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迅速收伞之伞尾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64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迅速收伞之伞尾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可迅速收伞之伞尾改良结构,主要系于中棒顶端内侧装有一推杆,其一端穿出上巢后固定有一压帽,而另端所连接之推筒具有作动面,可用推移用以定位活动巢之弹弓的转轮,当收伞时,可于压动压帽后,以作动面驱动弹弓松弛拉力弹簧,即可收折主骨而具有收伞极为快速且方便实用者。
按,目前所使用之伞具中,其伞骨组构造之种类有多种,如图4、图5所示之伞具,其中伞骨组(54)之支骨(541)于适当处与撑骨(546)枢接,而两者分别与上、下巢(53)(51)枢接,又连接于活动巢(52)上之拉力弹簧(545)于另端固定有拉线(544),该拉线(544)系与枢接于支骨(541)之象头(542)上之主骨(543)连接固定,于开伞推动下巢(51)上移时,其活动巢(52)亦被向上推移移动,而使两者分别由弹弓(511)及弹弓(521)所定位,惟由于活动巢(52)于定位后,藉拉力弹簧(545)之作用拉动拉线(544)而使主骨(543)呈直立状,并为开伞状。
反之,于收伞时,于压动弹弓(511)将下巢(51)及撑骨(546)下移后,因主骨(543)受拉力弹簧(545)及拉线(544)之作用,使得主骨(543)及支骨(541)仍呈直杆状,且主骨(543)无法自然弯折,因此,若欲再度开伞时,可极为容易的进行开伞,而不需拨弄各主骨,待各主骨均与支骨呈直杆状后,始可进行开伞动作,故此种伞具亦具有其使用上之方便性及实用性,故广受大众人们的使用及购买。
惟由于习用此种伞具构造,于下移下巢(51)后,各支骨(543)均紧靠于中棒(50)处,如此,当欲压下外管(502)进入内管(501)以进行收伞时,使用者必须利用手部将外管(502)压入内管(501)内,藉外管(502)下压至近末端(即伞尾)时,可将弹弓(521)压入内管(501)内,则活动巢(52)将可放松而下移,则拉力弹簧(545)失去紧拉作用,则主骨(543)将可自然弯折完成收伞动作,由于习用之主骨(543)系紧靠于中棒(50)之周边,使得以手部下压外管(502)时,极为不便且有刺到手部之情形发生,必须一一将各主骨(543)予以拨开,以利手部可进入下压外管(52),因此,造成此种伞具于使用上的不方便及操作的麻烦等缺点。
鉴于上述习用伞具之缺点,现设计出于中棒内装设一具有作动面之推杆,该推杆系穿出上巢之外侧并固定有压帽,则可于压动推杆后,利用其作动面以推移弹弓,以松弛头活动巢使拉力弹簧失去作用,则主骨将可自然弯折,具有操作方便容易且可达到快速收伞之目的。
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开伞时之部份剖面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收伞时之剖面示意图。
图4系习用之伞具示意图。
图5系习用之伞具部份剖面示意图。
参看
图1、2所示,为可迅速收伞之伞尾改良构造,其基本构造亦与习用伞具相同,由内、外管所组成之中棒(10)于顶端固定有一上巢(16),具周边枢接有数伞骨组(12),而可于中棒(10)上滑移之活动巢(17)及下巢(11)则分别连接有拉力弹簧(13)及枢接有撑骨(14),该拉力弹簧(13)串接有拉线及主骨,而撑骨(14)枢接于伞骨组(12)之适当处(此部份之构造可参见图4习用之伞具),又活动巢(17)及下巢(11)可分别受弹弓(30)及弹弓(15)予以抵挡定位。
本实用新型特点系在于,上巢(16)上螺固有一固定块(162)且于中央设有一穿孔(161),可将推杆(20)上设有螺纹(201)之一端贯穿上巢(16)之穿孔(161)用以与压帽(40)中央所设之螺孔(41)相互螺固,此压帽(40)之周边形成有较大周边之帽缘(401),又推杆(20)之另端连接有一推筒(21),于推筒(21)相对侧边设有一长孔(211)且一侧之近底端处形成有长槽(212),可将一弹簧(23)装入推筒(21)内,再将一固定梢(22)贯穿长孔(211)并固定于中棒(10)之内管壁上定位,以使推杆(20)经常受弹簧(23)之上顶作用,而前述之推筒(21)相对于长槽(212)之一侧端面上设计为一斜面状之作动面(213),另弹弓(30)于上方之内侧处以插梢(31)枢设有二转轮(32),当推杆(20)下移时,其推筒(21)之长槽(212)可跨于弹弓(30)上,且其具斜面之作动面(213)可推压转轮(32)以使弹弓(30)缩入中棒(10)之内管内,以达到松弛活动巢(17)之作用(配合参图3所示)。
配合参看图2、3所示,由于收伞时,系先压下弹弓(15)使下巢(11)下移,则撑骨(14)将带动伞骨组(12)向下而使得各伞骨组(12)均收合,此时因活动巢(17)仍受弹弓(30)之抵挡定位,则拉力弹簧(13)亦紧拉拉线,使得伞骨组之伞骨及主骨仍呈直杆状,而主骨无法自然弯折,此时使用者仅需压下压帽(40)楔推杆(20)之推筒(21)的作动面(213),以推移弹弓(30)之转轮(31)使得弹弓(30)内缩,则活动巢(17)即可松弛下移且拉力弹簧(13)亦将失去拉力作用,使得伞骨组端头之主骨可自然弯折,可达到迅速收伞之目的,其不但操作简便且实用容易快速。又由于压帽(40)之周缘具有较大之外径,且恰位于上巢(16)之上方,如此于雨天使用时,可防止雨水由穿孔(16)之上方,如此于雨天使用时,可防止雨水由穿孔(161)进入中棒(10)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综上所述,本案之伞尾改良结构,由于系利用推杆之作动面驱动用以抵挡定位活动巢之弹弓,因此可直接压下位于顶端之压帽即可完成松弛拉力弹簧,而迅速完成收伞之目的,确较习用伞具有增进功效处,并具有创作性及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可迅速收伞之伞尾改良结构,主要系于中棒上固定有上巢,且活动巢及下巢可于中棒上滑移并可由弹弓予以定位,而伞骨组、拉力弹簧及撑骨可分别与其周边连接,其特征在于推杆,设有螺纹之一端可穿出上巢所设之穿孔,并与一压帽固定,而推杆之另端连接有推筒,该推筒之相对侧设有长孔,且其一侧下方形成有长槽,与其相对侧之端面形成有斜面状之作动面,而弹簧可置入于推筒内再以固定梢贯穿长孔并定位开中棒之内管壁面上,又用以抵挡定位活动巢之弹弓于上方以插梢枢有两转轮,可使推筒下移时,其作动面可推移转轮并使弹弓内缩,以松开活动巢达到主骨自然弯折可迅速收伞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可迅速收伞之伞尾改良结构,其特征是其中压帽之周缘具有较大外径之帽缘,可防止雨水由上巢之穿孔进入中棒内。
专利摘要一种可迅速收伞之伞尾改良结构,主要系于中棒顶端内侧装有一推杆,其一端穿出上巢后固定有一压帽,而另端所连接之推筒具有作动面,可用推移用以定位活动巢之弹弓的转轮,当收伞时,可于压动压帽后,以作动面驱动弹弓松弛拉力弹簧,即可收折主骨而具有收伞极为快速且方便实用者。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45589SQ8920456
公开日1989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12日
发明者叶炯民 申请人:叶炯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