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送风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8650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立体送风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是一种立体送风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空气中的污染、风沙和雾霾天气,以及传染性疾病和细颗粒物(PM2.5)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传统的口罩由整体的罩体构成,罩体的外侧面为过滤面,沿过滤面中设置滤料层,外面空气通过鼻呼吸力经过滤料层吸入,但由于滤料层等阻力下造成呼吸不顺畅。同时当需要达到一定的过滤效果时,滤料层阻力亦成正比增加,造成外部空气从罩体与脸部之间的接缝中进入,从而影响了过滤效果。
[0003]现出现有通过直流电机送风的主动送风口罩,该主动送风口罩采用传统的风轮电机,通过环风轮的风页推动经过滤的空气进入呼吸腔供呼吸,其中由于风轮位于风道一侧的偏离式设置,风道中空气从风轮外周通过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其偏离式结构受空气反作用力对风轮产生偏心作用力和较大的负载,而影响正常的使用。
[0004]传统的直流电机包括轮式风轮和轮式风轮轴心设置的同轴直流电机,转轮式风轮包括圆形侧板、侧板之间环圆周等距设置的若干风页,直流电机的转子外壳与轮式风轮固定为一体。两侧板对称设置有固定风页两端部的通孔,风页两端部穿插过通孔后设置外端部,通过对风页的外端部翻折90度后与侧板的外侧壁面贴紧固定,由于在使风页的外端部90度翻折工序方法会产生轴向的偏心受力,对风页本身、两侧板以及风页与两侧板连接之间变形和偏心,同时造成风轮整体的会产生扭转,从而不能保证其同心度和平整质量要求。
[0005]传统的主动式送风口罩具有结构稍厚重、不方便配带。同时具有结构复杂、维修拆装难度大的缺点。在此基础上申请人先后提出了申请号为2014101690485的主动式送风口罩,申请号为201410169049X的直流电机风轮及直流电机及风轮加工方法,201410614725X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等申请,先后解决了上述传统技术的技术问题,但由于采用集中风口进风结构、滤盒过滤结构和组合式风轮结构,其中结构亦还存在整体结构稍厚重、加工和组装复杂等技术问题。
[0006]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薄、噪音小、固定稳定、拆装方便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有效减少了口罩整体的厚度。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送风防护口罩,罩体中设有送风腔、内侧形成与口鼻相适配的口鼻罩腔,送风腔中设有风轮式直流风机向口鼻罩腔送风,其中:送风腔前侧设有轴向进风口,沿轴向进风口设有过滤体,在罩体前侧扣设外罩、其间形成进风通道,环外罩周边设侧向进风口。
[0009]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罩扣合在罩体前侧形成的进风通道,其卡扣式模块设计具有固定稳定、方便拆装的技术效果。在送风腔中的风轮式直流风机提供吸力将空气从侧向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缓冲,经过送风腔前侧的轴向进风口的过滤体过滤,通过风轮式直流风机的风轮向口鼻罩腔送风。环外罩周边的侧向进风口形成360度立体进入,保证了进风量的同时有效隐藏了进风口。轴向进风口设置在送风腔前侧的中部,将环外罩周边的侧向进风口形成360度立体进入的空气螺旋集合进行过滤。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扩大进方量和降低进风阻力,降底了电机的荷载、风轮送风噪音和风轮偏心运行的局限性,增大了送风量,降低了电池电量使用从而延长了电池运行的时间。进风通道和侧向进风口结合贴合在轴向进风口外侧的中心过滤体有效压缩了所占用的空间,有效减少了口罩整体的厚度。风轮式直流风机的直流风机和风轮定位在送风腔中具有固定稳定、方便拆装的技术效果。经过滤净化的空气由送风腔送入口鼻罩腔上部呼吸罩中,高于鼻孔送风与呼气时所呼出的废气不会造成混合,以保证吸入新鲜气体。同时保证呼气时所呼出的废气从定位内罩侧沿接触边间隙向外排出。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
[0011]上述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轴向进风口与风轮式直流风机的轴心相对。
[0012]上述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罩体包括扣合为一体的内侧壳和外侧壳,其间形成送风腔,送风腔中的内侧壳上设有定位座固定风轮式直流风机,轴向进风口设置在外侧壳上,外侧壳前侧面设有定位架、定位环阶和卡座,过滤体包括定位框和滤布层,定位框夹设滤布层于其中,并与定位环阶密封卡扣连接,滤布层内侧面通过定位架定位,外罩的内侧设扣座与卡座卡扣连接。过滤体通过其定位框贴合式密封扣设在前侧面,展开的平面的滤布层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扩大进方量和降低进风阻力,降底了电机的荷载、风轮送风噪音和风轮偏心运行的局限性,增大了送风量,降低了电池电量使用从而延长了电池运行的时间。定位框由外框和内框密封夹扣滤布层结构、定位框和定位环阶密封卡扣连接实现密封防细颗粒物进入,方便拆装和密封的技术效果。滤布层由若干层滤布层叠压合构成,可以根据不同的防护级别增加层数。
[0013]上述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风轮式直流风机包括风轮和直流电机,直流电机呈水平定位在内侧壳和外侧壳之间,其定子与定位座固定。
[0014]上述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外侧壳外侧面还设有沿轴向进风口周边呈放射状设置的若干定位凸条,定位架和定位凸条定位滤布层内侧面,定位凸条之间形成通风道。通过定位凸条将滤布层的内侧面与外侧壳外侧面之间形成间隙构成其中的通风道,使定位环阶至轴向进风口的滤布层具有过滤效果,扩大了滤布层的进风面积从而保证进风量的技术效果。横架进风口的定位滤布层在风轮式直流风机送风时不会因为负压往进风口偏移。
[0015]上述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风轮前、后侧面中部形成整体轴向向前凸的伞形,前侧面形成凸台、后侧面形成容置的凹腔位。轴向向前凸伞形的风轮构成涡轮式风轮,使进风由中心的伞尖向径向离心进入,具有涡轮式吸风的技术效果。其中凹腔位配合罩体内侧形成与口鼻相适配的口鼻罩腔和以及口鼻罩腔前侧的送风腔,实现凹腔位与送风腔前侧壁相适配从而压缩了所占用的空间,有效减少了口罩整体的厚度。
[0016]上述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风轮包括内腔筒、侧板和若干风轮页,内腔筒、侧板和若干风轮页一体成型构成整体式的风轮,内腔筒位于风轮轴心置直流电机于其中,其外端封闭、内端开口,侧板沿内腔筒的开口端设置,风轮页环内腔筒圆周等距分布形成轮体,各风轮页内侧边与环侧板连接、外侧边为自由延伸侧边整体构成风轮的前侧面。一体注塑成型构成整体式的风轮防止风轮组合加工时产生侧板和风页之间产生变形而影响同心度,实现保证风轮的同心度和两侧板的平整度以及风页的一致性的技术效果。风轮页通过内侧板定位成轴向延伸,实现进风在风轮中由轴向转径向均无任何阻隔阻力,在风轮中有效进行离心引流而增加风压,其自由端延伸侧边整体构成风轮的前侧面结合适应展开的平面的滤布层具有大面积进风的技术效果。
[0017]上述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风轮页径向截面呈圆弧形,相邻风轮页之间形成径向的通风道。径向的通风道使进风从轴向转成径向离心输入,即使进风由中心的伞尖向径向离心进入,具有涡轮式吸风的技术效果。
[0018]上述的立体送风防护口罩,滤布层由若干层滤布层叠压合构成。
[00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呼吸顺畅,防护效果好,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优点。特别针对细颗粒物(PM2.5)的过滤防护。中心离心式送风降底了电机的荷载、风轮送风噪音和风轮偏心运行的局限性,增大了送风量,降低了电池电量使用从而延长了电池运行的时间;卡扣式模块设计具有固定稳定、方便拆装的技术效果。同时具有呼吸顺畅,防护效果好的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拆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罩体前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图7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侧壳前侧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内侧壳前侧结构示意图;
[003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