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无缝天鹅绒连裤袜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69111阅读:来源:国知局
l和左腿后布片B1、右腿前布片F2和右腿后布片B2组成,左腿前布片Fl和左腿后布片BI在分缝接合位置3处连接起来构成位于腿部T的圆筒织物,即图8的左腿圆筒;右腿前布片F2和右腿后布片B2在分缝接合位置4处连接起来构成位于腿部T的圆筒织物,即图8的右腿圆筒。
[0042]左腿圆筒由左腿前布片Fl与左腿后布片BI组成,左腿圆筒在其右侧分缝接合位置3和左侧分缝接合位置2上连接起来;右腿圆筒由右腿前布片F2与右腿后布片B2组成,右腿圆筒在其左侧分缝接合位置4和其右侧分缝接合位置I上连接起来。
[0043]而编织到腰腹裆部D时可视为两条腿的圆筒织物合为一个腰腹裆部的圆筒织物,因此其从腰腹裆部的底端位置6起无须再在中间的分缝接合位置3和4的针位上继续作分缝接合编织,而只需在边缘分缝接合位置I和2上继续作分缝接合的编织。亦即腰腹裆部的前布片由位于D位置的Fl和F2组成,而后布片由位于D位置的BI和B2组成,如图8,该腰腹裆部的圆筒织物右侧边缘位置为1,左侧边缘位置为2。
[0044]图2-1是编织三分裤裆X所使用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M的横截面图,其具有前针床FN (即编织前布片F的针床)和后针床BN (即编织后布片B的针床)。
[0045]Gl、G2合为一把满机号的前针床的匹艾洲(Piezo)贾卡导纱梳栉,即Gl为一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G2为一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
[0046]G3、G4合为一把满机号的后针床的匹艾洲(Piezo)贾卡导纱梳柿,即G3为一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G4为一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
[0047]贾卡梳栉上的每一根贾卡针均可被人为通过机器技术单独控制,每一根贾卡针均可且仅可偏移一针。在机器前针床的角度观察,前针床贾卡针可向左偏一针,后针床贾卡针可向右偏一针。
[0048]前、后针床的匹艾洲(Piezo)贾卡梳栉Gl、G2和G3、G4既能在前针床成圈又能在后针床成圈。
[0049]GBl为前针床的地梳导纱梳栉,GB2为后针床的地梳导纱梳栉,地梳梳栉为一把满机号的梳栉,其导纱针固定而不能偏移,只能根据垫纱数码控制整体的垫纱运动动作。前针床地梳栉GBl只于前针床形成线圈,后针床地梳栉GB2只于后针床形成线圈。
[0050]S为通过各导纱梳栉导纱针的纱线,本发明使用满穿的对纱方式,即每把导纱梳栉的每根导纱针均有独立的一根纱线穿过。
[0051]前针床编织前布片F,后针床编织布片B,其分缝接合位置1、2、3、4是通过该位置的贾卡针偏移在前、后针床均形成线圈实现,且与圆筒外的针位没有纱线相连,从而实现无须人工缝接的圆筒织物。而通过设定针数内前后针床均形成线圈实现腰腹裆部底端位置6的前后布片相连接,实现裆部底端的封闭而无须人工车缝的前后布片布面缝接。
[0052]在本发明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及更改本发明三分裤裆的幅宽针数。例如,假设本机器前后针床共有2000针,而设计一条前布片F需250针,后布片B需250针的三分裤裆,即其前后布片共需500针,那么该机型可一次编织4条一次成型的三分裤裆,即生产出4条如图1所示的三分裤裆。
[0053]首先对本发明所用的编织方法做出综述,如图3、图4所述:
[0054]我们要对所使用的经编机的贾卡梳栉进行基本组织编织的设置,经编技术上是用垫纱数码来确定,前针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10-11/12-11// (21);后针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11-12/11-10//(22),即在不控制和改变贾卡梳栉上的任何贾卡针的偏移的情况下,该贾卡梳栉将都根据上述已设定的垫纱数码进行针前针背横移垫纱成圈的运动。
[0055]根据上述基本组织进行编织时,如纱线21-1和纱线22-1形成相同的织物组织,前针床贾卡梳栉上的纱线21-1在该梳栉摆到前针床FN时形成一个线圈,然后摆到后针床BN时不成圈,再摆回前针床FN时在左邻的一根针上成圈,这样编织出的是经编织物组织中的两针经平组织并循环往复编织形成两针经平布面。后针床贾卡梳栉上的纱线22-1在首先梳栉摆到前针床FN时不成圈,摆回后针床BN时形成线圈,再摆到前针床FN时不成圈,再回到后针床BN时在右邻的针位上成圈,这样同样编织出与21-1相同的织物组织。图4只是在前针床的角度表示后针床的织物组织,所以呈现出了反过来的错觉效果。
[0056]综上所述,本发明三分裤裆由贾卡梳栉Gl、G2、G3、G4编织前、后布片F和B织物的基本组织(前针床如图3,后针床如图4)的三分裤裆布面。即前针床形成一块前布片F,后针床形成一块后布片B,为实现同时编织出圆筒织物,就必须在前后两块布片织成圆筒织物的分缝接合位置1、2、3、4利用贾卡针的偏移技术控制该位置的纱线对前后布片进行分缝接合的编织工序。
[0057]该三分裤裆的编织效果如图8所示,是根据人下半身腿型塑造,所以有两条腿部的圆筒织物及一个位于臀部的腰腹裆部圆筒织物。
[0058]本发明三分裤裆由下至上,即由三分裤裆X的底端开始编织,一直到编织完裆部圆筒织物结束。
[0059]本发明的三分裤裆X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0]第一:本发明采用的匹艾洲(Piezo)贾卡梳栉中的每一根针每一个编织横列都可以被单独控制是否偏移,其偏移距离为一个针距。
[0061]在贾卡针不发生偏移的情况下,贾卡梳栉Gl、G2和G3、G4将仍然按其基本织法即两针经平组织(前针床如21,后针床如22)进行编织,如图3中的纱线21-1 (前针床),图4中的纱线22-1。
[0062]第二,腰腹裆部的底端位置6的前后布片缝合的编织,具体为:前针床贾卡导纱梳栉G1、G2在前针床FN编织第一个线圈横列时不发生偏移形成应有的线圈,接着当前针床贾卡梳栉摆到后针床BN时发生偏移形成一个线圈,再回到前针床FN时发生偏移导致在多跨一针的针位上形成一个线圈,再到后针床BN时不发生偏移没有形成线圈,这样就完成一个编织循环,并实现了前、后布片有纱线相连接,见图6中纱线6F1。
[0063]后针床贾卡导纱梳栉G3、G4也做相应的偏移运动,该梳栉摆到前针床FN时发生偏移导致该纱线在前布片F形成线圈,接着摆回后针床BN时不发生偏移形成一个固有的线圈,再到前针床FN时不发生偏移没有形成线圈,最后摆回后针床BN时发生偏移在多跨一针的针位上形成线圈而完成一个编织循环,见图7中纱线7B1。
[0064]利用这个技术根据三分裤裆实际设计针数及针位设定和控制其贾卡针的偏移,就可以实现腰腹裆部的底端位置6的前后布片缝合。在腰腹裆部的底端位置6,即两腿圆筒到臀部的中间位置需要设定若干针来编织前后布片的连接,以防止三分裤裆开裆的情况。
[0065]第三,前后布片腿部T的两腿间及腰腹裆部D的分缝接合位置1、2、3、4的分缝接合以形成两条腿的圆筒织物及位于臀部的腰腹裆部的一个圆筒织物的编织。
[0066]前后布片腿部T的两腿间及腰腹裆部D的分缝接合位置1、2、3、4的编织,具体为:这些分缝接合位置1、2、3、4均为前后布片F、B、F1、B1、F2、B2的分缝接合位置,通过分缝接合技术实现并编织出与旁边纱线分离的圆筒织物,即形成独立的圆筒织物。例如本发明三分裤裆腿部T是两条独立分离的圆筒织物,而编织到腰腹裆部D时两条圆筒织物合并为一条大的圆筒织物,所以分缝接合位置3、4在编织到腰腹裆部的底端位置6时即停止前后布片分缝接合的编织,而分缝接合位置1、2是从三分裤裆X的底端一直到本发明三分裤裆编织完成为止。
[0067]该分缝接合技术通过控制该具体位置的贾卡针的偏移来实现,具体实现方式如下。以一个圆筒织物为例(其他圆筒织物织法同理),在需要实现圆筒织物的边缘位置,前后布片必须接合且与旁边圆筒外的纱线分离,否则形成的圆筒会有多余纱线连接,造成圆筒织物的不完整甚至破损。在该边缘位置的具体针位上需要同时控制该位置的前后贾卡针的偏移才能实现前后布片的分缝接合。如图5所示,图5中纱线24是通过贾卡针偏移技术控制该贾卡针在前针床FN编织第一个线圈时发生偏移,导致此时其不能在前针床FN形成线圈,当该贾卡针摆到后针床BN时发生偏移导致该纱线在后针床布片边缘形成一个线圈,接着该导纱针又摆回前针床编织下一个横列时不发生偏移而实现本来的线圈编织,结果前后布片相互有纱线连接起来,再当该导纱针摆到后针床时不发生偏移而在后针床不形成线圈,结果该位置贾卡导纱针完成一个循环的编织运动,并形成与三分裤裆X基本布面相一致的织物组织,如此根据织物的高度进行重复运动实现前后布片的边缘连接,本发明三分裤裆X中I和3的分缝接合即使用纱线22的技术实现。
[0068]同理,图5中纱线23描述的技术就是后针床贾卡针实现,分别由相应位置的后针床贾卡针控制三分裤裆X左侧边缘连接位置2及三分裤裆X内侧连接位置4。
[0069]当相应位置后针床BN贾卡针摆到前针床FN时发生偏移导致形成线圈,接着该贾卡针摆回后针床编织第一个横列线圈时发生偏移导致其在后针床不能形成线圈,然后再摆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