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884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多种疾病的外用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泡制的外用药酒液。
在我国,口服用药酒剂型的保健品较多,主要起预防疫病、增加体质方面的作用。外用药酒,主要散于民间。中国专利CN1038761公开了一种外用酒液,主要用于骨伤科外敷;CN1163763公开了一种纯中药外用药液,它由仙鹤草、丹皮、海金沙、吉祥草、益母草、沾身草、龙蔡、穿地龙等二十八味中草药用白酒泡制而成,虽有消炎、止痛、解毒等功能,但中草药原料种类繁多,制备不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所用中草药原料种类少、制备容易、且具有良好消炎、止痛、祛毒功能的外用药液。
本发明的药液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草药原料按药剂学上所学的药酒制法泡制的外用药酒液刘寄奴 250-1000 泽兰 250-1000 见血飞 100-500大血腾 200-600 铧头草 300-800上述原料配方中可按重量(份)配比加入下列原料虎耳草 200-800 桑枝 250-500 黄牛刺 250-500制备本发明药液的原料配方优选的重量(份)配比范围是刘寄奴 400-700 泽兰 400-700见血飞 200-300大血腾 300-500 铧头草 400-600 虎耳草 300-600桑枝300-400 黄牛刺 300-400制备本发明药液的最佳原料配比是(用量为重量份)刘寄奴 600泽兰 600 见血飞 250大血腾 350铧头草 400虎耳草 300桑枝400黄牛刺 300
或刘寄奴 500泽兰 500见血飞 200大血腾 350铧头草 400虎耳草 300桑枝 400黄牛刺 300本发明药液是将配方各原料按原料总重量与白酒容量比为1∶0.8~4加入50~75度白酒中浸泡15天以上,再分离制得的萃取药酒液。
本发明选用的刘寄奴具有活血、通经、止痛、敛疮消肿,泽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水,见血飞具有祛风、止痛、散瘀、止血、生肌,大血腾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驱风、驱虫,铧头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虎耳草具有凉血、止血、消炎、解毒,桑枝具有祛风通络、利关节、利水肿,黄牛刺具有止血、消肿、祛毒等功能。本发明制备的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具有消炎、止痛、止血、消肿、生肌、活血、化瘀、祛毒等多种功能,主治中耳炎、眼结膜充血、电光性眼炎、牙痛、淋巴结炎、腮腺炎、关节炎、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刀伤出血、带状疱疹、烫伤、甲沟炎、皮肤组织感染、静脉炎、疮毒(疔疮、疖、痈、脓疮、冻疮)及无名肿毒、蚊虫叮咬等常见疾病,有良好疗效。
本发明的几点说明1、本发明采用高浓度白酒浸泡中草药制得,白酒浓度高,能使药液进入人体皮肤组织的渗透力增强,药液的效力提高,更快达到治疗目的。如关节扭伤用50度白酒药液外擦治疗要3-4天,若用70度左右白酒药液外擦治疗需2-3天就能全愈,治疗时间相应缩短1-2天。
2、使用方法为外擦或外敷。外敷比外擦作用更快,效果更好。如烫伤,可用药液棉敷于整个创面上,药液干后再浸湿,如此反复使用,一直敷到皮肤伤面不感觉疼痛、不发红,再持续敷1-2小时即可。一般10-24小时内可全愈。如果采用外擦,伤面容易起水泡、破溃、脱皮,治疗时间就会延长。
3、根据病种决定是采用外擦,还是采用外敷。如输液感染引起的静脉炎或疔疮感染引起的静脉炎,用药液棉球从感染部位静脉红线的最高处往感染部位的起点外擦,感染部位的起点周围则用药液外敷,中间留一小空间不敷,起排毒作用。外擦2-3次后静脉感染性红线消失,感染部位起点敷2-3天可全愈。
蚊虫叮咬后人体皮肤红肿痛、发痒难忍,立即将蘸有药液的棉球,在被咬部位包块上反复外擦,只擦一次,几分钟后包块消失,症状缓解,皮肤恢复正常蚊虫叮咬感染肿大的部位用药液外敷,间隔使用,部位中间留一小空间排毒,治疗1-2天可全愈。
对无名肿毒,外擦或外敷时,疾患部位中间应留一小空间便于排毒,毒素祛除可在2-3天治愈。如果疾患部位中间不留一小空间,其毒素难以排出,有可能出现毒疹,影响其疗效。
冬季气温低,皮肤毛孔关闭,使用药液外擦或外敷时,可先用电吹风将疾患部位吹热后再进行。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中耳炎外擦耳根部周围。
眼结膜充血、电光性眼炎外擦或外敷眼睛周围及太阳穴。
牙痛外擦或外敷患侧面部。
淋巴结炎、腮腺炎、关节炎、皮肤组织的感染、疮毒(疔疮、疖、痈、脓疮、冻疮)及无名肿毒外擦或外敷,疾患部位中间留一小空间内排毒。
静脉炎、疔疮引起的静脉炎如上所述,从红线的最高处往感染部位的起点擦,起点周围外敷,中间留一小空间排毒。
带状疱疹外擦或外敷疮疹的周围。
烫伤用药液外敷于整个创面,药液干后再浸湿,至皮肤恢复正常。破溃创面敷其周围。
关节扭伤及软组织损伤外敷4-6小时后,间隔外擦或外敷。疾患部位中间留一小空间。
刀伤出血用蘸有药液的棉球压在伤口上止血后,再外擦或外敷伤口周围。
甲沟炎外敷。有脓点,先将脓头挤出后再敷,中间留一小空间。
蚊虫叮咬外擦。患部感染肿胀的外敷周围,中间留一小空间排毒。
外擦或外敷每日3-6次,每次用2-3个药液棉球。用一个药液棉球将皮肤擦热,再用另一个药液棉球。本发明药液严禁口服。
实施例1本发明按下述名称取原料刘寄奴 500克泽兰 500克见血飞 200克大血腾 350克铧头草 400克虎耳草 300克桑枝 400克黄牛刺 300克其中桑枝在使用时,先将新鲜桑枝洗净切片,用文火炒至微黄后再加入。
将上述方剂中的中草药切细或粉碎放入泡制容器中加入50-75度白酒5000毫升,严封容器口,浸泡15-30天,取其萃取药液并分装即制得本发明剂型产品。
实施例2本发明按下述名称取原料刘寄奴 6千克 泽兰 6千克见血飞 2.5千克大血腾 3.5千克铧头草 4千克虎耳草 3千克桑枝 4千克黄牛刺 3千克其中桑枝可采用新鲜桑枝洗净切片,用文火炒至微黄备用。
将上述方剂中的中草药粉碎,加入50-75度白酒45-60升中,密封容器,浸泡15-30天,分离制得萃取药液,即得本发明外用药液。
本发明的原料配方中,刘寄奴、泽兰、见血飞、大血腾及铧头草五种为核心药物,虎耳草、桑枝和黄牛刺等为辅助中草药。
权利要求
1.一种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经粉碎按药剂学泡制的外用药酒液刘寄奴 250-1000泽兰 250-1000见血飞 100-500 大血腾200-600铧头草 300-8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其特征在于上述原料配方中按重量(份)配比加入有下列原料虎耳草 200-800桑枝 250-500黄牛刺 250-5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刘寄奴 400-700 泽兰 400-700见血飞 200-300大血腾 300-500 铧头草 400-600 虎耳草 300-600桑枝300-400 黄牛刺 300-4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刘寄奴 600泽兰 600 见血飞 250大血腾 350铧头草 400虎耳草 300桑枝400黄牛刺 30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刘寄奴 500泽兰500见血飞 200大血腾 350铧头草 400虎耳草 300桑枝400黄牛刺 300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其特征在于该外用药液是按原料总重量与白酒容量比为1∶0.8~4将各原料加入50~75度白酒中浸泡15天以上,再制得的萃取药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炎止痛祛毒外用药液。本发明采用刘寄奴、泽兰、见血飞、大血腾、铧头草为主的多种中草药组方后粉碎,用50-75度的白酒泡制15天以上,分离制得的萃取药酒液。本发明具有消炎、止痛、止血、消肿、生肌、活血、化瘀、祛毒等多功能,主治中耳炎、眼结膜充血、电光性眼炎、牙痛、淋巴结炎、腮腺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静脉炎、皮肤组织感染、疮毒、无名肿毒、蚊虫叮咬、烫伤、甲沟炎等多种常见疾病,有良好疗效。
文档编号A61P29/00GK1314179SQ0110721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吴战惠 申请人:吴战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