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后帮结构及其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4049发布日期:2022-10-05 00:0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后帮结构及其鞋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后帮结构及其鞋体。


背景技术:

2.鞋后帮作为鞋体的一部分,主要对人体的脚后跟起到包裹和支撑作用,对提高使用者的穿着体验、感受起重要作用。
3.目前,市面上的鞋后帮的支撑性能普遍不足,在长时间穿着后,或者由于使用者的不正当使用,如踩塌鞋后帮后进行鞋子的穿着,都会导致鞋后帮对人体的包裹性能和支撑性能变差,从而影响使用者穿着感受和体验,且现有的鞋后帮在鞋口处普遍是裸边设置的,易对使用者的脚部造成剐蹭,使得使用者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后帮结构,包括,鞋后帮本体,其包括前包裹层和后包裹层,前包裹层与后包裹层对接形成容置腔;包边片,包边片覆盖在鞋后帮本体的上边沿处,前包裹层的前表面和后包裹层的后表面均与包边片连接;支撑体,支撑体设置在容置腔内,支撑体设置在鞋后帮本体的后端。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后帮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前包裹层的后表面与后包裹层的前表面对接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可供填充物等实现容置,支撑体设置在容置腔内且位于鞋后帮本体的后端,支撑体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该鞋后帮整体的支撑性能,当使用者从后往前将脚部穿入鞋口时,脚部会对鞋后帮整体施加向前的压力,支撑体的设置有利于增加鞋后帮整体的抗弯曲性能,有利于避免鞋后帮向前弯曲、变形而导致鞋后帮塌陷的问题出现,支撑体的设置有利于增强鞋后帮整体对人体脚部的包裹和保护性能;该鞋后帮结构还包括包边片,包边片覆盖在鞋后帮本体的上边沿处,且前包裹层的前表面和后包裹层的后表面均与包边片连接,通过包边片的设置有利于对鞋后帮本体上边沿处的切口进行遮挡,相较于传统鞋子在鞋后帮上沿处普遍为裸边的结构而言,包边片的设置有利于减少鞋后帮本体对人体的剐蹭,从而提高使用者穿着应用该鞋后帮结构的鞋子时的舒适性,有利于提高该鞋后帮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边片位于鞋后帮本体的顶部,包边片的左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的左端,包边片的右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的右端。
8.包边片位于鞋后帮本体的上端,即包边片是针对鞋后帮本体在鞋口处的边界进行修饰,包边片的左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的左端,包边片的右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的右端,即包边片对鞋后帮本体的上边沿是全面覆盖的,有利于对鞋后帮本体在上边沿处的切口进行遮挡,有利于减少鞋后帮本体对人体的剐蹭,有利于提高该鞋后帮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边片包括呈前后布置的第一子片和第二子片,第一子片的后端与第二子片的前端连接,第一子片的后表面与前包裹层的前表面连接,第
二子片的前表面与后包裹层的后表面连接,第一子片、前包裹层、后包裹层和第二子片连接为一体。
10.第一子片的后端与第二子片的前端连接,且第一子片的后表面与前包裹层的前表面连接,第二子片的前表面与后包裹层的后表面连接,即包边片是整体覆盖在前包裹层和后包裹层上的,且第一子片、前包裹层、后包裹层和第二子片连接为一体,一定程度上,包边片的设置可增加前包裹层与后包裹层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避免前包裹层和后包裹层卷边或分离的问题出现。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鞋后帮本体后端的上部设有前凸的第一弧形部,鞋后帮本体后端的下部设有后凸的第二弧形部,支撑体的形状与鞋后帮本体后端的形状相适配,支撑体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弧形部处,支撑体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弧形部处。
12.鞋后帮本体后端的上部设有前凸的第一弧形部,而下部设有后凸的第二弧形部,即鞋后帮本体整体呈“s”形,符合人体脚部形状设置,前凸的第一弧形部有利于提高对人体脚部的包裹性能,后凸的第二弧形部与人体脚后跟的形状相适配,支撑体的形状与鞋后帮本体后端的形状相适配,在支撑体自身的硬度作用下,有利于增强该鞋后帮结构的整体支撑性和稳定性,支撑体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弧形部处,支撑体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弧形部处,有利于保持第一弧形部前凸的形状以及第二弧形部后凸的形状,有利于提高该鞋后帮结构的耐用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鞋后帮本体的顶部设有后翘的第一弯折段,第一弯折段设置在鞋后帮本体的后端,支撑体的顶部设有后翘的第二弯折段,第二弯折段设置在支撑体的后端,第二弯折段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弯折段的区域。
14.当使用者的脚部自后往前伸入应用该鞋后帮结构的鞋子时,人体的脚部可顺着第一弯折段的弧度滑入鞋口处,且当人体的脚部不断伸入鞋子的内腔时,第一弯折段可向后弯曲,从而增大鞋口的口径,从而起到辅助人体完成鞋子穿着的功能,第二弯折段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弯折段的区域,第二弯折段的设置有利于保持鞋后帮本体在第一弯折段处的弧度、形状。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加固片,加固片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弯折段的区域,第二弯折段与加固片抵接。
16.该鞋后帮结构还包括加固片,且加固片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弯折段的区域,且第二弯折段与加固片抵接,加固片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鞋后帮本体在第一弯折段处的硬度,有利于保持第一弯折段的弧度、形状,使得人体的脚部可顺着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的弧度穿入鞋子的内腔,以完成鞋子的穿着。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海绵垫,海绵垫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弧形部的区域,海绵垫位于支撑体的前方,前包裹层在海绵垫的区域设有呈前凸的缓冲部,缓冲部的左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的左端,缓冲部的右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的右端,缓冲部的上部朝中部逐渐向前弯曲,缓冲部的中部朝下部逐渐向后弯曲。
18.海绵垫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弧形部的区域,且位于支撑体的前方,在海绵垫的填充作用下,前包裹层在海绵垫的区域设有前凸的缓冲部,即鞋后帮整体在海绵垫处作加厚处理,且缓冲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延伸至鞋后帮本体的左端和右端,即缓冲部呈拱形设置,有利于提高对人体脚部的包裹性能,有利于吸收使用者运动时对鞋后帮本体产生的冲
击,提高使用者穿着应用该鞋后帮结构的鞋子的整体舒适性,缓冲部的上部朝中部逐渐向前弯曲,使用者可顺着缓冲部的上方弧度,从而实现脚部伸入鞋子内腔的操作,缓冲部的中部朝下部逐渐向后弯曲,符合人体脚部的形状设置。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体包括左侧支撑部和右侧支撑部,左侧支撑部和右侧支撑部均由下自上逐渐由宽变窄,左侧支撑部和右侧支撑部分别对应鞋后帮本体的左侧和右侧,支撑体呈左右对称设置。
20.左侧支撑部和右侧支撑部均由下自上逐渐由宽变窄,符合鞋后帮在鞋口处需要伸缩配合人体脚踝活动,而鞋后帮在靠近鞋底处需要保持形状的使用需求,左侧支撑部和右侧支撑部分别对应鞋后帮本体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支撑体呈左右对称设置,即支撑体也呈拱形且与鞋后帮本体的形状适配,有利于提高鞋后帮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包裹层、海绵垫、支撑体、加固片和后包裹层热压为一体。
22.前包裹层、海绵垫、支撑体、加固片和后包裹层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有利于提高组成鞋后帮结构的片材之间的紧密性,且热压成型的工艺不会产生缝纫线,有利于保持该鞋后帮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体的厚度由上端朝第一弧形部的中部逐渐变厚、第一弧形部的中部朝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相接处逐渐变薄,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的相接处朝第二弧形部的中部逐渐变厚、第二弧形部的中部朝下端逐渐变薄。
24.即支撑体的上端、中端和下端是较薄的,符合支撑体的上端在人体脚部的下压作用下,需要后翻以扩大鞋子的鞋口以便使用者完成鞋子的穿着的需求,符合人体脚部伸入鞋子内腔时,第一弧形部需要相对第二弧形部后翻以便于使用者完成鞋子穿着的使用需求,符合支撑体的下端需要与鞋子的鞋底相接的使用需求;而支撑体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处是较厚的,符合第一弧形部需要对人体的脚部起支撑和包裹作用的使用需求,而第二弧形部需要对人体的脚后跟起包裹作用的使用需求。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两个定型片,定型片均设置在容置腔内,两个定型片分别对应鞋后帮本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设置,定型片的下端宽度大于上端宽度,位于左端的定型片的右边沿与支撑体的左边沿呈交叠布置,位于右端的定型片的左边沿与支撑体的右边沿呈交叠布置,左右两个定型片的上端呈交叠布置。
26.位于左端的定型片的右边沿与支撑体的左边沿呈交叠布置,且位于右端的定型片的左边沿与支撑体的右边沿呈交叠布置,即定型片可起到连接支撑体和鞋后帮本体的作用,有利于将支撑体的形变传递至鞋后帮本体处,有利于增加鞋后帮本体的抗拉伸性能,有利于避免多次使用后鞋后帮本体松弛对人体脚部的包裹性能变差的问题出现,左右两个定型片的上端呈交叠布置,从而增加左右两个定型片的连接稳定性和一体性。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鞋体,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示的鞋后帮结构;鞋底,鞋底的上端与鞋后帮结构的下端连接,鞋后帮结构围绕鞋底的后端设置。
2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鞋底的下端与鞋后帮结构的下端连接,且鞋后帮结构围绕鞋底的后端设置,有利于起到对人体的脚后跟的包裹和支撑作用;前包裹层的周边与后包裹层的周边对接从而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可供填充物等实现容置,支撑体设置在容置腔内且位于鞋后帮本体的后端,支撑体的设置有利
于增加该鞋后帮整体的支撑性能,当使用者从后往前将脚部穿入鞋口时,脚部会对鞋后帮整体施加向前的压力,支撑体的设置有利于增加鞋后帮整体的抗弯曲性能,有利于避免鞋后帮向前弯曲、变形而导致鞋后帮塌陷的问题出现,支撑体的设置有利于增强鞋后帮整体对人体脚部的包裹和保护性能;该鞋后帮结构还包括包边片,包边片覆盖在鞋后帮本体的上边沿处,且前包裹层的前表面和后包裹层的后表面均与包边片连接,通过包边片的设置有利于对鞋后帮本体上边沿处的切口进行遮挡,相较于传统鞋子在鞋后帮上沿处普遍为裸边的结构而言,包边片的设置有利于减少鞋后帮本体对人体的剐蹭,从而提高使用者穿着应用该鞋后帮结构的鞋子时的舒适性,有利于提高该鞋后帮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2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后帮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后帮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后帮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后帮结构的剖视图;
35.图5为图4中示出的一种鞋后帮结构的a处局部放大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后帮结构的支撑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后帮结构在热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中:100、鞋后帮本体;110、前包裹层;120、后包裹层;121、纹理部;130、第一弧形部;140、第二弧形部;150、第一弯折段;160、缓冲部;200、包边片;210、第一子片;220、第二子片;300、支撑体;310、第二弯折段;320、左侧支撑部;330、右侧支撑部;400、加固片;500、海绵垫;600、连接片;700、前鞋面;800、鞋底;900、定型片。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
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满足的方案、b满足的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4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连接的e,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带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
4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下面结合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出说明。
46.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图3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鞋体,包括:鞋后帮结构、鞋底800和前鞋面700,前鞋面700的后边沿与鞋后帮结构的前边沿连接以共同围成鞋口,鞋后帮结构的下边沿和前鞋面700的下边沿均与鞋底800的上端连接,如车缝连接、胶接,从而形成供人体脚部穿入的内腔。
47.其中,鞋后帮结构包括鞋后帮本体100、包边片200和支撑体300。
48.具体的,鞋后帮本体100围绕鞋底800的后端设置,即鞋后帮本体100的整体形状呈后凸的拱形设置,从而对人体的脚部起到包裹和支撑性能的作用。
49.参见图3,鞋后帮本体100后端的上部设有前凸的第一弧形部130,鞋后帮本体100后端的下部设有后凸的第二弧形部140,第一弧形部130与第二弧形部140相接且顺滑过渡,即鞋后帮本体100的后轮廓线呈“s”形,符合人体脚后跟的形状设置,前凸的第一弧形部130有利于提高对人体脚部的包裹性能,后凸的第二弧形部140与人体脚后跟的形状相适配。
50.鞋后帮本体100的顶部设有后翘的第一弯折段150,第一弯折段150设置在鞋后帮本体100的后端,第一弯折段150自下往上逐渐自前向后延伸,第一弯折段150整体为圆滑过渡的弧面。具体的,第一弯折段150的弧度一般大于30
°
,即第一弯折段150起点处的切线与终点处的切线的夹角大于30
°

51.参见图4和图5,具体的,包边片200覆盖在鞋后帮本体100的上边沿处,前包裹层110的前表面和后包裹层120的后表面均与包边片200连接。鞋后帮本体100包括前包裹层110和后包裹层120,前包裹层110与后包裹层120对接形成容置腔,如前包裹片后端的周边与后包裹片的前端的周边连接,容置腔可供填充物等实现容置,容置腔呈“s”形。
52.支撑体300设置在容置腔内且位于鞋后帮本体100的后端,支撑体300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该鞋后帮整体的支撑性能,当使用者从后往前将脚部穿入鞋子时,脚部会对鞋后帮结构施加向前的压力,支撑体300的设置有利于增加鞋后帮整体的抗弯曲性能,有利于避免鞋后帮向前弯曲、变形而导致鞋后帮塌陷的问题出现,支撑体300的设置有利于增强鞋后帮整体对人体脚部的包裹和保护性能。前包裹层110为与人体脚部抵接的布片,而后包裹层120作为鞋后帮本体100的外部装饰的布片。
53.支撑体300的形状与鞋后帮本体100后端的形状相适配,即支撑体300的上部呈前凸的弧形设置,支撑部的下部呈后凸的弧形设置,且支撑体300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弧形部130处,支撑体300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弧形部140处。在支撑体300自身的硬度作用下,有利于
增加该鞋后帮结构的整体支撑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保持第一弧形部130前凸的形状以及第二弧形部140后凸的形状,有利于提高该鞋后帮结构的耐用性。支撑体300可为海翠、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e(热塑性弹性体)、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等支撑性能较好的材料制件。
54.参见图4和图7,当使用者的脚部自后往前伸入应用该鞋后帮结构的鞋子时,人体的脚部可顺着第一弯折段150的弧度滑入鞋口处,且当人体的脚部不断伸入鞋子的内腔时,第一弯折段150可向后弯曲,从而增大鞋口的直径,从而实现辅助人体完成鞋子穿着的功能。
55.支撑体300的顶部设有后翘的第二弯折段310,第二弯折段310设置在支撑体300的后端,第二弯折段310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弯折段150的区域,第二弯折段310的设置有利于增加鞋后帮本体100在第一弯折段150处的硬度,有利于保持鞋后帮本体100在第一弯折段150处的弧度、形状。
56.该鞋后帮结构还包括加固片400,加固片400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弯折段150的区域,第二弯折段310的后端与加固片400的前端抵接,加固片400的后表面与后包裹层120的前表面相接,从而保持支撑体300与加固片400连接的连贯性,有利于避免出现断层的问题出现。加固片400可为薄的塑料片、泡棉片等。
57.加固片400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鞋后帮本体100在第一弯折段150处的硬度,有利于保持第一弯折段150的弧度、形状,支撑体300设置在加固片400的前方,有利于减少加固片400对人体产生的剐蹭,使得人体的脚部可顺着第一弯折段150和第二弯折段310的弧度穿入鞋子的内腔,以完成鞋子的穿着。
58.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固片400设置在第二弯折段310的前方,加固片400的后端叠在第二弯折段310的前端,亦可满足对鞋后帮本体100在第一弯折段150处进行加固的需求。
59.该鞋后帮结构还包括海绵垫500,海绵垫500设置在容置腔对应第一弧形部130的区域,海绵垫500位于支撑体300的前方,在海绵垫500的填充作用下,前包裹层110在海绵垫500的区域设有呈前凸的缓冲部160,即鞋后帮整体在海绵垫500处作加厚处理,有利于提高对人体脚踝的包裹性能。
60.缓冲部160的左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100的左端,缓冲部160的右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100的右端,即缓冲部160整体呈后凸的拱形设置,有利于实现对人体脚部的全面包裹,有利于吸收使用者运动时对鞋后帮本体100产生的冲击,提高使用者穿着应用该鞋后帮结构的鞋子的整体舒适性。
61.缓冲部160的上部朝中部逐渐向前弯曲,且缓冲部160的上部延伸至鞋后帮本体100的第一弯折段150处,使用者可顺着第一弯折段150和缓冲部160的上方弧度,从而实现脚部伸入鞋子内腔的操作,缓冲部160的中部朝下部逐渐向后弯曲,符合人体脚部的形状设置。
62.缓冲部160的中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朝左右两端逐渐收窄,即缓冲部160的中部宽度大而左右两端的宽度窄,且缓冲部160的中部朝前延伸的厚度朝左右两端逐渐变薄,即缓冲部160的中部厚而左右两端薄,符合人体脚踝的形状设置,有利于实现缓冲部160对人体脚踝的全面包裹,从而提高使用者的穿着舒适性。
63.参见图6,支撑体300包括呈左右布置的左侧支撑部320和右侧支撑部330,左侧支撑部320和右侧支撑部330均由下自上逐渐由宽变窄,符合鞋后帮在上端的鞋口处需要扩张配合人体脚踝运动,而鞋后帮在靠近鞋底800处需要保持形状和稳定性的需求,左侧支撑部320的前边缘和右侧支撑部330的前边缘均为前凸的弧形线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左侧支撑部320的前边缘和右侧支撑部330的前边缘均为上部前凸下部后凹的弧形设置。
64.支撑体300的厚度由上端朝第一弧形部130的中部逐渐变厚、第一弧形部130的中部朝第一弧形部130与第二弧形部140相接处逐渐变薄,第一弧形部130与第二弧形部140的相接处朝第二弧形部140的中部逐渐变厚、第二弧形部140的中部朝下端又逐渐变薄。即支撑体300的上端、中端和下端是较薄的,而支撑体300在第一弧形部130和第二弧形部140处是较厚的。
65.支撑体300的厚度由上端朝第一弧形部130的中部逐渐扩大,即支撑体300上端的厚度较第一弧形部130的中部薄,符合支撑体300的上端在人体脚部的下压作用下,需要后翻以扩大鞋子的鞋口,以便使用者完成鞋子的穿着的需求。
66.支撑体300的厚度由第一弧形部130的中部朝第一弧形部130与第二弧形部140的相接处逐渐逐渐减小,且支撑体300的厚度由第一弧形部130与第二弧形部140的相接处朝第二弧形部140的中部逐渐增大,即支撑体300在第一弧形部130和第二弧形部140的厚度是较厚的,符合第一弧形部130需要对人体的脚部起支撑和包裹作用的使用需求,而第二弧形部140需要对人体的脚后跟起包裹作用的使用需求。第一弧形部130与第二弧形部140的相接处厚度是较薄的,符合人体脚部伸入鞋子内腔时,第一弧形部130需要相对第二弧形部140后翻以便于使用者完成鞋子穿着的使用需求。
67.支撑体300的厚度由第二弧形部140的中部朝下端逐渐减小,即支撑体300的下端厚度较第二弧形部140的中部薄,符合支撑体300的下端需要与鞋子的鞋底800相接的使用需求。
68.左侧支撑部320和右侧支撑部330分别对应鞋后帮本体100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支撑体300呈左右对称设置,即支撑体300也呈拱形且与鞋后帮本体100的形状适配,有利于提高鞋后帮整体的稳定性、抗扭转性以及对人体足部的支撑性,在运动或走动的过程中,有利于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降低意外扭伤或摔倒的风险。鞋后帮本体100的左右两端呈对称设置。
69.前包裹层110、海绵垫500、支撑体300、加固片400和后包裹层120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有利于提高组成鞋后帮结构的片材之间的紧密性,且热压成型的工艺不会产生缝纫线,有利于保持该鞋后帮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70.包边片200位于鞋后帮本体100的顶部,即包边片200是针对鞋后帮在鞋口处的边缘进行修饰,包边片200的左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100的左端,包边片200的右端延伸至鞋后帮本体100的右端,即包边片200对鞋后帮本体100的上边沿是全面覆盖的,有利于对鞋后帮本体100上边沿处的切口进行遮挡,有利于减少鞋后帮本体100对人体的剐蹭,有利于提高该鞋后帮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71.包边片200包括呈前后布置的第一子片210和第二子片220,第一子片210的后端与第二子片220的前端连接,第一子片210的后表面与前包裹层110的前表面连接,第二子片
220的前表面与后包裹层120的后表面连接,即包边片200是整体覆盖在前包裹层110和后包裹层120上的,第一子片210、前包裹层110、后包裹层120和第二子片220连接为一体,如车缝为一体、热压为一体等。一定程度上,包边片200的设置可实现增加前包裹层110与后包裹层120连接稳定性的功能,有利于避免前包裹层110和后包裹层120卷边或分离的问题出现。
72.参见图8,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鞋后帮结构还包括两个定型片900,两个定型片900均设置在容置腔内,定型片900为由纱线组成的网格面料,具体的,定型片900可为涤纶定型纱和锦纶定型纱。
73.两个定型片900分别对应鞋后帮本体10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设置,定型片900的设置有利于增强鞋后帮本体100在鞋口处的伸缩性和包裹性,有利于避免多次穿着或长时间穿着后,鞋后帮松弛而导致对人体脚部的包裹性变差的问题出现。
74.定型片900的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具体的,位于左端的定型片900的右边沿与支撑体300的左边沿呈交叠布置,位于右端的定型片900的左边沿与支撑体300的右边沿呈交叠布置。且两个定型片900的上端互相交叠,两个定型片900交叠处对应支撑体300的上端设置,即定型片900可辅助支撑体300从而提高鞋后帮整体的支撑、包裹性能。定型片900可位于支撑体300的前方或后方。
75.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300的中上部设置有穿孔,穿孔的设置可供支撑体300发生形变,有利于避免支撑体300整体在多次弯折后老化失去原本的物理特性或发生断裂的问题出现,且有利于增大支撑体300上端的可形变幅度,满足鞋体的鞋口处需要扩张的使用需求,达到辅助使用者穿着鞋子的使用需求。
76.前包裹层110为与人体脚部抵接的布片,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前包裹层110设有多个透气孔,前包裹层110可为亲肤性和透气性较好的材料制件,如各种天然皮革、纱线、帆布等。后包裹层120可为硬度或光洁度较好的材料制件,如各种皮革、织物等。
77.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鞋后帮本体100的后包裹层120的后表面可设有纹理部121,从而增加鞋后帮本体100与人手的摩擦性能,以便使用者握持,一定程度上,通过纹理部121的设置以及改变花纹的样式,有利于提高该鞋后帮结构整体的美观性。
78.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鞋后帮结构还包括连接片600,连接片600设置在容置腔内,且位于支撑体300和海绵垫500的前方,连接片600覆盖在整个支撑体300和海绵垫500的前方,起连接支撑体300与海绵垫500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支撑体300与海绵垫500的连接稳定性和一体性,有利于避免长时间穿着后,支撑体300与海绵垫500分离或相对移动的问题出现。
79.连接片600可为海绵片、泡棉片等,当连接片600与前包裹层110、海绵垫500和支撑体300热压为一体时,在连接片600的连接作用下,可增加支撑体300与海绵垫500的连接稳定性和一体性。
80.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600亦可位于支撑体300的前方且位于海绵垫500的后方,亦可实现连接功能。
8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