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529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涉及人类日常生活领域。
通常的多折伞伞尾骨及其接合构造如图1所示,它是用套合体(1)包住伞尾骨(2)的前端,以起增强作用,当撑开使用时,可形成近似一直线。然而,伞尾骨(2)的外端通常与伞布相连接,当外界风力较强时,累积于伞面而施力于伞骨上,最常见到伞尾骨(2)从套合体(1)的尾端根部(111)处断裂(如图2),造成伞具的损坏而不能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可延长伞尾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主要是由套合体、伞尾骨、支骨及可挠性骨组成。其中套合体上有两个圆孔,并配有两个销钉,其一销钉将伞尾骨和可挠性骨铰接在套合体上,形成可挠性骨、套合体及伞尾骨铰接在一共同点上;另一销钉则将支骨铰接在套合体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通常的结构图;图2是通常的实施状态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平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图;图中1是套合体,2是伞尾骨,3是支骨,4是可挠性骨,5/6是销钉,11是套合体的尾端,111是尾端(11)的根部,12/13是套合体(1)上的铰接孔,21是伞尾骨(2)内端扁平体上的圆孔,31/32是支骨(3)上端二耳部,33/34是二耳部(31)(32)上的圆孔,41是扣孔。
如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套合体(1),伞尾骨(2),支骨(3)和可挠性骨(4)组成,其中套合体(1)上设有两个圆形铰接孔(12)、(13),并配合有两个销钉(5)、(6),销钉(5)和(6)是空心圆柱体;销钉(5)穿过套合体(1)上的铰接孔(12)和伞尾骨(2)内端扁平体上的圆孔(21)以及可挠性骨(4)外端的扣孔(41),使之铰接在一起;销钉(6)则穿过支骨(3)上端二平行耳部(31)、(32)上的圆孔(33)、(34),而铰接在套合体(1)的另一铰接孔(13)上,且二耳部(31)、(32)之间有空间,是供伞尾骨(2)穿过。
本实用新型是将伞尾骨(2)的内端与套合体(1)及可挠性骨(4)相铰接,当使用时(如图6/7所示),在受到强风外力作用,其受力点不再是套合体(1)上,而是在伞尾骨(2)的整个内端和套合体二者上,且又得到可挠性骨(4)的拉伸缓冲,因此,整个伞骨架的强度增加很多,故能确保不受破坏和损伤,提高了伞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它是由套合体(1)、伞尾骨(2)、支骨(3)和可挠性骨(4)组成,其特征在于套合体(1)上设有两个圆形铰接孔(12)、(13),并配合有两个销钉(5)、(6);销钉(5)穿过套合体(1)上的铰接孔(12)和伞尾骨(2)内端扁平体上的圆孔(21)以及可挠性骨(4)外端的扣孔(41),使之铰接在一起;销钉(6)穿过支骨(3)上端二平行耳部(31)、(32)上的圆孔(33)、(34),而铰接在套合体(1)的另一铰接孔(13)上,且二耳部(31)、(32)之间有空间,供伞尾骨(2)穿过。
专利摘要一种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涉及人类日用品领域。它主要在伞尾骨的内端作成扁平体,并有一圆孔,通过套合体和可挠性骨的外端以销钉铰接,以及套合体和支骨二耳部以另一销钉铰接,而形成一高强度结构的伞骨架,在受到强风外力作用时,伞骨架不易损坏,提高了伞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45B25/02GK2176048SQ9324377
公开日1994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6日
发明者郭郑妙玲, 王胜和 申请人:郭郑妙玲, 王胜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