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腔内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64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腔内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腔内引流袋,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现有的腔内引流袋具有功能单一,向腔内注射或滴注药物时需将引流袋与腔内引出管分离,造成使用不便,污染操作者的手,也有可能引起腔内感染,而且还有不易固定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具有引液功能,又能在向腔内注射或滴注药物时,不与腔内引出管分离的多功能腔内引流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多功能腔内引流袋,由储液袋1,导管2,连接头3,套4和带开关的排液管5组成,其特殊之处是,在储液袋1和连接头3之间的导管2上,依次设与其相通的开关8,三通管9和开关11,三通管9的游离端有一封闭其口的帽10。开关8可以是现有输液器上所用的调节阀,也可以是具有开关功能的其它结构形式的开关。
在储液袋1和开关8之间的导管2上设有滴管7。
在储液袋1上,设有系带12。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储液袋1和连接头3之间的导管2上设与其相通的开关8,三通管9和开关11,三通管的游离端有一封闭其口的帽10,使该腔内引流袋,除了具有引流腔内液体的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三通管的游离端向腔内注射或滴注治疗药物,且不需将引流袋与腔内引出管分离,使引流和药物治疗更加方便。还不易造成感染和引流液污染医务人员的手。关闭开关8时,注射或滴注的药物不能倒流到储液袋中。当在储液袋1和开关8之间增设滴管7后,一是可以看到引流液的引出速度;二是可以调节引流速度,避免因引流速度过快造成的不良反应;当在引流袋上设系带12后,便于引流袋的固定。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中帽10与三通管9游离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
实施例参考
图1,图2。该腔内引流袋为塑料材料制成。储液袋1的正面设有表示液体量的刻度,排液管5位于储液袋1的下端,开关6位于该排液管上。导管2和系带12位于储液袋1的上部,在储液袋1与连接头3之间的导管2上,依次连接了滴管7,开关8,三通管9,开关11。滴管7为现有输送液器中的茂菲式滴管,开关8为现有输液中器中的调节阀,帽10位于三通管9的游离端,并将其封闭。三通管9游离端的内径与注射器,输液器相匹配。帽10内部设有塞13,以便能充分封闭三通管的游离端。使用过程如下,用系带12将引流袋固定于病人所在床边,打开连接头3上的套4,把连接头接在导尿管或胸腔闭式引流管或腹腔引流管等的引出管上,关闭导管2上的开关11和开关8,打开三通管9游离端上的帽10,把治疗药液通过注射器或输液器与三通管游离端连接,打开导管2上的开关11,把需要药液注入或滴注到腔内治疗,若需腔内保留药液,则关闭开关11,盖上帽10,保留一定时间后,打开导管上的开关11和开关8,腔内药液或体液直接流入储液袋内,袋满后,关闭导管上的开关11,打开排出管上的开关6,液体自然流出废弃。
同理,根据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可以给出其它实施例。例如与以上实施例相比,仅缺少滴管7和系带12的引流袋;或仅缺少系带12的引流袋;或仅缺少滴管7的引流袋。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腔内引流袋,由储液袋(1),导管(2),连接头(3),套(4)和带开关的排液管(5)组成,其特征是,在储液袋(1)和连接头(3)之间的导管(2)上,依次设与其相通的开关(8),三通管(9)和开关(11),三通管(9)的游离端有一封闭其口的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腔内引流袋,其特征是,在储液袋(1)和开关(8)之间的导管(2)上,设有滴管(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腔内引流袋,其特征是,在储液袋(1)上,设有系带(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腔内引流袋,属医疗上所用的一种装置。它由储液袋1,导管2,连接头3,套4和排液管5组成,特点是,在储液袋1和连接头3之间的导管2上,设有开关8,三通管9和开关11,三通管9的游离端有一封闭其上的帽10。具有引流和通过三通管游离端向腔内注射或滴注药液的优点,使用方便并防污染。
文档编号A61M1/00GK2421018SQ0021436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8日
发明者季月华, 李美凤, 李明文, 林华丽, 宋振兰 申请人:季月华, 李明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