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手套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71255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三共理科学株式会社的"DCCS-800")对研而使其磨损,测定 直至试验片贯穿的次数。根据下述的评价基准,对测定的次数进行4级评价。在所述试验中, 对各试样进行了最大1000次的上述摩擦试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在表2中表示为"1000<" 的示例,表示磨损次数1000次后试验片仍未贯穿。
[0105] (手指分叉磨损强度的评价基准)
[0106] A:摩擦次数1000次以上
[0107] B:摩擦次数600次以上999次以下 [0108] C:摩擦次数400次以上599次以下 [0109] D:摩擦次数399次以下 [0110]表2
[0112]需要说明的是,在表2中"凸部的直径"表示俯视下连接凸部的正六边形的相对的 顶点的对角线的长度,"凹凸之比"表示凹部4的平均厚度相对于凸部的平均厚度之比(t2/ tl) 〇
[0113] 由表2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11的手套,柔软性、透湿性、指部磨损强度和 手指分叉磨损强度良好,通过在手掌区域浸渗和层压由以聚氨酯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 成的多孔质层,利用冲压加工在多孔质层的外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由此得到了透湿性和柔 软性良好并且耐久性优异的防滑手套。特别是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手套,通过加大凸部占 有率,得到非常良好的透湿性。
[0114] 在同样按压手掌区域整体的比较例1的手套中,柔软性和透湿性较差。其原因可以 考虑为,多孔质层的网槽(cell)通过按压而消失。对整个聚氨酯层不设置凹凸地进行冲压 加工时,由于聚氨酯层的树脂密度均匀变高,尽管耐磨损性容易提高,但是透湿性会变差。
[0115] 此外,不实施冲压加工的比较例2的手套,在透湿性、指部磨损强度和手指分叉磨 损强度方面优异,但是柔软性差。这是因为,聚氨酯多孔质层的外表面是没有凹凸的形状, 从而难以弯曲。
[0116] 在表2中,关于凹凸差,比较了实施例4、实施例6和实施例7时可知,凹凸差程度较 大的一方,柔软性和透湿性提高。
[0117] 在表2中,关于DMF溶液中的聚氨酯的固体成分浓度,比较实施例4和实施例8时可 知,在固体成分量变少的情况下,尽管柔软性和透湿性维持优异的特性,但指部磨损强度和 手指分叉磨损强度却降低。这是因为,由于多孔质层中的聚氨酯的密度降低而强度降低。
[0118] 此外,比较DMF溶液中的聚氨酯的固体成分浓度相等的、实施例8和比较例3时,实 施例8与比较例3相比手指分叉磨损强度更好。这是因为,尽管实施例8的手套的手指分叉区 域未被按压,但由于受到按压时加热的凹凸板的热量而被加热,手指分叉磨损强度得到提 尚。
[0119] 在表2中,关于凸部的直径,比较了实施例4、实施例9、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可知, 根据凸部的直径的不同,透湿性、指部磨损强度和手指分叉磨损强度方面尽管看不出差别, 但是随着凸部的直径的增大,柔软性降低。这是因为,随着凸部的直径的变大,成为弯曲时 的起点的、沟槽状的凹部变少。
[0120] 此外,通过表2的结果可知,相比层压有NBR发泡层的比较例4的手套,实施例1~实 施例5的手套透湿性良好并且耐久性优异。
[0121] 示出比较例4的形成有NBR发泡层的防滑手套的手掌侧的截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100倍)如图6A所示。此外,示出实施例4的防滑手套的凸部的截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100 倍)如图6B所示,示出实施例4的防滑手套的凹部的截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100倍)如图6C 所示。
[0122] 如图6A所示,比较例4的层压有NBR的发泡层的手套中,气泡(网槽)的孔径大,网槽 壁(网槽的间隔)厚。这是因为,通过用手动混合器进行搅拌使NBR机械性发泡,各网槽独立 形成。此外,NBR并未浸渗至手套主体(基布)的内表面侧。
[0123]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在实施例4的手套的凸部中,网槽的孔径有大有小,表面侧 多见微细网槽。此外,网槽整体扩展至手套主体(基布)的内表面侧,与图6A相比网槽壁更 薄。这样,与比较例4的手套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11的手套可以体现更高透湿性。
[0124] 此外,如图6C所示,实施例4的手套的凹部不具备孔径大的网槽,与图6B所示的凸 部的情况相比,网槽壁厚。因此,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由于冲压加工时的按压而网槽消失。 因此,凹部中的透湿性比凸部中的透湿性更低,所以多孔质层中凸部的区域的比例(面积 比),严重影响防滑手套的透湿性。
[0125] 图7的图表表示了凸部占有率和透湿度的关系。图7中示出只有冲压加工时使用的 压板的凹部占有率不同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测定结果。具体而言,示出了实施例1~实施例 5、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的透湿度。
[0126] 由图7可知,随着凸部占有率的增加,透湿度提高。在将凸部占有率设为80 %左右 时,可以得到具有和未经冲压加工的比较例2的手套同程度的、非常高的透湿度的防滑手 套。此外,凸部占有率为50%时,可以得到不输于比较例2的手套的、具有高透湿度的防滑手 套。此外,凸部占有率如果在30%以上,可以体现6000g/m 2 · 24h以上的高透湿度,能成为具 有足够的透湿度的防滑手套。
[0127] (蜂窝图案的形成角度的探讨)
[0128] 接着,在实施例4中,改变用冲压加工时采用的凹凸板按压蒙套在扁平模具上的编 织手套的角度,制作连接在手套的外表面形成蜂窝状的凸部的正六边形的相对两个顶点的 直线(蜂窝图案方向11)、与连接手套主体的底摆部中心和中指中心的直线(中指方向1 〇)所 成的角度不同的防滑手套,并通过弯曲试验确认了各防滑手套的柔软性。
[0129] 如图5A、图5B和图5C所示,制作将蜂窝图案方向11与中指方向10所成的角度(蜂窝 图案角度)Θ设为0°、30°和45°的防滑手套,对各手套的指部的柔软性实施了功能评价。需要 说明的是,以中指方向10的向中指前端的朝向作为基准,向拇指侧(图5A中朝向右侧,箭头A 所示的一侧)的倾斜为正。需要说明的是,评价方法和柔软性试验相同。其结果如表3所示。
[0132] 由表3可知,蜂窝图案角度Θ为〇°时,即蜂窝图案方向11和中指方向10平行时柔软 性良好,所述蜂窝图案角度Θ超过30°时柔软性降低。蜂窝图案方向11只要在30°以下的范 围,防滑手套的手指部分就能得到足够的柔软性。
[0133] 工业实用性
[0134] 如上所述,透湿性和柔软性良好的本发明的防滑手套,适于应用在例如工厂等中 作业者戴用、运输作业时作业者戴用,驾驶时司机戴用等各种目的。
[0135] 附图标记的说明
[0136] 1手套主体
[0137] 2多孔质层
[0138] 3、13 凸部
[0139] 4、14 凹部
[0140] 5指甲区域
[0141] 6手指分叉区域
[0142] 7凸部的俯视区域
[0143] 8凹部的俯视区域
[0144] 10中指方向
[0145] 11蜂窝图案方向
[0146] 12手套主体的纤维束(丝线)
【主权项】
1. 一种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戴用者的手进行覆盖的纤维制手套主体、 以及浸渗和层压在所述手套主体的外表面侧的至少手掌区域的多孔质层, 所述多孔质层由以聚氨酯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成,手掌区域的外表面利用冲压加 工形成有凹凸形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质层外表面的凹凸形状中凸部占有率在30%以上80%以下。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形状的凹部的平均厚度相对于凸部的平均厚度之比在30%以上75%以下。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掌区域中多孔质层的平均透湿度在6000g/m2 · 24h以上。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质层是通过将所述手套主体浸渍在包含聚氨酯和有机溶剂的溶液中后,使有 机溶剂与水置换而形成。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形状中凸部的俯视形状为大体六边形,多个凸部以蜂窝状配置。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俯视形状为正六边形,连接所述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个顶点的直线、与连 接所述手套主体的底摆部中心和中指中心的直线所成的最小角度,在〇度以上30度以下。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滑手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套主体的指甲区域和手指分叉区域上形成有所述多孔质层,在所述指甲区域和 手指分叉区域中多孔质层的外表面不具备凹凸形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湿性和柔软性良好的防滑手套。所述防滑手套具备:对戴用者的手进行覆盖的纤维制手套主体(1)、以及浸渗和层压在所述手套主体(1)的外表面侧的至少手掌区域的多孔质层(2),其中,所述多孔质层(2)由以聚氨酯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成,手掌区域的外表面利用冲压加工形成凹凸形状。所述防滑手套的、所述多孔质层(2)外表面的凹凸形状中凸部占有率在30%以上80%以下为好。此外,所述防滑手套中所述凹凸形状的凹部(4、14)的平均厚度相对于凸部(3、13)的平均厚度之比为30%以上75%以下为好。此外,所述防滑手套的所述手掌区域中多孔质层的平均透湿度在6000g/m2·24h以上为好。
【IPC分类】A41D19/015, A41D19/00
【公开号】CN105473016
【申请号】CN201480045065
【发明人】米光丰成, 丰国真子
【申请人】尚和手套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7月3日
【公告号】WO2015022819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