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扭转鞋底及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3791发布日期:2022-09-24 02:5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扭转鞋底及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鞋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扭转鞋底及运动鞋。


背景技术:

2.鞋子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鞋子通常为保护脚部的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鞋子在追求舒适性的同时也开始追求功能性,这种功能性主要体现在鞋底的设计上,鞋底除了在步行、跑步以及其它走动活动过程中减弱地面反作用力(即,提供缓冲)外,鞋底结构可以例如影响脚运动(例如,通过抵抗旋转)、赋予稳定性以及提供附着摩擦力。但现有的鞋底普遍存在抗扭转性差的问题,用户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扭伤,尤其是在篮球运动中,篮球运动中,篮球鞋记忆发生扭转或弯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抗扭转鞋底及运动鞋,有较好的抗扭转性。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技术方案一,一种抗扭转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抗扭件和两个支撑棒,所述鞋底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抗扭件嵌设于鞋底本体的中腰并对称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凸出部,两个凸出部分别设于鞋底本体的中腰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凸出部的内侧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置槽;两个支撑棒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分别置于两个第一容置槽内并被所述鞋底本体包覆。
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鞋底本体的中腰的内侧和外侧均形成开口,所述凸出部向对应的侧边开口凹陷。
7.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壁设有镂空的缺口。
8.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鞋底本体设有与第一容置槽相对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配合形成容置腔,所述支撑棒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9.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鞋底本体的中腰还设有开口于鞋底本体的上表面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沿第一方向邻接并连通。
10.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第三容置槽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容置槽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支撑棒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第三容置槽的槽壁。
11.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支撑棒为圆柱形碳纤维棒;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开口倾斜向上;所述抗扭件由tpu制成。
12.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鞋底本体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大底和贴合于大底的中底,所述中底的中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凹陷区域,两个凹陷区域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均形成于所述中底上,所述第二容置槽与凹陷区域连通;所述抗扭件夹设于所述大底和中底之间,且所述抗扭件的两个凸出部分别插入两个凹陷区域。
13.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中底的底面还设有定位槽;所述大底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抗扭件还设有支撑板和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插接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适于贴合于大底且所述插接部适于插入所述定位孔;两个凸出部均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
14.技术方案十,一种运动鞋,其特征是,其采用技术方案一至九中任一项所述的抗扭转鞋底。
15.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6.1、技术方案一中,抗扭件嵌设于鞋底本体的中腰,支撑棒置于抗扭件的第一容置槽内并被鞋底本体包覆,当脚发生扭转时,鞋底本体一般较软,扭力传递至抗扭件时,抗扭件将扭力传递至强度大的支撑棒,支撑棒又反作用于抗扭件,使得支撑棒和抗扭件相互配合,运动余量小,从而保证了鞋底本体不易变形,支撑棒不易嵌入软质的鞋底本体中而移位,使得鞋底不易扭转,可防止运动过程中扭伤;抗扭件嵌设于鞋底本体中腰,保证了鞋底的舒适性,同时使得鞋底具有一定的抗扭转性,抗扭件设置两个凸出部,凸出部的内侧设置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与鞋底本体相配合使得支撑棒相对鞋底本体固定,其中第一容置槽对支撑棒的限位起主要作用,第一容置槽的设置便于放置支撑棒;两个第一容置槽和两个支撑棒的设置,使得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均有较好的抗扭转性,使得无论是内旋还是外翻脚均不易扭伤。
17.2、技术方案二中,凸出部向对应的侧边开口凹陷,既减轻了鞋底的重量,同时便于扭力传递至支撑棒。
18.3、技术方案三中,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壁设有镂空的缺口,可从鞋底的内侧和外侧观察到支撑棒,使得鞋底具有科技感,更为美观。
19.4、技术方案四中,设置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配合形成容置腔,支撑棒置于容置腔内,便于放置支撑棒并使得支撑棒相对鞋底本体固定。
20.5、技术方案五中,第三容置槽的设置便于在制作鞋底时放置支撑棒,实际应用中,将抗扭件嵌设于鞋底本体后,可将支撑棒通过第三容置槽的开口置入,随后弯曲鞋底本体将支撑棒推入第一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内,从而使得支撑棒可以定制,并可实现批量生产和批量装配,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21.6、技术方案六中,两个第三容置槽的设置,能减轻鞋底的重量,且使得支撑棒的两端由两个第三容置槽限位,中间段由第二容置槽限位,支撑棒相对于鞋底本体的结构更为稳定,同时便于制作鞋底时支撑棒从鞋底本体的上表面置入。
22.7、技术方案七中,支撑棒为圆柱形碳纤维棒,质轻且强度大,从而使得鞋底较轻且具有较佳的抗扭转性;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为弧形槽,使得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形成的容置腔与支撑棒的形状相适配,易于对支撑棒限位;第一容置槽的开口倾斜向上,使得两个支撑棒可相对向内运动,从而使得力易于反作用于抗扭件,支撑棒和抗扭件的运
动余量小,保证了鞋底的抗扭转性;同时,第一容置槽的开口倾斜向上还便于对支撑棒进行限位。
23.8、技术方案八中,鞋底本体的结构简单使用,且易于制作,鞋底制作过程中,可先将抗扭件的两个凸出部分别插入两个凹陷区域,再将大底压合于中底和抗扭件上,接着将支撑棒从中底上表面插入即可,易于组装。
24.9、技术方案九中,抗扭件的结构简单实用,插接部和定位孔的设置便于在制作鞋底的过程中对大底定位,同时插接部露出于大底表面,更为美观。
25.10、技术方案十中,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运动鞋,其采用上述的鞋底,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均有较好的抗扭转性,从而防止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扭伤。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鞋底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鞋底的立体分解图;
2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抗扭件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底隐藏大底的俯视图;
32.图6为图5的a-a方向的剖视图;
33.图7为图5的b-b方向的剖视图;
3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扭矩和扭转角度的示意图。
3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6.鞋底本体10;
37.大底11;定位孔111;
38.中底12;凹陷区域121;配合部122;定位槽123;第二容置槽124;第三容置槽125;
39.抗扭件20;凸出部21;第一容置槽211;缺口2111;配合槽22;支撑板23;插接部24;
40.支撑棒30。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43.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44.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45.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46.参见图1-7,图1-7示出了一种抗扭转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0、抗扭件20和两个支撑棒30,鞋底本体10沿第一方向延伸,抗扭件20嵌设于鞋底本体10的中腰并对称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凸出部21,两个凸出部21分别设于鞋底本体10的中腰的内侧和外侧,凸出部21内侧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置槽211;两个支撑棒3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分别置于两个第一容置槽211内并被鞋底本体10包覆。
47.具体实施中,第一方向即为前后方向,鞋底本体10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大底11和贴合于大底11的中底12,中底12为eva等发泡材料制成,大底11可根据功能需要进行选择相应的材质,如具备防滑功能和耐磨功能的橡胶。本发明对所述中底12和大底11的材质及贴合方式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备鞋制品的材质及贴合方法即可。抗扭件20为tpu制成,更为美观,且保证了鞋底的强度;支撑棒30为碳纤维棒,质轻且强度大。
48.运动过程中,当脚发生扭转时,鞋底本体10较软,扭力传递至抗扭件20时,抗扭件20将扭力传递至强度大的支撑棒30,支撑棒30又反作用于抗扭件20,支撑棒30和抗扭件20相互配合,运动余量小,从而保证了鞋底本体10不易变形,支撑棒30不易嵌入软质的鞋底本体10中而移位,使得鞋底不易扭转,可防止运动过程中扭伤。
49.本实施例中,中底12沿前后方向依次设有连为一体的前掌、中腰和后侧,参见图3,中底12中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凹陷区域121,两个凹陷区域121镜像对称,中底12的底部还设有位于两个凹陷区域121之间的配合部122,中底12和大底11贴合时,鞋底本体10的中腰的内侧和外侧均形成开口,如,1所示,中底12和大底11贴合时,鞋底本体10的中腰的内侧和外侧形成两个侧边开口的凹槽,两个凹槽分别开口于鞋底本体1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中底12的底面还设有定位槽123,定位槽123的开口向下,参见图3,定位槽123大致呈“工”字型,工字型的竖段与中底12的配合部122相对应;参见图2,大底11的对应中底12的配合部122设有定位孔111。
50.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参见图6,鞋底本体10设有与第一容置槽211相对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置槽124,第二容置槽124与第一容置槽211配合形成容置腔,支撑棒30置于容置腔内,便于放置支撑棒30并使得支撑棒30相对鞋底本体10固定。
51.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参见图2-3和图7,鞋底本体10的中腰还设有开口于鞋底本体10上表面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容置槽125,第三容置槽125与第二容置槽124沿第一方向邻接并连通,第三容置槽125的设置便于在制作鞋底时放置支撑棒30,实际应用中,将抗扭件20嵌设于鞋底本体10后,可将支撑棒30通过第三容置槽125的开口置入,随后弯曲鞋底
本体10将支撑棒30推入第一容置槽211和第三容置槽125内,从而使得支撑棒30可以定制,并可实现批量生产和批量装配,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5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三容置槽125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容置槽2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支撑棒30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第三容置槽125的槽壁。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槽124和第三容置槽125均形成于中底12中腰,中底12的中腰形成两个第二容置槽124和四个第三容置槽125,第二容置槽124的开口向下,第三容置槽125开口于中底12上表面,支撑棒30的长度为一个第二容置槽124的长度和两个第三容置槽125的长度之和,第二容置槽124和两个第三容置槽125可配合实现对支撑棒30的包覆,两个第三容置槽125的设置,能减轻鞋底的重量,且使得支撑棒30的两端由两个第三容置槽125限位,中间段由第二容置槽124限位,支撑棒30相对于鞋底本体10的结构更为稳定,同时便于制作鞋底时支撑棒30从鞋底本体10的上表面置入。
53.参见图4-7,抗扭件20夹设于大底11和中底12之间,且抗扭件20的两个凸出部21分别插入两个凹陷区域121,凸出部21向对应的侧边开口凹陷,具体实施中,凸出部21的凹陷形状与中底12的凹陷区域121相对应,如此,既减轻了鞋底的重量,同时便于扭力传递至支撑棒30。具体实施中,两个凸出部21之间形成适合于中底12的配合部122插接的配合槽22。
54.参见图4,抗扭件20还设有支撑板23和凸出于支撑板23下表面的插接部24,支撑板23的下表面适于贴合于大底11且插接部24适于插入定位孔111;两个凸出部21均凸出于支撑板23的上表面,配合槽22形成于两个凸出部21之间且开口向上。
55.制作鞋底时,将抗扭件20的两个凸出部21插入中底12的两个凹陷区域121,中底12的配合部122即插入抗扭件20的配合槽22,再将抗扭件20的插接部24插入大底11的定位孔111,将大底11、中底12和抗扭件20热压贴合。可知,鞋底本体10的结构简单使用,且易于制作,鞋底本体10和抗扭件20安装好后,将支撑棒30从中底12上表面插入即可,易于组装。插接部24和定位孔111的设置便于在制作鞋底的过程中对大底11定位,同时插接部24露出于大底11表面,更为美观。
56.仍参见图4,第一容置槽211的槽底壁设有镂空的缺口2111,可从鞋底的内侧和外侧观察到支撑棒30,使得鞋底具有科技感,更为美观。
57.参见图6,第一容置槽211和第二容置槽124均为弧形槽;第一容置槽211的开口倾斜向上,第一容置槽211和第二容置槽124均为弧形槽,使得第一容置槽211和第二容置槽124形成的容置空间与支撑棒30的形状相适配,易于对支撑棒30限位;第一容置槽211的开口倾斜向上,使得两个支撑棒30可相对向内运动,从而使得力易于反作用于抗扭件20,保证了鞋底的抗扭转性;同时,第一容置槽211的开口倾斜向上还便于对支撑棒30进行限位。
58.参见图8,图8使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底的扭矩和扭转角度的对应关系图,基于下肢模型,固定鞋底后跟,由仿真软件ansys进行测试,角度值越大越有损伤的风险,从图8中可看出,在整个扭转过程中,随着扭转角度的增大,所需的扭矩也随着增大。
59.可知,抗扭件20嵌设于鞋底本体10中腰,保证了鞋底的舒适性,同时使得鞋底具有一定的抗扭转性,抗扭件20设置两个凸出部21,凸出部21的内侧设置第一容置槽211,第一容置槽211与鞋底本体10相配合使得支撑棒30相对鞋底本体10固定,其中第一容置槽211对支撑棒30的限位起主要作用,第一容置槽211的设置便于放置支撑棒30;两个第一容置槽211和两个支撑棒30的设置,使得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均有较好的抗扭转性,使得无论是内旋
还是外翻脚均不易扭伤。其中,中底12的弹性配合部122嵌入刚性抗扭件20的配合槽22,使得鞋底本体10的中腰区域不易扭转,进一步提高了鞋底的抗扭转性。
60.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运动鞋,其采用上述的抗扭转鞋底,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均有较好的抗扭转性,从而防止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扭伤。
61.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发明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发明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