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调节装置、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5355发布日期:2022-09-21 05:2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表带调节装置、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表带调节装置、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设备问世,这些智能穿戴设备,如手环、手表等均会用到表带。对于传统的表带来说,一般分为带扣式表带及分体式链状表带。
3.带扣式表带受开槽开口间距影响,扣合后无法对表带长度进行快速调节,难以达到舒适的穿戴效果。而且,传统的带扣式表带具有针扣,针扣前端极有可能在用户调节表带长度时划伤用户手指表皮,尤其是儿童用户,肤质较为细嫩,更易被划伤。
4.而分体式链状表带其每个表链长度都是固定的,少有能够调节表带长度的装置,此时,用户若要调节表带长度,还需另外购买配件,或者去除多余的表链。若表带长度过长,用户需借助工具将相邻两链节之间的卡针顶出;若表带长度过短,需用户新增链节并借助工具在该链节和相邻链节之间钉入卡针。整个调节过程复杂且不一定能达到合适的长度,需反复调节确认,影响智能穿戴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儿童用户,更是难以独自操作,稍有不慎便会在顶出或钉入卡针时被工具弄伤手指,调节十分不方便且安全隐患大,用户体验较差。
5.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带调节装置、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便于用户快速调节表带长度,操作方便且不易松脱。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表带调节装置,其一端固定于主机,另一端固定于表带端部,包括:
9.设有滑道的壳体及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滑道的滑块;
10.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机,及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表带端部;
11.所述滑块设有若干卡合工位,且所述滑道内设有卡合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滑道,另一端固定于卡合件,使卡合件可被操作地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12.当所述第一弹性件不受到力的作用时,所述卡合件于第一位置,若干所述卡合工位可被选择地和所述卡合件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壳体方向移动;
13.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受到力的作用时,所述卡合件脱离所述卡合工位,所述滑块可朝远离所述壳体方向移动。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远离所述主机的一端设有一开槽,以形成所述滑道;

15.所述卡合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滑道两侧边缘区域,所述滑道对应所述卡合件处设有避让孔,两所述卡合件互相远离的一端均凸出于所述避让孔;及
16.两所述卡合件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一卡合台,且所述滑块朝向所述卡合台的一侧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卡合工位。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道内设有一固定板,用以将所述卡合件固定于所述滑道;
18.所述滑块和所述卡合件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端面;及
19.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卡合件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对应所述卡合台处设有供所述卡合台活动的活动孔。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台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坡面和第一锁止面,所述第一导向坡面设于所述卡合台朝向所述开槽开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向坡面靠近所述卡合工位的一侧与所述开槽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导向坡面远离所述卡合工位的一侧与所述开槽开口之间的距离;及
21.所述第一锁止面靠近所述卡合工位的一侧与所述开槽开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锁止面远离所述卡合工位的一侧与所述开槽开口之间的距离;
22.其中,所述卡合工位轮廓与所述卡合台轮廓相适配。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槽内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卡合槽以形成若干所述卡合工位;及
24.所述卡合槽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与所述卡合槽槽底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或锐角,且所述卡合槽槽口大小大于所述卡合台大小。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两侧朝向所述固定板均设有一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导向台;及
26.所述固定板对应所述导向台处设有导向槽。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分布的抵接台,所述抵接台抵接于所述滑块朝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道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滑道远离所述滑块的一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远离所述表带的一端。
2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包括:
30.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及表扣,所述第一表带和/或所述第二表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表带调节装置,所述表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
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
32.表带组件及主机,所述表带组件为上述所提供的表带组件,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主机。
3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34.1、本专利中,通过设置滑块使其能在滑道内移动,从而实现对表带长度的快速调节。同时,滑道内设有卡合件,当用户调节完表带长度后,该卡合件可限制滑块朝向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从而避免表带因用户剧烈运动而松脱,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35.2、本专利中,卡合台设有第一导向坡面和第一锁止面,若滑块朝靠近壳体方向移
动,第一引导面可引导卡合台脱离原本卡合的卡合工位,转而卡合至下一个卡合工位,完成表带长度的调节。若滑块朝远离壳体方向移动,那么,第一锁止面会抵住卡合工位,使卡合台与卡合工位之间卡死,从而限制滑块的移动。
36.3、本专利中,通过设置导向台及相应的导向槽,有利于滑块的平稳运行,使用户在调节表带长度时不会出现卡顿等现象,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得到提升。此外,通过设置抵接台,在对滑块起到一定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地减少滑块与固定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滑块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了卡顿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表带的使用性能。
37.4、本专利中,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使得滑块在不与卡合件相对接配合时,能够自行完成复位,无需人工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表带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表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41.图3是图2所示沿a-a方向的剖视图;
42.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合件、固定板及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合件及固定板在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合件及固定板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合件及滑块的侧视图;
46.图8是图7所示沿b-b方向的剖视图。
47.附图标号说明:
48.100、壳体;110、滑道;111、避让孔;120、卡合件;121、卡合台;1211、第一导向坡面;1212、第一锁止面;130、第一弹性件;140、固定板;141、安装槽;142、活动孔;143、导向槽;144、抵接台;
49.200、滑块;210、调节槽;211、卡合工位;2111、第二导向坡面;2112、第二锁止面;220、导向台;230、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5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52.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
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53.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54.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56.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8,一种表带调节装置、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其中,表带调节装置一端固定于主机,另一端固定于表带端部,具体可包括设有滑道110的壳体100及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滑道110的滑块200。上述主机可以是包含电子元器件的智能手表的表盘部分,也可以传统的机械表、石英表的表盘部分。此时,壳体100远离滑块200的一端固定于主机,且滑块200远离壳体100的一端固定于表带端部。具体地,滑块200设有若干卡合工位211,及滑道110内设有卡合件120和第一弹性件130,该第一弹性件130一端固定于滑道110,另一端固定于卡合件120,使卡合件120可被操作地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一弹性件130不受到力的作用时,卡合件120于第一位置,若干卡合工位211可被选择地和卡合件120限位配合,以限制滑块200朝远离壳体100方向移动。当第一弹性件130受到力的作用时,卡合件120脱离卡合工位211,滑块200可朝远离壳体100方向移动。
5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块200,并使其能在滑道110内移动,从而实现对表带长度的快速调节。同时,滑道110内设有卡合件120,当用户调节完表带长度后,第一弹性件130不受到力的作用,该卡合件120于第一位置,可限制滑块200朝向远离壳体100的方向移动,从而避免表带因用户剧烈运动而松脱,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59.具体地,参见图1、图2及图4至图8,壳体100远离主机的一端设有一开槽,以形成上述滑道110。作为优选,卡合件120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滑道110两侧边缘区域,该滑道110对应卡合件120处设有避让孔111,两卡合件120互相远离的一端均凸出于避让孔111。同时,两卡合件12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一卡合台121,且滑块200朝向卡合台121的一侧设有调节槽210,该调节槽210内沿滑道110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卡合工位211。当然,在实际生产中,可仅在滑道110一侧边缘设置一个卡合件120,本实施例仅列举一较优方案,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0.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卡合件120凸出于避让孔111的一端来使第一弹性件130受力变形,从而改变卡合件120的位置。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卡合工位211沿滑道110长度方
向依次分布,如此,当卡合件120于不同的卡合工位211相限位配合时,即可实现表带长度的调节。此时,卡合工位211的数量及调节槽210的长度即为表带可调节的长度范围。相对地,每相邻两卡合工位211之间的间距即为每次表带长度可调节的最小范围。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卡合工位211的数量及间距,在此不作赘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1.作为优选,若干卡合工位211均匀间隔设置,更有利于用户把控表带的长度,从而使穿戴设备能够更好地适配于用户的手腕,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以及穿戴设备的使用性能。
6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4至图8,滑道110内设有一固定板140,用以将卡合件120固定于滑道110。此时,滑块200和卡合件120分别位于该固定板140的上下两端面,且固定板140远离滑块200的一端面设有用于安装卡合件120的安装槽141。此时,卡合台121设于卡合件120朝向固定板140的一侧,及调节槽210设于滑块200朝向固定板140的一侧,且安装槽141对应卡合台121处设有供卡合台121活动的活动孔142。如此,卡合台121可通过该活动孔142与设于调节槽210的卡合工位211相对接配合。
63.具体地,参见图1及图5,第一弹性件130一端固定于安装槽141远离避让孔111的一侧,另一端固定于两卡合件120相互靠近的一侧。其中,第一弹性件130可为弹簧或弹片,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及图8,调节槽21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于滑块200朝向卡合台121一侧的两边边缘区域。此时,两调节槽210的卡合工位211分别设于两调节槽210相互远离的一侧。优选地,可在两调节槽210中间开设一减重孔230,实现表带调节装置的轻量化生产。当然,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槽210的数量也可为一个,分布于滑块200朝向卡合台121一侧,此时,两调节槽210的卡合工位211分别设于调节槽210相对的两侧。
65.具体地,参见图6及图8,卡合台121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坡面1211和第一锁止面1212,且第一导向坡面1211设于卡合台121朝向所述开槽开口的一侧。该第一导向坡面1211靠近卡合工位211的一侧与开槽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向坡面1211远离卡合工位211的一侧与开槽开口之间的距离。相对地,第一锁止面1212靠近卡合工位211的一侧与开槽开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锁止面1212远离卡合工位211的一侧与开槽开口之间的距离。其中,卡合工位211轮廓与卡合台121轮廓相适配。
66.因卡合工位211与卡合台121轮廓相适配,卡合工位211也设有与第一导向坡面1211和第一锁止面1212相应的第二导向坡面2111和第二锁止面2112。具体地,当卡合台121卡合至某一卡合工位211时,其第一导向坡面1211与相应卡合工位211的第二导向坡面2111相对,以及其第一锁止面1212与相应卡合工位211的第二锁止面2112相对。此时,若滑块200朝向壳体100运动,那么该卡合工位211的第二导向坡面2111会顺着第一导向坡面1211朝向壳体100运动,并挤压卡合台121,使卡合台121于第二位置,从而使卡合台121与该卡合工位211相分离。待卡合台121不再受挤压,第一弹性件130带动卡合台121复位,使其卡合至相邻卡合工位211,实现对表带长度的调节。如此,用户在调紧表带时,可直接用手拉动滑块200固定于表带的一端,使其朝靠近壳体100方向移动,操作更为简单、方便。若滑块200朝远离壳体100方向运动,那么该卡合工位211的第二锁止面2112会和第一锁止面1212相互抵持,使卡合工位211和卡合台121卡死,限制滑块200移动。如此,只有当用户按下卡合件120凸出
于壳体100的一端,滑块200才能远离壳体100运动,避免穿戴设备因用户剧烈运动而变松,甚至脱离用户手部的情况发生。
67.优选地,参见图6,为提高卡合台121的结构强度,可加宽加厚其远离卡合工位211的部位,不影响原有的配合关系即可,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8.进一步地,滑道110内设有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滑道110远离滑块200的一侧,另一端固定于滑块200远离表带的一端,如此,可使得滑块200在不与限位块相对接配合时,能够自行完成复位,无需人工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69.当然,在实际生产中,第二弹性件可为弹簧或弹片,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70.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槽210内沿滑道110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卡合槽以形成若干卡合工位211。值得注意的是,卡合槽沿滑道110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与卡合槽槽底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或锐角,且卡合槽槽口大小大于卡合台121大小。此时,只有用户按下卡合件120凸出于壳体100的一端,滑块200才可在滑道110内自由滑动,有效避免穿戴设备因用户剧烈运动而变松,甚至脱离用户手部的情况发生。
71.优选地,参见图3、图4及图6,滑块200两侧朝向固定板140均设有一沿滑道110长度方向分布的导向台220,且固定板140对应该导向台220处设有导向槽143。
7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台220及相应的导向槽143,有利于滑块200的平稳运行,使用户在调节表带长度时不会出现卡顿等现象,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得到有效提升。
73.进一步地,参见图3、图4及图6,固定板140朝向滑块20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沿滑道110长度方向分布的抵接台144,该抵接台144抵接于滑块200朝向固定板140的一侧。
7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抵接台144,在对滑块200起到一定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地减少滑块200与固定板1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滑块200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了卡顿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表带的使用性能。
75.为便于日后维修对滑道110内部的零件进行拆装及更换,壳体100应采用分体式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具体可包括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00。当然,在实际生产中,壳体100还可有其他多种设置方式,能对滑道110内部的零件进行拆装及更换即可,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7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表带组件,该表达组件具体可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及表扣。其中,第一表带和/或第二表带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表带调节装置,表扣则用以连接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
77.具体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可为分体式链状表带,用户无需另外购买并装配表链或者去除多余的表链,即可实现表带长度的调节,省时省力。
78.当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具体包括表带组件及主机。该表带组件即为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表带组件,此时,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于主机。
79.在一个实施例中,穿戴设备可包括表带及主机,此时,表带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表带,优选为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其表带本体和头粒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于主机。此时,当固定板140位于滑道110内即可实现该穿戴设备的穿戴,当固定板140脱离滑道110便可脱下该穿戴设备。当用户推拉固定板140,使其在滑动槽内移动便可实现对表带长度的
调节。
8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1.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