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6142发布日期:2022-01-15 04:0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诸如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需要通过表带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然而,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的表带佩戴不够方便,表带受力不均匀,且容易拱起错位,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佩戴方便,表带固定后受力均匀,且不容易拱起错位,美观性强。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包括能够相互配合将可穿戴设备佩戴在用户腕部的第一表带及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能够在与所述第二表带接触时与所述第二表带相互固定。所述第二表带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能够在与所述第一表带接触时与所述第一表带相互固定。
5.在本方案中,由于第一表带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表带接触时相互固定,第二表带的第二固定部与第一表带接触时相互固定,佩戴方便,且受力点分散在两段表带,受力均匀,同时能够使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相互贴紧,防止拱起错位。
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带包括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上设有表带环;所述第二表带包括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上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表带环的最大内径,从而使得第二表带从表带环穿过后不容易轻易脱出。
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表带靠近所述表带环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表带靠近所述表带防脱部的一侧,从而使得在佩戴表带时,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在位置上相互错开,不会相互干扰,并防止在佩戴时第一表带的末端翘起,佩戴舒适,且更加美观,同时还能防止表带环处的第二表带拱起。
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部作为所述第二固定部,从而使得降低了物料成本,并降低了表带组件的重量,提升用户舒适度。
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的材质包括编织材料,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粘钩,从而使得当第一固定部固定与第二表带贴合,或第二固定部与第一表带贴合时,能够相互固定在一起。
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的材质包括金属材料,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磁性材料,从而使得当第一固定部固定与第二表带贴合,或第二固定部与第一表带贴合时,能够相互固定在一起,且能带来更方便的使用体验。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所述表带,所述第一表带、所述第二表带分别与所述设备本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12.在本方案中,由于第一表带、所述第二表带分别与所述设备本体的两端可拆卸连
接,用户能够方便的更换表带,进而根据服装、配色、风格喜好或心情搭配不同颜色或样式的表带。
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本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表带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无需在表带组件贴近设备本体的位置设置供表带组件穿过的扣环,表带组件与设备本体连接处所需的空间较小,能够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美观程度和佩戴舒适性。
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带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带两个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表带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表带两个端部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从而防止表带环处的第二表带拱起。
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卡接口或卡槽,从而方便拆卸。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可穿戴设备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佩戴前的示意图。
21.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另一个角度的佩戴前的示意图。
22.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佩戴中的示意图。
23.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另一个角度的佩戴中的示意图。
24.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佩戴后的示意图。
25.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另一个角度的佩戴后的示意图。
26.图6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再一个角度的佩戴后的示意图。
27.图7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8.图7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7a中可穿戴设备中防脱部的剖面示意图。
3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2.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35.可穿戴设备(手表)一般通过表带固定在用户的腕部上,目前现有的可穿戴设备配置有多种传感器,并通过传感器来监测用户的生理数据,例如血氧监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等,为了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可穿戴设备固定在腕部,并且保持与腕部的位置相对稳定,尽量避免可穿戴设备从用户的腕部上滑落或移位。因此,在保证表带的佩戴舒适度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表带的稳定性。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如图1所示,该表带10’的一端10a’与手表本体20’连接,表带10’的自由端10b’可滑动地延伸穿过手表本体20’上的扣环21’,在扣环21’的一侧上延伸的表带组件10’的长度可根据用户期望而被调节,使得手表本体20’佩戴在用户的腕部,并能够具有合适的舒适度和抓握力。表带10’的自由端10b’远离手表本体20’的外表面设有粘钩11’,当自由端10b’穿过扣环21’后回环重叠与表带组件10’的外表面粘合固定,但是这样固定后,仅靠表带自由端10b’粘合,粘合稳定性差,并且未设置粘钩的区域在重叠时容易拱起错位,降低佩戴舒适度,降低用户体验。
3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以及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表带能够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本体配套使用组成所述可穿戴设备,将可穿戴设备稳定佩戴在用户的腕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表带不容易拱起错位,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可穿戴设备例如是智能手表、传统手边、智能手环、血氧监测器、计步器等等。
39.图2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该可穿戴设备1包括设备本体20以及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表带组件10。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1为智能手表,所述设备本体20为智能手表的表盘。
41.在本实施例中,将表带贴合用户腕部的表面定义为内表面,将表带背离用户腕部的表面定义为外表面。
42.表带组件10包括第一表带11及第二表带12。所述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能够相互配合将可穿戴设备1戴在使用者的腕部。第一表带11、第二表带12分别与设备本体20的两
端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分别与设备本体2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无需在表带组件10贴近设备本体20的位置设置供表带组件10穿过的扣环,表带组件10与设备本体20连接处所需的空间较小,能够提升可穿戴设备1的美观程度和佩戴舒适性。
43.具体地,设备本体20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21及第二连接部2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可以是卡接口、卡槽等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44.所述第一表带11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带11两个端部的第一连接端11a和第一自由端11b。其中,第一表带11的第一连接端11a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从而将第一表带11固定在设备本体20上。第一表带11的第一自由端11b设有表带环13。所述表带环13用于在穿戴时为第二表带12提供一定的限位,并辅助使用者拉紧第二表带12,使得表带组件10能够更好贴合用户的腕部。
45.第二表带12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表带12两个端部的第二连接端12a和第二自由端12b。其中,第二表带12的第二连接端12a与第二连接部22可拆卸连接,从而将第二表带12固定在设备本体20上。第二表带12的第二自由端12b设有防脱部14。所述防脱部14的长度略大于所述表带环13的最大内径。如此,防脱部14在第二表带12受到外力作用倾斜时能够从表带环13穿过,在第二表带12未收到外力作用时又能被表带环13卡住,进而使得第二表带12从表带环13穿过后不容易轻易脱出。
46.第一表带1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固定部111,第一固定部111能够在与第二表带12接触时将第一固定部111与第二表带12相互固定。第二表带12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固定部121,第二固定部121能够在与第一表带11接触时将第二固定部121与第一表带11相互固定。如此,在佩戴表带时,第一固定部111固定与第二表带12固定,且第二固定部121与第一表带11固定,能够提供足够的结合力,使第一表带11与第二表带12相互抓紧。
4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1设于第一表带11靠近表带环13的一侧,第二固定部121设于第二表带12靠近表带防脱部14的一侧。如此,在佩戴表带时,第一固定部111与第二固定部121在位置上相互错开,不会相互干扰。此外,由于第二固定部121设于第二表带12靠近表带防脱部14的一侧,能够有效防止在佩戴时第一表带11的末端翘起,佩戴舒适,且更加美观。由于第一固定部111设于第一表带11靠近表带环13的一侧,能够使第一表带11与第二表带12在表带环13旁边相互贴紧,防止表带环13处的第二表带12拱起。
48.请继续参阅图2与图3,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的材质包括编织材料,所述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二固定部121包括能够与编织材料相互可拆卸固定的粘钩。具体地,所述粘钩是由多个微型钩体所组成,能够在其与编织材料接触时钩紧编织材料进行固定,并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从编织材料中脱离。由此,当第一固定部111固定与第二表带12贴合,或第二固定部121与第一表带11贴合时,能够相互固定在一起。
49.所述编织材料包括弹性尼龙、非弹性尼龙、弹性涤纶、非弹性涤纶中的至少一种。
50.请参阅图4a与图4b,佩戴前,先将手腕穿进表带组件10围成的最大腕圈中,并将第二表带12的防脱部14从第一表带11的表带环13穿过;
51.请参阅图5a与图5b,佩戴时,使用者可以用手拉起第二表带12的防脱部14,使表带组件10的松紧度达到合适的腕围,然后用第一表带11的第一固定部111与第二表带12相互挂粘固定,并用第二表带12的第二固定部121与第一表带11相互挂粘固定,如图6a、图6b与
图6c所示,最终完成可穿戴设备1的佩戴。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10以及可穿戴设备1,能够将可穿戴设备1稳定佩戴在用户的腕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一表带11的第一固定部111能够与第二表带12固定,且第二表带12的第二固定部121能够与第一表带11固定,佩戴方便,表带不容易拱起错位,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同时,由于第一固定部111设于第一表带11靠近表带环13的一侧,第二固定部121设于第二表带12靠近表带防脱部14的一侧,受力点分散在两段表带的尾端,受力均匀,更加牢固。
53.请参阅图7a及图7b,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的材质包括金属材料,所述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二固定部121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吸附的磁性材料。由此,当第一固定部111固定与第二表带12靠近,或第二固定部121与第一表带11靠近时,能够相互固定在一起,且能带来更方便的使用体验。
54.请进一步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脱部14包括防脱部框141、防脱部缓冲体142以及防脱部磁体143。所述防脱部缓冲体142设置于防脱部框141与防脱部磁体143之间。所述防脱部缓冲体142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将防脱部磁体143牢固的卡紧在防脱部框141内。
55.请再次参阅图7a及图7b,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防脱部14作为所述第二固定部121。如此,所述第二固定部121既可以起到使得第二表带12从表带环13穿过后不容易轻易脱出的作用,又能够在佩戴时吸附第一表带11起固定作用,在不妥协使用体验和功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物料成本,降低了表带组件10的重量,提升用户舒适度。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适合的方式结合。
5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