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插管、插座、座管脱落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06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插管、插座、座管脱落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拉链。它包括单开尾拉链和双开尾拉链。
目前国内外拉链上的插管、插座或座管的固接方式可分两类。一类是采用金属材料,并通过机械冲压成型后,再将它们的夹口两内测面夹压在带筋的两面上。这种方式由于材质变化大,冲压夹紧力不稳定,常常不能使插管、插座或座管牢固地固定在带筋上,往往在使用中它们都很容易脱落,使整个拉链无法使用。另一类是采用塑料,并通过注塑机直接将插管、插座或座管注塑成型时,将它们夹口的两内侧面热压在带筋的两面。这种固接方式要受注塑温度、压力、射料时间、退模取产品产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们的牢固程度也很差,在使用中也常常出现插管、插座或座管脱落的现象。总之,这两类连接方式在拉链的实际使用中,插管、插座或座管经常都要从带筋上脱落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插管、插座或座管牢固地固定在带筋上,让插管、插座或座管在使用中不会脱落的拉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该拉链的主要结构与传统拉链基本相同。它也是由链带、薄膜、拉头体、链牙、上止、插管、插座或座管组成。其主要特点是在安装插管、插座或座管的链带上的带筋处,先加工出2~5个通孔。而后采用塑料,并通过注塑机将插管、插座或座管注塑在打孔处的带筋上。于是插管、插座或座管的夹口内侧上,在与带筋的接触面上形成2~5个小柱体穿过带筋,使插管、插座或座管的夹口两内侧与带筋连接成一体。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开尾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开尾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尾部的结构图。
图4是插管的结构图。
图5是插座的结构图。
图6是座管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的详述如图整个拉链是由链带(3)、薄膜(1)、拉头体(2)、链牙(4)、上止(5)、插管(6)、插座(7)、座管(8)组成。其中该拉链在链带(3)上安装插管(6)、插座(7)或座管(8)的带筋(3—1)处,分别通过电热熔出3个直径为1mm的通孔(9),之后再选用聚甲醛材料,并通过注塑机将插管(6)插座(7)或座管(8)注塑在打有通孔(9)的带筋(3—1)上。于是注塑材料聚甲醛就会通过带筋(3—1)上的通孔(9),使插管(6)、插座(7)或座管(8)的夹口,在与带筋(3—1)相接触的两内侧面上分别形成3个小圆柱(10)穿过带筋(3—1),让插管(6)、插座(7)或座管(8)与带筋(3—1)固定连接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插管(6)、插座(7)或座管(8)都不会从带筋(3—1)上脱落下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拉链将插管、插座或座管传统的空心夹压连接改为穿孔的固定连接,大大提高了插管、插座或座管的连接强度,使它们在拉链的使用过程中不会脱落。它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由链带(3)、薄膜(1)、拉头体(2)、链牙(4)、上止(5)、插管(6)、插座(7)或座管(8)构成的防止插管、插座、座管脱落的拉链,其特征是在安装插管(6)、插座(7)或座管(8)的链带(3)上的带筋(3—1)处开有2~5个通孔(9);同时在插管(6)、插座(7)或座管(8)的夹口内侧面上带有2~5个小柱体(10),并让这些小柱体(10)穿过带筋(3—1)上的通孔(9),使插管(6)、插座(7)或座管(8)与带筋(3—1)连成一体。防止插管、插座、座管脱落的拉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插管、插座或座管脱落的拉链。它是在链带上安装插管、插座或座管的带筋处先加工出几个小通孔。然后再将插管、插座或座管注塑上去,使它们与带筋固定连接成一体,该拉链大大提高了插管、插座或座管与带筋的连接强度,使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44B19/00GK2237356SQ9524288
公开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7日
发明者汤小明 申请人:汤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