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5595发布日期:2021-08-24 12:1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因其多功能性、携带较为方便等特点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比如,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

目前,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一般包括表体和连接在表体上的表带;其中,表带用于穿戴在人体手腕上,表体用于显示时间、接收来电、收发短信或邮件等;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随时了解用户的体温变化,进一步在可穿戴设备上设置了测温元件,当将该可穿戴设备穿戴在人体手腕上时,测温元件则可对人体手腕处的温度进行感知,以获取人体温度。

然而,由于上述可穿戴设备需要用户穿戴之后才可进行测温,即上述可穿戴设备为接触式测温,不仅易造成交叉感染,且仅限于对用户手腕处的温度进行测量,测温位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现有的可穿戴设备的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在测温过程中易造成交叉感染,且测温位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表带和设置在表带上的测温组件,其中,表带用于穿戴在人体手腕上;测温组件包括底板、盖板和测温元件;其中,底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其中,底板的第一表面用于与人体手腕接触;盖板盖设在底板的第二表面上,并与底板配合形成一容置腔,其中,盖板上形成有一测温窗口;测温元件设置在容置腔内并通过测温窗口对朝向测温窗口的待测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

其中,盖板朝向底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底板配合形成容置腔,测温窗口形成于凹槽的底壁上。

其中,测温组件还包括柔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与主控制板连接并位于容置腔内,测温元件安装在柔性线路板上。

其中,柔性线路板设置于底板的第二表面,测温元件直接安装在柔性线路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表面。

其中,柔性线路板设置于底板的第二表面,测温元件通过焊接引脚设置在柔性线路板上,并与柔性线路板间隔设置。

其中,凹槽为台阶槽,台阶槽的第一部分用于容置柔性线路板,台阶槽的第二部分用于容置测温元件。

其中,盖板上开设有一贯穿孔,贯穿孔形成为测温窗口,且贯穿孔与容置腔连通,贯穿孔所在的位置设置有透光元件,以密封贯穿孔。

其中,测温元件朝向测温窗口的一端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弹性套,弹性套远离测温元件的一侧表面与容置腔的内侧壁抵接。

其中,弹性套的材质为软胶;底板的材质为硬胶,盖板的材质包括硬胶和软胶。

其中,底板朝向盖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与盖板配合形成容置腔,盖板为透光板。

其中,还包括表体,设置在容置腔内或设置在表带上,用于显示时间、接收来电、收发短信或邮件。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通过设置表带,以穿戴在人体手腕上;同时,通过在表带上设置测温组件,将测温组件设置成包括底板、盖板和测温元件,其中,底板的第一表面与人体的手腕接触,盖板盖设在底板的第二表面并与底板配合形成一容置腔,测温元件具体容置在该容置腔内;其中,由于测温元件与人体手腕之间还设置有底板,底板能够防止手腕表面的汗液进入容置腔内,从而有效避免测温元件与手腕汗液接触而导致损坏的问题发生;且由于该测温元件与底板和盖板之间彼此独立,相比于测温元件与底板和盖板一起注塑成型的方案,在测温元件发生故障时,本申请能够单独对测温元件进行更换,从而能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通过在盖板上形成一测温窗口,以使测温元件能够通过测温窗口对朝向测温窗口的待测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即,该可穿戴设备为非接触式测温,不仅避免了在测温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且由于该可穿戴设备可随着手臂的活动而随时改变位置,以使可穿戴设备上的测温窗口能够与佩戴者的其它测温位置(比如额头、腋窝等)对准,或者与其它非佩戴者的测温位置对准,从而使该可穿戴设备不仅能够对佩戴者的体温进行测量,且测温位置不受限制,同时还能够测量非佩戴者的体温,大大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与盖板配合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e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f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a和图1b,其中,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10,该可穿戴设备10具体可穿戴在人体手腕上,用于对人体体温进行测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10可为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

具体的,该可穿戴设备10包括表带11和设置在表带11上的测温组件12。

其中,表带11用于穿戴在人体手腕上,其具体可为一环状结构或长条形结构;具体的,表带11具体可包括两条带状物,在穿戴过程中,具体可通过两条带状物的两端系合在一起以实现表带11与人体手腕的固定,其中,系合方式具体可参见现有手表或手环的系合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表带11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也可与现有技术中手表或手环上的表带的具体结构与功能相同或相似,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测温组件12包括底板121、盖板122和测温元件123。

其中,底板121的材质具体可为硬胶,以提高支撑强度;具体的,底板121具有第一表面a和与第一表面a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b,底板121的第一表面a用于与人体手腕接触,盖板122盖设在底板121的第二表面b并与底板121配合形成一容置腔1221,测温元件123具体容置在该容置腔1221内,以通过底板121防止手腕表面的汗液进入容置腔1221内,从而有效避免测温元件123与手腕汗液接触而导致损坏的问题发生。具体的,盖板122上形成有一测温窗口1222,设置在容置腔1221内的测温元件123具体通过该测温窗口1222对朝向该测温窗口1222的待测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对人体额头温度进行测量时,只需要使该测温窗口1222对准人体额头即可通过可穿戴设备10中的测温元件123对额头处的温度进行测量;而当需要对人体腋窝处的温度进行测量时,同理,只需要使该测温窗口1222对准人体腋窝位置,即可通过可穿戴设备10中的测温元件123对腋窝处的温度进行测量。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盖板122上开设有一贯穿孔,贯穿孔与容置腔1221连通,且贯穿孔所在的位置设置有透光元件14,比如设置有玻璃板,以在保证测温元件123能够通过该测温窗口1222进行测温的同时,通过透光元件14防止外界水分进入容置腔1221内,从而实现较好的防水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贯穿孔所在的位置形成为测温窗口12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122也可为透光板,或盖板122正对底板121且对应容置腔1221的位置为透光板,即盖板122的材质可允许可见光或红外光等光线通过,以使测温元件123的光线能够穿过透光板以对待测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无需在盖板122上开设贯穿孔,也可使容置腔1221内的测温元件123通过盖板122对待测物体进行测温。

具体的,上述测温元件123为非接触式测温元件,即无需接触待测物体表面即可实现测温;具体的,测温元件123可为温度传感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测温元件123也可为现有额温枪中的非接触式测温元件,具体可参见现有额温枪,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上述盖板122具体可通过打胶的方式设置在底板121上,以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防水性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a至图2c,其中,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与盖板配合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底板121具体可为一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均为平面,盖板122朝向底板12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槽1220,凹槽1220与底板121配合形成容置腔1221,测温窗口1222具体形成于凹槽1220的底壁上,以下实施例均以此为例;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凹槽1220的底壁具体是指d处所示位置;具体的,容置腔1221的形状与测温元件123的形状匹配;且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盖板122对应凹槽1220的位置相比于其他位置朝向远离底板121的方向凸起,以保证盖板122对应容置腔1221且正对底板121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壁厚,从而保证盖板122的耐拉扯强度,在该实施例中,测温组件12结构具体可参见图1b。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d至图2f,其中,图2d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e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f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盖板122为一水平板,底板121的第二表面b开设有一朝向第一表面a延伸的凹槽1220,底板121上的凹槽1220与盖板122配合形成容置腔1221,且盖板122对应凹槽1220的位置形成有测温窗口1222,在该实施例中,测温组件1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2f。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盖板122可为透光板,即盖板122本身形成为测温窗口12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盖板122上开设贯穿孔以形成测温窗口1222,具体可参见上述文字描述。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盖板122可与表带11一体成型,即盖板122属于表带11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的是,当凹槽1220开设在盖板122上时,表带11的某一位置开设有凹槽1220,测温元件123容置在该凹槽1220内,底板121具体盖设在该凹槽1220的开口处,并将该开口密封,以防止水进入,从而实现防水性能。在具体实施例中,盖板122的材质具体可为硬胶和软胶的结合体,以通过软胶提高盖板122的柔软度,从而提高用户佩戴该可穿戴设备10的舒适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表带11也可与底板121一体成型;或者,表带11可拆卸式连接在底板121和/或盖板122的两端。

具体的,测温组件12还包括柔性线路板124;该柔性线路板124与主控制板连接,并位于容置腔1221内,测温元件123具体安装在该柔性线路板124上;其中,主控制板用于控制线路板导通、信号连通等。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该柔性线路板124还可以替换为印制电路板。

其中,柔性线路板124具体可设置在底板121的第二表面b,且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测温元件123直接安装在柔性线路板124远离底板121的一侧表面;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测温元件123具有焊接引脚125,测温元件123具体可通过焊接引脚125安装在柔性线路板124上,并与柔性线路板124间隔设置,即,测温元件123不与底板121直接接触,这样能够有效防止与人体手腕接触的底板121上的温度传递至测温元件123,而对测温元件123的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测温准确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线路板124也可以设置在凹槽1220的侧壁上,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只要测温元件123通过焊接引脚125悬空设置于容置腔1221内即可。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测温元件123可与柔性线路板124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参见图1b,竖直方向具体是指c向所示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焊接引脚125具体可为两个,两个焊接引脚125具体可为导电柱,从而不仅能够将测温元件123与柔性线路板124连通,且可对测温元件12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使测温元件123与柔性线路板124非接触式设置。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盖板122上的凹槽1220具体可为台阶槽,该台阶槽包括第一部分e和与第一部分e轴向连接的第二部分f,其中,台阶槽的第一部分e用于容置柔性线路板124,台阶槽的第二部分f用于容置测温元件123。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b,测温元件123朝向测温窗口1222的一端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弹性套126,弹性套126远离测温元件123的一侧表面与容置腔1221的内侧壁抵接,以密封容置腔1221,从而防止水分从测温窗口1222渗透至容置腔1221内,导致测温元件123或柔性线路板124损坏的问题发生,进而实现防水性能。其中,容置腔1221的内侧壁具体可指凹槽1220的与凹槽1220的底壁相邻设置的侧壁和/或至少部分凹槽1220的底壁;进一步地,可在测温元件123朝向测温窗口1222的一侧表面设置防水膜,由于弹性套126可密封容置腔1221,而测温元件123裸露在测温窗口1222处的表面设置有防水膜,从而在测温窗口1222为贯穿孔时,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不设置透光元件14,此时同样可实现防水性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具体可为手表;具体的,上述可穿戴设备10还可包括表体13,表体13可用于显示时间、接收来电、收发短信或邮件等;具体的,表体13设置在表带11上,并与表带11和测温组件12配合形成手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表体13也可容置在该容置腔1221内,并通过测温窗口1222显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表体13可为设置在表带11的区别于容置腔1221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本实施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通过设置表带11,以穿戴在人体手腕上;同时,通过在表带11上设置测温组件12,将测温组件12设置成包括底板121、盖板122和测温元件123,其中,底板121的第一表面a与人体的手腕接触,盖板122盖设在底板121的第二表面b并与底板121配合形成一容置腔1221,测温元件123具体容置在该容置腔1221内,其中,由于测温元件123与人体手腕之间还设置有底板121,底板121能够有效防止手腕表面的汗液进入容置腔1221内,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测温元件123与手腕汗液接触而导致损坏的问题发生;且由于该测温元件123与底板121和盖板122之间彼此独立,相比于测温元件123与底板121和盖板122一起注塑成型的方案,在测温元件123发生故障时,本申请能够单独对测温元件123进行更换,而无需同时更换底板121和盖板122,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单独设置各个部件方便管控售后问题;另外,通过在盖板122上形成一测温窗口1222,以使测温元件123能够通过测温窗口1222对朝向测温窗口1222的待测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其中,由于测温窗口1222朝向背离人体手腕的一侧表面,测温元件123具体通过测温窗口1222对朝向测温窗口1222的待测物体进行测温,可以理解的是,该测温方式无需接触人体手腕或其它测温位置即可进行测温,其为非接触式测温,该非接触式测温相比于接触式测温,不仅避免了在测温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且由于该可穿戴设备10可随着手臂的活动而随时改变位置,以使可穿戴设备10上的测温窗口1222能够与佩戴者的其它测温位置(比如额头、腋窝等)对准,或者与其它非佩戴者的测温位置(比如额头、手腕或腋窝等)对准,从而使该可穿戴设备10不仅能够对佩戴者的体温进行测量,且不受测温位置限制,同时还能够测量非佩戴者的体温,大大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的使用范围。

具体的,上述可穿戴设备10采用了净空密封结构,以在实现防水性能的同时,防止外部环境温度变化传导至测温元件123本身,从而干涉测温元件123的测温准确率;另外,采用硬胶材质的底板121隔离测温元件123,以在表带11贴近人体皮肤时,测温元件123不至于直接贴至人体皮肤而出现人体体温干扰测温性能的问题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