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鞋及鞋面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3551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鞋面、鞋及鞋面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复合网布结构的鞋面、采用该鞋面的鞋及其该鞋面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鞋面通常包含若干的片材,各片材一般通过缝线缝合的方式形成鞋面。一方面,采用缝线缝合的方式工序较为繁琐;另一方面,采用缝线缝合的鞋面的鞋使用时,鞋面靠近脚掌的缝线可能会对脚掌产生摩擦,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因而,需要开发一种新的鞋面,以减轻或改进现有缝线缝合的鞋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鞋面,包含有一复合网布结构,所述复合网布结构包含:一表皮层,界定有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表皮层的厚度不同;一网布层,层叠配置于所述表皮层下方,且所述表皮层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网布层;一泡棉层,层叠配置于所述网布层下方,且所述网布层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泡棉层;一第一接合层,配置于所述表皮层与所述网布层之间,且至少位于所述表皮层与所述网布层层叠配置的部分区域;一第二接合层,配置于所述网布层与所述泡棉层之间,且至少位于所述网布层与所述泡棉层层叠配置的部分区域。
[000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表皮层为聚丙烯材料。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层和所述第二接合层为热熔胶。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表皮层覆盖全部所述网布层,所述网布层覆盖全部所述泡棉层O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表皮层形成有至少一开口。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布层和/或所述泡棉层对应于所述表皮层的开口区域形成有开口。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表皮层与所述网布层之间或所述网布层与所述泡棉层之间形成有至少一强化部件。
[0010]本发明同时保护一种采用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鞋面的鞋。
[0011]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包含有复合网布结构的鞋面的生产工艺,包含以下步骤:S1:将依次层叠配置的表皮层、第一接合层和网布层通过一第一压合组件进行压合,形成第一中间结构;S2:将依次层叠配置的所述第一中间结构、第二接合层和泡棉层通过一第二压合组件进行压合,形成第二中间结构;经第二压合组件压合后,所述网布层位于所述第一接合层与所述第二接合层之间,且所述表皮层界定有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表皮层的厚度不同;S3:对所述第二中间结构进行加工,形成复合网布结构。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表皮层为聚丙烯材料。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层和所述第二接合层为热熔胶。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I和所述步骤S2压合的温度为85°C至125°C,复合的压力为 10kg/cm2至 30kg/cm 2。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间结构的表皮层形成有至少一开口。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间结构的网布层和/或所述泡棉层对应于所述表皮层的开口区域形成有开口。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I压合前,所述表皮层和所述第一接合层之间层叠配置有至少一强化部件。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压合前,所述泡棉层和所述第二接合层之间层叠配置有至少一强化部件。
[0019]本发明的鞋面包含的复合网布结构通过采用接合层将表皮层、网布层、泡棉层等部件接合的方式,一方面降低了鞋面加工工艺的步骤,另一方面通过表皮层上不同厚度区域的设计,可满足不同外观效果的需求。同时在表皮层采用聚丙烯材料、网布层采用网布材料、泡棉层采用泡棉材料、接合层采用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情况下,相对于传统的鞋面结构,该些材料形成的复合网布结构具较好的形变特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A绘示了一应用本发明鞋面的鞋的内侧视图;
[0021]图1B绘示了对应于图1A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合网布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1C绘示了图1B沿L1-L1’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2A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复合网布结构的主视图;
[0024]图2B至图2B”绘示了图2A沿L2-L2’方向的剖面可采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3A绘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复合网布结构的主视图;
[0026]图3B和图3B’绘示了图3A沿L3-L3’方向的剖面可采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4A至图4G绘示了本发明鞋面的生产工艺各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首先对部分术语进行说明。除非另以其它方式指明,以下关于各术语的说明和限定应用于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0029]本文所描述的“层叠配置”系指多个组件在垂直方向上交叠的空间位置关系,各组件可完全接触、部分接触或存有间距,各组件之间还可形成有其它部件。在组件a与组件b形成层叠配置关系时,组件a可部分覆盖于或完全覆盖于组件b与组件a邻接的表面上。举例而言,常见的三明治结构各层之间即为层叠配置的关系。
[0030]本文所描述的“接合”包括通过使用胶性粘合剂或可熔化再固化的材料将不同部件连接在一起的方式,但不包含缝线缝合或相似机械附接的方式。本文所描述的“接合层”系指可用以实现接合方式的材料层。
[0031]本文所描述的鞋面的某些区域系通过参考人脚穿鞋(该鞋对于该脚来说有合适的尺寸)的解剖结构来限定。一个或多个鞋面的区域可以重叠。鞋面的前足区域是鞋面通常将覆盖穿着者脚的跖骨和趾骨的部分,且该区域将延伸超过穿戴者的脚趾直到鞋面的最前部分。鞋面的中足区域是鞋面覆盖穿着者脚的骰骨、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楔骨的部分。鞋面的后足区域从中足区域延伸到鞋面的最后部分和穿着者的脚跟。后足区域覆盖穿着者的跟骨侧,且视鞋的具体构造可以覆盖穿着者距骨(踝)的部分或全部。
[0032]另,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关于各组件各部分位置关系的表述,如“上方”、“下方”,系基于本发明的图示所示意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实际使用时各组件的位置关系。
[0033]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说明本发明的鞋面的第一实施例。
[0034]请查阅图1A,图1A绘示了一应用本发明鞋面的鞋的内侧视图,鞋100的鞋面主体包含有复合网布结构110和后跟结构120,两者可通过缝线缝合或接合层接合的方式配置形成容置脚的空间,具体而言,复合网布结构110与后跟结构120的形状可预先设计成包含对应边缘的部件,在两者分别成型之后,可将其对应的边缘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鞋面。形成的鞋面中,复合网布结构110可对应于鞋面的前足区域、中足区域等区域,后跟结构120可对应于鞋面的后足区域。鞋底130配置于鞋面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下方,其与鞋面的配置方式可采用缝线缝合或接合层接合的方式。鞋100还可包含鞋带等常规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0035]请进一步查阅图1B和图1C,图1B绘示了对应于图1A的复合网布结构110的主视图,图1C绘示了图1B沿L1-L1’方向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复合网布结构110包含:一表皮层111,界定有一第一区域Mll和一第二区域M12,位于第一区域Mll和第二区域M12的表皮层111的厚度不同;一网布层112,层叠配置于表皮层111下方,且表皮层111至少覆盖部分网布层112 泡棉层113,层叠配置于网布层112下方,且网布层112至少覆盖部分泡棉层113 ;—第一接合层Gl,配置于表皮层111与网布层112之间,且至少位于表皮层111与网布层112层叠配置的部分区域;一第二接合层G2,配置于网布层112与泡棉层113之间,且至少位于网布层112与泡棉层113层叠配置的部分区域。
[0036]表皮层111位于鞋面背离脚掌的一侧,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其可采用聚丙烯材料(Polypropylene,通常简称PP),该材料形成的表皮层111具有较佳的可弯折性。表皮层111的厚度可为0.2mm-0.35mm。在本发明中,表皮层111的本自可通过压合等方式形成有厚度不同的区域,如表皮层111位于第一区域Ml I的厚度hi和位于第二区域M12的厚度h2可不同,进而可满足表皮层111外观图案多样化的需要。
[0037]网布层112为多开口结构的材料,具体可采用单层经编针织布,或采用尼龙、聚酯、尼龙与聚酯混合物、苯乙甲酸乙二酯等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网布层112可具有高于50%的开口区域。网布层112的厚度可为0.2mm-0.3_。
[0038]泡棉层113可为透气的泡棉材料,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形变性,可在鞋面受力时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
[0039]在本实施例中,表皮层111覆盖全部网布层112,网布层112覆盖全部泡棉层113。
[0040]第一接合层Gl和第二接合层G2可采用具有粘合效果的材料,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层Gl和第二接合层G2可采用热熔胶,热熔胶材料具有受高温熔化常温固化的特性,可利用该特性将不同的部件进行连接。热熔胶可为聚酰胺型热熔胶、聚酯型热熔胶、聚乙烯型热熔胶和聚酯酰胺型热熔胶等类型。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采用的热熔胶可为热塑性聚氨酯(通常简称TPU),其粒子的平均尺寸可为100 μπι-400 μπι。热恪胶的热熔温度可为85°C至125°C。后文各结构实施例或工艺热熔胶材料,都可采用本处所及的各种热熔胶。
[0041]以上即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具有复合网布结构的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网布结构还可具有其它改进结构,以下将结合图2A至图2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0042]如图2A和图2B所示,与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表皮层111形成有至少一开口。表皮层111具有第一开口 N21和第二开口 N22。通过在表皮层111形成开口,可提高形成的鞋面的透气性。
[0043]容易理解,网布层和/或泡棉层对应于表皮层的开口区域可形成有开口,以进一步提升透气性。具体而言,如图2B’所示,沿图2B的L2-L2’方向,泡棉层213’上可形成对应第一开口 N21和第二开口 N22的开口。如图2B”所示,网布层212”和泡棉层213”可同时形成对应第一开口 N21和第二开口 N22的开口。另需说明的是,在图2B’和图2B”中,网布层和泡棉层的开口与第一开口 N21和第二开口 N22的尺寸相同,但其尺寸亦可不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