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4807发布日期:2021-04-30 09:1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发热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热服。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冬天天气寒冷时,人们会穿上发热服进行保暖,以抵御寒冷。发热服是在服装里加装发热元件,通过开启发热元件使电能转变为热能以使发热元件产生热量,人们穿上发热服就能够感受到温暖。

然而,由于发热服中具有发热元件,使得发热服不方便洗涤,因此发热服不被大众消费者接受。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发热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服,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热服不方便洗涤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服,包括外套和内套,所述内套设置于所述外套之内,且与所述外套可脱卸连接;

所述内套上设置有发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与所述内套通过粘扣、拉链、按扣或者纽扣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的左右门襟与所述内套的左右门襟通过拉链连接,和/或,所述外套的衣领与所述内套的衣领通过粘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布料层、第二布料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布料层及所述第二布料层之间的发热层,所述第一布料层与所述第二布料层均连接于所述内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布料层及所述第二布料层均为含碳纤维丝发热绒布的粘衬层,所述发热层为碳纤维发热线。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包括内套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内套本体上的内套衣领;

所述内套本体包括内套第一前片、内套第二前片及设置于所述内套第一前片与所述内套第二前片之间的内套后片;

所述发热体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发热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套衣领处、所述内套第一前片处、所述内套第二前片处及所述内套后片处中的一处或多处。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服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用于连接充电电源的充电头;

所述内套第一前片处的发热体及所述内套第二前片处的发热体均通过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充电头,所述内套后片处的发热体及所述内套衣领处的发热体均通过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所述充电头。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为包括套里和套面的双层结构,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套里与所述套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靠近腋下处开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包括衣袖及外套本体,所述衣袖与所述外套本体之间形成绱袖缝;所述外套本体包括外套前片及外套后片,所述外套前片与所述外套后片之间形成侧缝;

所述外套前片及所述外套后片处均设置有所述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的中心与所述侧缝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cm-3cm,所述透气孔的中心与所述绱袖缝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cm-4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服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春季或者秋季比较温暖的季节,将外套与内套脱卸,用户可单穿外套或内套,使用户穿着发热服更凉爽、舒适、透气;在较寒冷的冬季,将内套连接于外套,从而用户可将内套与外套一起穿,使发热服更保暖,另外,通过发热体发热,热量作用于用户,起到升温、热敷的作用。因此,该发热服外套可单穿、内套也可单穿,又可以将外套与内套组合在一起穿,且能够在春、秋或者冬季穿着,从而使发热服更实用。

其中,当外套粘上污渍需要清洗时,将外套与内套脱卸,单独清洗外套即可,而不受内套上的发热体影响,从而使发热服的清洗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外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外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外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内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内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内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内套透视的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发热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多个发热体的布局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服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套;11-透气孔;12-衣袖;13-绱袖缝;14-外套前片;15-外套后片;16-侧缝;

2-内套;21-内套衣领;22-内套第一前片;23-内套第二前片;24-内套后片;

3-发热体;31-第一布料层;32-发热层;33-第二布料层;

41-第一开关;42-第二开关;

5-充电头;

61-第一导线;62-第二导线;

7-布袢;

a-第一距离;b-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见图4及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服,该发热服包括外套1和内套2,内套2设置于外套1之内,且与外套1可脱卸连接;内套2上设置有发热体3。

这样的设置,在春季或者秋季比较温暖的季节,将外套1与内套2脱卸,用户可单穿外套1或内套2,使用户穿着发热服更凉爽、舒适、透气;在较寒冷的冬季,将内套2连接于外套1,从而用户可将内套2与外套1一起穿,使发热服更保暖,另外,通过发热体3发热,热量作用于用户,起到升温、热敷的作用。因此,该发热服外套1可单穿、内套2也可单穿,又可以将外套1与内套2组合在一起穿,且能够在春、秋或者冬季穿着,从而使发热服更实用。

其中,当外套1粘上污渍需要清洗时,将外套1与内套2脱卸,单独清洗外套1即可,而不受内套2上的发热体3影响,从而使发热服的清洗更方便。

其中,发热服可以为棉服或者冲锋衣。

可选地,外套1与内套2通过粘扣、拉链、按扣或者纽扣的方式连接。

或者,可选地,外套1的左右门襟与内套2的左右门襟通过拉链连接,或者,外套1的衣领与内套2的衣领通过粘扣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外套1的左右门襟与内套2的左右门襟通过拉链连接,同时,外套1的衣领与内套2的衣领通过粘扣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外套1与内套2连接更牢固、可靠。

优选地,请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包括第一布料层31、第二布料层33及设置于第一布料层31及第二布料层33之间的发热层32,第一布料层31与第二布料层33均连接于内套2。

可选地,第一布料层31与第二布料层33均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于内套2。

这样的设置,对发热层32起到保护作用。可选地,第一布料及第二布料为亚麻布、尼龙布、无纺布或者化纤布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布料层31及第二布料层33均为含碳纤维丝发热绒布的粘衬层,发热层32为碳纤维发热线。

需要说明的是,碳纤维发热线在使用时能够发射5um-15um远红外线,并与人体发出的红外线重合,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

其中,碳纤维发热线铺设于第一布料层31及第二布料层33之间,优选地,碳纤维发热线呈螺旋线状弯曲,以提高发热层32的发热面积。

第一布料层31及第二布料层33均为含碳纤维丝发热绒布的粘衬层,从而为发热体3提供柔软的载体,防止破坏发热体3,另外,也能为发热体3起到保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热量损失。

优选地,第一布料层31与第二布料层33的边缘均三线锁边设置。

优选地,请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内套2包括内套本体和设置于内套本体上的内套衣领21;内套本体包括内套第一前片22、内套第二前片23及设置于内套第一前片22与内套第二前片23之间的内套后片24;发热体3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发热体3分别设置于内套衣领21处、内套第一前片22处、内套第二前片23处及内套后片24处中的一处或多处。

优选地,内套衣领21处、内套第一前片22处、内套第二前片23处及内套后片24处均设置有发热体3,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对用户的保暖作用,使用户穿着发热服更温暖、舒适。

优选地,内套第一前片22处及内套第二前片23处的发热体3设置于腹部,内套后片24处的发热体3设置于背部,这样的设置,发热体3发热的过程中,针对人体关节或穴位,起到热敷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穿着的舒适性。

优选地,内套衣领21处的发热体3中点与内套衣领21的领宽之间比值范围为0.3至0.8,内套第一前片22与内套第二前片23处的发热体3中点与衣长之间比值范围为0.7至0.9,与胸腰围(即:前里宽度)之间比值范围为0.4至0.7,内套后片24处的发热体3位于后里竖中心线上,与衣长之间比值范围为0.3至0.5。

优选地,请参见图8及图9,本实施例中,发热服还包括第一开关41、第二开关42及用于连接充电电源的充电头5;内套第一前片22处的发热体3及内套第二前片23处的发热体3均通过第一开关41连接充电头5,内套后片24处的发热体3及内套衣领21处的发热体3均通过第二开关42连接充电头5。

这样的设置,不需要开启发热体3时,关闭第一开关41及第二开关42,需要开启发热体3时,开启第一开关41及第二开关42,从而使多个发热体3均发热,其中,用户感觉腹部寒冷时,开启第一开关41,以使内套第一前片22处的发热体3及内套第二前片23处的发热体3发热;用户感觉身体后部寒冷时,开启第二开关42,以使内套后片24处的发热体3及内套衣领21处的发热体3发热。

优选地,发热服还包括第一导线61及第二导线62;内套第一前片22处的发热体3及内套第二前片23处的发热体3均通过第一导线61与第一开关41连接,内套后片24处的发热体3及内套衣领21处的发热体3均通过第二导线62与第二开关42连接。

优选地,发热服还包括布袢7,第一导线61及第二导线62通过布袢7连接于内套。优选地,布袢7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布袢7沿第一导线61及第二导线62的布线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充电头5为具有usb插口的充电头5。

优选地,内套上设置有口袋,口袋内设置有防护袋,防护袋以便于放置用于为充电头5充电的充电宝。

优选地,发热服还包括用于监测发热体3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及多个档位灯(图中未显示),每个档位灯均预设有档位温度阈值,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发热体3的问题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对应的档位灯开启。

例如,发热服包括三个档位灯,也即,发热体3具有三个档位,分别为红色的高温档、白色的常温档和蓝色的节能档。

其中,高温档时,预设有档位温度阈值为46℃-48℃,也即发热体3的温度范围为46℃-48℃,例如,46℃、47℃或者48℃等,当发热体3的储电量为10000mah时,同时开启第一开关41及第二开关42的情况下,发热体3可使用2小时,只开启第一开关41或者第二开关42的情况下,发热体3可使用4小时。

常温档时,预设有档位温度阈值为比人体正常体温高5℃-7℃,也即发热体3的温度范围比人体正常体温高5℃-7℃,例如,比人体正常体温高5℃、6℃或者7℃等,当发热体3的储电量为10000mah时,同时开启第一开关41及第二开关42的情况下,发热体3可使用3小时,只开启第一开关41或者第二开关42的情况下,发热体3可使用6小时。

节能档时,预设有档位温度阈值为比人体正常体温高2℃-4℃,也即发热体3的温度范围比人体正常体温高2℃-4℃,例如,比人体正常体温高2℃、3℃或者4℃等,当发热体3的储电量为10000mah时,同时开启第一开关41及第二开关42的情况下,发热体3可使用4小时,只开启第一开关41或者第二开关42的情况下,发热体3可使用8小时。

优选地,请参见图5及图6,本实施例中,内套为包括套里和套面的双层结构,发热体3设置于套里与套面之间。

这样的设置,当用户单独穿着内套时,防止发热体3用心内套的外观,且套里和套面也对发热体3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发热体3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外套1靠近腋下处开设有透气孔11。

透气孔11便于在剧烈运动时可以更快的散发热量,从而达到凉爽、舒适、透气的效果,因此透气孔11能够缓解用户穿着发热服过程中的闷热、不透气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穿着的舒适性。

其中,腋下是人体的多汗部位,在腋下处设置透气孔11不仅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且用户穿着发热服后,透气孔11隐藏在袖子下的,不影响服装的美观性。

优选地,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外套1包括衣袖12及外套本体,衣袖12与外套本体之间形成绱袖缝13;外套本体包括外套前片14及外套后片15,外套前片14与外套后片15之间形成侧缝16。

其中,外套前片14及外套后片15处均设置有透气孔11,且透气孔11的中心与侧缝16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cm-3cm,透气孔11的中心与绱袖缝13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cm-4cm。

可选地,透气孔11的中心与侧缝16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第一距离a为2cm、2.5cm或者3cm等,透气孔11的中心与绱袖缝1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第二距离b为2cm、3cm或者4c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