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手套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1255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述结构的所述防滑手套,由于浸渗和层压在手掌区域的多孔质层2由以聚 氨酯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因此透湿性良好,可以抑制戴用者的手发生闷蒸。此外, 所述防滑手套通过在手掌区域的外表面利用冲压加工形成有凹凸形状,所述凹凸形状的凹 部形成沟槽,容易弯曲,发挥良好的柔软性。
[0058] 此外,关于所述防滑手套,是把上述手套主体浸渍在含聚氨酯和有机溶剂的溶液 中后,通过使有机溶剂与水置换而形成上述多孔质层,因此可以容易且确实可靠地在上述 手套主体上形成多孔质层。
[0059] 此外,由于所述防滑手套的上述凹凸形状中凸部的俯视形状为正六边形,多个凸 部配置成蜂窝状,所以能使所述防滑手套的手掌区域同样具有容易弯曲的柔软性,此外所 述防滑手套的外观性得到提高。
[0060] 此外,所述防滑手套是在上述手套主体的指甲区域和手指分叉区域形成上述多孔 质层,在所述指甲区域和手指分叉区域中多孔质层不在外表面具备凹凸形状,由此在所述 防滑手套的指甲区域和手指分叉区域的部分具有较高强度。
[0061 ](其他实施方式)
[006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上述方式以外,可以实施各种施加了变更、改良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结构中,多孔质层2浸渗至与凹凸侧相反侧的手套主体1的面 (内表面),即遍及手套主体1的厚度方向的整体,但也可以改变向所述手套主体1内部浸渗 的程度。例如,可以使多孔质层2浸渗至手套主体1内部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需要说明的 是,由于手在手套中不会滑动,所以优选遍及厚度方向的整体浸渗。
[0063] 此外,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凹凸形状的凸部3,俯视下为正六边形的形状,也可以 不是正六边形的六边形状,将所述多个凸部配置成歪扭的蜂窝状。进而,凸部3俯视下的形 状不限于六边形状,可以作为椭圆形状及六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状,在同一方向等间隔配置 多个。此外,可以构成凸部的一部分连结的形状。此外,作为大体六边形状,可以具有图4所 示的凸部13。图4中以粗虚线表示了一个凸部13的外形。图4所示的凸部13具有这种大体六 边形的外形,其内部形成有构成凹部14的两个沟槽,邻接的凸部13彼此连结。此外,这些凹 凸形状不限于手掌区域整体,可以对任意的部分实施,而且,不限于一种凹凸形状,可以组 合多个凹凸形状。通过如此形成和配置凸部也能得到柔软性。
[006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孔质层2浸渗和层压在手套主体1的手掌区域,但是也 可以在手套主体1的、手的指甲侧的区域上浸渗和层压多孔质层。通过还在手的指甲侧的区 域形成多孔质层,可以提高防滑手套的强度。
[0065] (实施例)
[0066]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0067] (实施例1)
[0068] 准备用DMF把聚氨酯(DIC株式会社的聚氨酯"MP-182")稀释成树脂固体成分为12 质量%的溶液。仅把套在浸渍用手模型上的、由13G手套编织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的 %-5?〇编织尼龙丝线(280(1(311扣^))而成的编织手套(厚度0.7 111111)的手掌侧浸渍在上 述溶液中,而后拉出来。接着通过在水温25°C的水槽中2小时使DMF和水置换来形成多孔质 聚氨酯。从水槽拉出浸渍用手模型后,从浸渍用手模型除下手套,将所述手套略微脱水后套 在扁平模具上,将加热到140°C的凹凸板以lkgf/cm 2按压在手掌侧3秒钟,将手套的手掌侧 的外表面冲压加工成凹凸花样。在这里,为了在手套的手掌侧的外表面形成凸部占有率 25%的凹凸,作为按压使用的凹凸板,采用了凹部占有率25%、凹部深度0.5mm、正六边形状 的凹部的直径(连接正六边形的相对的顶点的对角线的长度)2.6mm的凹凸板。随后,将手套 放入100°C的烤箱干燥40分钟,得到手掌侧层压了具有凹凸形状的多孔质聚氨酯的防滑手 套。
[0069]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按压产生的凹凸差h,有时会小于按压板的凹部深度。这是因 为,被按压的部分上作用了返回原厚度的力。实施例1的手套中凹凸差h为0.45mm。
[0070] 冲压加工时,多孔质层中如果包含水分,则按压的成形性会提高,所以如上所述, 优选将聚氨酯多孔质化后的手套不进行干燥而仅仅略微脱水,就进行下一冲压加工的工 序。
[0071] 需要说明的是,层压有即将进行冲压加工前的多孔质层的部分的手套的平均厚度 (从防滑手套的最内表面至多孔质层的外表面的平均距离),为0.85mm。此外,冲压加工中采 用的凹凸板,在冲压加工时,以使防滑手套的多孔质层的凹部的厚度(t2)成为0.4mm的方式 用凹凸板按压手套。
[0072](实施例2~实施例11)
[0073] 冲压加工时,采用凹部占有率、凹部深度或凹部的直径和实施例1不同的凹凸板, 准备了如表2所示变更了实施例1的防滑手套的凸部占有率、凹凸差或凸部的直径手套作为 实施例2~实施例7、实施例9~实施例11的防滑手套。此外,作为浸渍编织手套的溶液,采用 将聚氨酯以DMF稀释到树脂固体成分10质量%而得到的溶液,准备了实施例8的防滑手套。 [0074](比较例1~比较例3)
[0075] 此外,将实施例1的防滑手套变更为表2所示的不具备凹凸形状的结构,作为比较 例1~比较例3的防滑手套加以准备。比较例1的防滑手套采用按压面为平面形状的按压板, 比较例2和比较例3的防滑手套,未进行冲压加工。
[0076] (比较例4)
[0077] 把以NBR乳胶为主成分的、表1所示的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1用水稀释到总固体成 分38质量%,用家庭用自动手动混合器搅拌并使其发泡,并调整为气泡含量100体积%。通 过比重测定确认了气泡含量。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混合物1的各成分,是将NBR乳胶中的 NBR橡胶部分作为100质量份加以计算的。接着,把和实施例1相同的尼龙制编织手套套在浸 渍用手模型上,浸渍在作为凝固液的、10质量%的硝酸钙甲醇溶液中后,仅把手掌侧浸渍在 上述发泡的混合物中,在75°C10分钟的热处理后从浸渍用手模型除下手套。为除去多余的 界面活性剂,将所述手套洗净,略微脱水后,将所述手套套在扁平模具上,用加热到140°C的 凹凸板以lk gf/cm2在手掌侧按压3秒钟,将手套的手掌侧的外表面冲压加工为凹凸花样。在 这里,按压时采用了和实施例4相同的凹凸板(凹部占有率75%,凹部深度0.5mm,正六边形 状的凹部的直径2.6mm)。随后,把手套放入100°C的烤箱干燥40分钟,得到手掌侧层压了具 有凹凸形状的NBR的发泡层的防滑手套。将所述防滑手套作为比较例4的防滑手套。
[0080] w日本ΖΕΟΝ株式会社的"Lx-550"
[0081] (柔软性试验)
[0082] 对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成的各手套的柔软性进行了功能评价。具体而言,让 10名受试者戴用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成的各手套,根据下述的评价基准对柔软性进行 5级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0083](柔软性的评价基准)
[0084] A:具有柔软性,手掌区域的弯曲极好
[0085] B:具有柔软性,手掌区域的弯曲良好
[0086] C:具有柔软性,手掌区域的弯曲较好
[0087] D:不具备柔软性,手掌区域的弯曲没有问题
[0088] E:不具备柔软性,手掌区域的弯曲困难 [0089](透湿性试验)
[0090] 使用从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成的各手套的手掌区域中央采集的试验片,基于 JIS L 1099 A-I法分别测定了透湿度。根据下述的评价基准对测定的透湿度进行4级评价。 其结果如表2所示。
[0091] (透湿性的评价基准)
[0092] A:透湿度在8000g/m2 · 24h以上
[0093] B:透湿度在7000g/m2 · 24h以上8000g/m2 · 24h以下
[0094] C:透湿度在6000g/m2 · 24h以上7000g/m2 · 24h以下
[0095] D:透湿度不足6000g/m2 · 24h
[0096] (指部磨损强度试验)
[0097] 在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制成的各手套的指部磨损强度试验,由学振式磨损坚牢度 试验机(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的学振型摩擦试验机"RT-200")实施。把从拇指、食 指、中指的树脂层压部切取的、大小是能贴附在研磨面(2cmX2cm)的试验片(2cmX5cm)贴 附在摩擦件(重量500g)上,将耐水砂纸(三共理科学株式会社的"DCCS-1500")贴附在不锈 钢台上,以使试验片和耐水纸接触的方式放下摩擦件。而后,通过使不锈钢台前后运动而使 试验片上产生磨损。将不锈钢台的1次往返计数为1次,测定了计数50次时的树脂的磨损质 量。针对各手套,测定从拇指、食指、中指采集的每个试验片,并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所述手 套的测定值。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试验片不包含指甲区域。根据下述的评价基准,对测定的 磨损质量进行4级评价。其结果如表2所示。
[0098](指部磨损强度的评价基准)
[0099] A:磨损质量不足2 .Omg
[0?00] B:磨损质量2.0mg以上3.5mg以下
[0?0?] C:磨损质量3.5mg以上5 .Omg以下
[0102] D:磨损质量在5.Omg以上
[0103](手指分叉磨损强度试验)
[0104]基于欧州标准EN388,对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成的各手套实施了手指分叉磨 损强度试验。试验机米用了 James H.Heal&Co .Ltd.的"Nu-Martindale"。把从各手套的手指 分叉部切取的、大小是覆盖Φ 12mm的接触面的试验片安装在专用固定夹具(重量433g)上, 与设置在试验机上的耐水砂纸(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