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9881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抗菌消炎药,即一种易泡腾、又防潮的抗菌消炎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常见的滴虫、厌氧菌、霉菌等疾病一直在危害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工作与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威胁妇女的各种妇科病显得更为复杂而繁多,目前在治疗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和药品,由于剂型传统,使用不能到位,所以疗效差,例如口服剂、注射剂属全身给药,从给药到病灶部位用药要经过一个较慢的输送过程,这个过程对其它内脏会有不良影响,另外,即使到了用药部位有效浓度也相应降低;栓剂储藏不当易溶化或使用时易流失,影响疗效,患者有不适感;液体外用剂,使用不方便,药物不能大面积送到整个病灶部位,也有部分流失的可能,所以也影响治疗。中国专利公报98年6月3日公告了一种“双唑泰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采用对发病部位直接给药,同时根据泡腾的原理,使药在短时内发泡,而泡沫很快进入并覆盖病灶,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剂型的作用机理及治备方法早有文章发表,当前已被认为是有效的,而上述发明专利就是根据此原理而研制的一种片剂药物,该药即片剂由于本身的配方组成及加工工艺中的缺陷,使之在使用和保管中还存在有明显的问题,达不到国家药品标准,国标泡腾剂崩介时限为≤5分钟,那么大于规定时间可以说是不合格药品,而该发明(片剂)崩介时间在15分钟-30分钟,远远超出国标。制定标准不是随便而定,它是依据现有制剂技术、作用机理以及临床疗效等因素而定,就此药而言,药物在腔道内遇分泌物、湿润发泡迅速崩介,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个过程,只有这样使得处于动态的药物泡沫聚集起来的能量可迅速辅展于大面积的病灶上,使病灶能得到有效浓度药物的治疗,药物自湿润——崩介过程是短暂的,若崩介过程时间拖长,那么化学反应而产生泡沫聚集的能量在此过程渐渐会失效,若崩介时间长,能量减小而泡沫的辅展面积减小,会影响到部分病灶没有得到药物泡沫而无法治疗。另外,由于药物浓度降低,既使药物能达到的地方,也保证不了治疗效果。
药物有贮葳期,所以对一般药物加工都要有防潮要求,那么对泡腾片剂更是如此,甚至防潮措施更为严密,它的性能是遇湿润便发泡。所以,根据上述发明专利涉及的配方及加工工艺所生产的产品满足不了防潮的要求,原因有两个一是产品本身从工艺过程带入的水份;另外,药品(片剂)在制成颗粒及成片过程没有防潮措施,所以药物在生产中遇气接触及包装物内残留空气,或包装物密封不严等进入的空气都会致使产品吸潮发生微反应,使部分药提前发泡,使药品在保存期间就渐渐降低发泡能量及药品有效浓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发明专利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种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及其加工方法,利用该配方及其加工方法生产的抗菌、消炎片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崩介时间标准,也解决了药片的防潮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药品的使用疗效。
本发明是以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该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每片包括有甲硝唑0.18~0.22g、克霉唑0.144~0.176g、醋酸洗必泰0.0072~0.0088g,还包含有分散剂、起泡剂、包膜剂、润滑剂及少量粘合剂,其中分散剂是0.056~0.0705g,发泡剂是0.316~0.374g,包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是0.018~0.022g,润滑剂乳糖是0.063~0.077g。所述的分散剂包含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0.023~0.028g、羧甲基淀粉钠(CMS)0.023~0.028g,月桂醇硫酸钠0.01~0.015g。所述的发泡剂包含有碳酸氢钠0.1~0.11g、酒石酸0.081~0.0g9g、酒石酸氢钾0.072~0.088g、硼酸0.063~0.077g。
该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的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完成(下列各组份均按配比中的相应量取值)1)制备粘合剂溶液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侵泡在温蒸馏水中(过夜),制成3.5%(W/L)的粘合剂溶液;2)制备泡膜剂溶液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于95%浓度的乙醇容器中,密封(过夜)制成10%浓度的PVP溶液;3)制分散剂取羟甲基淀粉钠(CMS),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OC)及月桂醇硫酸钠按1∶1∶1.2混合,搅匀待用;4)制主药粒取甲硝唑、克霉唑、洗必泰、L-HPC、乳糖、CMS混匀,加适量粘合剂溶液,搅拌制粒,在50℃~60℃热风下干燥;5)制硷粒按配比取碳酸氢钠、乳糖混匀,加适量粘合剂溶液制粒,在50℃~60℃热风下干燥,之后喷洒PVP溶液,风干中形成保护膜;6)制酸粒取酒石酸、酒石酸氢钾、硼酸混匀,加适量粘合剂溶液制粒,在50℃~60℃热风下干燥;7)主药粒、硷粒、酸粒及分散剂混合(三种颗粒要求含水份≤5%),制片;8)将PVP溶液给成品素片表面喷雾、风干;9)成型的片剂,检验后按量包装。
泡腾片剂主要用于妇科体腔道内进行消炎、杀菌,使用方法是药直接接触病灶部位吸收,要达到使药物覆盖于所有病灶,也就是要铺盖面大,治疗效果好。本发明所涉及的配方及其加工工艺实现了现有技术目前还没有实现的功能,该片剂的组成,其中主药部分包括现有技术中主药的部分成份,它起消炎杀菌功能,而它的辅料是解决药片在腔内崩介速度,泡腾效果的主因素,符合中典95版标准,所以本发明在药片成份的辅料中有新的组成,例如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羧甲基淀粉钠及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制做分散剂,以提高片剂崩介起泡速度,并增强泡沫的稳定性;酸粒制做加入了酒石酸、酒石酸氢钾,它即能起酸化参加反应,又能起发泡及稳定泡沫的作用。在主药粒中加入了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提高片剂内主药颗粒的内崩介速度,较之加入淀粉的主药颗粒内崩速度要高出4倍以上。因为上述分散剂中各种物质的结合,形成了具有良好的水、汽吸收性、膨胀性及粗糙性的粒子,当主药粒子与这些辅料粒子结合后,其结合间孔隙大,形成有较大的表面积,所以组成的片剂遇湿润后内崩介速度就快。另外,在制粒过程加入有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成的水性粘合剂,使得颗粒成粒性好,硬度大,也促进了崩介速度的加快。高分子化合物聚烯吡咯烷酮(PVP)具有吸湿性,又有成薄膜防潮性,有双重作用,该片剂在制粒过程及成片过程均加入了由此物质制成的包膜剂,使药粒和片剂均有一层包护防潮膜,隔离与空气或水份接触,防止其它因素而带来的水份入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给药后,使药片在5分钟崩介,崩介能量大,泡沫铺盖面积大,使病灶部位均能及时得以治疗;能防止药品在贮葳期受潮降低药性,保证药品有效浓度,患者使用效果良好,该消炎片剂还具有现有技术中所有优点和性能。
下面对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的组成及配比作一具体描述每片含甲硝唑[1-(2-羟乙基)-2-甲基-5-甲基咪唑]0.18~0.22克,克霉唑{1-[(2-氯苯基)-苯甲基]-1H-咪唑}0.144~0.176克,醋酸洗必泰[1,6-双(N-对氯苯基-N对胍基)乙烷-醋酸盐]0.0072~0.0088克,分散剂是0.056~0.0705克,发泡剂是0.314~0.374克,润滑剂0.063~0.077克。包膜剂0.018~0.022克,还有适量粘合剂。其中分散剂包括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0.023~0.028克,羧甲基淀粉钠(CMS)0.023~0.028克,月桂醇硫酸钠0.01~0.015克;发泡剂包括有碳酸氢钠0.1~0.11克,酒石酸0.081~0.099克,酒石酸氢钾0.072~0.088克,硼酸0.063~0.077克。所述的泡膜剂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2克。润滑剂是乳糖0.07克。粘合剂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0.0065~0.0075克。
该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的每片最佳配量是甲硝唑0.2克、克霉唑0.16克、洗必泰0.008克、月桂醇硫酸钠0.012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0.025克、羟甲基淀粉钠(CMS)0.028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0.007克、碳酸氢钠0.11克、酒石酸氢钾0.08克、酒石酸0.09克、硼酸0.07克、乳糖0.07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2克。
该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中的甲硝唑[1-(2-羟乙基)-2-甲基-5-甲基咪唑]具有抑杀厌氧菌、滴虫、阿咪巴的作用;克霉唑{1-[(2-氯苯基)-苯甲基]-1H-咪唑}能够抑杀真菌;醋酸洗必泰[1.6-双(N-对氯苯基-N-对胍基)乙烷-醋酸盐]可以抑杀霉菌等细菌。各种组分间在药效上既保持各自的抑杀细菌、霉菌、滴早的生物活性,而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因此该片剂不仅对单纯性感染有疗效,且对混合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妇科病有明显的疗效。
该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的制作方法(以1000片计量)1、制粘合剂溶液按配方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7克侵泡在200ml的温蒸馏水(过夜),制成3.5%(W/V)的粘合剂溶液。
2、制包膜剂溶液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克,溶于200ml的95%浓度的乙醇内,密封(过夜),制成10%浓度的PVP溶液。
3、制分散剂根据配量称取月桂醇硫酸钠12克、羟甲基淀粉钠(CMS)10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10克、乳糖30克混匀。
4、制主药粒根据配比取甲硝唑200克、克霉唑160克、洗必泰8克、L-HPC15克、乳糖20克及CMS18克混匀,再加适量粘合剂溶液搅拌制粒。
5、制碱粒按配比称取碳酸氢钠110克、乳糖20克混匀,再加入适量粘合剂溶液制粒,干燥后将均匀的包膜剂(PVP)溶液适量喷雾于颗粒上,搅拌,风干后形成保护膜。
6、制酸粒按配比取酒石酸90克、酒石酸氢钾80克、硼酸70克混匀后加适量粘合剂制粒。
以上主药粒、硷粒、酸粒均在50℃~60℃热风下循环干燥,隔30分钟检查、翻搅,颗粒含水份≤5%,分装待用。
7、将主药粒、硷粒、酸粒及分散剂在一起混匀,计算片重,开机压片。
8、将剩余的约150mlPVP熔液喷雾于模压成型的片剂表面,风干。
9、成型的片剂经检验、复验等,合格后分量包装、贮葳。
该工艺流程
根据其配方及工艺流程配制出下列1~3种不同含量的片剂实施例(以1000片处方用量)单位克
该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正在临床试用中,有关各种病情的试用结果报告以后补充提供。
权利要求
1.一种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该片剂每片包括有甲硝唑0.18~0.22g、克霉唑0.144~0.176g、醋酸洗必泰0.0072~0.0088g,其特征是它还包含有分散剂、起泡剂、包膜剂、润滑剂及少量粘合剂,其中分散剂是0.056~0.0705g,发泡剂是0.316~0.374g,包膜剂是0.018~0.022g,润滑剂是0.063~0.077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散剂中包含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0.023~0.028g、羧甲基淀粉钠(CMS)0.023~0.028g,月桂醇硫酸钠0.01~0.01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发泡剂中包含有碳酸氢钠0.1~0.11g、酒石酸0.081-0.099g、酒石酸氢钾0.072~0.088g、硼酸0.063~0.077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其特征是每片片剂中含有包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2g、润滑剂乳糖0.07g及粘合剂羟丙基纤维素(HPMC)0.007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其特征是该片剂的每片中含甲硝唑0.2g,克霉唑0.16g、洗必泰0.008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0.025g、羟甲基淀粉钠(CMS)0.028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0.007g、碳酸氢钠0.11g、酒石酸氢钾0.08g、酒石酸0.09g、硼酸0.07g、月桂醇硫酸钠0.012g、乳糖0.07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2g。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的方法,其特征是该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完成(下列各组份按配比中的相应量取值)1)制备粘合剂溶液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侵泡在温蒸馏水中(过夜),制成3.5%(W/L)的粘合剂溶液;2)制备泡膜剂溶液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于95%浓度的乙醇容器中,密封(过夜)制成10%浓度的PVP溶液;3)制分散剂根据需要量取羟甲基淀粉钠(CMS),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OC)及月桂醇硫酸钠按1∶1∶1.2混合,搅匀待用;4)制主药粒根据配比取甲硝唑、克霉唑、洗必泰、L-HPC、乳糖、CMS混匀,加适量粘合剂溶液,搅拌制粒,在50℃~60℃热风下干燥;5)制硷粒按配比取碳酸氢钠、乳糖混匀,加适量粘合剂溶液制粒,在50℃~60℃热风下干燥,之后喷洒PVP溶液,风干中形成保护膜;6)制酸粒按配比取酒石酸、酒石酸氢钾、硼酸混匀,加适量粘合剂溶液制粒,在50℃~60℃热风下干燥;7)主药粒、硷粒、酸粒及分散剂混合(三种颗粒要求含水份≤5%),制片;8)将PVP溶液给成品素片表面喷雾、风干;9)成型的片剂,检验后按量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易泡腾、防潮抗菌消炎片剂的每片含甲硝唑0.18~0.22g、克霉唑0.144~0.176g、醋酸洗必泰0.0072~0.0088g、分散剂0.056~0.0705g,发泡剂0.316~0.374g,包膜剂0.018~0.022g,润滑剂0.063~0.077g及少量粘合剂。该片剂按组份及工艺条件制备成主药粒、硷粒、酸粒及分散剂和包膜剂,将其压制成片状,最后由包膜剂将每片包衣成型。
文档编号A61K31/4168GK1319394SQ0011372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8日
发明者王西民 申请人:王西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