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一体式的全隔离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1099发布日期:2021-01-26 20:4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一体式的全隔离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防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病毒防护服。


背景技术:

[0002]
当下,新冠肺炎愈演愈烈,其具有极高的传染性,目前的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传播,病原体由病毒携带者通过咳嗽、喷嚏、讲话时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进入易感人群的黏膜表面,使其感染该病毒。二、接触传播,即健康人群接触有感染者分泌物的物品后,再通过触摸口、鼻或眼睛,引起病毒传播。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应做好防护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但是由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治疗,长期的在病人周围,使得她们更容易感染病毒,传统的消毒杀菌不能有效的阻止病毒入侵人体。所以医护人员经常使用隔离防护服进行防护。现有技术中存在较多形式的防护服,例如cn202010155567.1一种能够防止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的连体式医用防护服,具体的公开了一种设计合理、穿戴方便且舒适、该防护服的头罩、防护衣、防护裤、手套以及鞋套采用连体式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病毒从防护服的接缝处浸入,有效的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性能的能够防止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的连体式医用防护服。但是其存在以下缺点,防护服头部依然需要带口罩,只有部分采用透明材质,而且如果带着这种头罩,头与头罩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固定,很不舒服,而且带着这种头罩依然不方便观察周围环境,更不方便进行外科手术,其为保证透气性防护服本体为三层面料结构,其从内至外依次为吸汗层、抗菌层和防静电层,造价偏高,清洗消毒也不方便。cn201711351605.5医用多功能防护服及其使用方法公开了另一种医用防护服,虽然完成了一种透气性较好的防护服的设计,但是采用拉链式的配合方式不仅不能保证防护服的密封性,而且增加了防护服穿戴的难度,拉链式配合拆卸和安装在各自完全分隔开的情况下再结合到一起操作上是比较困难的。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一体式设计的防护服采用正压防护服,如cn03217138.2一种通风安全隔离服提供了一种穿着方便、舒适、服内空气流动不闷热,可方便地穿着隔离服进行排尿,还可免去了佩戴口罩及隔离眼镜的麻烦的安全隔离服,但是采用一体式的连接设计以及使用压缩气源以及单向排气,必然存在使用时间短、使用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隔离服不可避免的始终处于微微膨胀状态,在工作过程中有较多的不方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一体式的全隔离防护服,使用方便,透气舒适,造价便宜,可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非一体式的全隔离防护服,其目的在于穿戴方便且穿着之后工作方便,使用人身体舒适,不会因为穿着隔离服而产生较大的视觉干扰,因不透气而产生燥热、烦闷等问题导致工作状态变差,进而发生工作事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将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
一种非一体式的全隔离防护服,包括相互独立的头罩、上衣、裤子,头罩、上衣、裤
子之间以密封粘带相互配合粘接以达到密封连接的目的。还包括与上衣相连通的空气循环背包。
[0005]
进一步的,所述上衣前侧设置有密封拉链,用以上衣的穿戴,所述上衣的下边沿设置有第一环状魔术贴母扣,所述裤子的上部腰围边沿设置有第一环状魔术贴子扣。
[0006]
进一步的,上述的魔术贴子扣和母扣的连接处需要特别处理,主要表现为:母扣的粘接设置处包括两层,即外层和内层,母扣位于外层内侧和内层外侧的表面上,子扣则是双面设计,使用时将子扣插入两个母扣之间,子扣的两个粘贴面就可以分别与两个母扣相互配合形成密封粘贴。这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将上衣的下边沿和裤子的上边沿设计的一样大,以方便此种配合。
[0007]
进一步的,可以理解为上衣的设计应当是上宽下窄,贴身设计。
[0008]
进一步的,我们将上衣的密封拉链的子链设置为相互平行的两道,即在第一道子拉链的内侧再设置一道子拉链,以方便不同重量或者是使用者需要紧身或者宽松状态时能够自由的调节上衣的宽窄。
[0009]
进一步的,所述上衣包括袖子,所述袖子的袖口内侧设置有软质密封条与肌肤相配合,所述袖口外侧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带,所述第三魔术贴带一侧设置有母扣,另一侧则设置子扣,在使用过程中将袖口宽松多余的部分收紧然后折叠起来再利用第三魔术贴带绑紧即可。
[0010]
进一步的,上衣和头罩之间也用密封魔术贴粘带连接,具体的可以表述为:所述头罩下部设计有软性连接带,所述软性连接带的材料可以是不透气的软质塑料,所述软性连接带下边沿设置有双面的第二魔术贴母扣,所述上衣上设置有与所述软性连接带下边沿双面的魔术贴母扣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子扣连接部,所述第二魔术贴子扣连接部为双层设计,将第二魔术贴母扣插入第二魔术贴子扣连接部内压紧即可实现密封连接配合。
[0011]
特别的,我们提供另一种造价成本相对较高,但是使用更为舒适的头罩。所述头罩采用透明轻质塑料,形状为适合人体形状的椭球状,底部开设有头部可伸入大小的开口,开口处下接软质橡胶塑料与上衣密封连接,连接方式不限于魔术贴粘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熔接、密封化学粘接等。头罩的前侧在眼睛相对应的部分设计成平面。
[0012]
进一步的,我们在头罩内侧设置有定位装置,目的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头罩与头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固定,因此造成使用者不舒服,观察目标干扰大。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三个弧形气垫,分别是与前侧的第一弧形气垫与后侧的第二弧形气垫,所述第一、第二弧形气垫的弧度应当与人体头部额头前后相一致,不必十分精确。进一步的,我们再提供一个脖颈处的第三弧形气垫,所述第三弧形气垫可以在充气状态下卡在脖颈处,所述弧形气垫采用中等透气率的材料制成,在不充气的情况下干瘪,持续充气后膨胀,当弧形气垫内部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后向外出气,所述弧形气垫均通过空心支撑杆与头罩相连,所述空心支撑杆与所述弧形气垫进气口相连。所述空心支撑杆与头罩之间的配合方式为:头罩上设置有仅可通过空心支撑杆的圆孔,所述圆孔外侧设置空心圆柱进行结构加强,空心圆柱部分的空腔直径与所述空心支撑杆直径相配合,空心圆柱内腔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密封圈以达到密封效果。
[0013]
与第三弧形气垫相配合的空心支撑杆为竖向倾斜支撑杆,即与头罩中心线成锐角,使用状态下第三弧形气垫下方为脖颈。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气垫与肌肤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点,所述凸起点为平缓的球形面。
[0015]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上述结构稳定,拆卸方便或者调节方便,我们在空心支撑杆端头的圆周面上设置一个旋转柄,在紧密配合的情况下可以边旋转边压入或者拉开以达到拆卸或者调节气垫位置的作用。
[0016]
更进一步的,弧形气垫可以更为舒适,造价成本更低,我们还可以采用不透气塑料或者橡胶与喷绒布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结构可以是在塑料材质的弧形气垫的内侧沿其水平中线开一长条缺口,通过粘贴多层喷绒布以封堵这个缺口。
[0017]
所述空心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空气循环背包的进气管连接,同样的,我们在隔离服内侧设计有出气管路,出气管路与空气循环背包的出气管相连。
[0018]
进一步的,出气管路包括多个分支管路,其中第一分支管路的气口位于头罩后侧,第二分支管路的气口位于上衣背侧,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可以是,第三分支管路从头罩后侧沿头罩下边沿固定并绕至头罩前侧下端,用于直接吸走呼吸产出的大部分气体。与此同时不会产生其他视线遮挡、绕线杂乱的问题。
[0019]
进一步的,出气管路通过设置在头罩内侧和上衣内侧的管夹固定,出气管路出气口设置在上衣背侧。
[0020]
进一步的,我们在使用时,如果采用上衣和头罩一体设计,即将上衣和头罩不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时的方案,那么上衣前侧或后侧不必设置密封拉链或者其他方式的用于方便穿戴的开口缝。
[0021]
所述空气循环背包外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进气风机相连,所述出气管与出气风机相连,所述进气风机进风管与出气风机出风管均与防病毒滤芯连接,所述进气风机、出气风机均设置于空气循环背包内,所述防病毒滤芯也设置在空气循环背包内。所述空气循环背包里还设置有供电电池。
[0022]
进一步的,所述防病毒滤芯设置在滤芯盒内,所述空气循环背包上设置有滤芯盒安装孔,滤芯盒安装孔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滤芯盒通过滤芯盒安装孔与空气循环背包相连。
[0023]
所述滤芯盒安装孔有两个,内侧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风机、出气风机管路相连。
[0024]
进一步的,我们为了稳定的固定空气循环背包,所述空气循环背包上下四个角上设置有挂钩,中部设置有固定扣,所述防护服上相应位置也设置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扣,所述空气循环背包上设置有肩带,使用状态下,医护人员背起空气循环背包并通过肩带上的肩带长短调节装置调节好位置,然后将挂钩与对应的挂扣卡接配合,出气管接通出气管路,防止因晃动背包导致出气口连接处附近发生故障。
[0025]
进一步的,进气风机和出气风气优选体积小、质量轻的。
[0026]
所述防护服还包括与上衣配套的手套,所用手套一般为医用手套,所述手套采用薄橡胶制成,所述手套的入口(即与手臂相配合的部分)设置有两道橡皮筋,第一道沿入口边缘设置,第二到与第一道间隔3-6厘米设置,该手套使用过程中在穿好防护服上衣后之间穿带手套即可,上衣的袖口伸入手套,由两道橡皮筋扎进手套入口即可。手套的入口部分的长度在8-12厘米较好。
[0027]
所述防护服还包括与裤子相配合的鞋子,所述鞋子可以与裤子一体成型设计。
[0028]
进一步的,考虑到鞋子易磨损,医护人员脚碼大小不一,因此,最好是设计成可分
离的,以方便医护人员穿着方便。
[0029]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与防护服配套的鞋子采用普通不透气的雨鞋即可,轻薄为主,裤子的裤口大小与鞋子的鞋口处相配合,裤子的开口处依然设计为双层结构,内侧一层的内侧设置魔术贴母扣与鞋子鞋口内侧设置的魔术贴子扣相配合连接,外侧一层与鞋子的鞋口外侧扎紧。进一步的,我们优选在鞋子的鞋口外侧面设置一道或者两道环形凹槽,裤子裤口处外侧一层上分别穿有一道或者两道橡皮筋,在使用状态下分别将这两道橡皮筋嵌入到这个环形凹槽内就可以实现鞋子与裤子的密封连接,密封效果较好。
[003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
1.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接风机,通过调节进气风机或者出气风机的速率即可实现隔离服内的状态,及负压、或者正压以及内外气压相同,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尤其是在平常使用时,隔离服不会显得肿胀。
[0032]
2.各部位之间通过密封性较好、拆卸较为方便的结构连接,如果出现损害,更换较为方便,更换成本低。
[0033]
3.防护服内的空气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对穿戴人员是舒适的,能够为穿戴人员提供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
[0034]
4.防护服的进气和出气都通过防病毒滤芯过滤,在病毒防治工作进行过程中出气过滤也尤为重要,因为在病毒防治过程中,医生始终处于高危环境,其接触病人时间长且长时间处于病毒聚集的环境中,其感染的风险较大,尤其是针对目前肆虐的新冠病毒,易感染,感染后病毒潜伏期长,潜伏期内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感染病毒而不自知,很容易将病毒携带到安全环境中或者传播给其他病患或者是同事。使用本防护服,可以避免上述情况,不仅隔离他人,也能隔离自己。
[0035]
5.防护服的头罩采用新式支架,支架同时也充当第二层空气过滤装置,新式之间使用过程中柔软通气,并且可以将头罩与头部进行固定,使得头部处于头罩内合适的位置,视线开阔不受局限,处于头罩内感觉舒服。
[0036]
6.鞋子和手套独立连接,坏了就可以换,采用较为普通的设计方案,更换成本也低。
[0037]
7.非一体式全隔离设计使得其消毒方便,在结束工作后工作人员进入消毒间整体进行消毒即可,消毒方便进一步造就了穿脱频次的提高,在吃饭、上厕所时可以脱下,避免了因为害怕浪费防护服或者害怕麻烦的消毒导致的禁食、憋尿等行为。
[0038]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造价低,使用自由度和舒适度都较好,可多次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3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4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弧形气垫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空气循环背包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上衣和裤子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截面图。
[004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裤子和鞋子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0045]
实施例1:
[0046]
一种非一体式的全隔离防护服,包括相互独立的头罩1、上衣2、裤子3,头罩1、上衣2、裤子3之间以密封粘带相互配合粘接以达到密封连接的目的。还包括与上衣1相连通的空气循环背包10。
[0047]
所述上衣1前侧设置有密封拉链,用以上衣的穿戴,所述上衣1的下边沿设置有第一环状魔术贴母扣11,裤子2的上部腰围边沿设置有第一环状魔术贴子扣12。
[0048]
第一环状魔术贴的子扣12和母扣11的连接处需要特别处理,主要表现为:母扣11的粘接设置处包括两层,即外层14和内层13,母扣11位于外层内侧和内层外侧,子扣12则是双面设计,使用时将子扣12插入两个母扣11之间,子扣12的两个粘贴面就可以分别与两个母扣11相互配合形成密封粘贴。在设计的时候将上衣2的下边沿和裤子3的上边沿设计的一样大,以方便此种配合。所述上衣2的设计上宽下窄,贴身设计。
[0049]
上衣2的密封拉链的子链设置为相互平行的两道,即在第一道子拉链的内侧再设置一道子拉链,以方便不同重量或者是使用者需要紧身或者宽松状态时能够自由的调节上衣的宽窄。
[0050]
所述上衣2包括袖子5,所述袖子5的袖口15内侧设置有软质密封条与肌肤相配合,所述袖口15外侧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带16,所述第三魔术贴带16一侧设置有母扣,另一侧则设置子扣,在使用过程中将袖口15宽松多余的部分收紧然后折叠起来再利用第三魔术贴带16绑紧即可。
[0051]
上衣2和头罩1之间也用密封魔术贴粘带连接,所述头罩1下部设计有软性连接部17,所述软性连接部17的材料为不透气的软质塑料,所述软性连接部17下边沿设置有双面的第二魔术贴母扣,所述上衣2上设置有与所述软性连接部17下边沿双面的魔术贴母扣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子扣连接部,所述第二魔术贴子扣连接部为双层设计,将第二魔术贴母扣插入第二魔术贴子扣连接部内压紧即可实现密封连接配合。
[0052]
所述头罩1采用透明轻质塑料,形状为适合人体形状的椭球状,底部开设有头部可伸入大小的开口,开口处下接软性连接部17与上衣密封连接,头罩1的前侧在眼睛相对应的部分设计成平面部18。
[0053]
头罩1内侧设置有定位装置,目的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头罩与头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固定,因此造成的使用者不舒服,观察目标时干扰较大的问题。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三个弧形气垫,分别是与前侧的第一弧形气垫6与后侧的第二弧形气垫7,所述第一、第二弧形气垫的弧度应当与人体头部额头前后相一致,不必十分精确。我们再提供一个脖颈处的第三弧形气垫9,所述第三弧形气垫9可以在充气状态下卡在脖颈处,所述弧形气垫采用中等透气率的材料制成,在不充气的情况下干瘪,持续充气后膨胀,当弧形气垫内部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后向外出气,所述弧形气垫均通过空心支撑杆8与头罩1相连,所述空心支撑杆8与所述弧形气垫进气口相连。所述空心支撑杆8与头罩1之间的配合方式为:头罩1上设置有仅可通过空心支撑杆8的圆孔,所述圆孔外侧设置空心圆柱进行结构加强,空心圆柱部分的空腔直径与所述空心支撑杆8直径相配合,空心圆柱内腔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密封圈以达到密封效果。与第三弧形气垫9相配合的空心支撑杆为竖向倾斜支撑杆,即与头罩1中心线成锐
角,使用状态下第三弧形气垫9下方为脖颈。
[0054]
所述弧形气垫与肌肤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点19,所述凸起点19为平缓的球形面。
[0055]
为了使得上述结构稳定,拆卸方便或者调节方便,在空心支撑杆8端头的圆周面上设置一个旋转柄20,在紧密配合的情况下可以边旋转边压入或者拉开以达到拆卸或者调节气垫位置的作用。
[0056]
所述空心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空气循环背包10的进气管21连接,防护服内侧设计有出气管路22,出气管路22与空气循环背包10的出气管23相连。出气管路22通过设置在头罩1内侧和上衣2内侧的管夹固定,出气管路22出气口24设置在上衣背侧。
[0057]
所述空气循环背包10外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21和出气管23,所述进气管21与进气风机25相连,所述出气管23与出气风机26相连,所述进气风机25进风管与出气风机26出风管均与防病毒滤芯28连接,所述进气风机25、出气风机26均设置于空气循环背包10内,所述防病毒滤芯28也设置在空气循环背包10内。所述空气循环背包10里还设置有供电电池。
[0058]
所述防病毒滤芯28设置在滤芯盒27内,所述空气循环背包10上设置有滤芯盒安装孔,滤芯盒安装孔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滤芯盒27通过滤芯盒安装孔与空气循环背包10相连。
[0059]
所述滤芯盒安装孔有两个,内侧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风机25、出气风机26管路相连。
[0060]
为了稳定的固定空气循环背包10,所述空气循环背包10上下四个角上设置有挂钩29,中部设置有固定扣,该固定扣可以和出气孔的外侧面相互卡接,所述防护服上相应位置也设置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扣,所述空气循环背包10上设置有肩带30,使用状态下,医护人员背起空气循环背包10并通过肩带30上的肩带长短调节装置调节好位置,然后将挂钩29与对应的挂扣卡接配合,出气管接通出气管路,防止因晃动背包导致出气口连接处附近发生故障。
[0061]
所述防护服还包括与上衣2配套的手套,所述手套采用薄橡胶制成,所述手套的入口(即与手臂相配合的部分)设置有两道橡皮筋,第一道沿入口边缘设置,第二到与第一道间隔3厘米设置,该手套使用过程中在穿好防护服上衣后之间穿带手套即可,上衣的袖口伸入手套,由两道橡皮筋扎进手套入口即可。手套的入口部分的长度在8厘米左右。
[0062]
所述防护服还包括与裤子3相配合的鞋子4,所述鞋子可以与裤子一体成型设计。
[0063]
实施例2:
[0064]
一种非一体式的全隔离防护服,包括相互独立的头罩、上衣、裤子,还包括与上衣相连通的空气循环背包。
[0065]
所述上衣的下边沿设置有第一环状魔术贴母扣,所述裤子的上部腰围边沿设置有第一环状魔术贴子扣。上衣的设计应当是上宽下窄,贴身设计。此外,在上衣的下边沿外侧设置有腰带环,用于系腰带,腰带环的位置应当是在第一环状魔术贴母扣高度位置外侧的。
[0066]
所述上衣包括袖子,所述袖子的袖口内侧设置有软质密封条与肌肤相配合,所述袖口外侧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带,所述第三魔术贴带一侧设置有母扣,另一侧则设置子扣,在使用过程中将袖口宽松多余的部分收紧然后折叠起来再利用第三魔术贴带绑紧即可。
[0067]
头罩采用透明轻质塑料,形状为适合人体形状的椭球状,底部开设有头部可伸入大小的开口,开口处下接软质橡胶塑料与上衣为一体成型密封化学粘接。头罩的前侧在眼
睛相对应的部分设计成平面。我们在使用时,上衣前侧或后侧不必设置密封拉链或者其他方式的用于方便穿戴的开口缝。
[0068]
头罩内侧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三个弧形气垫,分别是与前侧的第一弧形气垫与后侧的第二弧形气垫,所述第一、第二弧形气垫的弧度应当与人体头部额头前后相配合,不必十分精确。我们还提供一个脖颈处的第三弧形气垫,所述第三弧形气垫可以在充气状态下卡在脖颈处,所述弧形气垫在不充气的情况下干瘪,持续充气后膨胀,当弧形气垫内部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后向外出气,所述弧形气垫均通过空心支撑杆与头罩相连,所述空心支撑杆与所述弧形气垫进气口33相连。所述空心支撑杆与头罩之间的配合方式为:头罩上设置有仅可通过空心支撑杆的圆孔,所述圆孔外侧设置空心圆柱进行结构加强,空心圆柱部分的空腔直径与所述空心支撑杆直径相配合,空心圆柱内腔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密封圈以达到密封效果。与第三弧形气垫相配合的空心支撑杆为竖向倾斜支撑杆,即与头罩中心线成锐角,使用状态下第三弧形气垫下方为脖颈。
[0069]
所述弧形气垫与肌肤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点,所述凸起点为平缓的球形面。
[0070]
为了使得上述结构稳定,拆卸方便或者调节方便,我们在空心支撑杆端头的圆周面上设置一个旋转柄,在紧密配合的情况下可以边旋转边压入或者拉开以达到拆卸或者调节气垫位置的作用。
[0071]
弧形气垫采用不透气塑料或者橡胶与喷绒布相结合的方式制造。具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塑料材质的弧形气垫31的内侧沿其水平中线开一长条缺口,通过粘贴多层喷绒布32以封堵这个缺口。
[0072]
所述空心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空气循环背包的进气管连接,同样的,我们在隔离服内侧设计有出气管路,出气管路与空气循环背包的出气管相连。
[0073]
出气管路包括多个分支管路,其中第一分支管路34的气口位于头罩后侧,第二分支管路35的气口位于上衣背侧,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可以是,第三分支管路从头罩后侧沿头罩下边沿固定并绕至头罩前侧下端,用于直接吸走呼吸产出的大部分气体。与此同时不会产生其他视线遮挡、绕线杂乱的问题。
[0074]
出气管路通过设置在头罩内侧和上衣内侧的管夹固定,出气管路出气口设置在上衣背侧。
[0075]
所述空气循环背包10外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接口36和出气管接口37,所述进气管接口与进气管相连,进气管与进气风机相连,所述出气管接口37与出气管相连,出气管与出气风机相连,所述进气风机进风管与出气风机出风管均与防病毒滤芯盒38连接,所述进气风机、出气风机均设置于空气循环背包10内,所述防病毒滤芯盒38也设置在空气循环背包10上。所述空气循环背包10里还设置有供电电池。
[0076]
所述防病毒滤芯盒38内设置有防病毒滤芯39,所述防病毒滤芯39通过弹簧滑轨夹具40夹在防病毒滤芯盒支撑板41和夹板之间,所述空气循环背包10上设置有防病毒滤芯盒安装孔42,滤芯盒安装孔42内侧设置有内螺纹,防病毒滤芯盒38外侧设置有相配合的外螺纹,防病毒滤芯盒38通过滤芯盒安装孔42与空气循环背包10相连。所述滤芯盒安装孔有两个,内侧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风机、出气风机管路相连。所述弹簧滑轨夹具40包括可滑动的固定在防病毒滤芯盒38内侧面上的夹板,夹板与设置在防病毒滤芯盒38上的夹具支持部之
间设置有弹簧。
[0077]
防病毒滤芯盒38上还设置有第一道滤芯装置,包括通过螺纹与防病毒滤芯盒38相连的滤芯紧固盖46,第一道滤芯47通过滤芯紧固盖46直接拧在防病毒滤芯盒38上,防病毒滤芯盒38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滤芯紧固盖46相配合的螺纹。
[0078]
我们为了稳定的固定空气循环背包,在选择小体积、轻质量的进气风机和出气风机的同时。所述空气循环背包上下四个角上设置有挂钩,中部设置有固定扣,所述防护服上相应位置也设置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扣,所述空气循环背包上设置有肩带,使用状态下,医护人员背起空气循环背包并通过肩带上的肩带长短调节装置调节好位置,然后将挂钩与对应的挂扣卡接配合,出气管接通出气管路,防止因晃动背包导致出气口连接处附近发生故障。
[0079]
所述防护服还包括与上衣配套的手套,所用手套一般为医用手套,所述手套采用薄橡胶制成,所述手套的入口(即与手臂相配合的部分)设置有两道橡皮筋,第一道沿入口边缘设置,第二到与第一道间隔6厘米设置,该手套使用过程中在穿好防护服上衣后之间穿带手套即可,上衣的袖口伸入手套,由两道橡皮筋扎进手套入口即可。手套的入口部分的长度在12厘米左右。
[0080]
所述防护服还包括与裤子3相配合的鞋子4,考虑到鞋子易磨损,医护人员脚碼大小不一,裤子与鞋子可拆卸式密封配合。与防护服配套的鞋子以密闭性好,轻薄为主,裤子的裤口大小与鞋子的鞋口处相配合,裤子的开口处依然设计为双层结构,内侧一层的内侧设置魔术贴母扣43与鞋子鞋口内侧设置的魔术贴子扣44相配合连接,外侧一层与鞋子的鞋口外侧扎紧。鞋子的鞋口外侧面设置两道环形凹槽45,裤子裤口处外侧一层上分别穿有一道或者两道橡皮筋,在使用状态下分别将这两道橡皮筋嵌入到这个环形凹槽内就可以实现鞋子与裤子的密封连接,密封效果较好。
[008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优点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连接方式都是稳定的双层可拆卸粘扣,粘扣开口全部向下,消毒后都不会产生残余堆积问题。2.对防护服主体的材料要求低,软塑料即可,可以实现隔离服内正压、常压的调节,正压下防护服型号设计偏小即可。3.空气循环背包双层双向过滤,第一道过滤喷绒布直接拧上去就行,没喷绒布把口罩拧上去也可以使用,滤芯循环利用,成本低。4.头罩的设计,不会像我们带一般的头罩时比如摩托车头盔,头直接顶在头罩上,头罩和头的相对位置变化较大以至于我们视线受限,感觉束手束脚的。轻质塑料加柔性固定的方式让人足够舒适的工作。5.头罩的固定方式,用透气率低但透气的材料或者如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既起到通气作用,又起到支撑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