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卡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5118发布日期:2023-03-25 01:1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便捷式卡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卡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卡套。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银行的客户越来越接受使用银行卡在自助设备上进行现金存取、刷卡消费和转账交易。卡套又叫证件套,由于卡套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并且具有便携、精致美观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可以用来放置卡体,例如银行卡。
3.然而,现有的银行卡卡套在使用时,卡体插入卡套本体后,很难将卡体从卡套本体中取出,从而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式卡套,能够方便地将卡体从卡套本体中取出,便于用户的使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式卡套,用于插入和放置卡体,便捷式卡套包括卡套本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卡套本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处,第一密封件安装在开口处;第一密封件的第一侧与开口处的侧边转动相连,第一密封件的第二侧与第二密封件的侧边转动连接;
7.卡套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密封件上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8.第一密封件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吸附件,第一侧面为第一密封件上与卡套本体的内腔的腔壁相连的一面,吸附件用于吸附位于卡套本体内的卡体。
9.本技术提供的便捷式卡套在使用时,先将卡体插入卡套本体中,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相互连接,使得卡体不会从卡套本体中掉出;同时,由于第一密封件上设有吸附件,吸附件能够与卡体的端部相吸附;当需要取出卡体时,打开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而第一密封件在打开的过程中,会带动吸附件移动,继而能够将吸附在吸附件上的卡体一同带出,使得卡体快速地脱离卡套本体。从而,本技术提供的便捷式卡套,能够方便地将卡体从卡套本体中取出,便于用户的使用;另外,本技术的便捷式卡套结构紧凑,生产制造成本低。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一者为卡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另一者为卡槽,卡件与卡槽可拆卸卡合。当卡件与卡槽相互卡合时,卡套本体和第二密封件相互固定。
11.这样,通过卡件与卡槽的相互卡合和脱离,能够方便地对卡套本体和第二密封件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调节。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件与开口处之间设有第一柔性件,第一密封
件的第一侧通过第一柔性件与开口处的侧边转动相连;
13.和/或,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之间设有第二柔性件,第一密封件的第二侧通过第二柔性件与第二密封件的侧边转动连接。
14.这样,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的存在,能够起到连接作用;同时,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通过弯曲变形,还能起到带动转动的作用,简化了转动结构。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面的面积不小于开口的开口面积,第一密封件的第一侧与开口处的侧边的转动过程中,第一侧面被配置为完全遮挡开口处。
16.这样,第一密封件的第一侧与开口处的侧边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密封件便能对开口处形成遮挡和密封,从而,卡体不会从卡套本体中掉出,保证了卡体的安全性。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腔的腔壁上设有防磨保护套。
18.这样,防磨保护套的设置,能够减轻卡体插入内腔时遭受的摩擦力,从而提升卡套对卡体的保护能力。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腔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辅助弹出组件,多个辅助弹出组件在内腔的底部间隔分布;
20.辅助弹出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滑动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内腔的底部相连,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滑动件相连;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卡体的插入方向;
21.插入卡套本体内的卡体抵接滑动件,并通过滑动件挤压弹性件。
22.这样,当卡体插入卡套本体的内腔后,辅助弹出组件能够辅助卡体从内腔中弹出,从而能够方便地将卡体从卡套本体中取出,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件上开设有插槽,插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卡体的插入方向。
24.这样,插槽的存在便于对卡体进行定位,卡体的下端插入插槽后,插槽能够限制卡体的移动。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附件为黏贴件,吸附件包括黏胶,吸附件呈长条状。
26.这样,黏贴件的存在,能够方便地对卡体的上端进行黏贴;并且易于获取和安装,生产成本低。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套本体的外壁安装有置物壳,置物壳的内部具有置物槽。
28.这样,置物槽中能够用来放置展示卡片,便于展示用户的信息;置物壳能够保护展示卡片不受损伤。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套本体的外壁安装有外挂件,外挂件上设有外挂孔。
30.这样,外挂件的存在,便于卡套的携带和放置;进一步,也能防止用户对卡套的遗忘和丢失。
31.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
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卡套的立体图;
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卡套的剖视图;
35.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6.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00-卡套本体;
39.110-开口处;
40.120-内腔;
41.130-防磨保护套;
42.200-第一密封件;
43.210-第一侧面;
44.300-第二密封件;
45.410-第一连接件;
46.420-第二连接件;
47.500-吸附件;
48.610-第一柔性件;
49.620-第二柔性件;
50.700-辅助弹出组件;
51.710-弹性件;
52.720-滑动件;
53.721-插槽;
54.800-置物壳;
55.810-置物槽;
56.900-外挂件;
57.910-外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58.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储蓄卡,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客户越来越接受使用银行卡在自助设备上进行现金存取、刷卡消费和转账交易,自助设备包括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pos(point of sale,销售终端)、自助终端等。卡套又叫证件套,可以用来装载证件及相关凭证,由于卡套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并且具有便携、精致美观等特点,因此可以用来放置银行卡,并对银行卡进行防护。
59.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银行卡卡套,包括卡套主体,卡套主体内部具有卡槽,卡套主体的开口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指纹识别区,指纹识别区包括存储有持卡者指纹信息的指纹芯片,开口端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电子锁,卡套主体上还具有电池、微处理器芯片、电波发射器和距离感应器,指纹识别区、电子锁、微处理器芯片、电波发射器和距离感应器均与电池相连,并且指纹识别区、电子锁、电波发射器和距离感应器均与微处理器芯片相
连,银行卡套还包括与卡套主体相分离的电波接收器。从而,银行卡卡套不但能够防止银行卡被磨损、折断,还能够及时提醒持卡者,有效防止银行卡丢失或被盗。
60.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银行卡卡套在使用时,卡体插入卡套本体后,卡体会贴合在卡套本体内部,并且很难将卡体从卡套本体中正常取出,从而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了麻烦。
61.基于上述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捷式卡套,用于插入和放置卡体,便捷式卡套包括依次相连的卡套本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并且,第一密封件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吸附件。本技术的便捷式卡套在使用时,先将卡体插入卡套本体中,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相互连接,使得卡体不会从卡套本体中掉出;同时,由于第一密封件上设有吸附件,吸附件能够与卡体的端部相吸附;当需要取出卡体时,打开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而第一密封件在打开的过程中,会带动吸附件移动,继而能够将吸附在吸附件上的卡体一同带出,使得卡体快速地脱离卡套本体。从而,本技术提供的便捷式卡套,能够方便地将卡体从卡套本体中取出,便于用户的使用。另外,本技术的便捷式卡套结构紧凑,生产制造成本低。
6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3.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64.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卡套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6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式卡套,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捷式卡套的立体图;便捷式卡套用于插入和放置卡体,便捷式卡套包括卡套本体100、第一密封件200、第二密封件300,卡套本体100的一端设有开口处110,第一密封件200安装在开口处110;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一侧与开口处110的侧边转动相连,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二侧与第二密封件300的侧边转动连接。
66.由于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一侧与开口处110的侧边转动相连,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二侧与第二密封件300的侧边转动连接;从而,卡套本体100、第一密封件200、第二密封件300三者依次连接,第一密封件200和第二密封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对卡套本体100的开口处110进行密封。
67.具体的,如图1所示,卡套本体100的开口处110可以为矩形开口,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密封件200和第二密封件300也为矩形件,从而通过第一密封件200和第二密封件300的相互配合,能够完成对开口处110的密封;密封后,卡体不会从卡套本体100中掉出,保证卡体的安全性。
68.另外,如图1所示,卡套本体10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410,第二密封件30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420;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的可拆卸连接的状态,能够对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的连接状态进行调节;当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相互连接时,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
件300相互固定;当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相互脱离时,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相互分离。
69.此外,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一侧面210上设有吸附件500,第一侧面210为第一密封件200上与卡套本体100的内腔120的腔壁相连的一面,吸附件500用于吸附位于卡套本体100内的卡体。卡体插入卡套本体100内部后,吸附件500能够吸附卡体时,吸附件500可以与卡体的上端相接触;从而,当需要取出卡体时,打开第一密封件200和第二密封件300,而第一密封件200在打开的过程中,会带动吸附件500移动,继而能够将吸附在吸附件500上的卡体一同带出,使得卡体快速地脱离卡套本体100。
70.从而,本技术提供的便捷式卡套,通过吸附件500对卡体的吸附,能够方便地将卡体从卡套本体100中取出,从而便于用户的使用;另外,本技术的便捷式卡套结构紧凑,生产制造成本低。
7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的一者为卡件,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的另一者为卡槽,卡件与卡槽可拆卸卡合。当卡件与卡槽相互卡合时,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相互固定;当卡件与卡槽相互脱离时,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相互分离。
72.如此设置,通过卡件与卡槽的相互卡合和脱离,能够方便地对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调节。
73.具体的,如图1所示,卡件位于第二密封件300上,卡槽位于卡套本体100上,卡件与卡槽相互卡合时,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相互固定。
74.另外,卡件与卡槽形成卡合连接结构,卡合连接结构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卡合连接结构均匀间隔排布;从而能够提升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之间的固定强度。
75.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的一者为磁性件,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的另一者也为磁性件,磁性件之间可拆卸。当磁性件之间相互贴靠时,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相互固定;当磁性件之间相互脱离时,卡套本体100和第二密封件300相互分离。
7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件200与开口处110之间设有第一柔性件610,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柔性件610与开口处110的侧边转动相连;当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一侧与开口处110的侧边发生转动时,第一柔性件610能够产生相应弯曲变形;第一柔性件610产生弯曲变形的同时,还能起到连接第一密封件200和开口处110的作用。
77.和/或,第一密封件200与第二密封件300之间设有第二柔性件620,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二侧通过第二柔性件620与第二密封件300的侧边转动连接。当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二侧与第二密封件300的侧边发生转动时,第二柔性件620能够产生相应弯曲变形;第二柔性件620产生弯曲变形的同时,还能起到连接第一密封件200和第二密封件300的作用。
78.如此设置,第一柔性件610和第二柔性件620的存在,能够起到连接作用;同时,第一柔性件610和第二柔性件620通过弯曲变形,还能起到带动转动的作用,简化了转动结构。
79.具体的,第一柔性件610和第二柔性件620为薄片状,第一柔性件610和第二柔性件620的材质可以为柔性塑料,从而,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柔性件610和第二柔性件620能够产生弹性变形。
8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侧面210的面积不小于开口的开口面积,第一密封件200
的第一侧与开口处110的侧边的转动过程中,第一侧面210被配置为完全遮挡开口处110。由于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一侧与开口处110的侧边转动相连,当第一侧面210朝靠近开口处110的方向转动时,第一侧面210能够完全遮挡开口处110。
81.如此设置,第一密封件200的第一侧与开口处110的侧边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密封件200便能对开口处110形成遮挡和密封,从而,卡体不会从卡套本体100中掉出,保证卡体的安全性。
82.另外,当开口处110为矩形开口时,第一侧面210为矩形侧面,矩形侧面的面积不小于矩形开口的开口面积。
8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内腔120的腔壁上设有防磨保护套130。防磨保护套130设置在内腔120的腔壁上,卡体插入内腔120的过程中,卡体会与内腔120的腔壁进行接触,并且产生摩擦。
84.如此设置,防磨保护套130的设置,能够减轻卡体插入内腔120时遭受的摩擦力,从而提升卡套对卡体的保护能力。
85.具体的,防磨保护套130的材质可以采用橡胶;防磨保护套130可以沿内腔120的侧壁设置,保证卡套对卡体侧边的保护能力。
8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腔120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辅助弹出组件700,多个辅助弹出组件700在内腔120的底部间隔分布。如此设置,当卡体插入卡套本体100的内腔120后,辅助弹出组件700能够辅助卡体从内腔120中弹出,从而能够方便地将卡体从卡套本体100中取出,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87.具体的,辅助弹出组件700包括弹性件710和滑动件720;弹性件710的一端与内腔120的底部相连,弹性件710的另一端与滑动件720相连;滑动件720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卡体的插入方向;插入卡套本体100内的卡体抵接滑动件720,并通过滑动件720挤压弹性件710。从而,当需要取出卡体时,只需打开第一密封件200和第二密封件300;由于弹性件710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弹性件710能够提供弹性力,并带动滑动件720沿靠近开口处110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卡体沿靠近开口处110的方向移动,当卡体的一部分从开口处110伸出时,便能方便地将卡体从卡套本体100中取出。
88.如图3所示,辅助弹出组件70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当卡体插入卡套本体100时,能够同时与两个滑动件720相抵接。
89.其中,弹性件710可以弹簧。弹簧的弹性变形方向与卡体的插入方向相互平行。
90.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滑动件720上开设有插槽721,插槽7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卡体的插入方向。插槽7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卡体的插入方向,从而插槽721能够用来插入卡体。
91.如此设置,插槽721的存在便于对卡体进行定位,卡体的下端插入插槽721后,插槽721能够限制卡体的移动。
9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附件500为黏贴件,吸附件500包括黏胶,吸附件500呈长条状。卡体插入卡套本体100内部后,黏胶可以与卡体的上端相黏贴;从而,当需要取出卡体时,第一密封件200在打开的过程中,会带动黏胶移动,继而能够将黏贴在黏胶上的卡体一同带出,使得卡体快速地脱离卡套本体100。
93.如此设置,黏贴件的存在,能够方便地对卡体的上端进行黏贴;并且易于获取和安
装,生产成本低。
9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卡套本体100的外壁安装有置物壳800,置物壳800的内部具有置物槽810。
95.如此设置,置物槽810中能够用来放置展示卡片,便于展示用户的信息;置物壳800能够保护展示卡片不受损伤。
96.具体的,置物槽810位于卡套本体100的中间区域;置物槽810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
9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卡套本体100的外壁安装有外挂件900,外挂件900上设有外挂孔910。
98.如此设置,外挂件900的存在,便于卡套的携带和放置;进一步,也能防止用户对卡套的遗忘和丢失。
9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下”等方位描述,是相对于图1中便捷式卡套的立体图而言的,不应该理解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10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01.在本技术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10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0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