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防风卡扣及服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0783发布日期:2021-03-19 10:4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防水防风卡扣及服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防风卡扣及服饰。



背景技术:

在服装领域,卡扣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用品。部分服饰中,需要用到气眼卡扣配合弹力绳来快速有效地调整服饰的松紧程度。

日常所用气眼卡扣,需要在服饰上先开设气眼,气眼常出现于服装的衣领、帽檐和上衣下摆部位,弹力绳穿过气眼与卡扣相连接,通过卡扣来调节弹力绳所伸出气眼的长度,进而调节服饰的松紧程度。但是,该种卡扣上也需要开设孔供弹力绳穿出,为保证弹力绳能够相对卡扣滑动以调节服饰松紧程度,该孔与弹力绳之间的紧密性不够,导致卡扣的外部与服饰的内部连通,使得卡扣的防水防风性差,容易向服饰内部漏水和漏风。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卡扣与弹力绳之间连接不够紧密、防水性和防风性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防风卡扣及服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卡扣与弹力绳之间连接不够紧密、防水性和防风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防风卡扣,包括:

第一卡绳件和第二卡绳件,所述第一卡绳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卡绳部,所述第二卡绳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卡绳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连接服装的表面,所述第一卡绳部和所述第二卡绳部均贯穿服装上的气眼,所述第一卡绳部和所述第二卡绳部相配合且二者之间共同构成用于供弹力绳穿出的贯穿孔,所述弹力绳的表面与所述贯穿孔的内壁面紧密接触、以使所述弹力绳卡在所述贯穿孔处,且所述第一卡绳部和所述第二卡绳部的材质均为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绳部和所述第二卡绳部均呈拱状结构,所述第二卡绳部位于所述第一卡绳部的下端,且所述第一卡绳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卡绳部的外壁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卡绳部的内壁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卡绳部的外表面相配合构成所述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绳部包括相连接的拱状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拱状部的下端,且所述弯折部的内壁面凸起于所述拱状部的内壁面,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弯折部的内壁面上。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的槽壁面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弹力绳的卡接凸起。

优选地,所述卡接凸起设置为两个,各个所述卡接凸起均呈条状且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弧形槽的弧形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绳部、所述卡接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卡绳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绳部和所述第二卡绳部均呈四分之一的椭球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呈环状结构,所述椭球状结构的边缘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服装表面的面料分别复合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热压技术高频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服装表面的面料通过热熔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绳件和所述第二卡绳件的材质均为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且所述第二卡绳部的弹性大于所述第一卡绳部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服饰,包括上述的防水防风卡扣、弹力绳以及服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防水防风卡扣包括第一卡绳件和第二卡绳件,第一卡绳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卡绳部,第二卡绳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卡绳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连接服装的表面,第一卡绳部和第二卡绳部均贯穿服装上的气眼,第一卡绳部和第二卡绳部相配合且二者之间共同构成用于供弹力绳穿出的贯穿孔,弹力绳的端部从服装内部依次穿过气眼和贯穿孔,且弹力绳的表面与贯穿孔的内壁面紧密接触,从而使弹力绳卡在贯穿孔处,不会使弹力绳相对贯穿孔发生相对滑动,且第一卡绳部和第二卡绳部的材质均为弹性材料。如此设置,弹性材质保证了弹力绳与贯穿孔之间的紧密性,使防水防风卡扣的防水性和防风性得到提升;当需要调节服装的松紧程度时,施加外力于第一卡绳部或第二卡绳部,使第一卡绳部或第二卡绳部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进而改变贯穿孔的形状,使得贯穿孔扩大一些,能够实现弹力绳相对贯穿孔的滑动,当松紧程度调节完成,取消外部作用力,第一卡绳部或第二卡绳部回复形变,贯穿孔回复原来的形状,弹力绳与贯穿孔之间重新紧密接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服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服饰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服饰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卡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卡绳件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卡绳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角度第一卡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卡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卡绳件的正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卡绳件的侧视图。

图1-10中:

1、第一卡绳件;101、第一连接部;102、第一卡绳部;2、第二卡绳件;201、第二连接部;202、第二卡绳部;3、贯穿孔;4、服装;5、弹力绳;6、弧形槽;7、卡接凸起;8、拱状部;9、弯折部;10、吊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防风卡扣及服饰,解决现有技术中卡扣与弹力绳之间连接不够紧密、防水性和防风性差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10,在本实施例中,防水防风卡扣包括第一卡绳件1和第二卡绳件2,第一卡绳件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1以及第一卡绳部102,如图4-7所示,第二卡绳件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01以及第二卡绳部202,如图8-10所示,其中,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均连接服装4的表面,这样一来,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也相对服装4的位置固定,且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均贯穿服装4上的气眼,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相配合且二者之间共同构成用于供弹力绳5穿出的贯穿孔3,弹力绳5的端部能够从服装4内部依次穿过气眼和贯穿孔3,弹力绳5穿出的一端连接有吊钟10,且弹力绳5的表面与贯穿孔3的内壁面紧密接触,从而使弹力绳5卡在贯穿孔3处,施加外力也不会使弹力绳5相对贯穿孔3发生相对滑动,且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的材质均为弹性材料。具体地,贯穿孔3的形状不做限定,能够卡住弹力绳5即可,且弹力绳5的表面与贯穿孔3的内壁面完全紧密接触,不留缝隙,避免漏风和漏水。

如此设置,弹性材质保证了弹力绳5与贯穿孔3之间的紧密性,使防水防风卡扣的防水性和防风性得到提升;当需要调节服装4的松紧程度时,施加外力于第一卡绳部102或第二卡绳部202,使第一卡绳部102或第二卡绳部202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进而能够改变贯穿孔3的形状,使得贯穿孔3扩大一些,能够实现弹力绳5相对贯穿孔3的滑动,当松紧程度调节完成,取消外部作用力,第一卡绳部102或第二卡绳部202回复形变,贯穿孔3也回复原来的形状,弹力绳5与贯穿孔3之间重新紧密接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均呈拱状结构,即第一卡绳部102凸起于第一连接部101的表面,第二卡绳部202凸起于第二连接部201的表面,第二卡绳部202位于第一卡绳部102的下端,第二卡绳部202伸入第一卡绳部201的拱状结构内,进而使第一卡绳部102的内壁面与第二卡绳部202的外壁面相贴合,且第一卡绳部102的内壁面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二卡绳部202的外表面相配合构成贯穿孔3。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卡绳部102的下端面与第二卡绳部202的上端面对齐并相贴合,凹槽设置在第一卡绳部102的下端面或第二卡绳部202的上端面,当需要调节服装4松紧程度时,可按压第一卡绳部102的外壁面或第二卡绳部202的外壁面,使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相错开,进而改变贯穿孔3的大小,减小弹力绳5与贯穿孔3之间摩擦力,但此种结构适用于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弹性大、壁厚较薄的情况,只有形变足够大才会改变贯穿孔3的形状。

如此设置,需要调节服装4松紧程度时,只需按压第二卡绳部202的外壁面,第二卡绳部202的外壁面变形变瘪,贯穿孔3变大,而且只要第二卡绳部202稍微发生形变贯穿孔3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弹力绳5与贯穿孔3之间摩擦力减小,拉动弹力绳5即可使弹力绳5相对贯穿孔3滑动,整个过程简单易操作。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绳部102包括相连接的拱状部8和弯折部9,拱状部8和弯折部9均与第一连接部101相连接,弯折部9位于拱状部8的下端,且弯折部9的内壁面凸起于拱状部8的内壁面,凹槽设置在弯折部9的内壁面上,弯折部9的内壁面与第二卡绳部202的外壁面相贴合。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凹槽为弧形槽6,弧形槽6的槽壁面为弧面,该弧面相当于圆柱体外表面的一部分,故该弧形槽6具有轴线,该弧形槽6的轴线与弹力绳5在弧形槽6内的延伸方向相同。

如此设置,弧形槽6更适合弹力绳5的外表面与贯穿孔3的内壁面相贴合,避免弹力绳5和贯穿孔3之间留有缝隙导致漏风和漏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弧形槽6的槽壁面设有卡接凸起7,卡接凸起7用于卡接弹力绳5。可选地,卡接凸起7设置为两个,各个卡接凸起7均呈条状且延伸方向均与弧形槽6的弧形延伸方向一致,且两个卡接凸起7相平行,位于上方的卡接凸起7至弯折部9上端的距离与位于下方的卡接凸起7至弯折部9下端的距离相等,使得弹力绳5各处在贯穿孔3内所受摩擦力相对一致。

如此设置,通过卡接凸起7增大贯穿孔3与弹力绳5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未按压第二卡绳部202时弹力绳5与贯穿孔3发生相对滑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绳部102、卡接凸起7、第一连接部10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卡绳部202、第二连接部201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第一卡绳部102、卡接凸起7、第一连接部101三者之间为注塑成型,第二卡绳部202、第二连接部201两者之间为注塑成型。

如此设置,第一卡绳部102、卡接凸起7、第一连接部101三者的连接处融为一体,同样地,第二卡绳部202、第二连接部201的连接处融为一体,提高了第一卡绳件1和第二卡绳件2的耐压强度,安装方便,使用起来牢固、安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均呈四分之一的椭球状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均呈环状结构,椭球状结构的边缘与环形结构的内边缘相连接,第二连接部201和服装4表面的面料分别复合在第一连接部101的两侧。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通过热压技术高频复合,实现第一卡绳件1和第二卡绳件2之间的连接,并在复合之前将弹力绳5放置于贯穿孔3内,然后第一连接部101与服装4表面的面料通过热熔胶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卡绳件1、第二卡绳件2与服装4的连接,完成防水防风卡扣在服装4上的安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绳件1和第二卡绳件2的材质均为tpu,tpu作为弹性体是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的一种材料,弹性较好;同时第二卡绳部202的弹性大于第一卡绳部102的弹性,即第一卡绳部102相对硬一些,第二卡绳部202相对柔软一些。

如此设置,第二卡绳部202的弹性相对大一些,容易变形,稍微施加一个外力给第二卡绳部202即可轻易改变贯穿孔3的形状,更加方便和省力。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防水防风卡扣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防水防风卡扣包括第一卡绳件1、第二卡绳件2,第一卡绳件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1以及第一卡绳部102,第二卡绳件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01以及第二卡绳部202,第一卡绳部102和第二卡绳部202均呈拱状结构且均为四分之一的椭球状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均呈环状结构,椭球状结构的边缘与环形结构的内边缘相连接;第二卡绳部202位于第一卡绳部102的下端,第一卡绳部102包括相连接的拱状部8和弯折部9,弯折部9位于拱状部8的下端,且弯折部9的内壁面凸起于拱状部8的内壁面,弯折部9的内壁面与第二卡绳部202的外壁面相贴合,且弯折部9的内壁面设有弧形槽6,弧形槽6与第二卡绳部202的外表面相配合构成用于供弹力绳5穿出的贯穿孔3,且弧形槽6的槽壁面设有用于卡接弹力绳5的卡接凸起7,卡接凸起7设置为两个,各个卡接凸起7均呈条状且延伸方向均与弧形槽6的弧形延伸方向一致。第一卡绳部102、卡接凸起7、第一连接部101为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第二卡绳部202、第二连接部201为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通过热压技术高频复合,第一连接部101与服装4表面的面料通过热熔胶相连接。第一卡绳件1和第二卡绳件2的材质均为tpu,且第二卡绳部202的弹性大于第一卡绳部102的弹性。

如此设置,防水防风卡扣选用弹性材质,保证了弹力绳5与贯穿孔3之间的紧密性,使防水防风卡扣的防水性和防风性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服饰,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水防风卡扣、弹力绳5以及服装4。如此设置,该服饰的防水防风卡扣与弹力绳5之间的紧密性足够,防水性和防风性提高。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防水防风卡扣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