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构及鞋具制造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7783发布日期:2021-02-03 12:0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升降机构及鞋具制造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属于制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机构及鞋具制造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在鞋具制造生产线中,传送机构会带动承载有鞋具的鞋具承载组件移动经过扫描工位和喷胶工位,在扫描工位,会先通过升降机构上升鞋具承载组件以将鞋具移动至扫描装置的扫描范围内,再通过扫描装置对鞋具进行三维扫描作业;在喷胶工位,会先通过升降机构上升鞋具承载组件以将鞋具移动至喷胶装置的工作范围内,再通过喷胶装置基于扫描数据对鞋具进行准确的喷胶作业。然而,鞋具承载组件在经传送机构和升降机构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致使鞋具的扫描数据的精准度大幅降低,并会对喷胶作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鞋具承载组件在经传送机构和升降机构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机构,用于升降移动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上设有对位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承载组件上下移动,并能够带动所述承载组件上移至作业位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结构以及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承载组件上移至所述作业位置时限制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承载组件继续上移,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在所述承载组件抵达所述作业位置时与所述对位结构限位配合,以校正所述承载组件的摆放状态。
[000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为朝所述对位结构一侧延伸设置的定位杆;或,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孔。
[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均设有两个,两所述定位结构左右间隔设置且前后间隔设置。
[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组件的支撑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用于对所述支撑件的运动进行导向的升降滑轨、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升降滑轨往复滑动的升降滑块,以及与所述升降滑块连接的驱动组件。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设于所述升降滑轨的上侧或下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驱动滑轨、用于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沿所述驱动滑轨往复滑动的驱动滑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驱动滑块和所述升降滑块的驱动联动件。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滑轨滑接配合的从动滑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从动滑块和所述升降滑块的从动联动件,所述从动滑块设于所述升降滑轨背离所述驱动滑块的一侧。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所述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滑块、所述驱动滑轨、所述
驱动滑块和所述驱动联动件均设有两个,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两所述驱动滑块的同步驱动件,所述同步驱动件用于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并使两所述驱动滑块同步沿所述驱动滑轨往复滑动。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滑轨于其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升降滑接槽,所述升降滑块于其朝向所述升降滑轨的一侧凸设有用于与所述升降滑接槽滑接配合的升降滑接条。
[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滑轨还于所述升降滑接槽的槽底开设有升降限位槽,所述升降滑块于所述升降滑接条上凸设有用于与所述升降限位槽滑接配合的升降限位条。
[001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鞋具制造生产线,包括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升降移动所述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承载鞋具。
[0014]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先通过升降组件支撑并带动承载有物体的承载组件上下移动,以对物体进行平稳的升降移动,直至承载组件由设于作业位置的限位结构所限位、止挡,此时,承载组件位于作业位置,以待对物体进行作业,与此同时,承载组件的对位结构会与定位组件的定位结构限位配合,以校正承载组件的摆放状态,从而实现了承载组件的定位和限位,从而可通过相互限位配合的对位结构和定位结构,有效消除承载组件在经传送机构和升降机构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承载组件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提供的升降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3提供的升降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4提供的升降组件的左视图;
[0022]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滑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5]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承载组件101’对位结构100升降组件110支撑件120升降滑轨121升降滑接槽122升降限位槽130升降滑块131升降滑接条132升降限位条140驱动组件141驱动器
142驱动滑轨143驱动滑块144驱动联动件145从动滑块146从动联动件147同步驱动件200定位组件210限位结构211作业槽220定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7]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8]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002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1]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0032]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升降移动承载组件100’,承载组件100’用于承载物体,承载组件100’上设有对位结构101’,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100和定位组件200,升降组件100用于带动承载组件100’上下移动,并能够带动承载组件100’上移至作业位置,定位组件200包括定位结构220和限位结构210,限位结构210用于在承载组件100’上移至作业位置时限制升降组件100驱动承载组件100’继续上移,定位结构200用于在承载组件100’抵达作业位置时与对位结构101’限位配合,以校正承载组件100’的摆放状态。
[0033]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物体在承载于承载组件100’上时与承载组件100’的相对位置固定,并在承载组件100’移动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即物体不会因震动等原因出现偏移、翻转等现象。各对位结构101’于左右方向上所间隔的距离与各定位结构220于左右
方向上所间隔的距离相等,各对位结构101’于前后方向上所间隔的距离与各定位结构220于前后方向上所间隔的距离相等,各对位结构101’能够与各定位结构220一一对位设置且限位配合。
[0034]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承载组件100’经传送机构移动至升降机构处且由升降组件100支撑时,升降组件100可带动承载组件100’上下移动,以实现带动物体进行升降移动,在承载组件100’由升降组件100升降移动并抵触于限位结构210时,限位结构210限制承载组件100’继续上移,承载组件100’处于作业位置,在作业位置,可由第三方机构/装置对承载组件100’上的位置进行相关作业。特别地,在承载组件100’抵达作业位置时,承载组件100’上的对位结构101’会与定位组件200的定位结构220限位配合,以在承载组件100’存在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时对承载组件100’进行误差导正,以消除承载组件100’在经传送机构和升降机构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从而可实现承载组件100’的限位和定位,校正了承载组件100’的摆放状态,使得承载组件100’在处于作业位置时的位置、摆放状态等保持一致,从而可利于建立同一套坐标系以对物体进行作业。可选地,限位结构210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设置且用于外露承载组件100’上的物体的作业槽211。
[0035]
为更便于突出本实施例的效果,在此结合背景技术所提及的扫描作业和喷胶作业对本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鞋具制造生产线中,扫描工位和喷胶工位均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上述升降机构。在传送机构将承载有鞋具的承载组件100’移动至扫描工位时,处于扫描工位的升降机构将承载组件100’移动至作业位置,并通过其定位结构220与承载组件100’的对位结构101’限位配合,以对承载组件100’进行位移偏差导正,并对承载组件100’进行限位和定位,基于此,可通过扫描装置透过作业槽211对承载组件100’上的物体进行三维扫描作业,并生成扫描数据;随后,传送机构将该承载组件100’移动至喷胶工位,处于喷胶工位的升降机构也将承载组件100’移动至作业位置,此时,通过该升降机构的定位结构220与承载组件100’的对位结构101’限位配合,可有效消除承载组件100’在从扫描工位移动至喷胶工位过程中以及由不同升降机构升降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使得承载组件100’在作业位置相对于扫描装置和喷胶装置的相对位置是相同的,从而可确保喷胶装置能够基于扫描装置的扫描数据对承载组件100’所承载的鞋具进行准确的喷胶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扫描数据的精准度,有利于保障并提高喷胶作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0036]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先通过升降组件100支撑并带动承载有物体的承载组件100’上下移动,以对物体进行平稳的升降移动,直至承载组件100’由设于作业位置的限位结构210所限位、止挡,此时,承载组件100’位于作业位置,以待对物体进行作业,与此同时,承载组件100’的各对位结构101’会与定位组件200的各定位结构220限位配合,以校正承载组件100’的摆放状态,从而实现了承载组件100’的定位和限位,从而可通过相互限位配合的对位结构101’和定位结构220,有效消除承载组件100’在经传送机构和升降机构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承载组件100’的定位精度。
[0037]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220为朝对位结构101’一侧延伸设置的定位杆;或,定位结构220为定位孔。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对位结构101’为对位孔,定位结构
220为朝对位结构101’一侧延伸设置的定位杆;当对位结构101’为朝定位结构220一侧延伸设置的对位杆,定位结构220为定位孔。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对位结构101’和定位结构220可实现孔轴配合,基于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对各对位结构101’的位置进行精确设计,并利于对各定位结构220的位置进行精确设计,从而可确保各对位结构101’能够与各定位结构220实现准确对位并实现限位配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对位结构101’和定位结构220限位配合时,保障并提高对位结构101’和定位结构220的配合精度,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承载组件100’的定位精度。可选地,上述定位杆可为但不限于为螺钉或定位销;上述对位杆可为但不限于为螺钉或定位销。
[0038]
可选地,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对位结构101’包括导向孔和设于导向孔孔底的对位孔,且定位结构220为朝对位结构101’一侧延伸设置的定位杆;或,对位结构101’为朝定位结构220一侧延伸设置的对位杆,且定位结构220包括导向孔和设于导向孔孔底的定位孔。基于此设置,可在对位结构101’和定位结构220限位配合时,通过导向孔引导定位结构220快速、精准地与对位结构101’对接,或引导对位结构101’快速、精准地与定位结构220对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对位结构101’和定位结构220的配合准确性和便利性,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并提高承载组件100’的定位精度。
[0039]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220设有两个,两定位结构220左右间隔设置且前后间隔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置,对应地,对位结构101’也设有两个,且两对位结构101’也左右间隔设置且前后间隔设置。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仅需通过两对位结构101’和两定位结构220限位配合,即可实现对承载组件100’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限位和定位,从而可在保障并提高承载组件100’的定位精度的基础上,相应降低对位结构101’和定位结构220限位配合的难度,以提高升降机构的使用性能。
[0040]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00包括用于支撑承载组件100’的支撑件110、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用于对支撑件110的运动进行导向的升降滑轨120、与支撑件110连接且能够带动支撑件110沿升降滑轨120往复滑动的升降滑块130,以及与升降滑块130连接的驱动组件14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滑块130与支撑件110连接,还与驱动组件140连接,通过驱动组件140可驱动升降滑块130带动承载组件100’沿升降滑轨120上下移动,从而可有效、便捷地实现带动承载组件100’进行升降移动的功能。且基于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升降滑轨120和升降滑块130的设置,不仅可对承载组件100’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行程进行限制,以对承载组件100’的移动范围进行保障,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其他装置能够准确、有效对物体进行操作;还可保障承载组件100’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承载组件100’在由升降组件100进行升降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位移偏差,从而可进一步保障承载组件100’的位置,确保对位结构101’能够和定位结构220准确限位。
[0041]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40包括驱动器141、设于升降滑轨120的上侧或下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驱动滑轨142、用于在驱动器141的驱动下沿驱动滑轨142往复滑动的驱动滑块143,以及用于连接驱动滑块143和升降滑块130的驱动联动件14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滑轨142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驱动滑块143与驱动器141连接,且驱动滑块143在驱动器141的作用下能够沿驱动滑轨142相对升降滑块130前后移动,驱动联动件144连接于驱动滑块143和升降滑块130上,且驱动联动件144能够相对其与驱动滑块143和升降滑块130的连接点转动。基于上述结构,可实现在驱动器141带动驱动滑块143靠
近升降滑轨120时,通过驱动联动件144推动升降滑块130沿升降滑轨120上升,而在驱动器141带动驱动滑块143远离升降滑轨120时,通过驱动联动件144带动升降滑块130沿升降滑轨120下降,从而可有效、便捷地实现带动承载组件100’进行升降移动的功能,且上述结构还可构成类直角三角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保障并提高升降组件100的稳定性能,即保障并提高承载组件100’的移动平稳性,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承载组件100’在由升降组件100进行升降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位移偏差,进一步确保对位结构101’能够和定位结构220准确限位。
[0042]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40还包括与驱动滑轨142滑接配合的从动滑块145以及用于连接从动滑块145和升降滑块130的从动联动件146,从动滑块145设于升降滑轨120背离驱动滑块143的一侧。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从动滑块145和驱动滑块143相对设于升降滑轨120的前后两侧,从动联动件146连接于从动滑块145和升降滑块130上,且从动联动件146能够相对其与从动滑块145和升降滑块130的连接点转动。基于上述结构,在驱动器141带动驱动滑块143靠近升降滑轨120、且驱动联动件144推动升降滑块130沿升降滑轨120上升时,从动联动件146将带动从动滑块145沿驱动滑轨142靠近升降滑轨120,而在驱动器141带动驱动滑块143远离升降滑轨120、且驱动联动件144带动升降滑块130沿升降滑轨120下降时,从动联动件146将带动从动滑块145沿驱动滑轨142远离升降滑轨120,因而,基于从动滑块145和从动联动件146,可对升降滑块130的前后两侧进行平衡、协调,从而可确保升降滑块130能够平衡、顺利地沿升降滑轨120上下移动,较大程度降低了升降滑块130出现卡滞的风险。优选地,从动联动件146与驱动联动件144的长度相等,基于此,可使从动滑块145、从动联动件146、驱动滑块143、驱动联动件144和升降滑块130构成类等腰三角形结构,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并提高升降组件100的稳定性能,即保障并提高承载组件100’的移动平稳性,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承载组件100’在由升降组件100进行升降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位移偏差,进一步确保对位结构101’能够和定位结构220准确限位。
[0043]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10、升降滑轨120、升降滑块130、驱动滑轨142、驱动滑块143和驱动联动件144均设有两个,驱动组件140还包括用于连接两驱动滑块143的同步驱动件147,同步驱动件147用于与驱动器141连接并使两驱动滑块143同步沿驱动滑轨142往复滑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辅助支撑件110共同对水平支撑件110进行支撑,以保障并提高水平支撑件110的平面度,从而可保障由水平支撑件110所支撑的物体的平稳性,基于此,需对应设置两个升降滑轨120、升降滑块130、驱动滑轨142、驱动滑块143和驱动联动件144,以分别实现两辅助支撑件110的升降移动。为保障两辅助支撑件110的运动的同步性,以进一步保障水平支撑件110的平面度,本实施例先通过同步驱动件147连接于两驱动滑块143靠近驱动器141的一侧,再通过驱动器141驱动同步驱动件147移动,以带动两驱动滑块143同步沿驱动滑轨142移动。
[0044]
请参阅图3、6-7,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滑轨120于其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升降滑接槽121,升降滑块130于其朝向升降滑轨120的一侧凸设有用于与升降滑接槽121滑接配合的升降滑接条13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升降滑接条131与升降滑接槽121滑接配合,并通过升降滑接槽121的槽壁限制升降滑接条131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可在升降滑块130和升降滑轨120之间建立起稳定、可靠的滑接配合关系。
[0045]
请参阅图3、6-7,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滑接槽121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
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升降滑接槽121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可相应减少升降滑接条131和升降滑接槽121的滑接摩擦力,从而可保障升降滑接条131沿升降滑接槽121移动的顺滑程度,避免升降滑块130的移动出现卡滞情况,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升降滑接条131和升降滑接槽121滑接配合时的磨损情况,以提高升降组件100和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
[0046]
请参阅图3、6-7,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滑轨120还于升降滑接槽121的槽底开设有升降限位槽122,升降滑块130于升降滑接条131上凸设有用于与升降限位槽122滑接配合的升降限位条13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升降滑接条131与升降滑接槽121滑接配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通过升降限位条132与升降限位槽122滑接配合,基于升降限位条132与升降限位槽122的设置,可进一步限制升降滑接条131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脱离升降滑接槽121,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升降滑块130和升降滑轨120之间的滑接配合关系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顺滑程度。
[0047]
请参阅图3、6-7,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限位槽122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升降限位槽122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可相应减少升降限位条132和升降限位槽122的滑接摩擦力,从而可保障升降限位条132沿升降限位槽122移动的顺滑程度,避免升降滑块130的移动出现卡滞情况,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升降限位条132和升降限位槽122滑接配合时的磨损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升降组件100和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
[0048]
补充说明的是,驱动滑轨142的结构可参考升降滑轨120的结构进行设置,驱动滑块143和从动滑块145的结构可参考升降滑块130的结构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4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先通过升降组件100支撑并带动承载有物体的承载组件100’上下移动,以对物体进行平稳的升降移动,直至承载组件100’由设于作业位置的限位结构210所限位、止挡,此时,承载组件100’位于作业位置,以待对物体进行作业,与此同时,承载组件100’的各对位结构101’会与定位组件200的各定位结构220限位配合,以校正承载组件100’的摆放状态,从而实现了承载组件100’的定位和限位,从而可通过相互限位配合的对位结构101’和定位结构220,有效消除承载组件100’在经传送机构和升降机构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承载组件100’的定位精度。
[0050]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鞋具制造生产线,鞋具制造生产线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升降移动承载组件100’,承载组件100’用于承载鞋具。本实施例采用上述升降机构实现承载组件100’的升降移动,以实现鞋具的升降移动。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可消除鞋具在不同工位之间转移时所产生的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从而利于鞋具制造生产线对处于不同工位的鞋具进行精确度和可靠性较高的作业。
[0051]
示例地,在鞋具制造生产线中,可于扫描工位和喷胶工位均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上述升降机构。在传送机构将承载有鞋具的承载组件100’移动至扫描工位时,处于扫描工位的升降机构将承载组件100’移动至作业位置,并通过其定位结构220与承载组件100’的对位结构101’限位配合,以对承载组件100’进行位移偏差导正,并对承载组件100’进行限位和定位,基于此,可通过扫描装置透过作业槽211对承载组件100’上的物体进行三维扫描作业,并生成扫描数据;随后,传送机构将该承载组件100’移动至喷胶工位,处于喷胶工位的
升降机构也将承载组件100’移动至作业位置,此时,通过该升降机构的定位结构220与承载组件100’的对位结构101’限位配合,可有效消除承载组件100’在从扫描工位移动至喷胶工位过程中以及由不同升降机构升降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法精确计算的位移偏差,使得承载组件100’在作业位置相对于扫描装置和喷胶装置的相对位置是相同的,从而可确保喷胶装置能够基于扫描装置的扫描数据对承载组件100’所承载的鞋具进行准确的喷胶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扫描数据的精准度,有利于保障并提高喷胶作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