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3151发布日期:2022-01-05 10:4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这样工人才会乐意在工作场所坚持佩带并提高其工作效率,现国外的免保养型口罩,不用清洗或更换部件,当阻尘饱和或口罩破损后即丢弃,这样既保证口罩的卫生又免去了工人保养口罩的时间和精力,许多口罩都采用拱形形状,既能保证与入脸形状的密合良好又能在口鼻处保留一定的空间,佩带舒适,但最常见的口罩还是平面口罩,平面口罩大多采用柔软pp材质,鼻梁夹设计可依据不同脸型做最舒适的调整,大多平面口罩的鼻梁夹为隐藏式设计,而现有技术中大多的鼻梁夹都是通过人工放置的方法进行组装,然后封边,导致口罩的整体生产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方便鼻梁线材的自动组装和定长切断,组装更加牢固,提高后续口罩的整体生产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包括底座、输料机构和第二电机;
5.底座:其内部左右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两个转轴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右侧的转轴后端与底座后侧面右端设置的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底座的上表面后侧右端设置有导向板;
6.输料机构:设置于导向板的左端;
7.第二电机:设置于底座的后侧面中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头设置有封边压印轮;
8.其中: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均与底座前侧面设置的plc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方便鼻梁线材的自动组装和定长切断,组装更加牢固。
9.进一步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驱动轮、切断刀、切断电机和从动轮,所述切断电机设置于导向板的后侧面左端,切断电机的输出轴前端设置有驱动轮,从动轮转动连接于导向板的左端,从动轮位于驱动轮的下端,驱动轮的外弧面中部设置有与从动轮配合的切断刀,切断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输出端,方便对鼻梁线材进行定长切断。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的外弧面前后两端均等角度设置有齿槽,从动轮的外弧面前后两端均等角度设置有与齿槽啮合连接的齿牙,防止从动轮打滑导致鼻梁线材输送长度不一致。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与导向板的间隙相同,为平面口罩的移动提供避让空间。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底座的上表面前侧中部,支架的后端设置有导向筒,对鼻梁线材的放置位置起到导向作用。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分别转动连接于底座上表面前端对称设置的安装孔内部,安装轴的中部均等间距转动连接有压轮,方便平面口罩的自动输送。
14.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板,所述支板对称设置于底座的前后内壁,两个支板的外侧面均与传送带的内侧面接触,对传送带起到支撑作用,使平面口罩后侧封边更加牢固。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6.1、plc控制器定时控制切断电机工作,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与从动轮配合对外部的鼻梁线材进行输送,鼻梁线材穿过支架后端的导向筒并滑落至平面口罩的后端边缘处,当平面口罩输送至导向板的左端时,在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平面口罩的后端向前翻卷折叠,并将鼻梁线材包裹至平面口罩的后侧边缘处内部,当驱动轮转动一圈后,切断刀与从动轮配合将鼻梁线材进行切断,驱动轮外弧面均匀设置的齿槽与从动轮外弧面均匀设置的齿牙配合,保证从动轮随驱动轮同步旋转,防止从动轮打滑导致鼻梁线材输送长度不一致,方便鼻梁线材的自动组装和定长切断,提高后续口罩的整体生产效率。
17.2、plc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工作,带动封边压印轮转动,封边压印轮与传送带配合对包裹鼻梁线材的平面口罩后侧进行压印封边,对鼻梁线材进行固定,支板对传送带起到支撑作用,使平面口罩后侧封边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输料机构、21驱动轮、211齿槽、22切断刀、23切断电机、24从动轮、241齿牙、3转轴、4传送带、5第一电机、6导向板、7第二电机、8封边压印轮、9支架、10导向筒、11安装轴、12压轮、13plc控制器、14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包括底座1、输料机构2和第二电机7;
24.底座1:其内部左右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3,两个转轴3之间通过传送带4传动连接,右侧的转轴3后端与底座1后侧面右端设置的第一电机5输出轴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后侧右端设置有导向板6,还包括安装轴11,安装轴11分别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表面前端对称
设置的安装孔内部,安装轴11的中部均等间距转动连接有压轮12,将平面口罩放置于传送带4的右端,第一电机5工作,带动右端的转轴3转动,从而使传送带4向左传动,传送带4与安装轴11中部转动连接的压轮12配合,对平面口罩进行输送,此时平面口罩的后端边缘处分别与导向板6的前侧面贴合,使平面口罩后侧呈90
°
沿导向板6移动,导向板6对平面口罩后续的包边起到导向作用;
25.输料机构2:设置于导向板6的左端,输料机构2包括驱动轮21、切断刀22、切断电机23和从动轮24,切断电机23设置于导向板6的后侧面左端,切断电机23的输出轴前端设置有驱动轮21,从动轮24转动连接于导向板6的左端,从动轮24位于驱动轮21的下端,驱动轮21的外弧面中部设置有与从动轮24配合的切断刀22,驱动轮21的外弧面前后两端均等角度设置有齿槽211,从动轮24的外弧面前后两端均等角度设置有与齿槽211啮合连接的齿牙241,驱动轮21和从动轮24分别与导向板6的间隙相同,还包括支架9,支架9设置于底座1的上表面前侧中部,支架9的后端设置有导向筒10,plc控制器13定时控制切断电机23工作,带动驱动轮21转动,驱动轮21与从动轮24配合对外部的鼻梁线材进行输送,鼻梁线材穿过支架9后端的导向筒10并滑落至平面口罩的后端边缘处,当平面口罩输送至导向板6的左端时,在导向板6的导向作用下平面口罩的后端向前翻卷折叠,并将鼻梁线材包裹至平面口罩的后侧边缘处内部,当驱动轮21转动一圈后,切断刀22与从动轮24配合将鼻梁线材进行切断,驱动轮21外弧面均匀设置的齿槽211与从动轮24外弧面均匀设置的齿牙241配合,保证从动轮24随驱动轮21同步旋转,防止从动轮24打滑导致鼻梁线材输送长度不一致;
26.第二电机7:设置于底座1的后侧面中部,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端头设置有封边压印轮8,还包括支板14,支板14对称设置于底座1的前后内壁,两个支板14的外侧面均与传送带4的内侧面接触,plc控制器13控制第二电机7工作,带动封边压印轮8转动,封边压印轮8与传送带4配合对包裹鼻梁线材的平面口罩后侧进行压印封边,对鼻梁线材进行固定,支板14对传送带4起到支撑作用,使平面口罩后侧封边更加牢固;
27.其中: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的输入端均与底座1前侧面设置的plc控制器13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1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切断电机23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13输出端,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转。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面口罩机鼻梁组装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平面口罩放置于传送带4的右端,plc控制器13控制第一电机5工作,带动右端的转轴3转动,从而使传送带4向左传动,传送带4与安装轴11中部转动连接的压轮12配合,对平面口罩进行输送,此时平面口罩的后端边缘处分别与导向板6的前侧面贴合,使平面口罩后侧呈90
°
沿导向板6移动,plc控制器13定时控制切断电机23工作,带动驱动轮21转动,驱动轮21与从动轮24配合对外部的鼻梁线材进行输送,鼻梁线材穿过支架9后端的导向筒10并滑落至平面口罩的后端边缘处,当平面口罩输送至导向板6的左端时,在导向板6的导向作用下平面口罩的后端向前翻卷折叠,并将鼻梁线材包裹至平面口罩的后侧边缘处内部,当驱动轮21转动一圈后,切断刀22与从动轮24配合将鼻梁线材进行切断,驱动轮21外弧面均匀设置的齿槽211与从动轮24外弧面均匀设置的齿牙241配合,保证从动轮24随驱动轮21同步旋转,防止从动轮24打滑导致鼻梁线材输送长度不一致,同时plc控制器13控制第二电机7工作,带动封边压印轮8转动,封边压印轮8与传送带4配合对包裹鼻梁线材的平面口罩后侧进行压印封边,对鼻梁线材进行固定,支板14对传送带4起到支撑作用,使平面口罩后侧封边更加牢固。
29.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7和切断电机23均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建议选用型号为5ik150gu

cmf的电机,切断电机23建议选用型号为25byz的步进电机,plc控制器13建议选用型号为s7

300的控制器,plc控制器13控制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7和切断电机23工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