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拉链分链装置

文档序号:26365587发布日期:2021-08-24 12:1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PP拉链分链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p拉链分链装置。



背景技术:

pp拉链是一种通过拉链头的滑动来控制拉链凹凸扣的紧扣与分张从而实现拉链的拉合与分开的半透明热塑性树脂拉链,现前,pp拉链的分链工作都是人工进行,这种作业方式不仅效率低而加重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pp拉链的自动化,减小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p拉链分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pp拉链分链装置,包括分链机架,所述分链机架一侧设有用于装载拉链卷的装夹装置,分链机构另一侧设有用于牵引拉链的牵引机构,在牵引机构和装夹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分链的分链机构。

所述装夹装置包括装载托辊,所述装载托辊两端铰接分链机架,在装载托辊中部设有用于套接拉链卷的装载轴,所述装载轴一侧设有固定挡板,装载轴另一端设有活动挡板,所述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远离装载轴的一侧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通过固定螺栓连接装载托辊,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固定环套接装载托辊。

所述装载轴的直径等于拉链卷的直径。

所述装载托辊一侧设有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半圆状的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一端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分链机架,弹性钢片另一端设有重力调整容器,所述重力调整容器上端设有重力连接杆,所述重力连接杆通过防滑倒钩连接弹性钢片,在弹性钢片与装载托辊之间设有刹车皮。

所述刹车皮为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重力调整容器内设有若干个重量铁块。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主动托辊和被动托辊,所述主动托辊两端铰接分链机架,被动托辊与主动托辊间隙配合,被动托辊设置在主动托辊的上端,所述主动托辊一端通过v型带连接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分链机架下端,在主动托辊靠近分链机构的一侧设有分链板,所述分链板上设有进链口。

所述被动托辊包括轴芯和筒体,所述轴芯通过轴承连接筒体,轴芯两端固定连接用于调整间隙的调整块,所述调整块通过调整滑轨连接调节机架,在调整机架上端设有用于调整块螺纹连接的调理螺栓。

所述分链机构包括u型分链杆,在分链杆中部设有分链口。

所述分链口呈m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装载装置对拉链卷进行夹紧,通过牵引机构对其进行牵引提供动力源,分链机构对其进行分链,实现自动化分链,避免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工作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分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分链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分链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分链机架,2.活动挡板,3.固定挡板,4.装载托辊,5.减速装置,51.弹性钢片,52.连接杆,53.重力调整容器,54.防滑倒钩,6.分链机构,7.减速电机,8.主动托辊,9.被动托辊,10.调整滑轨,101.调整螺栓,102.调整块,11.分链板,12.进链口,13.固定环,14.装载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附图1到8所示,一种pp拉链分链装置,包括分链机架1,所述分链机架1一侧设有用于装载拉链的装夹装置,分链机构6另一侧设有用于牵引拉链的牵引机构,在牵引机构和装夹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分链的分链机构6,装载装置对拉链卷进行夹紧,通过牵引机构对其进行牵引提供动力源,分链机构6对其进行分链,实现自动化分链,避免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工作劳动强度。

所述装夹装置包括装载托辊4,所述装载托辊4两端铰接分链机架1,在装载托辊4中部设有用于套接拉链卷的装载轴14,所述装载轴14一侧设有固定挡板3,装载轴14另一端设有活动挡板2,所述固定挡板3和活动挡板2远离装载轴14的一侧设有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通过固定螺栓连接装载托辊4,所述固定环13固定连接固定挡板3和活动挡板2,固定环13套接装载托辊4,装载轴14的直径等于拉链卷的直径,利用活动挡板2和装载轴14将拉链卷装夹住,可以起到加强纸质板支撑力的作用,装载轴14的直径与拉链卷内环一致,套于内环,起到防止内环形变的作用,为了拉链卷拥有更好的夹紧度,其长度稍短于拉链卷厚度,活动挡板2和固定挡板3其外径稍大于拉链卷外径,起到防止拉链卷从旁边掉乱的作用,内径稍大于后置装载托辊4,以便于pp拉链卷装夹装置在后置装载托辊4上装卸,为了使拉链卷装夹装置的质量更低,且便于制造,固定环13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装置托辊,进而使装载轴14与装载托辊4固定并可拆卸连接,综合考虑后选择硬质塑料来制备上述装夹装置。

拉链卷及其装夹装置和后置从动辊筒总体质量较大,故旋转惯性较大,会出现拉链卷出链速率快于牵引机构引离拉链速率的情况,导致拉链在分链时出现掉链、跳链等分链工作不稳定问题,提高分链装置的工作稳定性,有必要为后置从动辊筒设计专用减速装置5,所述装载托辊4一侧设有减速装置5,所述减速装置5包括半圆状的弹性钢片51,所述弹性钢片51一端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分链机架1,弹性钢片51另一端设有重力调整容器53,所述重力调整容器53上端设有重力连接杆52,所述重力连接杆52通过防滑倒钩54连接弹性钢片51,在弹性钢片51与装载托辊4之间设有刹车皮,利用弹性钢片51的自身的具有弹性的性质,在重力调整容器53的作用下,使弹性钢片51压紧刹车皮,刹车皮与装载托辊4接触连接,加大刹车皮与装载托辊4的摩擦,进而减小装载托辊4的转速,使装载轴14的速度小于等于牵引机构的牵引的速度,从而实现拉链卷出链速率慢于牵引机构引离pp拉链速率,使分链装置稳定分链。

所述刹车皮为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重力调整容器53内设有若干个重量铁块。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主动托辊8和被动托辊9,所述主动托辊8两端铰接分链机架1,被动托辊9与主动托辊8间隙配合,被动托辊9设置在主动托辊8的上端,所述主动托辊8一端通过v型带连接减速电机7,所述减速电机7固定在分链机架1下端,在主动托辊8靠近分链机构6的一侧设有分链板11,所述分链板11上设有进链口12,分链板11贴近主动托辊8和被动托辊9,通风进链口12使分离后的拉链有序的进入牵引机构,所述被动托辊9包括轴芯和筒体,所述轴芯通过轴承连接筒体,防止因辊距太大而不能将pp拉链引离或因辊距太小不利于pp拉链的穿引,甚至出现pp拉链压损现象,轴芯两端固定连接用于调整间隙的调整块102,所述调整块102通过调整滑轨10连接调节机架,在调整机架上端设有用于调整块102螺纹连接的调整螺栓101,调整螺栓101上下转动带动调整块10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被动托辊9上下移动,来调整主动托辊8和被动托辊9之间的间隙,主动托辊8通过外装带轮或链轮等部件由减速电动机提供动力来驱动,或在主动托辊8内安置减速电动机直接驱动,被动托辊9是无动力的,其组成零部件由里到外依次为轴芯、深沟球轴承、轴承安装架和筒体,该辊筒自身没有动力,需借助外力进行滚动。

所述分链机构6包括u型分链杆,在分链杆中部设有分链口,从分链口对拉链进行一分为二的分链操作。

所述分链口呈m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分链机架1一侧设有用于装载拉链的装夹装置,分链机构6另一侧设有用于牵引拉链的牵引机构,在牵引机构和装夹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分链的分链机构6,装载装置对拉链卷进行夹紧,通过牵引机构对其进行牵引提供动力源,分链机构6对其进行分链,实现自动化分链,避免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工作劳动强度,装夹装置包括装载托辊4,装载托辊4两端铰接分链机架1,在装载托辊4中部设有用于套接拉链卷的装载轴14,装载轴14一侧设有固定挡板3,装载轴14另一端设有活动挡板2,固定挡板3和活动挡板2远离装载轴14的一侧设有固定环13,固定环13通过固定螺栓连接装载托辊4,固定环13固定连接固定挡板3和活动挡板2,固定环13套接装载托辊4,装载轴14的直径等于拉链卷的直径,利用活动挡板2和装载轴14将拉链卷装夹住,可以起到加强纸质板支撑力的作用,装载轴14的直径与拉链卷内环一致,套于内环,起到防止内环形变的作用,为了拉链卷拥有更好的夹紧度,其长度稍短于拉链卷厚度,活动挡板2和固定挡板3其外径稍大于拉链卷外径,起到防止拉链卷从旁边掉乱的作用,内径稍大于后置装载托辊4,以便于pp拉链卷装夹装置在后置装载托辊4上装卸,为了使拉链卷装夹装置的质量更低,且便于制造,固定环13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装置托辊,进而使装载轴14与装载托辊4固定并可拆卸连接,利用弹性钢片51的自身的具有弹性的性质,在重力调整容器53的作用下,使弹性钢片51压紧刹车皮,刹车皮与装载托辊4接触连接,加大刹车皮与装载托辊4的摩擦,进而减小装载托辊4的转速,使装载轴14的速度小于等于牵引机构的牵引的速度,从而实现拉链卷出链速率慢于牵引机构引离pp拉链速率,使分链装置稳定分链,主动托辊8两端铰接分链机架1,被动托辊9与主动托辊8间隙配合,被动托辊9设置在主动托辊8的上端,主动托辊8一端通过v型带连接减速电机7,减速电机7固定在分链机架1下端,在主动托辊8靠近分链机构6的一侧设有分链板11,所述分链板11上设有进链口12,分链板11贴近主动托辊8和被动托辊9,通风进链口12使分离后的拉链有序的进入牵引机构,所述被动托辊9包括轴芯和筒体,所述轴芯通过轴承连接筒体,防止因辊距太大而不能将pp拉链引离或因辊距太小不利于pp拉链的穿引,甚至出现pp拉链压损现象,轴芯两端固定连接用于调整间隙的调整块102,所述调整块102通过调整滑轨10连接调节机架,在调整机架上端设有用于调整块102螺纹连接的调整螺栓101,调整螺栓101上下转动带动调整块10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被动托辊9上下移动,来调整主动托辊8和被动托辊9之间的间隙,主动托辊8通过外装带轮或链轮等部件由减速电动机提供动力来驱动,或在主动托辊8内安置减速电动机直接驱动,被动托辊9是无动力的,其组成零部件由里到外依次为轴芯、深沟球轴承、轴承安装架和筒体,该辊筒自身没有动力,需借助外力进行滚动,分链机构6包括u型分链杆,在分链杆中部设有分链口,从分链口对拉链进行一分为二的分链操作,将拉链卷穿插在装载轴14上,装载轴14套接在装载托辊4上,通过固定环13将活动挡板2和固定挡板3固定和定位,使装载轴14与装载托辊4固定连接,在装载托辊4一侧放置弹性钢片51,通过重力调整容器53将弹性钢片51压在装载托辊4上,通过刹车皮对其进行加大摩擦力,进而减小装载托辊4的转速,然后人工将拉链端口分离,分别穿插进分链口,通过分链口进而进链口12,通过进链口12进入主动托辊8和被动托辊9之间,启动减速电机7,减速电机7带动主动托辊8转动,主动托辊8和被动托辊9带动分链端转动,即牵引拉链移动,通过拉链带动装载轴14转动,装载轴14上的拉链被输送出去,主动托辊8持续带动拉链牵引分链,直到拉链全部被分链为止。

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而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都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