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4798发布日期:2021-08-13 16:0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穿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穿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运动帽衫的帽子或者裤腰上会穿入一根绳,使得人们穿着时调节绳以达到颈围。在现在的服装加工中,基本都是靠手工穿绳,在绳子的前端固定一根钢丝类工具,然后利用钢丝的硬度手工将绳子从帽子的入口穿入,一点一点地从两层布的夹层中穿过,从出口穿出,这道工序非常耗费人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智能穿带机》,其专利号为cn201720811352.4(授权公告号为cn207252880u)公开了一种智能穿带机,包括穿绳装置和通过伸缩支架设置在穿绳装置侧边的扩张装置;所述穿绳装置包括机架、穿绳索、绳索转盘、第一电机和踏板;所述扩张装置包括固定架、转盘、第二电机和扩张页;所述扩张页有数片,每个扩张页均通过齿条杆啮合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有扩张页合围成一个圆形支撑环(圆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齿条杆运动进而控制支撑环的扩张和缩小。该穿绳机将待穿绳的裤子套在支撑环上,操控第一踏板将穿绳索从裤腰的绳孔入口伸入至绳孔入口伸出,再将腰绳固定在环形穿绳孔上,控制内层钢丝缩回进而将腰绳穿入裤腰中。上述专利中实现了裤腰自动穿绳的目的,但是,当穿绳完毕后需要将帽子或者裤腰取下时,采用上述第二电机和齿条杆配合时可能会出现圆形支撑环缩小的太小而使帽子或裤腰整个掉落在底盘或地面上,增加了弯腰拿取帽子和裤腰所带来的繁琐性。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智能穿绳机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对圆周进行定位以防止圆周的缩小至过小的智能穿绳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穿绳机,包括有

支架;

至少两个支撑板,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支架上,相对布置且能相互靠近或相远离,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的外周沿的至少局部完全在或基本在同一个圆周上;

推动机构,用来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该推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定位机构,用来对所述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限定所述圆周的大小,其动力输出端与支撑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有四个,且两两相对布置,还包括有用来驱动各组相对布置的支撑板均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连接。

推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四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为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及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均为弧形板,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有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从动齿轮和至少一个气缸,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相交错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齿条,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并排间隔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齿条,两个所述第二齿条并排间隔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所述从动齿轮与各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为了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滑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竖板与所述第一齿条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二齿条相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有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竖板相对应的第一滑槽及与第二竖板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板滑动限位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沿着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竖板滑动限位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定位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

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螺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沿着所述第一齿条的运动方向延伸;

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且与两个所述第一齿条中的一个相接触。

为了限制对螺杆造成损坏,还包括有

转动件,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母上,其转动轴线基本与所述螺杆相垂直,且能与所述第一齿条相接触,其上开设有沿着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及

连杆,穿设在所述贯通孔内;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齿条相抵的状态下,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螺母转动至连杆的外周面局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相抵的状态;

缓冲器,作用在所述转动件上,始终使转动件具有朝对应侧第一齿条运动的趋势。如此,防止第一齿条直接作用在螺母上而使得螺杆转动而造成损坏。

为了实现两个第一齿条运动的可靠性,所述气缸有两个,两个所述气缸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对应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的输入端与从动齿轮的轴线基本并排布置,还包括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编码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编码器用来测量从动齿轮的转动圈数,从而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后续绳子的伸出长度。

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

第一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设置且相对固定;

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编码器的输入端上;及

传动齿带,呈环状,且环绕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外围,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为了方便支撑待穿绳的帽衫,还包括有与所述支架相对固定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之下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留有间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穿绳完毕后需要将帽衫的帽子或者裤腰取下时,相对布置的支撑板相互靠近缩小圆周时,通过定位机构实现对支撑板的定位,从而限制圆周的大小,防止出现圆周缩小的过小而将待穿绳的帽衫或裤子直接掉落的可能性,减小了弯腰拿取帽衫或裤子的概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去掉倾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穿绳机包括有支架1、支撑板、夹持组件3、推动机构4、编码器5、传动机构6、定位机构7、支撑杆8、穿绳机构9、转动件10、连杆01及缓冲器02。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穿绳机用来对帽衫上的帽子进行穿绳。

如图1所示,支架1与穿绳机构9左右间隔布置,且两者相对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整体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支架1包括有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板11。本实施例的方位具体参见图5和图7中箭头所指的方向。

如图2和图4所示,支撑板有四个,且两两相对布置,且分别为前后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21及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22,上述的两个第二支撑板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支撑板均为向外弯曲的弧形板,3个弧形板的横截面的外周沿基本在同一个圆周上。如图3、图5及图6所示,驱动机构4用来驱动各组相对布置的支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圆周200,推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齿条41、第二齿条42、从动齿轮43和两个气缸44,第一齿条41前后方向延伸,第二齿条42左右方向延伸,因此,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相交错布置;每个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齿条41,两个第一齿条41并排间隔布置,且前后运动方向相反,每个第二支撑板2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齿条42,两个第二齿条42并排间隔布置且左右运动方向相反,从动齿轮43与各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相啮合,两个气缸44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41相连接。

为了对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运动进行导向,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支撑板21通过第一竖板211与第一齿条41相连接,第二支撑板22通过第二竖板221与第二齿条42相连接,倾斜板11上开设有与第一竖板211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11及与第二竖板221相对应的第二滑槽112。第一滑槽111沿着对应第一支撑板21的滑动方向前后延伸,第一竖板211滑动限位在第一滑槽111内,第二滑槽112沿着对应第二支撑板22的滑动方向左右延伸,第二竖板221滑动限位在第二滑槽112内。

如图3和图5所示,定位机构7用来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限定圆周200的大小,定位机构7动力输出端与第二齿条42相连接,定位机构7包括有电机71、螺杆72及螺母73,电机71设置在支架1上;螺杆72与电机71的输出轴相连接,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螺母73螺纹连接在螺杆72上,且能与位于左侧的第一齿条41相接触。

为了限制对螺杆造成损坏,转动件10通过转轴104能转动地设置在螺母73上,螺母78通过转动件10能与位于左侧的第一齿条41相接触,转轴104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该转轴104与螺杆72相垂直。转动件10包括有连接板100及分别设置在连接板前后两侧边沿且相对布置的侧板102,转轴104安装在连接板100上,两个侧板102上对应开设沿着螺杆7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101,连杆01穿设在贯通孔101内,在转动件处于未转动的自然状态下,连杆的外周面与贯通孔101的内周面之间留有间隙;其中一个侧板102上设置有支板103,在转动件10之支板103与第一齿条41相抵的状态下,转动件10能相对螺母73转动至连杆01的外周面局部与贯通孔101的内周面相抵的状态,螺母73保持不动,为了实现转动件的自动复位,缓冲器02作用在转动件10上,始终使转动件10具有朝对应侧第一齿条41运动的趋势。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器02采用液压缓冲器的形式,此外,缓冲器02还可以采用弹簧的形式。

如图2和图4所示,夹持组件3与位于前侧的第一支撑板21相连接。夹持组件3包括有夹爪31和驱动机构32,夹爪31包括有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21前侧的夹板,两个夹板前后布置且分别为固定在支架1上的固定板311,位于后侧的夹板为活动板312,驱动机构32的动力输出端与活动板312相连接。驱动机构32为驱动气缸。上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上均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脚313,活动板312上的延伸脚313的下端位于固定板311的延伸脚313的之下。

如图6所示,编码器5用来测量从动齿轮43的转动的圈数,编码器5的输入端与从动齿轮43的轴线基本并排布置,还包括有传动机构6,传动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与从动齿轮43相连接,传动机构6的动力输出端与编码器5的输入端相连接。前述的传动机构6包括有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62及传动齿带63,其中,第一齿轮61与从动齿轮43同轴设置且相对固定;第二齿轮62安装在编码器5的输入端上;传动齿带63呈环状,且环绕在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的外围,并与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相啮合。

此外,为了方便支撑待穿绳的帽衫,如图1所示,支撑杆8与穿绳机构9相对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支撑板21之下,支撑杆8与第一支撑板21之间留有间隔,待穿绳的帽衫位于前述间隔内,且搁置在支撑杆8上。

上述实施例的穿绳机构9与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号为cn201720811352.4中的穿绳机构相同,具体参见上述专利中的穿绳机构,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上述智能穿绳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运动帽衫搭在支撑杆8上,并将运动帽衫的帽子套在四个支撑板的外围,夹持组件3的夹爪31将帽子前沿的位置夹住,通过推动机构4中的气缸44带动两个第一支撑板21相背离运动,在从动齿轮43和第一齿条41的传动配合下,两个第二支撑板22相背离运动,从而增大圆周200,四个支撑板将帽子支撑住,随后通过穿绳机构对帽子进行穿绳。编码器5用来测量从动齿轮43沿周向转动的圈数,从而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后续绳子的所伸出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