:4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石网带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磁石网带扣。



背景技术:

普通手表的网带扣结构中,上盖采用弹性卡扣与下座卡紧,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需要用力向下压紧,取下时则需要用指甲或指头大力将上盖抠出,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使用者指甲或指头受伤,而且上盖扣压时间长了会出现松动,使网带扣失效,造成手表无法佩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磁石网带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石网带扣,包括上盖组件和下座组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钩子、固定针栓和第一网带,上盖、钩子和第一网带通过固定针栓连接并可绕固定针栓旋转移动;下座组件包括下座及与连接在下座上的凸米压片、平垫压片、第二网带、第一直针栓和第二直针栓;上盖设有磁石上槽,磁石上槽内置有上磁石,下座设有磁石下槽,磁石下槽内置有下磁石,磁石下槽与磁石上槽相对应,上磁石与下磁石异相相吸,磁石上槽靠近固定针栓的一端设有与磁石下槽贴合的定位凸块,上盖组件的钩子与下座组件的第二直针栓相适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座的两端侧面设有一组对称的凹槽,平垫压片的两端凸起形成凸米,凸米限位在下座两端侧面的凹槽中,平垫压片可沿着凹槽上下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座的两端侧面设有两组对称的圆孔,两组对称的圆孔均高于平垫压片,其中一组圆孔位于平垫压片的上端,第一直针栓将凸米压片连接在平垫压片上端的一组对称的圆孔之间;第二直针栓连接在另一组对称的圆孔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座的底端设有向上的凸起,第二网带设有若干坑槽,第二网带从磁石下槽及平垫压片的下端与下座底端之间的空位进入下座,第二网带的坑槽与下座底端的凸起适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凸米压片采用弹性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磁石上槽具有朝下的开口,磁石上槽的开口处用一上钢片封口,磁石下槽具有朝上的开口,磁石下槽的开口处用一下钢片封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钢片与磁石上槽的封口方式为胶水粘合或激光焊接,下钢片与磁石下槽的封口方式为胶水粘合或激光焊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磁石下槽相对于磁石上槽偏靠于磁石网带扣的内侧,在磁石上槽和磁石下槽的外侧端形成扳手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磁石相吸连接上盖组件和下座组件,磁力不易失效;通过定位凸块和钩子共同限制上盖组件和下座组件的水平移动,解开连接时只需克服磁力打开,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指甲或指头受伤;磁石上槽和磁石下槽的外侧端形成扳手位,有利于使用者在掰动上盖时抓取使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网带扣在扣紧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磁石网带扣在扣紧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磁石网带扣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座与平垫压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座与第二网带分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座与第二网带压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组件与下座组件装配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组件与下座组件装配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01、上盖;102、钩子;103、固定针栓;104、第一网带;105、凸米压片;106、平垫压片;107、第二网带;1071、坑槽;108、下座;1081、凸起;1082、凹槽;109、第一直针栓;110、第二直针栓。

201、上盖;2011、磁石上槽;2012、上磁石;2013、上钢片;2014、定位凸块;202、钩子;203、固定针栓;204、第一网带;205、凸米压片;206、平垫压片;2061、凸米;207、第二网带;2071、坑槽;208、下座;2081、凸起;2082、凹槽;2083、圆孔;2084、磁石下槽;2085、下磁石;2086、下钢片;209、第一直针栓;210、第二直针栓;211、扳手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网带扣包括上盖组件和下座组件。上盖组件包括有上盖101、钩子102、固定针栓103和第一网带104,上盖101、钩子102和第一网带104通过固定针栓103连接在一起,上盖101、钩子102和第一网带104可绕固定针栓103旋转移动。下座组件包括有凸米压片105、平垫压片106、第二网带107、下座108、第一直针栓109和第二直针栓110。在下座108的底端设有向上的凸起1081,下座108的两端侧面设有一组对称的方形的凹槽1082和两组对称的圆孔(图中未标记)。平垫压片106的两端凸起并限位在下座108两端的凹槽1082中,平垫压片106可沿着凹槽1082上下活动实现第二网带107与下座108的松紧调节,第二网带107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的坑槽1071,坑槽1071与下座108底端的凸起1081相适配。第一直针栓109将凸米压片105连接在平垫压片106上端的一组对称圆孔之间,第二直针栓110连接在另一组对称圆孔之间,第二直针栓110与钩子102相适配。上盖101和凸米压片105一般采用弹性材料,在网带扣处于扣紧状态时,上盖101可活动的一端压扣在第一直针栓109上,同时锁住凸米压片105以保持凸米压片105的压紧状态,凸米压片105将平垫压片106向下压紧,以确保第二网带107上的一个坑槽1071与下座108底端的凸起1081限位连接。需要解开网带扣的上盖组件和下座组件的扣紧状态时,需要在上盖101可活动的一端用力地朝上掰动,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使用者指甲或指头受伤,而且上盖101扣压时间长了会出现松动,使网带扣失效。

如图2-7所示,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磁石网带扣,磁石网带扣包括上盖组件和下座组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201、钩子202、固定针栓203和第一网带204,上盖201、钩子202和第一网带204通过固定针栓203连接在一起,上盖201、钩子202和第一网带204可绕固定针栓203旋转移动。上盖201远离固定针栓203的一端设有磁石上槽2011,磁石上槽2011的开口朝下,磁石上槽2011内设有上磁石2012,磁石上槽2011的开口处用一上钢片2013封口,上钢片2013与磁石上槽2011采用胶水粘合或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封口。在磁石上槽2011靠近固定针栓203一端的外侧设有定位凸块2014。

下座组件包括有凸米压片205、平垫压片206、第二网带207、下座208、第一直针栓209和第二直针栓210。在下座208的底端设有向上的凸起2081,下座208的两端侧面设有一组对称的方形的凹槽2082和两组对称的圆孔2083,两组对称的圆孔2083均高于凹槽2082,其中一组对称的圆孔2083位于凹槽2082的上端。下座208上还设有磁石下槽2084,磁石下槽2084的开口朝上,磁石下槽2084内设有下磁石2085,磁石下槽2084的开口处用一下钢片2086封口,下钢片2086与磁石下槽2084采用胶水粘合或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封口。磁石下槽2084与磁石上槽2011上下对应,上磁石2012和下磁石2085的磁极均为上下朝向,并且上磁石2012和下磁石2085的磁极方向相同(即上磁石2012和下磁石2085同为n极朝上、s极朝下,或者,上磁石2012和下磁石2085同为s极朝上、n极朝下)。如此,上磁石2012的下表面与下磁石2085的上表面异相相吸。其中,磁石下槽2084相对于磁石上槽2011偏靠于整个磁石网带扣的内侧(图2中的右侧),在磁石上槽2011和磁石下槽2084的外侧端形成扳手位211,使用者在掰动上盖201时能够更好的抓取使力。

如图7-8所示,平垫压片206的两端凸起形成凸米2061,凸米2061对应限位在下座208两端的凹槽2082中,平垫压片206可以沿着凹槽2082上下活动,平垫压片206不高于两组对称的圆孔2083。结合图8所示,第二网带207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的坑槽2071,第二网带207从磁石下槽2084及平垫压片206的下端及下座208底端之间的空位进入到下座208中,第二网带207下表面的坑槽2071与下座208底端的向上凸起2081相适配,通过改变凸起2081与不同坑槽2071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第一网带204和第二网带207的松紧。

第一直针栓209将凸米压片205连接在平垫压片206上端的一组对称圆孔2083之间,凸米压片205可以绕第一直针栓209旋转移动。第二直针栓210则连接在另一组对称圆孔2083之间,第二直针栓210与钩子202相适配。其中,凸米压片205采用弹性材料。

下座组件在图8的状态下,第二网带207进入下座208并调整好凸起2081与坑槽2071位置,凸米压片205如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绕第一直针栓209旋转至图9的状态,凸米压片205在弹力作用下将平垫压片206向下压紧,以保持凸米压片105的压紧状态,使得凸起2081与当前对应的坑槽2071稳固连接。至此,完成第二网带207与下座208的连接。

上盖组件和下座组件各自组装后进行连接。如图10所示,将上盖组件中的钩子202的勾口对准并挂到第二直针栓210上,形成图11中的连接状态。钩子202连接第二直针栓210后,上盖201绕固定针栓203逆时针旋转,使上磁石2012靠近下磁石2085,并通过磁力吸附连接,形成图2中的连接状态。连接后,钩子202防止上盖组件相对于下座组件向右端移动;磁石上槽2011的定位凸块2014与磁石下槽2084贴合,能够防止上盖组件相对于下座组件向左端移动;使用者可向上(图2中顺时针方向)掰动上盖201以克服磁力作用,进而解开上盖组件和下座组件的连接。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